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空白聖旨
大明:暴君崇禎,殺出萬世帝國 作者:暈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朕這段時間也是思慮良久,我大明必須和蒙古結盟,以在西線牽製建奴,同時緩解宣大方麵的防守壓力。”
朱由檢說完後,在場的幾人都是精神一振。
孫承宗當即起身道:“敢問陛下,那我大明該和誰結盟?”
“宰賽。”
朱由檢嘴裏吐出兩個字。
眾人聽到這個名字,皆是皺起了眉頭。
“皇上,宰賽此人當初誘殺我邊軍守將,此人……”
韓爌有些遲疑的對朱由檢進言。
後者眉頭一挑道:“當初李如鬆想要誘殺宰賽冒功,被其察覺,這才使我大明和內喀爾喀交惡,這件事情的始末,熊飛白(熊廷弼)當年已經詳細的向朝廷解釋過。”
“對熊飛白的說法,朕深以為然。”
“後來內喀爾喀,或者說是宰賽對建奴的一係列的動作,無不證明,宰賽此人可用。”
“況且,就宰賽個人和建奴的恩怨,他們兩家也沒有任何和解的可能。”
“敵人的敵人就是我們的朋友,為了穩固西線,朕不介意和其再次會盟。”
幾人,包括崔呈秀都是從萬曆朝過來的,自然知道宰賽和建奴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不可調和。
在這樣的背景下,大明和其結盟倒是有可能有意外之喜。
“皇上,內喀爾喀和林丹汗的關係可不是很好,如果我大明和內喀爾喀結盟,那察哈爾部恐怕不會善罷甘休。”
徐光啟滿臉擔憂的對朱由檢秉奏道。
後者卻是露出一絲冷笑,聲音有些清冷的說道:“內喀爾喀五部,經過這些年建奴的不斷打擊,以及林丹汗的落井下石,實力已經嚴重衰弱。”
“如果我大明不能給予幫助,內喀爾喀可能用不了幾年,就會被建奴,或者是其盟友科爾沁徹底吞並。”
“而我大明給予宰賽的第一個大禮,就是林丹汗!”
朱由檢最後一句話說完,所有人都是心裏一凜。
袁可立豁然起身道:“皇上可是打算對察哈爾用兵?”
朱由檢點頭道:“不錯,朕打算在宣大,聯合內喀爾喀、土默特、永邵卜共擊察哈爾!”
朱由檢說完後,所有人都是倒吸一口涼氣。
韓爌有些遲疑的對朱由檢拱手道:“皇上,我大明剛剛改元,就對北方蒙古掀起大戰,會不會給建奴可乘之機?”
“朕又不會調動遼東一兵一卒,不會短了遼東將士一粒糧食,一錢銀子,隻要王之臣能夠緊守關寧錦防線,朕不認為建奴會對我大明構成威脅。”
“當然,在內喀爾喀西進之時,遼東方向的我軍,要對建奴做出進攻姿態,防止建奴占據福寧衛舊地。”
朱由檢之所以要在新年伊始,就要對察哈爾動手,那也是沒辦法的事。
根據他的記憶,好像就是這兩年,奴酋皇太極就會徹底的收服左翼蒙古,然後對林丹汗的察哈爾發起進攻。
最後將整個漠南蒙古收入囊中。
到那個時候,大明麵對的壓力將會更大。
朱由檢自然不能眼睜睜的,看著這種事情發生。
大明現在最應該做的,就是要立即對內喀爾喀的宰賽部,進行大規模的援助,讓其盡快大壯大實力。
隻有左翼蒙古強大起來,且和大明站在一起,建奴才不敢全力西進。
再有皮島的毛文龍,朝鮮。
對,朝鮮,朝鮮的力量也必須得到加強。
朱由檢的心裏,又將整個的戰略構思重新梳理了一遍。
越想,朱由檢越覺得可行。
而在場的幾位閣臣,也都開始認真的思索起來。
甚至偶爾還會有議論聲傳出來。
片刻後,等暖閣內徹底安靜下來。
朱由檢的目光在所有人身上一一掃過,見沒有人再提意見,這才起身道:“既然諸卿沒有意見,那就這麽定了。”
“崔呈秀。”
“罪……臣在。”
聽到皇上點自己的名字,崔呈秀立即起身,躬身應道。
“朕欽命你為朕的全權特使,出使內喀爾喀,與其商談會盟之事。”
“朕的條件很簡單,內喀爾喀要接受朕的冊封,大明可以與其開啟互市,朕還可以向其提供一些鐵器、食鹽、糧食、布匹等戰略物資,但是要用戰馬來換。”
“朕願意和內喀爾喀結成同盟,無論建奴進犯哪一家,另一家都要全力協助應敵。”
“還有一件事,很重要。”
“臣恭聽聖訓!”
崔呈秀見朱由檢臉色鄭重,忙是躬身道。
“內喀爾喀不得西遷,就必須給朕釘死在福餘衛,這一點你要切記!”
朱由檢麵色嚴肅,對崔呈秀沉聲叮囑道。
“臣遵旨!”
後者心下一凜,趕緊稱是。
朱由檢可不想自己辛苦培養出的金牌打手,擅自離開抵禦建奴的前線。
“總結一下,此次和內喀爾喀結盟,朕隻有三個條件。”
“一,內喀爾喀必須接受朕的冊封,向大明,向朕稱臣。”
“二,內喀爾喀要和大明結成攻守同盟,一方有難,另一方必須支援。”
“三,內喀爾喀不的擅自離開福餘衛所在地。”
“這就是朕的底線,其餘的,朕賜你臨機決斷之權,可便宜行事。”
“臣遵旨!”
崔呈秀答應一聲,然後又小聲說道:“皇上,臣能不能提個請求?”
朱由檢神情一怔,旋即麵無表情道:“說。”
“臣想要一份空白的旨意。”
“崔呈秀!你好大的膽子!”
“荒唐!自古哪有將空白聖旨賜予臣下的道理?”
“崔呈秀,你是想做什麽?”
……
崔呈秀的話一說,在場的幾位內閣輔臣盡皆怒不可遏。
實在是他提到這個要求太過分了。
空白旨意?
你還真敢想。
朱由檢有些臉色不善的看著崔呈秀。
後者“噗通”一聲跪在地上,言辭急切道:“皇上,臣絕對沒有其他心思,臣實在是擔心除了聖旨,那些蒙古人別的他不信啊!”
崔呈秀這話一出,剛才還氣勢洶洶的幾位內閣輔臣,盡皆沉默了。
隻因為崔呈秀說的有那麽一絲道理。
大明從立國到現在兩百多年,和北邊的蒙古可以說是相愛相殺,雙方各種陰謀陽謀不知用了多少,互相之間都在互相提防。
朱由檢說完後,在場的幾人都是精神一振。
孫承宗當即起身道:“敢問陛下,那我大明該和誰結盟?”
“宰賽。”
朱由檢嘴裏吐出兩個字。
眾人聽到這個名字,皆是皺起了眉頭。
“皇上,宰賽此人當初誘殺我邊軍守將,此人……”
韓爌有些遲疑的對朱由檢進言。
後者眉頭一挑道:“當初李如鬆想要誘殺宰賽冒功,被其察覺,這才使我大明和內喀爾喀交惡,這件事情的始末,熊飛白(熊廷弼)當年已經詳細的向朝廷解釋過。”
“對熊飛白的說法,朕深以為然。”
“後來內喀爾喀,或者說是宰賽對建奴的一係列的動作,無不證明,宰賽此人可用。”
“況且,就宰賽個人和建奴的恩怨,他們兩家也沒有任何和解的可能。”
“敵人的敵人就是我們的朋友,為了穩固西線,朕不介意和其再次會盟。”
幾人,包括崔呈秀都是從萬曆朝過來的,自然知道宰賽和建奴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不可調和。
在這樣的背景下,大明和其結盟倒是有可能有意外之喜。
“皇上,內喀爾喀和林丹汗的關係可不是很好,如果我大明和內喀爾喀結盟,那察哈爾部恐怕不會善罷甘休。”
徐光啟滿臉擔憂的對朱由檢秉奏道。
後者卻是露出一絲冷笑,聲音有些清冷的說道:“內喀爾喀五部,經過這些年建奴的不斷打擊,以及林丹汗的落井下石,實力已經嚴重衰弱。”
“如果我大明不能給予幫助,內喀爾喀可能用不了幾年,就會被建奴,或者是其盟友科爾沁徹底吞並。”
“而我大明給予宰賽的第一個大禮,就是林丹汗!”
朱由檢最後一句話說完,所有人都是心裏一凜。
袁可立豁然起身道:“皇上可是打算對察哈爾用兵?”
朱由檢點頭道:“不錯,朕打算在宣大,聯合內喀爾喀、土默特、永邵卜共擊察哈爾!”
朱由檢說完後,所有人都是倒吸一口涼氣。
韓爌有些遲疑的對朱由檢拱手道:“皇上,我大明剛剛改元,就對北方蒙古掀起大戰,會不會給建奴可乘之機?”
“朕又不會調動遼東一兵一卒,不會短了遼東將士一粒糧食,一錢銀子,隻要王之臣能夠緊守關寧錦防線,朕不認為建奴會對我大明構成威脅。”
“當然,在內喀爾喀西進之時,遼東方向的我軍,要對建奴做出進攻姿態,防止建奴占據福寧衛舊地。”
朱由檢之所以要在新年伊始,就要對察哈爾動手,那也是沒辦法的事。
根據他的記憶,好像就是這兩年,奴酋皇太極就會徹底的收服左翼蒙古,然後對林丹汗的察哈爾發起進攻。
最後將整個漠南蒙古收入囊中。
到那個時候,大明麵對的壓力將會更大。
朱由檢自然不能眼睜睜的,看著這種事情發生。
大明現在最應該做的,就是要立即對內喀爾喀的宰賽部,進行大規模的援助,讓其盡快大壯大實力。
隻有左翼蒙古強大起來,且和大明站在一起,建奴才不敢全力西進。
再有皮島的毛文龍,朝鮮。
對,朝鮮,朝鮮的力量也必須得到加強。
朱由檢的心裏,又將整個的戰略構思重新梳理了一遍。
越想,朱由檢越覺得可行。
而在場的幾位閣臣,也都開始認真的思索起來。
甚至偶爾還會有議論聲傳出來。
片刻後,等暖閣內徹底安靜下來。
朱由檢的目光在所有人身上一一掃過,見沒有人再提意見,這才起身道:“既然諸卿沒有意見,那就這麽定了。”
“崔呈秀。”
“罪……臣在。”
聽到皇上點自己的名字,崔呈秀立即起身,躬身應道。
“朕欽命你為朕的全權特使,出使內喀爾喀,與其商談會盟之事。”
“朕的條件很簡單,內喀爾喀要接受朕的冊封,大明可以與其開啟互市,朕還可以向其提供一些鐵器、食鹽、糧食、布匹等戰略物資,但是要用戰馬來換。”
“朕願意和內喀爾喀結成同盟,無論建奴進犯哪一家,另一家都要全力協助應敵。”
“還有一件事,很重要。”
“臣恭聽聖訓!”
崔呈秀見朱由檢臉色鄭重,忙是躬身道。
“內喀爾喀不得西遷,就必須給朕釘死在福餘衛,這一點你要切記!”
朱由檢麵色嚴肅,對崔呈秀沉聲叮囑道。
“臣遵旨!”
後者心下一凜,趕緊稱是。
朱由檢可不想自己辛苦培養出的金牌打手,擅自離開抵禦建奴的前線。
“總結一下,此次和內喀爾喀結盟,朕隻有三個條件。”
“一,內喀爾喀必須接受朕的冊封,向大明,向朕稱臣。”
“二,內喀爾喀要和大明結成攻守同盟,一方有難,另一方必須支援。”
“三,內喀爾喀不的擅自離開福餘衛所在地。”
“這就是朕的底線,其餘的,朕賜你臨機決斷之權,可便宜行事。”
“臣遵旨!”
崔呈秀答應一聲,然後又小聲說道:“皇上,臣能不能提個請求?”
朱由檢神情一怔,旋即麵無表情道:“說。”
“臣想要一份空白的旨意。”
“崔呈秀!你好大的膽子!”
“荒唐!自古哪有將空白聖旨賜予臣下的道理?”
“崔呈秀,你是想做什麽?”
……
崔呈秀的話一說,在場的幾位內閣輔臣盡皆怒不可遏。
實在是他提到這個要求太過分了。
空白旨意?
你還真敢想。
朱由檢有些臉色不善的看著崔呈秀。
後者“噗通”一聲跪在地上,言辭急切道:“皇上,臣絕對沒有其他心思,臣實在是擔心除了聖旨,那些蒙古人別的他不信啊!”
崔呈秀這話一出,剛才還氣勢洶洶的幾位內閣輔臣,盡皆沉默了。
隻因為崔呈秀說的有那麽一絲道理。
大明從立國到現在兩百多年,和北邊的蒙古可以說是相愛相殺,雙方各種陰謀陽謀不知用了多少,互相之間都在互相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