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糧食到了
大明:暴君崇禎,殺出萬世帝國 作者:暈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進入正殿後,朱由檢轉身對方正化吩咐道:“讓尚膳監將晚膳送到這裏。”
“臣遵旨。”
方正化趕緊應道。
朱由檢看了眼阿茹娜,又補充道:“神宗皇帝不是有儲藏的減酒(古井貢)嗎?準備一壇。”
方正化一愣,旋即躬身道:“遵旨。”
朱由檢說話的時候,阿茹娜就站在那裏一言不發,隻是靜靜的看著對方。
“來,到朕這這裏坐。”
朱由檢對阿茹娜招呼道。
其實,按照宮裏的規矩,任何人都是不能和皇帝一起用膳的。
但朱由檢畢竟是從後世來的,對這個規定看得不是很重。
阿茹娜經過宮裏麽麽幾天的教導,對宮裏的禮儀,也算是有所了解,聽朱由檢招呼自己過去,她有些為難起來。
朱由檢的眉頭一皺,接著展顏道:“這是內廷,些許俗禮不用太過在意。”
阿茹娜這才來到朱由檢的身側坐下。
等其坐下後,朱由檢笑著對其問道:“你剛才偷偷看朕,怎麽樣?還沒有讓你失望吧?”
聽朱由檢這麽說,阿茹娜的俏臉瞬間變得通紅。
就算是草原兒女,但這個時代的女子還是矜持的。
朱由檢見狀,眉頭一挑,哈哈大笑起來。
就在這個時候,一隊宮人端著數道珍饈,進入了殿內。
走在後邊的方正化懷裏,還抱著一個酒壇子。
朱由檢轉頭看向阿茹娜,對其問道:“阿茹娜,你是蒙古人,能否飲酒?”
阿茹娜輕輕點頭。
“好,那就陪朕喝一杯。”
方正化站在圓桌旁,親自為兩人斟酒。
兩杯酒下肚,阿茹娜麵色如常,朱由檢的臉上卻是浮現出一絲酒紅。
“阿茹娜,對草原上的局勢,你怎麽看?”
朱由檢端著手裏的酒杯,似是不在意般對阿茹娜問道。
後者一愣,隨後有些為難的說道:“陛下,臣妾入宮前,麽麽說了,後宮不得幹政。”
“這算是什麽幹政?朕就是想知道草原上的情況。”
朱由檢毫不在意的說道。
“臣妾……臣妾……”
阿茹娜一時之間還真不知道該怎麽說。
朱由檢看著她,笑問道:“你在草原上的事,朕也聽崔呈秀說過了,據他所說,你可是胸有丘壑,怎麽?到了朕這裏就三緘其口?”
“陛下想知道什麽?”
“朕想重建大寧都司,你覺得怎麽樣?”
朱由檢放下手裏的酒盞,對其問道。
阿茹娜聞言,臉色一變。
大寧都司是什麽情況,她自然是清楚的。
大寧都司在明初的時候,可是一個強大的軍鎮,其下統領九十多座塞外城池,兵馬近十萬,戰車六千,還有朵顏三衛騎兵供其驅使。
就是因為大寧都司的存在,大明才能震懾整個東部蒙古和遼西地區。
而且最重要的是,大寧都司所在的大寧城,距離哈喇慎老營很近,隻有兩百餘裏。
如果大明重建大寧都司,那哈喇慎又該何去何從?
短短時間內,阿茹娜心裏就想了許多。
她看了眼朱由檢,輕聲問道:“陛下,大……朝廷重建大寧都司那自然是極好的,隻需要在大寧駐軍,就可以震懾左翼蒙古諸部。”
“隻是,不知陛下打算怎麽處置我阿布他們?”
想了想,阿茹娜還是直接開口問了出來。
朱由檢意味深長的看了她一眼,笑道:“效仿當年的朵顏三衛如何?”
“朵顏三十六家現在不就依附哈喇慎嗎?”
朱由檢此話一處,阿茹娜的心裏也是鬆了口氣。
反正已經決定歸順大明,自己現在又嫁給了大明皇帝,像朵顏三衛那樣,倒也不錯。
朱由檢接著說道:“朕打算給左翼蒙古諸部一個恩典。”
“一個建奴的人頭,可以在大明換取五兩銀子,童叟無欺。”
朱由檢此話一出,阿茹娜的眼睛頓時一亮。
按照大明現在的糧價,一兩銀子就可以買一石大米,五兩銀子足夠一家牧民兩三個月所需。
而這隻需要一個建奴的人頭。
“臣妾謝草原上的牧民,謝陛下的恩典。”
朱由檢也覺得一個建奴人頭,賞賜五兩銀子很是劃算。
建奴總共才多少人?
就算他有二十萬人,那也不過一百萬兩銀子。
這點銀子,夠幹嘛的?
大明這幾年為了防備建奴花了多少銀子了?那是數千萬兩!
就這,還讓建奴越來越強,還不如拿這些銀子雇傭那些蒙古人,或者是山陝的那些流民。
朝廷也不用為他們準備糧草、軍需,隻需要把他們放出去就行。
兩人又喝了幾杯酒後,朱由檢覺得自己已經有些暈乎乎的。
而對麵的阿茹娜,此時也已經麵色陀紅。
“皇爺,時候不早了,您該歇息了。”
一旁的方正化見狀,趕緊出言勸誡道。
朱由檢放下手裏的酒盞,對其吩咐:“準備準備,朕要沐浴。”
“是,皇爺。”
方正化趕緊應道。
一夜無話。
第二天一大早,朱由檢在阿茹娜的親自伺候下,洗漱完畢,對方正化吩咐道:“封阿茹娜為莊妃。”
“皇後那裏,你去通秉一聲。”
“臣遵旨!”
方正化趕緊應道。
雖是初為人婦,但阿茹娜的身體隻是輕微不適,聞言對朱由檢盈盈下拜道:“臣妾多謝陛下。”
“好生將養吧,三日後朕許你出宮,將朕昨晚的話轉達智順伯,大寧都司不會威脅哈喇慎,讓他放心。”
朱由檢又叮囑了一句,就邁步出了寢殿。
等他剛剛來到乾寢宮,就見黃永申一路小跑的來了。
“奴婢參見陛下。”
“說!”
朱由檢言簡意賅道。
“皇爺,剛剛鄭芝鳳來報,鎮海伯采買糧食的船隊回來了。”
“馬上就要抵達天津,他想問問這些糧食要運到哪裏?”
黃永申也不敢廢話,直接快速的說道。
朱由檢登時一喜,對其問道:“一共有多少糧食?”
“三十萬石,鎮海伯這次一共采買了三十萬石稻米。”
黃永申說完後,朱由檢更是喜不自勝。
大明現在一年的漕糧也不過才四百多萬石,這一次采買,就差不多是漕糧的十分之一,看來這條路是走對了。
“臣遵旨。”
方正化趕緊應道。
朱由檢看了眼阿茹娜,又補充道:“神宗皇帝不是有儲藏的減酒(古井貢)嗎?準備一壇。”
方正化一愣,旋即躬身道:“遵旨。”
朱由檢說話的時候,阿茹娜就站在那裏一言不發,隻是靜靜的看著對方。
“來,到朕這這裏坐。”
朱由檢對阿茹娜招呼道。
其實,按照宮裏的規矩,任何人都是不能和皇帝一起用膳的。
但朱由檢畢竟是從後世來的,對這個規定看得不是很重。
阿茹娜經過宮裏麽麽幾天的教導,對宮裏的禮儀,也算是有所了解,聽朱由檢招呼自己過去,她有些為難起來。
朱由檢的眉頭一皺,接著展顏道:“這是內廷,些許俗禮不用太過在意。”
阿茹娜這才來到朱由檢的身側坐下。
等其坐下後,朱由檢笑著對其問道:“你剛才偷偷看朕,怎麽樣?還沒有讓你失望吧?”
聽朱由檢這麽說,阿茹娜的俏臉瞬間變得通紅。
就算是草原兒女,但這個時代的女子還是矜持的。
朱由檢見狀,眉頭一挑,哈哈大笑起來。
就在這個時候,一隊宮人端著數道珍饈,進入了殿內。
走在後邊的方正化懷裏,還抱著一個酒壇子。
朱由檢轉頭看向阿茹娜,對其問道:“阿茹娜,你是蒙古人,能否飲酒?”
阿茹娜輕輕點頭。
“好,那就陪朕喝一杯。”
方正化站在圓桌旁,親自為兩人斟酒。
兩杯酒下肚,阿茹娜麵色如常,朱由檢的臉上卻是浮現出一絲酒紅。
“阿茹娜,對草原上的局勢,你怎麽看?”
朱由檢端著手裏的酒杯,似是不在意般對阿茹娜問道。
後者一愣,隨後有些為難的說道:“陛下,臣妾入宮前,麽麽說了,後宮不得幹政。”
“這算是什麽幹政?朕就是想知道草原上的情況。”
朱由檢毫不在意的說道。
“臣妾……臣妾……”
阿茹娜一時之間還真不知道該怎麽說。
朱由檢看著她,笑問道:“你在草原上的事,朕也聽崔呈秀說過了,據他所說,你可是胸有丘壑,怎麽?到了朕這裏就三緘其口?”
“陛下想知道什麽?”
“朕想重建大寧都司,你覺得怎麽樣?”
朱由檢放下手裏的酒盞,對其問道。
阿茹娜聞言,臉色一變。
大寧都司是什麽情況,她自然是清楚的。
大寧都司在明初的時候,可是一個強大的軍鎮,其下統領九十多座塞外城池,兵馬近十萬,戰車六千,還有朵顏三衛騎兵供其驅使。
就是因為大寧都司的存在,大明才能震懾整個東部蒙古和遼西地區。
而且最重要的是,大寧都司所在的大寧城,距離哈喇慎老營很近,隻有兩百餘裏。
如果大明重建大寧都司,那哈喇慎又該何去何從?
短短時間內,阿茹娜心裏就想了許多。
她看了眼朱由檢,輕聲問道:“陛下,大……朝廷重建大寧都司那自然是極好的,隻需要在大寧駐軍,就可以震懾左翼蒙古諸部。”
“隻是,不知陛下打算怎麽處置我阿布他們?”
想了想,阿茹娜還是直接開口問了出來。
朱由檢意味深長的看了她一眼,笑道:“效仿當年的朵顏三衛如何?”
“朵顏三十六家現在不就依附哈喇慎嗎?”
朱由檢此話一處,阿茹娜的心裏也是鬆了口氣。
反正已經決定歸順大明,自己現在又嫁給了大明皇帝,像朵顏三衛那樣,倒也不錯。
朱由檢接著說道:“朕打算給左翼蒙古諸部一個恩典。”
“一個建奴的人頭,可以在大明換取五兩銀子,童叟無欺。”
朱由檢此話一出,阿茹娜的眼睛頓時一亮。
按照大明現在的糧價,一兩銀子就可以買一石大米,五兩銀子足夠一家牧民兩三個月所需。
而這隻需要一個建奴的人頭。
“臣妾謝草原上的牧民,謝陛下的恩典。”
朱由檢也覺得一個建奴人頭,賞賜五兩銀子很是劃算。
建奴總共才多少人?
就算他有二十萬人,那也不過一百萬兩銀子。
這點銀子,夠幹嘛的?
大明這幾年為了防備建奴花了多少銀子了?那是數千萬兩!
就這,還讓建奴越來越強,還不如拿這些銀子雇傭那些蒙古人,或者是山陝的那些流民。
朝廷也不用為他們準備糧草、軍需,隻需要把他們放出去就行。
兩人又喝了幾杯酒後,朱由檢覺得自己已經有些暈乎乎的。
而對麵的阿茹娜,此時也已經麵色陀紅。
“皇爺,時候不早了,您該歇息了。”
一旁的方正化見狀,趕緊出言勸誡道。
朱由檢放下手裏的酒盞,對其吩咐:“準備準備,朕要沐浴。”
“是,皇爺。”
方正化趕緊應道。
一夜無話。
第二天一大早,朱由檢在阿茹娜的親自伺候下,洗漱完畢,對方正化吩咐道:“封阿茹娜為莊妃。”
“皇後那裏,你去通秉一聲。”
“臣遵旨!”
方正化趕緊應道。
雖是初為人婦,但阿茹娜的身體隻是輕微不適,聞言對朱由檢盈盈下拜道:“臣妾多謝陛下。”
“好生將養吧,三日後朕許你出宮,將朕昨晚的話轉達智順伯,大寧都司不會威脅哈喇慎,讓他放心。”
朱由檢又叮囑了一句,就邁步出了寢殿。
等他剛剛來到乾寢宮,就見黃永申一路小跑的來了。
“奴婢參見陛下。”
“說!”
朱由檢言簡意賅道。
“皇爺,剛剛鄭芝鳳來報,鎮海伯采買糧食的船隊回來了。”
“馬上就要抵達天津,他想問問這些糧食要運到哪裏?”
黃永申也不敢廢話,直接快速的說道。
朱由檢登時一喜,對其問道:“一共有多少糧食?”
“三十萬石,鎮海伯這次一共采買了三十萬石稻米。”
黃永申說完後,朱由檢更是喜不自勝。
大明現在一年的漕糧也不過才四百多萬石,這一次采買,就差不多是漕糧的十分之一,看來這條路是走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