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事就多鍛煉鍛煉,你看看你,像什麽樣子,才三十多歲就這麽虛,到了四五十還不得拄拐棍?到時候怎麽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靠拐棍嗎?”
不愧是政委,說話就是尖銳。
眼見馮政委上來就放大招,楊慶有在旁邊翹著嘴角直樂,結果他嘴角剛翹起來,馮政委便調轉槍頭朝向他:
“還有你,還有臉笑,知道老同誌虛,就沒想著幫幫忙?對待革命戰友都如此,黨還怎麽指望你保護群眾?我看你思想有問題,需要好好反省改造。”
楊慶有?????
這都能挨罵?
您老這政委真沒白幹,訓起人來跟機關炮似的,一突突一大片。
“好了好了,沒事就行,不至於上綱上線。”
當領導嘛!就得一個唱黑臉一個唱白臉,劉所一邊攙著老呂同誌站起來,一邊打圓場。
說話間,劉所還給老呂同誌拍了拍屁股上的灰塵,然後指著牆根那仨人問道:
“你倆誰說說,這是怎麽回事?”
這倒黴催的,幫忙還幫出錯來了,呂興祥苦著臉解釋道:
“我隻是幫小楊把人押回來,具體的不清楚,您得問小楊,不過,我建議政委先把那布袋收好。”
“大驚小怪的,一破布袋有什麽........哎呀我艸!”
麵對呂興祥的提醒,馮政委本來還有點不耐煩,就一破布袋嘛!輕飄飄的,能有啥好關注的?
直到他解開綁口繩,臉色突然變得極為亢奮,爆粗口的同時,他拉拽過一旁的劉所,興奮道:
“老劉,你幫我看看,我沒看錯吧?”
劉所伸腦袋一瞧,好家夥,有點眼暈。
“老馮,你別晃,晃的我眼花。”
馮政委聞言沒好氣的白了他一眼。
哪怕你手抖輕點,袋子都不會晃的這麽猛.....
好不容易等倆人過了興奮勁兒,一旁的楊慶有才敢開口:
“兩位領導,您看這人是不是該押進去?大街上人來人往的,影響不好。”
劉所聞言大手一揮:
“對對對,是該押進去,那誰,小王、小劉,過來幫忙。”
值班室裏的倆公安早站旁邊瞧熱鬧了,聽到命令後,立馬接過楊慶有手裏的麻繩,催著仨人往後院走。
其中一位還拍著楊慶有的肩膀羨慕道:
“小楊,可以哇!不出意外你小子今兒又立功了。”
楊慶有擺擺手,恬不知恥的回道:
“啥立不立功的,都是為人民服務。”
那位公安聞言恨不得給自己來倆大嘴巴,呸,叫你嘴賤,提這個幹嘛?瞧把那小子得意的。
“小楊過來。”
馮政委早沒了剛才的惱羞成怒,臉上的笑容那叫一個春風和煦,親熱的攬著楊慶有的肩膀,樂嗬說道:
“你小子可以哇,不聲不響的給所裏放了個響炮,說說吧!這仨人是怎麽回事?”
楊慶有並未隱瞞,詳細的把仨人是如何下套,自己是如何機智,添油加醋下,他不僅及時識別了仨人套路,還勇敢無畏的深入敵穴,激鬥騙子,及時的挽回人民群眾所受的損失。
丫不僅把過程說得跌宕起伏,繪聲繪色,還沒少往自己臉上貼金,聽得一旁馮政委和嚴公安直嘬牙。
要不是看在這小子今兒立功的份上,馮政委高低得糾正一下他的思想覺悟。
不過一旁的劉所卻聽得眉開眼笑。
粗人嘛!
聽到精彩故事總是開心的。
“不愧是我老劉的兵,不僅膽識過人,還有勇有謀,幹的不錯,真特麽給老子長臉。”
這話聽的馮政委牙疼。
聽聽,這是一個領導該說的話嗎?什麽你老劉的兵?那是黨的兵。
要不是現場人多,他高低得批評糾正劉所幾句。
“領導,這仨人可是我在安定門管片抓的,他們回頭不會找咱麻煩吧?”
楊慶有見馮政委臉色不對,立馬拋出問題,想給劉所降降溫。
“沒事,老子不質問他安定門治安不好就算了,他還敢找老子麻煩?能的他。”
沒成想,楊慶有這問題反而激起了劉所的好勝心,他說完看向馮政委。
“老馮,您辛苦辛苦,我現在就去審問,你算算賬,咱爭取今兒下午就把案子結了,到時候把人和錢都送局裏去,他安定門要是有能耐,就去找範局要錢,要是沒能耐,哼哼!”
楊慶有默默給劉所點了個讚,還是老同誌心腸硬,不怕得罪人。
這快刀斬亂麻似的往上一交,安定門那頭還不得恨死他。
“我看行,就這麽辦。”
馮政委也沒好哪裏去,聞言立馬帶著嚴公安回屋點錢去了。
獨樂樂肯定比眾樂樂來的舒坦。
再說了,即使給安定門那邊共享分潤,那邊就能念這頭的好?
拉倒吧!說不定安定門的陳所還得罵劉所不要臉,為了點經費,手伸的老長。
審訊肯定用不到楊慶有,就憑丫那簡潔的審訊記錄,所裏都沒人樂意讓他摻和審訊,你丫倒是省事了,回頭辦手續時,經辦人員還得靠腦補,重新編份審訊記錄出來。
不僅心累,還得擔驚受怕口供對不上,所以,劉所壓根都不讓他進審訊室,言稱不能讓功臣累著,審訊室門一關,把丫留在了門外麵。
用俗話來說,就是你丫哪涼快哪呆著去,別過來瞎摻和。
楊慶有聽著審訊室裏的慘叫聲和劉所那大嗓門的嗬斥聲,無奈搖搖頭,轉身朝外走去。
既然不讓幹活,那哥們去辦公室打個盹總可以吧!
劉所辦事雷厲風行,在他親切的關懷下,周才三人痛快把所作所為撂了個幹淨。
哥仨自打53年軍管結束後便開始投機倒把,剛開始隻倒騰文玩,以次充好,賺點差價。
到五六年時,哥仨解決溫飽後,察覺僅靠倒騰文玩來錢太慢,於是乎,開始了行騙的行當。
最初哥仨膽子小,隻敢騙些外地人,後來發現這些被騙的家夥壓根不敢報警,於是乎膽子越來越大,甭管是本地的,還是外地來出差的,他們都敢行騙。
近兩年索性連門都懶得出,辦了兩套假證,直接在胡同口行騙,隻要瞧著臉生,他們哥仨便敢上前搭話茬。
結果栽在楊慶有手裏。
楊慶有拿了悶了,這哥仨不知道兔子不吃窩邊草的道理嗎?
估計他們仨要是低調點,再低調點,隻要能熬過那十年,等改開後,妥妥的京城文玩大佬。
可惜,丫被金錢蒙了眼。
不愧是政委,說話就是尖銳。
眼見馮政委上來就放大招,楊慶有在旁邊翹著嘴角直樂,結果他嘴角剛翹起來,馮政委便調轉槍頭朝向他:
“還有你,還有臉笑,知道老同誌虛,就沒想著幫幫忙?對待革命戰友都如此,黨還怎麽指望你保護群眾?我看你思想有問題,需要好好反省改造。”
楊慶有?????
這都能挨罵?
您老這政委真沒白幹,訓起人來跟機關炮似的,一突突一大片。
“好了好了,沒事就行,不至於上綱上線。”
當領導嘛!就得一個唱黑臉一個唱白臉,劉所一邊攙著老呂同誌站起來,一邊打圓場。
說話間,劉所還給老呂同誌拍了拍屁股上的灰塵,然後指著牆根那仨人問道:
“你倆誰說說,這是怎麽回事?”
這倒黴催的,幫忙還幫出錯來了,呂興祥苦著臉解釋道:
“我隻是幫小楊把人押回來,具體的不清楚,您得問小楊,不過,我建議政委先把那布袋收好。”
“大驚小怪的,一破布袋有什麽........哎呀我艸!”
麵對呂興祥的提醒,馮政委本來還有點不耐煩,就一破布袋嘛!輕飄飄的,能有啥好關注的?
直到他解開綁口繩,臉色突然變得極為亢奮,爆粗口的同時,他拉拽過一旁的劉所,興奮道:
“老劉,你幫我看看,我沒看錯吧?”
劉所伸腦袋一瞧,好家夥,有點眼暈。
“老馮,你別晃,晃的我眼花。”
馮政委聞言沒好氣的白了他一眼。
哪怕你手抖輕點,袋子都不會晃的這麽猛.....
好不容易等倆人過了興奮勁兒,一旁的楊慶有才敢開口:
“兩位領導,您看這人是不是該押進去?大街上人來人往的,影響不好。”
劉所聞言大手一揮:
“對對對,是該押進去,那誰,小王、小劉,過來幫忙。”
值班室裏的倆公安早站旁邊瞧熱鬧了,聽到命令後,立馬接過楊慶有手裏的麻繩,催著仨人往後院走。
其中一位還拍著楊慶有的肩膀羨慕道:
“小楊,可以哇!不出意外你小子今兒又立功了。”
楊慶有擺擺手,恬不知恥的回道:
“啥立不立功的,都是為人民服務。”
那位公安聞言恨不得給自己來倆大嘴巴,呸,叫你嘴賤,提這個幹嘛?瞧把那小子得意的。
“小楊過來。”
馮政委早沒了剛才的惱羞成怒,臉上的笑容那叫一個春風和煦,親熱的攬著楊慶有的肩膀,樂嗬說道:
“你小子可以哇,不聲不響的給所裏放了個響炮,說說吧!這仨人是怎麽回事?”
楊慶有並未隱瞞,詳細的把仨人是如何下套,自己是如何機智,添油加醋下,他不僅及時識別了仨人套路,還勇敢無畏的深入敵穴,激鬥騙子,及時的挽回人民群眾所受的損失。
丫不僅把過程說得跌宕起伏,繪聲繪色,還沒少往自己臉上貼金,聽得一旁馮政委和嚴公安直嘬牙。
要不是看在這小子今兒立功的份上,馮政委高低得糾正一下他的思想覺悟。
不過一旁的劉所卻聽得眉開眼笑。
粗人嘛!
聽到精彩故事總是開心的。
“不愧是我老劉的兵,不僅膽識過人,還有勇有謀,幹的不錯,真特麽給老子長臉。”
這話聽的馮政委牙疼。
聽聽,這是一個領導該說的話嗎?什麽你老劉的兵?那是黨的兵。
要不是現場人多,他高低得批評糾正劉所幾句。
“領導,這仨人可是我在安定門管片抓的,他們回頭不會找咱麻煩吧?”
楊慶有見馮政委臉色不對,立馬拋出問題,想給劉所降降溫。
“沒事,老子不質問他安定門治安不好就算了,他還敢找老子麻煩?能的他。”
沒成想,楊慶有這問題反而激起了劉所的好勝心,他說完看向馮政委。
“老馮,您辛苦辛苦,我現在就去審問,你算算賬,咱爭取今兒下午就把案子結了,到時候把人和錢都送局裏去,他安定門要是有能耐,就去找範局要錢,要是沒能耐,哼哼!”
楊慶有默默給劉所點了個讚,還是老同誌心腸硬,不怕得罪人。
這快刀斬亂麻似的往上一交,安定門那頭還不得恨死他。
“我看行,就這麽辦。”
馮政委也沒好哪裏去,聞言立馬帶著嚴公安回屋點錢去了。
獨樂樂肯定比眾樂樂來的舒坦。
再說了,即使給安定門那邊共享分潤,那邊就能念這頭的好?
拉倒吧!說不定安定門的陳所還得罵劉所不要臉,為了點經費,手伸的老長。
審訊肯定用不到楊慶有,就憑丫那簡潔的審訊記錄,所裏都沒人樂意讓他摻和審訊,你丫倒是省事了,回頭辦手續時,經辦人員還得靠腦補,重新編份審訊記錄出來。
不僅心累,還得擔驚受怕口供對不上,所以,劉所壓根都不讓他進審訊室,言稱不能讓功臣累著,審訊室門一關,把丫留在了門外麵。
用俗話來說,就是你丫哪涼快哪呆著去,別過來瞎摻和。
楊慶有聽著審訊室裏的慘叫聲和劉所那大嗓門的嗬斥聲,無奈搖搖頭,轉身朝外走去。
既然不讓幹活,那哥們去辦公室打個盹總可以吧!
劉所辦事雷厲風行,在他親切的關懷下,周才三人痛快把所作所為撂了個幹淨。
哥仨自打53年軍管結束後便開始投機倒把,剛開始隻倒騰文玩,以次充好,賺點差價。
到五六年時,哥仨解決溫飽後,察覺僅靠倒騰文玩來錢太慢,於是乎,開始了行騙的行當。
最初哥仨膽子小,隻敢騙些外地人,後來發現這些被騙的家夥壓根不敢報警,於是乎膽子越來越大,甭管是本地的,還是外地來出差的,他們都敢行騙。
近兩年索性連門都懶得出,辦了兩套假證,直接在胡同口行騙,隻要瞧著臉生,他們哥仨便敢上前搭話茬。
結果栽在楊慶有手裏。
楊慶有拿了悶了,這哥仨不知道兔子不吃窩邊草的道理嗎?
估計他們仨要是低調點,再低調點,隻要能熬過那十年,等改開後,妥妥的京城文玩大佬。
可惜,丫被金錢蒙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