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太後誕辰?
皇帝替身,這後宮真香! 作者:悲傷之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趙麒轉頭看了看武貴妃,眼中閃過一絲戲謔:“看來,朕今天是逃不過了?”
蕭皇後見狀,也不甘示弱,輕輕拉住了趙麒的手,柔聲道:“陛下也別總想著逃避,今夜就讓我們陪著您,好好放鬆一下吧。”
趙麒無奈地輕歎,最終放下手中的奏章,搖了搖頭:“好好好,朕甘拜下風,今夜就隨你們了。”
三人相視一笑,寢宮中的氛圍頓時變得輕鬆了許多。
趙麒調侃著:“你們可真是朕的‘麻煩’。”
說完,他輕輕摟住了二人,將她們引向床榻!
……
寢宮中,夜色深沉,燈火映照,三人靜謐的氛圍中似乎透著一絲倦意。
趙麒慢慢放鬆了身體,閉上雙眼,額頭上已經布滿了汗珠。
身旁的蕭皇後和武貴妃也氣喘籲籲,臉頰泛紅,絲絲發髻貼在臉上,汗水將她們的衣衫浸濕,隱約透出玲瓏的身姿。
蕭皇後輕輕擦了擦臉上的汗水,柔聲說道:“陛下,您許久沒這般放鬆了,今日看您也累了,是否該早些歇息?”
趙麒微微一笑,抬手示意她不必擔憂,低聲道:“朕倒是覺得精神好了不少。”
武貴妃輕輕倚在趙麒的肩膀上,帶著幾分嬌羞,聲音如同呢喃:“陛下可要記得,累了就要好好休息,臣妾可不想見您過度操勞。”
趙麒笑了笑,伸手溫柔地撫摸著她的發絲,聲音中多了幾分沉思:“倒是提醒了朕一件事,再過半個月,便是母後六十大壽了。”
聽聞此言,蕭皇後微微坐直,神情中透出一絲端莊:“太後娘娘半月後的大壽,陛下可已有安排?”
趙麒眼神一凝,沉吟片刻,輕聲道:“朕打算明日便傳信給各個諸侯王,命他們在生辰前趕來京城,為母後慶壽。這也是朕孝敬母後的一番心意。”
“母後這些年勞心勞力,朕一直記在心中,這次的壽辰,定要讓她感受到兒子的孝心。”
蕭皇後聞言,輕輕點了點頭,語氣溫柔:“呂太後撫育陛下多年,如今陛下治理國家有成,太後想必甚感欣慰。此番大壽,定要隆重,讓太後開心。”
趙麒的目光柔和了幾分,歎息道:“母後在朕登基之初,曾親自教導朕如何處理朝政,她的教誨,朕一直銘記在心。”
“而且,諸侯王們每年雖有進京之禮,但朕也希望借此機會,能與他們多一些交流,看看他們的治理情況,聽取他們的意見。”
武貴妃抬起頭,輕輕地靠近趙麒,語氣裏帶著幾分狡黠:“陛下的意思,是想趁著太後生辰,讓這些諸侯王們彼此見麵,增進感情吧?”
趙麒微微一笑,眼中閃過一絲睿智:“正是如此。雖說諸侯王各自領地鎮守,但若能讓他們在這樣的場合下多多交流,互通有無,也未嚐不是一件好事。”
蕭皇後輕輕附和,眼中帶著欣慰:“陛下如此細心體察,實在是朝堂之幸。臣妾相信太後定會為陛下感到自豪。”
趙麒聞言,笑容中透出幾分溫暖,伸手輕輕握住蕭皇後的手:“母後平日最是關心後宮之事,皇後你平素也為後宮盡心,母後若知你如此體貼,定會對你另眼相看。”
蕭皇後微微低頭,臉上帶著一絲羞澀,溫聲道:“臣妾隻願為陛下和太後盡綿薄之力。”
武貴妃見狀,略帶調皮地靠近,嘟著嘴道:“皇後如此賢惠,臣妾也不敢怠慢,到時候臣妾也會為太後準備一份心意。”
趙麒輕輕拍了拍她的肩膀,笑著說道:“有你們二人如此賢惠,朕倒是無須擔心母後的壽宴。”
“明日早朝後,朕便要安排諸侯王們的來京事宜,務必提前告知,讓他們做好準備。半個月的時間,足夠他們趕來。”
說到此處,趙麒的語氣中透出一絲冷峻:“此次不隻是為了母後的壽辰,朕也想借此機會考察一番各地諸侯王的情況,看看他們是否有忠心為國。”
說罷,他長長吐出一口氣,輕聲說道:“好了,今晚不談這些。你們陪朕這麽久,也該歇息了。”
蕭皇後輕輕點頭,柔聲道:“陛下也該好好歇息了,明日還有許多事務要處理。”
趙麒看著她們,微微一笑,眼中不再有剛才的嚴肅,反而多了幾分溫暖。
……
次日清晨,朝陽初升,朝堂內群臣齊聚。
趙麒端坐於龍椅之上,神情沉穩,威嚴肅穆,整個大殿在他平靜的氣場下顯得格外莊重。
小李子大聲宣道:“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片刻安靜之後,趙麒環顧朝堂,眼神緩緩落在禮部尚書身上,略微一頓,開口說道:“張尚書,半個月後便是太後六十大壽。”
聽到“太後大壽”幾個字,百官們頓時精神了些,氣氛中多了幾分莊重。
禮部尚書立刻上前一步,躬身施禮:“陛下,太後壽辰,確為朝中大事,不知陛下有何吩咐?”
趙麒的神色中透著一絲認真,緩緩說道:“太後的六十大壽,禮儀規格必須隆重。此事交由你禮部全權負責,從禮儀、宴席、布置等諸多方麵入手,務必不失皇家體麵。”
禮部尚書聽罷,連忙應聲道:“臣明白,定不負陛下所托。”
趙麒微微點頭,眼中閃過一絲深思。
上輩子,每逢長輩過生,都總是放上一些鞭炮祝賀,何不如?
片刻後,他神色一亮,語氣中多了幾分興致:“朕忽然想到,太後大壽之日,京城各處應當有更為壯觀的慶祝方式,朕打算放炮慶祝,讓京城上空響徹雷聲,以示同天下喜慶。”
朝中大臣聞言,紛紛露出驚訝之色。
一名年長的大臣忍不住上前問道:“陛下,這‘炮’為何物?臣從未聽聞。”
趙麒淡然一笑,“此物非尋常炮,而是以火藥點燃爆發聲響之物,乃是朕從古籍中得知的慶典之法,名為‘火炮’。此炮一響,聲勢浩大,定能震撼人心。”
文武百官聽聞“火藥”二字,神情間略顯猶疑。
尤其是工部尚書,他邁步上前,神色肅然,略顯擔憂:“陛下,火藥威力巨大,若用之不慎,恐怕會引發災禍,是否該謹慎行事?”
蕭皇後見狀,也不甘示弱,輕輕拉住了趙麒的手,柔聲道:“陛下也別總想著逃避,今夜就讓我們陪著您,好好放鬆一下吧。”
趙麒無奈地輕歎,最終放下手中的奏章,搖了搖頭:“好好好,朕甘拜下風,今夜就隨你們了。”
三人相視一笑,寢宮中的氛圍頓時變得輕鬆了許多。
趙麒調侃著:“你們可真是朕的‘麻煩’。”
說完,他輕輕摟住了二人,將她們引向床榻!
……
寢宮中,夜色深沉,燈火映照,三人靜謐的氛圍中似乎透著一絲倦意。
趙麒慢慢放鬆了身體,閉上雙眼,額頭上已經布滿了汗珠。
身旁的蕭皇後和武貴妃也氣喘籲籲,臉頰泛紅,絲絲發髻貼在臉上,汗水將她們的衣衫浸濕,隱約透出玲瓏的身姿。
蕭皇後輕輕擦了擦臉上的汗水,柔聲說道:“陛下,您許久沒這般放鬆了,今日看您也累了,是否該早些歇息?”
趙麒微微一笑,抬手示意她不必擔憂,低聲道:“朕倒是覺得精神好了不少。”
武貴妃輕輕倚在趙麒的肩膀上,帶著幾分嬌羞,聲音如同呢喃:“陛下可要記得,累了就要好好休息,臣妾可不想見您過度操勞。”
趙麒笑了笑,伸手溫柔地撫摸著她的發絲,聲音中多了幾分沉思:“倒是提醒了朕一件事,再過半個月,便是母後六十大壽了。”
聽聞此言,蕭皇後微微坐直,神情中透出一絲端莊:“太後娘娘半月後的大壽,陛下可已有安排?”
趙麒眼神一凝,沉吟片刻,輕聲道:“朕打算明日便傳信給各個諸侯王,命他們在生辰前趕來京城,為母後慶壽。這也是朕孝敬母後的一番心意。”
“母後這些年勞心勞力,朕一直記在心中,這次的壽辰,定要讓她感受到兒子的孝心。”
蕭皇後聞言,輕輕點了點頭,語氣溫柔:“呂太後撫育陛下多年,如今陛下治理國家有成,太後想必甚感欣慰。此番大壽,定要隆重,讓太後開心。”
趙麒的目光柔和了幾分,歎息道:“母後在朕登基之初,曾親自教導朕如何處理朝政,她的教誨,朕一直銘記在心。”
“而且,諸侯王們每年雖有進京之禮,但朕也希望借此機會,能與他們多一些交流,看看他們的治理情況,聽取他們的意見。”
武貴妃抬起頭,輕輕地靠近趙麒,語氣裏帶著幾分狡黠:“陛下的意思,是想趁著太後生辰,讓這些諸侯王們彼此見麵,增進感情吧?”
趙麒微微一笑,眼中閃過一絲睿智:“正是如此。雖說諸侯王各自領地鎮守,但若能讓他們在這樣的場合下多多交流,互通有無,也未嚐不是一件好事。”
蕭皇後輕輕附和,眼中帶著欣慰:“陛下如此細心體察,實在是朝堂之幸。臣妾相信太後定會為陛下感到自豪。”
趙麒聞言,笑容中透出幾分溫暖,伸手輕輕握住蕭皇後的手:“母後平日最是關心後宮之事,皇後你平素也為後宮盡心,母後若知你如此體貼,定會對你另眼相看。”
蕭皇後微微低頭,臉上帶著一絲羞澀,溫聲道:“臣妾隻願為陛下和太後盡綿薄之力。”
武貴妃見狀,略帶調皮地靠近,嘟著嘴道:“皇後如此賢惠,臣妾也不敢怠慢,到時候臣妾也會為太後準備一份心意。”
趙麒輕輕拍了拍她的肩膀,笑著說道:“有你們二人如此賢惠,朕倒是無須擔心母後的壽宴。”
“明日早朝後,朕便要安排諸侯王們的來京事宜,務必提前告知,讓他們做好準備。半個月的時間,足夠他們趕來。”
說到此處,趙麒的語氣中透出一絲冷峻:“此次不隻是為了母後的壽辰,朕也想借此機會考察一番各地諸侯王的情況,看看他們是否有忠心為國。”
說罷,他長長吐出一口氣,輕聲說道:“好了,今晚不談這些。你們陪朕這麽久,也該歇息了。”
蕭皇後輕輕點頭,柔聲道:“陛下也該好好歇息了,明日還有許多事務要處理。”
趙麒看著她們,微微一笑,眼中不再有剛才的嚴肅,反而多了幾分溫暖。
……
次日清晨,朝陽初升,朝堂內群臣齊聚。
趙麒端坐於龍椅之上,神情沉穩,威嚴肅穆,整個大殿在他平靜的氣場下顯得格外莊重。
小李子大聲宣道:“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片刻安靜之後,趙麒環顧朝堂,眼神緩緩落在禮部尚書身上,略微一頓,開口說道:“張尚書,半個月後便是太後六十大壽。”
聽到“太後大壽”幾個字,百官們頓時精神了些,氣氛中多了幾分莊重。
禮部尚書立刻上前一步,躬身施禮:“陛下,太後壽辰,確為朝中大事,不知陛下有何吩咐?”
趙麒的神色中透著一絲認真,緩緩說道:“太後的六十大壽,禮儀規格必須隆重。此事交由你禮部全權負責,從禮儀、宴席、布置等諸多方麵入手,務必不失皇家體麵。”
禮部尚書聽罷,連忙應聲道:“臣明白,定不負陛下所托。”
趙麒微微點頭,眼中閃過一絲深思。
上輩子,每逢長輩過生,都總是放上一些鞭炮祝賀,何不如?
片刻後,他神色一亮,語氣中多了幾分興致:“朕忽然想到,太後大壽之日,京城各處應當有更為壯觀的慶祝方式,朕打算放炮慶祝,讓京城上空響徹雷聲,以示同天下喜慶。”
朝中大臣聞言,紛紛露出驚訝之色。
一名年長的大臣忍不住上前問道:“陛下,這‘炮’為何物?臣從未聽聞。”
趙麒淡然一笑,“此物非尋常炮,而是以火藥點燃爆發聲響之物,乃是朕從古籍中得知的慶典之法,名為‘火炮’。此炮一響,聲勢浩大,定能震撼人心。”
文武百官聽聞“火藥”二字,神情間略顯猶疑。
尤其是工部尚書,他邁步上前,神色肅然,略顯擔憂:“陛下,火藥威力巨大,若用之不慎,恐怕會引發災禍,是否該謹慎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