顧朝顏鬼使神差走到金絲楠木桌前,雙手細細撫摸桌麵,觸感光滑細膩猶如女子肌膚,讓人欲罷不能。
蒼河看她一眼,“夫人收斂一下。”
顧朝顏茫然抬頭,“什麽?”
蒼河從顧朝顏的眼睛裏看到了自己,若任由其發展,自己在這個打秋風這個行業裏恐遇對手。
見其低頭翻看賬簿,顧朝顏暗暗收起想要據為己有的心思,“這是什麽地方?”
“燒錢的地方。”蒼河將手裏賬簿遞給顧朝顏。
她本著既來之則安之的態度接過賬簿,翻開細看,結果越看越上頭,“這……這是濟慈院的賬簿?”
蒼河點頭,“夫人好眼力。”
並非顧朝顏眼力好,賬簿上每一筆錢都記得清清楚楚,一目了然。
“這是單式記賬法?”顧朝顏一頁一頁翻查,見出不見進。
蒼河深吸了一口氣,“這是複式龍門賬。”
“不可能!”她猛抬頭,神情甚至可以用驚悚形容,“這上麵……沒有入賬!”
“事實上也沒有入賬。”
蒼河微抬頭看向四麵牆上千餘櫃格,“這些都是師傅留給本官的寶貴財富。”
顧朝顏瞧著密室千餘櫃格裏一本本羅列整齊的賬簿,心中有了大膽猜想,“北巷濟慈院是蒼院令一人開的?”
這是顧朝顏萬萬沒有想到的。
得說濟慈院就如同是朝廷所設的慈幼局,不以收取利益為主,事實上也無利益可收,是完完全全的善舉。
而行此善舉的人一般情
況下皆是大商,根本不差那點銀子,也根本沒有任何的商業目的,如果說一定有,那就是以善行名聲大振。
所謂得道多助,這樣的名聲足以讓他們在生意場上更容易被人親近,從而得到更多機會。
“嚴格說,是吾師一人所開。”
顧朝顏知道蒼河的師傅是誰,前禦醫院院令誕遙宗。
那是絕對的大能,不敢說起死人肉白骨,但絕對配得起神醫之稱,醫術高超到先帝都讚不絕口。
“我能冒昧的問一句,開了幾處?”
倘若隻有一兩處,那麽以蒼河打秋風的本事,繼續經營下去似乎並沒有什麽壓力。
聽到這個問題,素向淡然的蒼河以手撫額。
這是他最不願意麵對的問題。
“顧夫人自己看罷。”
顧朝顏一時好奇走去北牆,從第一個櫃格開始翻,賬簿起始年月是舊年曆武通十三年,她粗略計算,這間濟慈院應該是開了二十年之久,地點,昱州?
“怎麽昱州還有?”
蒼河側過身,瞧向顧朝顏,“蒼某不才,便是從昱州濟慈院被師傅選中,帶來皇城。”
顧朝顏,“……”
她接著往下看,值得欣慰的是昱州濟慈院的賬目非但有入,甚至還有盈餘,“蒼院令既是從昱州的濟慈院出來,為何這上麵沒有關於你的記錄。”
按時間計算,當年第一批從昱州濟慈院出來的孤兒慈烏反哺,才使得賬簿有了盈餘,濟慈院方以這種‘自給自足’的形勢良性生
存下去。
蒼河不想回答這個問題,隻道了一句,“吾師胸懷天下。”
顧朝顏沒聽懂,繼續往下看。
她發現開在鹿城的濟慈院與昱州濟慈院相差三年,賬麵亦有盈餘,“誕院令確實心係大齊。”
這是善舉,毋庸置疑。
蒼河依舊不開口。
顧朝顏也沒在意,發現第三家濟慈院開在天和元年,也就是新帝登基那一年,賬簿依舊是盈餘狀態。
她再往下看,整麵北牆共一百家濟慈院,最晚一家開在天和七年,那裏貢獻最多的孤兒已是地方郡守,每年都會朝濟慈院捐贈紋銀五百兩,“這些似乎都不需要蒼院令操心了。”
蒼河點點頭,“顧夫人再看。”
顧朝顏轉向東牆,拿起櫃格裏的賬簿。
這麵牆第一家濟慈院開在魯郡,天和二十年,距今十年,賬麵無盈餘,有七個月的持平狀態,餘下五個月終於出現了蒼河的名字。
也就意味著,如果不是蒼河朝裏搭銀子,這家濟慈院開不下去。
緊接著第二家濟慈院也是一樣,亦無盈餘,蒼河貼補的月數從五個月變成八個月。
再往下看,情況越來越糟糕。
整麵東牆二十家濟慈院,顧朝顏隨即轉向南牆,情況也是一樣,共三十家濟慈院基本都是蒼河在供養。
顧朝顏的腳步最終停留在西牆,看過之後唏噓不已。
包括皇城濟慈院,西牆共有十五家濟慈院,皆開在天和二十五年,距今五年,全部由蒼河供養。
顧
朝顏邁著沉重的步子回到中間金絲楠木桌前,與蒼河臨麵而坐,“六十五家濟慈院,每家每月按最低標準五百兩算,一個月就是三萬二千五百兩,一年近三十三萬兩銀子……”
“三十九萬兩。”蒼河對於這個數字爛熟於心,“本官一年花銷可控在一百兩,如此本官每年須得賺到三十九萬零一百兩銀子,勉強才夠。”
“蒼院令會不會托大了?”
顧朝顏匪夷所思,何必逞強?
“吾師臨終之前唯一心願,就是希望本官可以把這六十五家濟慈院長長久久的開下去。”提到誕遙宗,蒼河眼中盡是虔誠,跟難以形容尊崇。
顧朝顏可以理解蒼河的孝順,但不讚同他的作法,“長此以往,蒼院令未必能堅持下去。”
“所以本官找到你了。”蒼河抬頭,鴛眼微眯。
顧朝顏果斷開口,“我沒錢。”
莫說她現在把錢都押在護城河修築工程上,就算沒有,她每年盈利也不過是十餘萬兩,全給蒼河也不夠他養這麽多家濟慈院。
這一刻,她終於明白蒼河的日子為何過的捉襟見肘。
“本官知道顧夫人現在沒有錢。”
“我以後也不會有很多錢。”顧朝顏認真看過去。
瞧著顧朝顏一副小心翼翼生怕被騙的樣子,蒼河盡量釋放自己的善意,“雖然我不知道當年師傅是如何支撐起這偌大家業,可至少我做不到。”
“不,蒼院令做的很好。”
蒼河整理桌上賬簿,
“我隱約聽師傅提起過,當年與他一起支撐濟慈院的還有一個人,是商人。”
顧朝顏暗暗鬆了一口氣,那就說得過去了。
沒錢幹不了這事兒!
“那個商人在哪裏?”
“死了。”
蒼河看她一眼,“夫人收斂一下。”
顧朝顏茫然抬頭,“什麽?”
蒼河從顧朝顏的眼睛裏看到了自己,若任由其發展,自己在這個打秋風這個行業裏恐遇對手。
見其低頭翻看賬簿,顧朝顏暗暗收起想要據為己有的心思,“這是什麽地方?”
“燒錢的地方。”蒼河將手裏賬簿遞給顧朝顏。
她本著既來之則安之的態度接過賬簿,翻開細看,結果越看越上頭,“這……這是濟慈院的賬簿?”
蒼河點頭,“夫人好眼力。”
並非顧朝顏眼力好,賬簿上每一筆錢都記得清清楚楚,一目了然。
“這是單式記賬法?”顧朝顏一頁一頁翻查,見出不見進。
蒼河深吸了一口氣,“這是複式龍門賬。”
“不可能!”她猛抬頭,神情甚至可以用驚悚形容,“這上麵……沒有入賬!”
“事實上也沒有入賬。”
蒼河微抬頭看向四麵牆上千餘櫃格,“這些都是師傅留給本官的寶貴財富。”
顧朝顏瞧著密室千餘櫃格裏一本本羅列整齊的賬簿,心中有了大膽猜想,“北巷濟慈院是蒼院令一人開的?”
這是顧朝顏萬萬沒有想到的。
得說濟慈院就如同是朝廷所設的慈幼局,不以收取利益為主,事實上也無利益可收,是完完全全的善舉。
而行此善舉的人一般情
況下皆是大商,根本不差那點銀子,也根本沒有任何的商業目的,如果說一定有,那就是以善行名聲大振。
所謂得道多助,這樣的名聲足以讓他們在生意場上更容易被人親近,從而得到更多機會。
“嚴格說,是吾師一人所開。”
顧朝顏知道蒼河的師傅是誰,前禦醫院院令誕遙宗。
那是絕對的大能,不敢說起死人肉白骨,但絕對配得起神醫之稱,醫術高超到先帝都讚不絕口。
“我能冒昧的問一句,開了幾處?”
倘若隻有一兩處,那麽以蒼河打秋風的本事,繼續經營下去似乎並沒有什麽壓力。
聽到這個問題,素向淡然的蒼河以手撫額。
這是他最不願意麵對的問題。
“顧夫人自己看罷。”
顧朝顏一時好奇走去北牆,從第一個櫃格開始翻,賬簿起始年月是舊年曆武通十三年,她粗略計算,這間濟慈院應該是開了二十年之久,地點,昱州?
“怎麽昱州還有?”
蒼河側過身,瞧向顧朝顏,“蒼某不才,便是從昱州濟慈院被師傅選中,帶來皇城。”
顧朝顏,“……”
她接著往下看,值得欣慰的是昱州濟慈院的賬目非但有入,甚至還有盈餘,“蒼院令既是從昱州的濟慈院出來,為何這上麵沒有關於你的記錄。”
按時間計算,當年第一批從昱州濟慈院出來的孤兒慈烏反哺,才使得賬簿有了盈餘,濟慈院方以這種‘自給自足’的形勢良性生
存下去。
蒼河不想回答這個問題,隻道了一句,“吾師胸懷天下。”
顧朝顏沒聽懂,繼續往下看。
她發現開在鹿城的濟慈院與昱州濟慈院相差三年,賬麵亦有盈餘,“誕院令確實心係大齊。”
這是善舉,毋庸置疑。
蒼河依舊不開口。
顧朝顏也沒在意,發現第三家濟慈院開在天和元年,也就是新帝登基那一年,賬簿依舊是盈餘狀態。
她再往下看,整麵北牆共一百家濟慈院,最晚一家開在天和七年,那裏貢獻最多的孤兒已是地方郡守,每年都會朝濟慈院捐贈紋銀五百兩,“這些似乎都不需要蒼院令操心了。”
蒼河點點頭,“顧夫人再看。”
顧朝顏轉向東牆,拿起櫃格裏的賬簿。
這麵牆第一家濟慈院開在魯郡,天和二十年,距今十年,賬麵無盈餘,有七個月的持平狀態,餘下五個月終於出現了蒼河的名字。
也就意味著,如果不是蒼河朝裏搭銀子,這家濟慈院開不下去。
緊接著第二家濟慈院也是一樣,亦無盈餘,蒼河貼補的月數從五個月變成八個月。
再往下看,情況越來越糟糕。
整麵東牆二十家濟慈院,顧朝顏隨即轉向南牆,情況也是一樣,共三十家濟慈院基本都是蒼河在供養。
顧朝顏的腳步最終停留在西牆,看過之後唏噓不已。
包括皇城濟慈院,西牆共有十五家濟慈院,皆開在天和二十五年,距今五年,全部由蒼河供養。
顧
朝顏邁著沉重的步子回到中間金絲楠木桌前,與蒼河臨麵而坐,“六十五家濟慈院,每家每月按最低標準五百兩算,一個月就是三萬二千五百兩,一年近三十三萬兩銀子……”
“三十九萬兩。”蒼河對於這個數字爛熟於心,“本官一年花銷可控在一百兩,如此本官每年須得賺到三十九萬零一百兩銀子,勉強才夠。”
“蒼院令會不會托大了?”
顧朝顏匪夷所思,何必逞強?
“吾師臨終之前唯一心願,就是希望本官可以把這六十五家濟慈院長長久久的開下去。”提到誕遙宗,蒼河眼中盡是虔誠,跟難以形容尊崇。
顧朝顏可以理解蒼河的孝順,但不讚同他的作法,“長此以往,蒼院令未必能堅持下去。”
“所以本官找到你了。”蒼河抬頭,鴛眼微眯。
顧朝顏果斷開口,“我沒錢。”
莫說她現在把錢都押在護城河修築工程上,就算沒有,她每年盈利也不過是十餘萬兩,全給蒼河也不夠他養這麽多家濟慈院。
這一刻,她終於明白蒼河的日子為何過的捉襟見肘。
“本官知道顧夫人現在沒有錢。”
“我以後也不會有很多錢。”顧朝顏認真看過去。
瞧著顧朝顏一副小心翼翼生怕被騙的樣子,蒼河盡量釋放自己的善意,“雖然我不知道當年師傅是如何支撐起這偌大家業,可至少我做不到。”
“不,蒼院令做的很好。”
蒼河整理桌上賬簿,
“我隱約聽師傅提起過,當年與他一起支撐濟慈院的還有一個人,是商人。”
顧朝顏暗暗鬆了一口氣,那就說得過去了。
沒錢幹不了這事兒!
“那個商人在哪裏?”
“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