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關於我的醫館連接各個世界這件事 作者:佚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若是一般事情也就罷了,如軍事、救災等,都是刻不容緩的,萬一耽擱,後果難料。”楊廷和雖然明知此時隻管遵命是最合適的,但還是忍不住勸誡。
朱厚照擺手:“誰說朕要廢除內閣?朕還指望將來躍馬疆場時,內閣在後方代朕處理好政務呢。”
“那陛下的意思是?”
朱厚照宣布道:“李首輔不是一年上幾次告老奏折嗎?朕也不忍你這麽大年紀還如此操勞,便準你告老還鄉吧。”
李東陽:……
過河拆橋可不行啊陛下!
既然我都明著同意您的改革了,您怎能不讓我接著做一段時間?
不知道的還以為是我能力不行,被您嫌棄了呢。
左右該得罪的我也得罪了。
就算改革失敗,情況也不會更糟。
可若是改革弄得好,興許我還能青史留名呀!
想得很多,可李東陽到底沒有決斷力,終究沒敢像楊廷和那樣反駁皇帝:“是,老臣多謝陛下。”
朱厚照不理李東陽了,轉而道:“內閣首輔不能沒人當,正好朕這裏有一個合適人選——朱壽。
便即刻加封朱壽為中軍都督府左都督,領兵部尚書銜和戶部左侍郎銜,兼任內閣首輔吧。”
楊廷和等人左思右想,就是想不出朱壽到底是誰。
若是以前,他們下意識就會反對。
但眼下嘛……。
“臣等遵旨。”
朱厚照又下令道:“漢王、趙王也入閣吧,二人同時兼領兵部尚書銜,漢王負責重整團營,趙王負責重整五軍都督府和三千營,同時負責皇宮禁衛。”
自從土木堡之變後,朱元璋設立的五軍都督府和朱棣搞的三千營就都淪為了擺設,兵權被兵部牢牢掌握著。
其中的京城兵馬被分成了十營團操,簡稱團營。
若真叫朱家兩兄弟把五軍都督府、三千營和團營都掌握在了手裏,不誇張的說,京城這些官員的處境將比太祖太宗時還難。
畢竟那時候朝廷上還有大批勳貴,就連皇帝都要給幾分麵子。
雖然意識到了這點,但楊廷和他們卻絲毫不敢反對。
為帝皇者,對兵權是最忌諱的。
他們毫不懷疑若自己敢反對,朱家兩兄弟絕對會動手殺人。
“既然此事無人反對,那就說下一件事,工部把寶船圖紙找出來,調動全國力量加急趕製寶船。
然後由內閣首輔朱壽和內閣大學士朱高煦領水軍乘船出海,覆滅倭奴。”朱厚照意氣風發的再次下令。
覆滅倭奴?
這與大義不合呀!
人家又沒招咱們又沒惹咱們。
陛下您可別說是為了替被倭寇殺死的百姓報仇。
大家心知肚明,所謂的倭寇,隻有極少一部分是倭奴人,其它的都是周邊各國的人,甚至一部分壓根就是元末混戰的各路諸侯的屬下甚至後代。
官員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多欲言又止。
於是大家齊刷刷看向楊廷和。
楊廷和本來對這事兒沒什麽看法。
不就是一個倭奴國嗎?
滅也就滅了。
我大明作為天朝上國,他們從未鄭重過來參拜過,這就是罪,討伐他們名正言順。
可是被大家這麽寄予希望的看著,楊廷和心裏還是很得意的。
作為一個正統文人,他活的就是一個名。
“陛下,倭奴國乃是太祖欽定的不征之國,前元曾三次東征,皆無功而返,此事是否……?”楊廷和道。
不等他把話說完,朱厚照爆料道:“倭奴境內有足夠大明使用幾百上千年的金銀銅礦。
朱厚照擺手:“誰說朕要廢除內閣?朕還指望將來躍馬疆場時,內閣在後方代朕處理好政務呢。”
“那陛下的意思是?”
朱厚照宣布道:“李首輔不是一年上幾次告老奏折嗎?朕也不忍你這麽大年紀還如此操勞,便準你告老還鄉吧。”
李東陽:……
過河拆橋可不行啊陛下!
既然我都明著同意您的改革了,您怎能不讓我接著做一段時間?
不知道的還以為是我能力不行,被您嫌棄了呢。
左右該得罪的我也得罪了。
就算改革失敗,情況也不會更糟。
可若是改革弄得好,興許我還能青史留名呀!
想得很多,可李東陽到底沒有決斷力,終究沒敢像楊廷和那樣反駁皇帝:“是,老臣多謝陛下。”
朱厚照不理李東陽了,轉而道:“內閣首輔不能沒人當,正好朕這裏有一個合適人選——朱壽。
便即刻加封朱壽為中軍都督府左都督,領兵部尚書銜和戶部左侍郎銜,兼任內閣首輔吧。”
楊廷和等人左思右想,就是想不出朱壽到底是誰。
若是以前,他們下意識就會反對。
但眼下嘛……。
“臣等遵旨。”
朱厚照又下令道:“漢王、趙王也入閣吧,二人同時兼領兵部尚書銜,漢王負責重整團營,趙王負責重整五軍都督府和三千營,同時負責皇宮禁衛。”
自從土木堡之變後,朱元璋設立的五軍都督府和朱棣搞的三千營就都淪為了擺設,兵權被兵部牢牢掌握著。
其中的京城兵馬被分成了十營團操,簡稱團營。
若真叫朱家兩兄弟把五軍都督府、三千營和團營都掌握在了手裏,不誇張的說,京城這些官員的處境將比太祖太宗時還難。
畢竟那時候朝廷上還有大批勳貴,就連皇帝都要給幾分麵子。
雖然意識到了這點,但楊廷和他們卻絲毫不敢反對。
為帝皇者,對兵權是最忌諱的。
他們毫不懷疑若自己敢反對,朱家兩兄弟絕對會動手殺人。
“既然此事無人反對,那就說下一件事,工部把寶船圖紙找出來,調動全國力量加急趕製寶船。
然後由內閣首輔朱壽和內閣大學士朱高煦領水軍乘船出海,覆滅倭奴。”朱厚照意氣風發的再次下令。
覆滅倭奴?
這與大義不合呀!
人家又沒招咱們又沒惹咱們。
陛下您可別說是為了替被倭寇殺死的百姓報仇。
大家心知肚明,所謂的倭寇,隻有極少一部分是倭奴人,其它的都是周邊各國的人,甚至一部分壓根就是元末混戰的各路諸侯的屬下甚至後代。
官員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多欲言又止。
於是大家齊刷刷看向楊廷和。
楊廷和本來對這事兒沒什麽看法。
不就是一個倭奴國嗎?
滅也就滅了。
我大明作為天朝上國,他們從未鄭重過來參拜過,這就是罪,討伐他們名正言順。
可是被大家這麽寄予希望的看著,楊廷和心裏還是很得意的。
作為一個正統文人,他活的就是一個名。
“陛下,倭奴國乃是太祖欽定的不征之國,前元曾三次東征,皆無功而返,此事是否……?”楊廷和道。
不等他把話說完,朱厚照爆料道:“倭奴境內有足夠大明使用幾百上千年的金銀銅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