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閱卷和分歧
大明:暴君崇禎,殺出萬世帝國 作者:暈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很快,幾個小菜,外加兩壺黃酒,就被胡掌櫃親自端上了桌。
“憲之兄,來,你我共飲此杯。”
朱統鉓舉起自己的酒杯,對史可法說道。
嗯,被稱做憲之兄的青年,正是後世鼎鼎大名的史可法。
史可法也是趕緊舉起酒杯。
一杯酒水下肚,史可法率先開口道:“朱兄,對今日殿試的試題你怎麽看?”
朱統鉓聞言,麵色一肅道:“此次殿試的試題看起來簡單,但想要答的完美,很難。”
史可法極為讚同的點頭道:“朱兄說的不錯,朝廷想要增收,隻能是加稅,但現在大明百姓的負擔已經很重了,再加稅恐怕……”
後邊的話,他沒有說出口,但朱統鉓也明白他的意思。
“憲之兄,大明現在的問題就是稅製的問題,朝廷想要增收,就必須改革稅製。”
朱統鉓沉聲說道。
史可法聞言,瞳孔一縮,對其問道:“朱兄有何高見?”
朱統鉓微微一笑,道:“高見談不上,隻是有一些想法。”
“哦?朱兄請說。”
史可法開口道。
朱統鉓也不客氣,道:“大明現在的稅製,主要是按照人頭來收稅,這樣做的好處是簡單直接,但壞處也很明顯,那就是無法做到公平。”
“有些人占有的土地多,但交的稅卻不多,有些人占有的土地少,甚至根本沒有土地,但卻要交很重的稅,這樣一來,朝廷的稅收也會越來越少。”
史可法聞言,緩緩點頭,看向朱統鉓問道:“朱兄是打算效仿張太嶽?”
朱統鉓沒有立即回答他的問題,而是舉起酒杯輕抿一口,然後才對史可法說道:“憲之兄,桂文襄公和張文忠公乃是謀國之舉。”
朱統鉓嘴裏說的桂文襄公,指的是桂萼。
此人第一個向道君皇帝,提出了一條鞭法,後來被楊一清等人阻攔。
這一政策,後來被張文忠公,也就是張居正給撿了起來。
等後來到了滿清老四的手裏,被徹底的發揚光大。
而所謂的一條鞭法,說的簡單一些就是取消一切的徭役、苛捐雜稅,將所有的賦稅,全部以銀兩結算。
朝廷也不用你們出徭役,也不向你們征收實物。
更加不是以人頭計算賦稅,而是以你所擁有的土地征收賦稅。
史可法聽朱統鉓提起這兩人,心裏也是咯噔一聲。
說起來,史可法可是根正苗紅的東林黨。
他的老師,正是鼎鼎有名的左光鬥。
朱統鉓說的這些問題,史可法不清楚嗎?
不,他很清楚。
但立場決定了他不可能像朱統鉓這樣。
眼下的大明,誰擁有最多的土地?
答案顯然易見,正是遍布天下的鄉紳地主。
這些人占據了大量的土地,而且還不用交稅。
不要誤會,不是他們逃稅漏稅,而是合理合法的避稅。
而桂萼和張居正兩人,就是要取消他們這項特權。
見對方的神色不對,朱統鉓也是轉移話題道:“憲之兄,來,吃點菜。”
“左右殿試已經結束了,我們也就不用再討論了,隻等放榜就是。”
“對,對。”
史可法忙是附和道。
兩人不再繼續討論這個敏感的話題,轉而聊起了風花雪月,一時間,兩人倒是相談甚歡。
酒過三巡,史可法有些微醺,他放下酒杯,麵色嚴肅道:“朱兄,如果史某沒又猜錯的話,你是寧藩出身吧?”
朱統鉓聞言,先是神情一怔,旋即笑道:“不錯,朱某正是出身寧藩。”
對史可法猜出自己的身份,朱統鉓一點都不意外。
老朱家的名字太有特點了。
隻要對皇室有點了解,通過名字就可以知道對方是哪一脈的,是太祖第幾世孫。
史可法緩緩點頭,似是感慨般的說道:“天下宗室所占據的土地也不在少數呀。”
朱統鉓聞言,眉頭一挑,笑道:“憲之兄,這稅製改革的第一刀,弄不好就會砍在宗室的身上。”
聽他這麽說,史可法的眼睛猛地睜大。
“哎,憲之兄,說好的不再提這些事,你得自罰一杯。”
朱統鉓笑著對其說道。
“是史某的錯。”
史可法一口把杯中的酒水飲盡。
就在兩人喝酒的功夫。
朱由檢則是和溫體仁、施鳯來、郭允厚、畢自嚴一起審閱殿試的卷子。
“首輔,這些卷子說的都是什麽?許多都是無稽之談。”
“您看這份卷子,竟是要再次加派。”
“還有這份卷子,竟是要恢複上古井田製。”
“還有……”
郭允厚看了幾分卷子,當即有些不滿的對溫體仁說道。
那意思,這就是你溫首輔選出來的貢生?
朱由檢盤膝坐在羅漢床上,頭也不抬的冷聲道:“郭卿說的那幾名貢生黜落!”
“陛下,這不合規矩。”
畢自嚴聞言,立即放下手裏的卷子,對朱由檢拱手建言道。
“如果陛下不喜,將之放在末等就是,如果黜落的話,恐會引起士林非議。”
“這樣的人,朝廷若是受官,豈不是害了天下百姓?”
朱由檢板著臉說道。
什麽狗屁規矩,殿試竟然不能黜落不合格的考生,這不是扯淡嗎?
畢自嚴還想再說什麽。
另一邊的施鳯來,忽然開口道:“陛下,這裏有一份答卷,臣拿不定主意,還請陛下禦覽。”
王承恩趕緊上前,從施鳯來的手裏接過答卷。
朱由檢認真的看過之後,也是麵露喜色。
殿試是不用糊名的,所以朱由檢也看見了答題者的名字。
他將卷子重新遞給王承恩,對其吩咐道:“這份卷子不錯,諸卿也都看看吧。”
等幾人都看過後,朱由檢這才說道:“這才是朕想要看到的答案。”
“朝廷入不敷出,就應該從其他地方想辦法,而不是把目光放在那些普通百姓身上。”
“收稅,就應該向有錢人收,而不是向窮人收!”
“陛下聖明。”
今晚一起閱卷的這幾人,也都是心思活泛的人,自然不會頑固不化。
聽朱由檢這麽說,當即齊齊躬身道。
“好了,莫要吹捧朕了,時候不早,諸卿還是抓緊時間吧。”
朱由檢說完後,又重新低下了頭。
“憲之兄,來,你我共飲此杯。”
朱統鉓舉起自己的酒杯,對史可法說道。
嗯,被稱做憲之兄的青年,正是後世鼎鼎大名的史可法。
史可法也是趕緊舉起酒杯。
一杯酒水下肚,史可法率先開口道:“朱兄,對今日殿試的試題你怎麽看?”
朱統鉓聞言,麵色一肅道:“此次殿試的試題看起來簡單,但想要答的完美,很難。”
史可法極為讚同的點頭道:“朱兄說的不錯,朝廷想要增收,隻能是加稅,但現在大明百姓的負擔已經很重了,再加稅恐怕……”
後邊的話,他沒有說出口,但朱統鉓也明白他的意思。
“憲之兄,大明現在的問題就是稅製的問題,朝廷想要增收,就必須改革稅製。”
朱統鉓沉聲說道。
史可法聞言,瞳孔一縮,對其問道:“朱兄有何高見?”
朱統鉓微微一笑,道:“高見談不上,隻是有一些想法。”
“哦?朱兄請說。”
史可法開口道。
朱統鉓也不客氣,道:“大明現在的稅製,主要是按照人頭來收稅,這樣做的好處是簡單直接,但壞處也很明顯,那就是無法做到公平。”
“有些人占有的土地多,但交的稅卻不多,有些人占有的土地少,甚至根本沒有土地,但卻要交很重的稅,這樣一來,朝廷的稅收也會越來越少。”
史可法聞言,緩緩點頭,看向朱統鉓問道:“朱兄是打算效仿張太嶽?”
朱統鉓沒有立即回答他的問題,而是舉起酒杯輕抿一口,然後才對史可法說道:“憲之兄,桂文襄公和張文忠公乃是謀國之舉。”
朱統鉓嘴裏說的桂文襄公,指的是桂萼。
此人第一個向道君皇帝,提出了一條鞭法,後來被楊一清等人阻攔。
這一政策,後來被張文忠公,也就是張居正給撿了起來。
等後來到了滿清老四的手裏,被徹底的發揚光大。
而所謂的一條鞭法,說的簡單一些就是取消一切的徭役、苛捐雜稅,將所有的賦稅,全部以銀兩結算。
朝廷也不用你們出徭役,也不向你們征收實物。
更加不是以人頭計算賦稅,而是以你所擁有的土地征收賦稅。
史可法聽朱統鉓提起這兩人,心裏也是咯噔一聲。
說起來,史可法可是根正苗紅的東林黨。
他的老師,正是鼎鼎有名的左光鬥。
朱統鉓說的這些問題,史可法不清楚嗎?
不,他很清楚。
但立場決定了他不可能像朱統鉓這樣。
眼下的大明,誰擁有最多的土地?
答案顯然易見,正是遍布天下的鄉紳地主。
這些人占據了大量的土地,而且還不用交稅。
不要誤會,不是他們逃稅漏稅,而是合理合法的避稅。
而桂萼和張居正兩人,就是要取消他們這項特權。
見對方的神色不對,朱統鉓也是轉移話題道:“憲之兄,來,吃點菜。”
“左右殿試已經結束了,我們也就不用再討論了,隻等放榜就是。”
“對,對。”
史可法忙是附和道。
兩人不再繼續討論這個敏感的話題,轉而聊起了風花雪月,一時間,兩人倒是相談甚歡。
酒過三巡,史可法有些微醺,他放下酒杯,麵色嚴肅道:“朱兄,如果史某沒又猜錯的話,你是寧藩出身吧?”
朱統鉓聞言,先是神情一怔,旋即笑道:“不錯,朱某正是出身寧藩。”
對史可法猜出自己的身份,朱統鉓一點都不意外。
老朱家的名字太有特點了。
隻要對皇室有點了解,通過名字就可以知道對方是哪一脈的,是太祖第幾世孫。
史可法緩緩點頭,似是感慨般的說道:“天下宗室所占據的土地也不在少數呀。”
朱統鉓聞言,眉頭一挑,笑道:“憲之兄,這稅製改革的第一刀,弄不好就會砍在宗室的身上。”
聽他這麽說,史可法的眼睛猛地睜大。
“哎,憲之兄,說好的不再提這些事,你得自罰一杯。”
朱統鉓笑著對其說道。
“是史某的錯。”
史可法一口把杯中的酒水飲盡。
就在兩人喝酒的功夫。
朱由檢則是和溫體仁、施鳯來、郭允厚、畢自嚴一起審閱殿試的卷子。
“首輔,這些卷子說的都是什麽?許多都是無稽之談。”
“您看這份卷子,竟是要再次加派。”
“還有這份卷子,竟是要恢複上古井田製。”
“還有……”
郭允厚看了幾分卷子,當即有些不滿的對溫體仁說道。
那意思,這就是你溫首輔選出來的貢生?
朱由檢盤膝坐在羅漢床上,頭也不抬的冷聲道:“郭卿說的那幾名貢生黜落!”
“陛下,這不合規矩。”
畢自嚴聞言,立即放下手裏的卷子,對朱由檢拱手建言道。
“如果陛下不喜,將之放在末等就是,如果黜落的話,恐會引起士林非議。”
“這樣的人,朝廷若是受官,豈不是害了天下百姓?”
朱由檢板著臉說道。
什麽狗屁規矩,殿試竟然不能黜落不合格的考生,這不是扯淡嗎?
畢自嚴還想再說什麽。
另一邊的施鳯來,忽然開口道:“陛下,這裏有一份答卷,臣拿不定主意,還請陛下禦覽。”
王承恩趕緊上前,從施鳯來的手裏接過答卷。
朱由檢認真的看過之後,也是麵露喜色。
殿試是不用糊名的,所以朱由檢也看見了答題者的名字。
他將卷子重新遞給王承恩,對其吩咐道:“這份卷子不錯,諸卿也都看看吧。”
等幾人都看過後,朱由檢這才說道:“這才是朕想要看到的答案。”
“朝廷入不敷出,就應該從其他地方想辦法,而不是把目光放在那些普通百姓身上。”
“收稅,就應該向有錢人收,而不是向窮人收!”
“陛下聖明。”
今晚一起閱卷的這幾人,也都是心思活泛的人,自然不會頑固不化。
聽朱由檢這麽說,當即齊齊躬身道。
“好了,莫要吹捧朕了,時候不早,諸卿還是抓緊時間吧。”
朱由檢說完後,又重新低下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