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將計就計


    南宋那邊,無非就是想對新宋的人宣揚,新宋女皇一直不肯接回父兄同袍,屬於不忠不孝,不仁不義。


    而反觀南宋,形象則大不相同,屬於始終不忘國恥,極力的想要盡仁盡孝的忠義之人。


    隻不過這份忠義,卻被新宋這種“得位不正”,且不忠不孝的偽皇給阻攔了。


    所以。


    這兩國所做之事,看上去仿佛隻是一件小事,但實際上,卻暗流湧動,十分的殺人誅心!


    “眾愛卿以為如何?”聽完奏章,女皇掃視眾大臣一眼,問道。


    “陛下,此事萬萬不可,想我新宋乾坤剛定,陛下雖一直勤政愛民,多處體恤,但固有思想至今不止。”


    “若此時迎回徽欽二帝,勢必會使朝綱動蕩,望陛下三思。”


    丞相王行第一個站出來表示反對。


    國子監何有仁此時也跟著站出來說道:“是啊陛下,微臣也以為,人倫固然重要,不過此刻卻不宜迎回二帝。”


    “同時也決計不可放行南宋數十萬大軍北上,否則,一旦入駐中原,就怕請神容易送神難了。”


    護國將軍王稟,此時也站出來說道:“何大人說的有理,南宋將領所執旗號,乃是迎回舊主,符合孝義禮儀,所以咱們要是對其用兵,那勢必會使陛下落上罵名。”


    “屆時若他們耍賴常駐,導致尾大不掉的話,對新宋以後的處境,也必然會造成不小的麻煩。”


    而李綱這時也跟著說道:“微臣也以為,三位大人說的都有道理,還望陛下三思。”


    聽完大臣們的朝論,女皇沉吟片刻,接著習慣性的望向自己的主心骨柳塵,“並肩王的意思呢?”


    聽到女皇詢問,思索過後的柳塵,卻反其道而行的說道:“無論如何,徽欽二帝都是陛下的父兄,接回來也是理所應當的。”


    “不過,從鎮南軍主帥孫將軍傳回的奏章來看。”


    “南宋皇帝趙構,不惜調動大軍北上營救,足證他更加迫切想要見到自己的父兄。”


    “既如此,倒不如我們也體麵些,由我們去迎回徽欽二帝,然後再把徽欽二帝及質子大臣送到南宋,讓他們父兄團圓一陣。”


    “之後,女皇陛下再把徽宗單獨接回新宋盡孝也不遲。”


    聽完柳塵的話,女皇思索片刻,問道:“要何時去接?用怎樣的禮儀去接?”


    柳塵想了想,說道:“這麽大的事,當然要仔細籌備一翻,比如儀仗什麽的,怎麽的也得花上一兩個月時間。”


    “當然了,南宋將領如此忠孝仁義,咱們雖不是其宗主國,但也該傳旨表彰一番。”


    “就令各地官衙,把那位將軍要迎回大宋皇帝的壯舉,傳詔天下即可。”


    聽完柳塵的話,眾大臣紛紛麵露不解,畢竟誰都知道,南北兩國的真實用意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可為什麽,一向運籌帷幄的並肩王,竟會真的答應下來!


    隻有李綱,若有所思的撚著胡須微笑不語,仿佛是想到了什麽。


    “這……”女皇一臉疑惑的看著柳塵,“好吧,傳朕旨意,照並肩王的意思辦,今日早朝到此結束,並肩王留下,其餘眾愛卿退朝吧。”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眾大臣躬身見禮,之後便紛紛走出了大殿。


    到了外頭,丞相王行不禁一臉費解的說道:“我這女婿今天仿佛有失水準啊,怎麽會做出這麽糊塗的決定?”


    “是啊,我也很是不理解,南宋和金國如此明了的陰謀,並肩王竟然沒能識破?”護國將軍王稟,也是十分無奈的說道。


    倒是一直不言語的樞密院使李綱,卻哈哈一笑,接著神秘莫測的說道:“諸位看來還是小瞧了咱們這位並肩王啊。”


    “此話怎講?”國子監何有仁連忙問道。


    李綱微微一笑,說道:“今日朝堂所奏之事,其實並不能算作南北兩國的陰謀,而該稱其為陽謀,若想要製衡陽謀,那一般也隻能用陽謀來硬扛。”


    “咱們的並肩王,素來運籌帷幄,決勝千裏,此刻自然不會有失水準,所以,並肩王之用意,想來也正是在謀劃一場陽謀。”


    “哦?願聞其詳。”王行好奇問道。


    “諸位可知,做為豎子出身的南宋皇帝趙構,如今最怕的是什麽?”李綱笑著點破道:“那便是他的皇權受到威脅。”


    “而並肩王的話,妙就妙在那封表彰宗澤將軍的詔書之上了。”


    “要知道,並肩王說的,乃是宗澤將軍要迎回‘大宋皇帝’,而不是趙構的‘退位皇兄’趙桓,如此一來,趙構會怎麽想?”


    “可以不誇大的說,不出半月,趙構必然會急調宗澤將軍還朝,再不提借道北上之事。”


    “畢竟,那趙構也並非嫡出,其母最早侍寢宰相蘇頌,後才將其送給徽宗,成了顯肅皇後身邊的侍女,被徽宗臨幸一次,遂生趙構。”


    “也即是說,趙構其實也是得位不正,若趙桓一旦返朝,那麽趙構自然要還政於嫡出正統的趙桓,你們說趙構能答應嗎?”


    “至於北邊金國,並肩王也說了,要準備儀仗,不然就算金國送回來,也不符合皇家禮儀,到時候,中間再不小心出個差錯什麽的,推個三五年,也不是什麽稀奇事。”


    “如此,不出半月,就能兵不血刃,使禍事自解,縱觀普天之下,能如此快速做出應對的,怕是也隻有腹抱乾坤,運籌帷幄之並肩王一人爾!”


    沒錯,李綱的話,確實說中了不少真相。


    不過柳塵之所以會這麽做,主要也是因為想到了曆史上的嶽飛之死。


    雖說最初的時候,趙構為了抵擋金國,確實對軍事進行了一些強化,也放權給了武將,這也就導致,類似韓世忠,嶽飛這樣的猛將得以有機會真正嶄露頭角。


    並甩開朝中文臣的掣肘,自主統兵北伐。


    但這也是好景不長的事,因為沒過幾年,隨著金國出現內部紛爭,導致軍力下降之後。


    偏安一隅的趙構,卻沒有想著趁機去收複山河,反而也開始走徽欽二帝的老路,該議和議和,該納歲納歲。


    並重啟文臣管製,再次將武將權利壓縮到了極致。


    不過這時候,類似韓世忠及嶽飛這樣的猛將,已經不是文臣一兩句話就能壓製的了。


    所以趙構一開始也不敢怎麽樣。


    但直到後來,嶽飛力主接回徽欽二帝以後,感受到皇權隨時可能會受到威脅的趙構,便開始了騷操作。


    僅憑禍國殃民的奸臣秦檜一句“莫須有”,就毅然決然的連發十二道金牌將嶽飛召回。


    最終,嶽飛與長子嶽雲慘死,家產被抄,其妻兒流放嶺南,饑寒度日。


    尤其最小的女兒嶽孝娥,當時年僅十三歲,義無反顧為父兄鳴冤,不得其果,後抱銀瓶投井而死,後世也因此稱其銀瓶小姐。


    滿門忠烈,死的死,流放的流放!


    在這中間,秦檜之奸惡,自不必說,但如果沒有昏君為其張翼,僅憑區區一個奸賊秦檜,又怎能撼動當時威望正盛的嶽將軍!


    靖康恥,猶未雪!


    嶽飛十年之功,盡毀一旦!


    而風波亭之憾,最終也成了所有漢人的千年之痛。


    不過正是如此,柳塵才更加篤定,趙構此人是個什麽秉性。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塑新宋:從攜帶百億物資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九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九桐並收藏重塑新宋:從攜帶百億物資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