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人口失蹤
搬空國庫去流放,帶著病弱權臣一路浪 作者:一口胖西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四百八十二章人口失蹤
困擾了眾多官員那麽久的問題,在溫今宜麵前,三言兩語就解決了。
眾人鬆了口氣的同時,不由得對她更加敬重。
他們管不了其他的,隻需要知道跟著郡主踏實做事,能讓北幽城越來越好。
如今還能留下來的官員,都已經被祈硯舟收編了。
都不是狗皇帝的人。
所以安排他們做事,溫今宜無需顧及太多。
把每個人的任務分配好,今天這一趟要做的事基本就到這了。
有人提到房屋修繕也缺少人手。
溫今宜道,“那些住在驛站的百姓,不就是現成的工人嗎?一天包三頓飯,每人五十文工錢拿,婦女老少可以幫忙做一些後勤的工作,做飯洗碗之類的,也能拿工錢。”
這樣的條件開出來,不怕無人可用。
如此優渥的待遇,放眼整個北幽城,哪怕是最需要用人的春夏季節,都找不到第二家。
更何況在條件困苦的寒冬季節。
冬季地裏肯定是沒有收成的,城裏的活也驟減。
很多家庭進入無收入階段,本就過的艱苦。
現下有一份包吃包住還有錢拿的工作,在他們看來,跟香餑餑似的。
溫今宜特別叮囑,“凡是征用做工的人,一定要做好保暖工作,棉襖衣服什麽的,不要吝嗇,如果這些裝備不夠,都到郡主府來取。”
“千萬不能苛待工人,這種天氣稍不注意就會凍死人。”
她是不想讓那些百姓養成好吃懶做的壞習慣,但也不能讓人家受到不公的待遇。
至少幹活的時候,安全要得到保障。
否則一旦出事,流言蜚語能夠輕易的壓垮人。
現在正是關鍵時候,她不在意別人怎麽說怎麽看,也要為大局考慮。
再者,歸根結底還是要保證工人們的安全。
跟著溫今宜做事有一段時間了,底下官員們都知道這位郡主的行事作風以及底線。
自然不會也不敢陽奉陰違。
至此今日的會議差不多要結束了。
有些官員抓住機會向溫今宜和刺史匯報各地的民生情況。
有養豬場的情況,也有紅磚、混凝土生產線的情況,以及修繕加固城牆,鋪設道路等工作的進度。
溫今宜聽了一會兒,提出了幾個問題。
剛想開口叫大夥散去的時候,有一個官差風風火火的衝進來,佩刀差點都抓不住掉了。
他臉上表情很焦急,一看到自家縣令,張口就要說什麽。
但是下一刻觸及溫今宜的眼神,又倏地閉上了嘴巴。
縣令嗬斥道,“不懂規矩,這是刺史府,本官正在與刺史、郡主商議要事,你這樣衝進來像什麽樣子?”
“大人,出大事了!”
“何事如此慌張,章縣令不介意讓大家一起聽聽吧?”溫今宜注意到那個官差的臉色很驚慌,似乎有些不太對。
被點到名字的章縣令額頭冒起一片冷汗,連連點頭,“自然,自然,還愣著幹嘛?有什麽事趕緊向郡主匯報。”
官差咽了咽口水,“回郡主、回刺史大人的話,下官剛剛在縣衙辦事,收到三起報案,三戶人家的男人前不久去省親、辦事,往北安城那邊去了,理應早就回來了,卻到現在遝無音訊,他們的家人擔心出事了,前來報了失蹤案。”
失蹤?
溫今宜看向刺史,目光含有詢問。
刺史畢恭畢敬道,“往年一到冬季,也有這樣的情況,有的是因為大雪封路,實在趕不回來,有時候信也無法送進來。”
溫今宜這邊通信沒有問題,是因為伶水樓有特殊的渠道和辦法。
普通百姓自然沒那麽大的能耐。
隻能靠驛站信差來維持通訊。
不過遇到如此嚴重的暴雪,信差和驛站也快要束手無策了。
“這樣的情況就是失誤,來年人回來了,百姓會再過來銷案。”
“還有一些則是遭遇了寒流、雪災,或者各種情況喪命、失蹤。”
各個官員其實都有些見怪不怪了。
大西北的環境惡劣,尤其是到了冬季,光是凍死人都是常有的事。
溫今宜覺得有些奇怪,如果是正常情況,來報信的官差不會那麽慌張。
她銳利的目光如刀一般刺向章縣令,“最近有很多報失蹤的案子?”
章縣令頭上冷汗直流,後知後覺的想到什麽,不敢隱瞞,“確實、確實有那麽一回事,細算下來,自打開始下雪,就陸陸續續有人報案說家裏誰誰誰失蹤了。”
“下官也按照規矩辦事,派了人查案、找人,有的能找到,有的則是找不到,目前還沒什麽進展。”
“迄今為止,算上剛剛收到的三起報案,這個月已經有十八起失蹤案了。”
聽到這個數字,溫今宜眉頭緊鎖起來,纖細的眉毛仿若染上冰霜。
“十八起失蹤案一共有多少人?”
“大概……大概三十幾人,找回來的有三四個。”
溫今宜再度看向刺史,不言不語,眸底的溫度卻比外頭的風雪還要冷。
刺史一個激靈,“往年整個北幽城加起來,差不多也有這些。”
但今年光是一個縣城,就有那麽多人失蹤了。
而且這還隻算主動報案的。
其他沒有上報的,不知道還有多少。
不知為何,溫今宜眉心跳了幾下,總感覺事情好像沒那麽簡單。
她往後靠了靠,神情冷肅的詢問每一個官員。
除了章縣令之外,另一個縣令見勢不對,仔仔細細的計算了一下,赫然臉色大變。
“郡主,下官近一個月也收到多起報案,都是人員失蹤,足足有四五十起!”
“而且都是外出失蹤的多,城內失蹤的很少。”
幾乎都是各種各樣的理由,省親、做生意等等,反正那些失蹤的人都往外地去了。
這一去就沒了音信,也沒有回來。
除此之外,其他官員也匯報起來。
他們並不是縣衙的人,平常不會有人到他們跟前報案。
不過根據他們的觀察和發現,城裏失蹤的人確實有不少,比起往年多了一倍不止。
刺史坐立不安,雙手無處安放,緊張的想說些什麽,“郡主,此事頗有蹊蹺,我這就著人去調查。”
困擾了眾多官員那麽久的問題,在溫今宜麵前,三言兩語就解決了。
眾人鬆了口氣的同時,不由得對她更加敬重。
他們管不了其他的,隻需要知道跟著郡主踏實做事,能讓北幽城越來越好。
如今還能留下來的官員,都已經被祈硯舟收編了。
都不是狗皇帝的人。
所以安排他們做事,溫今宜無需顧及太多。
把每個人的任務分配好,今天這一趟要做的事基本就到這了。
有人提到房屋修繕也缺少人手。
溫今宜道,“那些住在驛站的百姓,不就是現成的工人嗎?一天包三頓飯,每人五十文工錢拿,婦女老少可以幫忙做一些後勤的工作,做飯洗碗之類的,也能拿工錢。”
這樣的條件開出來,不怕無人可用。
如此優渥的待遇,放眼整個北幽城,哪怕是最需要用人的春夏季節,都找不到第二家。
更何況在條件困苦的寒冬季節。
冬季地裏肯定是沒有收成的,城裏的活也驟減。
很多家庭進入無收入階段,本就過的艱苦。
現下有一份包吃包住還有錢拿的工作,在他們看來,跟香餑餑似的。
溫今宜特別叮囑,“凡是征用做工的人,一定要做好保暖工作,棉襖衣服什麽的,不要吝嗇,如果這些裝備不夠,都到郡主府來取。”
“千萬不能苛待工人,這種天氣稍不注意就會凍死人。”
她是不想讓那些百姓養成好吃懶做的壞習慣,但也不能讓人家受到不公的待遇。
至少幹活的時候,安全要得到保障。
否則一旦出事,流言蜚語能夠輕易的壓垮人。
現在正是關鍵時候,她不在意別人怎麽說怎麽看,也要為大局考慮。
再者,歸根結底還是要保證工人們的安全。
跟著溫今宜做事有一段時間了,底下官員們都知道這位郡主的行事作風以及底線。
自然不會也不敢陽奉陰違。
至此今日的會議差不多要結束了。
有些官員抓住機會向溫今宜和刺史匯報各地的民生情況。
有養豬場的情況,也有紅磚、混凝土生產線的情況,以及修繕加固城牆,鋪設道路等工作的進度。
溫今宜聽了一會兒,提出了幾個問題。
剛想開口叫大夥散去的時候,有一個官差風風火火的衝進來,佩刀差點都抓不住掉了。
他臉上表情很焦急,一看到自家縣令,張口就要說什麽。
但是下一刻觸及溫今宜的眼神,又倏地閉上了嘴巴。
縣令嗬斥道,“不懂規矩,這是刺史府,本官正在與刺史、郡主商議要事,你這樣衝進來像什麽樣子?”
“大人,出大事了!”
“何事如此慌張,章縣令不介意讓大家一起聽聽吧?”溫今宜注意到那個官差的臉色很驚慌,似乎有些不太對。
被點到名字的章縣令額頭冒起一片冷汗,連連點頭,“自然,自然,還愣著幹嘛?有什麽事趕緊向郡主匯報。”
官差咽了咽口水,“回郡主、回刺史大人的話,下官剛剛在縣衙辦事,收到三起報案,三戶人家的男人前不久去省親、辦事,往北安城那邊去了,理應早就回來了,卻到現在遝無音訊,他們的家人擔心出事了,前來報了失蹤案。”
失蹤?
溫今宜看向刺史,目光含有詢問。
刺史畢恭畢敬道,“往年一到冬季,也有這樣的情況,有的是因為大雪封路,實在趕不回來,有時候信也無法送進來。”
溫今宜這邊通信沒有問題,是因為伶水樓有特殊的渠道和辦法。
普通百姓自然沒那麽大的能耐。
隻能靠驛站信差來維持通訊。
不過遇到如此嚴重的暴雪,信差和驛站也快要束手無策了。
“這樣的情況就是失誤,來年人回來了,百姓會再過來銷案。”
“還有一些則是遭遇了寒流、雪災,或者各種情況喪命、失蹤。”
各個官員其實都有些見怪不怪了。
大西北的環境惡劣,尤其是到了冬季,光是凍死人都是常有的事。
溫今宜覺得有些奇怪,如果是正常情況,來報信的官差不會那麽慌張。
她銳利的目光如刀一般刺向章縣令,“最近有很多報失蹤的案子?”
章縣令頭上冷汗直流,後知後覺的想到什麽,不敢隱瞞,“確實、確實有那麽一回事,細算下來,自打開始下雪,就陸陸續續有人報案說家裏誰誰誰失蹤了。”
“下官也按照規矩辦事,派了人查案、找人,有的能找到,有的則是找不到,目前還沒什麽進展。”
“迄今為止,算上剛剛收到的三起報案,這個月已經有十八起失蹤案了。”
聽到這個數字,溫今宜眉頭緊鎖起來,纖細的眉毛仿若染上冰霜。
“十八起失蹤案一共有多少人?”
“大概……大概三十幾人,找回來的有三四個。”
溫今宜再度看向刺史,不言不語,眸底的溫度卻比外頭的風雪還要冷。
刺史一個激靈,“往年整個北幽城加起來,差不多也有這些。”
但今年光是一個縣城,就有那麽多人失蹤了。
而且這還隻算主動報案的。
其他沒有上報的,不知道還有多少。
不知為何,溫今宜眉心跳了幾下,總感覺事情好像沒那麽簡單。
她往後靠了靠,神情冷肅的詢問每一個官員。
除了章縣令之外,另一個縣令見勢不對,仔仔細細的計算了一下,赫然臉色大變。
“郡主,下官近一個月也收到多起報案,都是人員失蹤,足足有四五十起!”
“而且都是外出失蹤的多,城內失蹤的很少。”
幾乎都是各種各樣的理由,省親、做生意等等,反正那些失蹤的人都往外地去了。
這一去就沒了音信,也沒有回來。
除此之外,其他官員也匯報起來。
他們並不是縣衙的人,平常不會有人到他們跟前報案。
不過根據他們的觀察和發現,城裏失蹤的人確實有不少,比起往年多了一倍不止。
刺史坐立不安,雙手無處安放,緊張的想說些什麽,“郡主,此事頗有蹊蹺,我這就著人去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