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2章 收複失地
大明:暴君崇禎,殺出萬世帝國 作者:暈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明在遼西,采用的就是孫承宗的謀劃,修建了以關寧錦為主的一係列軍堡,用以防範建奴。
這個謀劃從軍事角度來看,沒有任何的問題,甚至可以說是幾位的優秀,此後的十數年有效的遏製了建奴西進。
但這裏麵有個巨大的問題,那就是花費實在是太過巨大了。
這麽多年,朝廷再遼西花費的銀子,豈止是千萬?
郭允厚雖是有心想要反對,但也知道今天不是個好時候。
他這邊沒有說話,另外一個人卻是站了出來。
此人正是代袁可立執掌兵部的李邦華。
“陛下,臣以為不妥。”
朱由檢眉頭一挑道:“李卿盡管說就是。”
“陛下,孫閣老,朝廷這兩年的財政狀況雖是好了不少,但也經不住如此消耗。”
“單單遼西一線每年的花費,就高達四五百萬,如果再加上整個遼東,那就算是將整個大明的金銀都用來支應遼東,恐怕都是杯水車薪。”
“所以,臣的意思是,當調集精兵強將,大舉收複故土,用不著步步為營。”
他這話一出,殿內的眾人皆是低聲議論起來。
禮部尚書來宗道出班道:“李侍郎,此戰雖是擊敗了建奴,也殺傷了部分建奴的兵馬,但建奴的根基衛損,此時不是大舉進攻的時機。”
李邦華開口解釋道:“來部堂,下官並非此意,下官的意思是朝廷可以趁機,徹底的收複遼南和遼陽,恢複到天啟元年的局勢。”
朱由檢轉頭看向盧象升問道:“陽羨侯是什麽看法?”
盧象升躬身道:“陛下,臣讚同李侍郎的意見,借此大捷之威,寧錦兵馬兵出三岔河,收複海州衛,金州的鎮海伯領兵,席卷整個遼南,雙方會師一處,合力收複遼陽。”
朱由檢聽後微微頷首,看向溫體仁問道:“首輔,你的意見?”
“回陛下,臣讚同李侍郎和陽羨侯的意見。”
溫體仁的話很是簡單,但也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朱由檢抬起頭,認真的一思量,這才說道:“遼西兵馬現在恐怕是難以調動。”
眾人皆是不解的看向他。
朱由檢再次開口,對眾人解釋道:“朕已經命曹化淳清查遼西兵馬的具體數量,短時間內大軍無力再戰。”
“另外就是大軍出動所需的糧草、軍械也都需要時間準備,就算是朝廷要收複遼陽,那也得等秋收以後了。”
“陛下,這個時候清查遼西兵馬,會不會引起非議?”
徐光啟對此有些擔憂,剛剛經曆大戰,並取得勝利,朝廷就對遼西諸將下手,這難免會被人以為朝廷是在卸磨殺驢。
一旦在被有心人推動,那天下兵馬很有可能會生出亂子來。
朱由檢聽後,態度堅決道:“此事朕意已決,卿等不必再勸。”
“今日朕召諸卿前來,本是想和諸卿商議對有功將士的封賞問題,但諸卿既然一致以為朝廷當趁機收複遼南和遼陽,那封賞之事就暫時押後。”
“待將來收回遼南和遼陽後,再一起敘功,這一點,兵部要和前線的將士們說清楚。”
李邦華躬身道:“臣遵旨。”
“禮部!”
來宗道聽到朱由檢的招呼,也起身道:“臣在。”
“戰死將士的骨灰,已經在路上了,禮部要做好準備,屆時朕要親自,迎將士們的英靈去英烈祠安置。”
自從英烈祠建成之後,大明所有戰死將士的牌位,就都是由禮部負責安置,已經形成了一套固定的製度。
來宗道自是不會有什麽意見,躬身應道:“臣遵旨。”
朱由檢微微頷首,然後又將目光落在了戶部尚書郭允厚的身上。
不等朱由檢發話,郭允厚就主動道:“陛下,戶部會全力為大軍準備糧草,也會為有功將士準備相應的賞賜。”
朱由檢滿意道:“你郭部堂做事,朕還是放心的。”
“工部和兵仗局,也要盡力為大軍準備相應的軍械。”
徐光啟和方正化也趕緊應下。
李邦華拱手道:“陛下,兵部是不是要從各地抽調衛所?”
朱由檢搖頭道:“不必了,此戰,朕會抽調各藩的護軍支援遼東。”
聽朱由檢提起藩王的護軍,在場的大臣們也都是眼前一亮。
眼下,河南、山東、陝西、山西,以及蘭州的肅王,都在京城,本身他們就都有錢有糧,加上工坊和海貿的收益,儼然已經是大明最富有的一群人。
手裏有了錢糧,這些藩王們自然也能招募更多的軍士,兵力最少的肅王,此時都有六千多的王府護軍,最富有的福王,護軍更是多達四萬餘,諸王的所有護軍加起來,足足有近二十萬。
這麽多的兵力,此時都在南苑,由兵部和都督府共同執掌。
如果能夠用藩王的兵馬,去為朝廷打仗,那自是最好的。
等他們這些人離開後,朱由檢又將所有在京的藩王,都請到了皇家軍事學院。
和之前那些大臣們一樣,第一次看見後世建築的一幫子藩王,也都是看暈了眼。
“這窗戶真大,等以後本王之國,也要建這麽一座大殿。”
“窗戶大,用的玻璃就大,這麽多窗戶,得用多少玻璃?”
一聽,這就是過慣了苦日子的肅王朱識鋐。
朱由檢站在高聳的台階上,看著這些身著華麗龍袍(再次重申,明朝親王穿龍袍)的藩王們,嘴角一翹,邁步走下了台階。
“諸位殿下,陛下來了。”
王承恩急走幾步,對諸王提醒道。
一幫子藩王抬頭一看,手忙腳亂的見禮道:“臣等見過陛下,陛下萬福金安!”
“都是一家人,都免了吧。”
朱由檢笑嗬嗬的對眾人抬手道。
“謝陛下!”
“走,校場正在操演,諸王也都隨朕去看看。”
說完,朱由檢就帶頭走向了正殿後邊的校場。
還沒等走近,就聽到了一片熱火朝天的聲音。
“哎呦喂!那不是代王嗎?”
人群中不隻是誰喊了一句。
朱由檢定睛看去,隻見新任代王朱傳
這個謀劃從軍事角度來看,沒有任何的問題,甚至可以說是幾位的優秀,此後的十數年有效的遏製了建奴西進。
但這裏麵有個巨大的問題,那就是花費實在是太過巨大了。
這麽多年,朝廷再遼西花費的銀子,豈止是千萬?
郭允厚雖是有心想要反對,但也知道今天不是個好時候。
他這邊沒有說話,另外一個人卻是站了出來。
此人正是代袁可立執掌兵部的李邦華。
“陛下,臣以為不妥。”
朱由檢眉頭一挑道:“李卿盡管說就是。”
“陛下,孫閣老,朝廷這兩年的財政狀況雖是好了不少,但也經不住如此消耗。”
“單單遼西一線每年的花費,就高達四五百萬,如果再加上整個遼東,那就算是將整個大明的金銀都用來支應遼東,恐怕都是杯水車薪。”
“所以,臣的意思是,當調集精兵強將,大舉收複故土,用不著步步為營。”
他這話一出,殿內的眾人皆是低聲議論起來。
禮部尚書來宗道出班道:“李侍郎,此戰雖是擊敗了建奴,也殺傷了部分建奴的兵馬,但建奴的根基衛損,此時不是大舉進攻的時機。”
李邦華開口解釋道:“來部堂,下官並非此意,下官的意思是朝廷可以趁機,徹底的收複遼南和遼陽,恢複到天啟元年的局勢。”
朱由檢轉頭看向盧象升問道:“陽羨侯是什麽看法?”
盧象升躬身道:“陛下,臣讚同李侍郎的意見,借此大捷之威,寧錦兵馬兵出三岔河,收複海州衛,金州的鎮海伯領兵,席卷整個遼南,雙方會師一處,合力收複遼陽。”
朱由檢聽後微微頷首,看向溫體仁問道:“首輔,你的意見?”
“回陛下,臣讚同李侍郎和陽羨侯的意見。”
溫體仁的話很是簡單,但也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朱由檢抬起頭,認真的一思量,這才說道:“遼西兵馬現在恐怕是難以調動。”
眾人皆是不解的看向他。
朱由檢再次開口,對眾人解釋道:“朕已經命曹化淳清查遼西兵馬的具體數量,短時間內大軍無力再戰。”
“另外就是大軍出動所需的糧草、軍械也都需要時間準備,就算是朝廷要收複遼陽,那也得等秋收以後了。”
“陛下,這個時候清查遼西兵馬,會不會引起非議?”
徐光啟對此有些擔憂,剛剛經曆大戰,並取得勝利,朝廷就對遼西諸將下手,這難免會被人以為朝廷是在卸磨殺驢。
一旦在被有心人推動,那天下兵馬很有可能會生出亂子來。
朱由檢聽後,態度堅決道:“此事朕意已決,卿等不必再勸。”
“今日朕召諸卿前來,本是想和諸卿商議對有功將士的封賞問題,但諸卿既然一致以為朝廷當趁機收複遼南和遼陽,那封賞之事就暫時押後。”
“待將來收回遼南和遼陽後,再一起敘功,這一點,兵部要和前線的將士們說清楚。”
李邦華躬身道:“臣遵旨。”
“禮部!”
來宗道聽到朱由檢的招呼,也起身道:“臣在。”
“戰死將士的骨灰,已經在路上了,禮部要做好準備,屆時朕要親自,迎將士們的英靈去英烈祠安置。”
自從英烈祠建成之後,大明所有戰死將士的牌位,就都是由禮部負責安置,已經形成了一套固定的製度。
來宗道自是不會有什麽意見,躬身應道:“臣遵旨。”
朱由檢微微頷首,然後又將目光落在了戶部尚書郭允厚的身上。
不等朱由檢發話,郭允厚就主動道:“陛下,戶部會全力為大軍準備糧草,也會為有功將士準備相應的賞賜。”
朱由檢滿意道:“你郭部堂做事,朕還是放心的。”
“工部和兵仗局,也要盡力為大軍準備相應的軍械。”
徐光啟和方正化也趕緊應下。
李邦華拱手道:“陛下,兵部是不是要從各地抽調衛所?”
朱由檢搖頭道:“不必了,此戰,朕會抽調各藩的護軍支援遼東。”
聽朱由檢提起藩王的護軍,在場的大臣們也都是眼前一亮。
眼下,河南、山東、陝西、山西,以及蘭州的肅王,都在京城,本身他們就都有錢有糧,加上工坊和海貿的收益,儼然已經是大明最富有的一群人。
手裏有了錢糧,這些藩王們自然也能招募更多的軍士,兵力最少的肅王,此時都有六千多的王府護軍,最富有的福王,護軍更是多達四萬餘,諸王的所有護軍加起來,足足有近二十萬。
這麽多的兵力,此時都在南苑,由兵部和都督府共同執掌。
如果能夠用藩王的兵馬,去為朝廷打仗,那自是最好的。
等他們這些人離開後,朱由檢又將所有在京的藩王,都請到了皇家軍事學院。
和之前那些大臣們一樣,第一次看見後世建築的一幫子藩王,也都是看暈了眼。
“這窗戶真大,等以後本王之國,也要建這麽一座大殿。”
“窗戶大,用的玻璃就大,這麽多窗戶,得用多少玻璃?”
一聽,這就是過慣了苦日子的肅王朱識鋐。
朱由檢站在高聳的台階上,看著這些身著華麗龍袍(再次重申,明朝親王穿龍袍)的藩王們,嘴角一翹,邁步走下了台階。
“諸位殿下,陛下來了。”
王承恩急走幾步,對諸王提醒道。
一幫子藩王抬頭一看,手忙腳亂的見禮道:“臣等見過陛下,陛下萬福金安!”
“都是一家人,都免了吧。”
朱由檢笑嗬嗬的對眾人抬手道。
“謝陛下!”
“走,校場正在操演,諸王也都隨朕去看看。”
說完,朱由檢就帶頭走向了正殿後邊的校場。
還沒等走近,就聽到了一片熱火朝天的聲音。
“哎呦喂!那不是代王嗎?”
人群中不隻是誰喊了一句。
朱由檢定睛看去,隻見新任代王朱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