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八百個學童,最大的底蘊
臣本布衣,為何逼我稱帝? 作者:江南山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入冬了,停工了!
距離江淮大水天災,已經過去六個多月。
接近四萬的流民,如今已經漸漸想不起家鄉的樣子。又或者說,他們不願意回憶家鄉的樣子。
古人講究落葉歸根,然而根的地方爛了,如果沒有那些貪官汙吏,那一場大水不會死那麽多人。
因為恨貪官,所以連家鄉也恨上,以至於人人都不願回憶,如今災民們自稱是涇縣人。
這一日恰是冬至……
也是數九嚴寒第一天……
後世華夏許多老人,還懂得怎麽數九,但是年輕一代已經不懂,或者說大部分人不太懂。
數九,其實就是從冬至開始算,每九天算一個九,總共計算九個九。
所以數九又被稱為冬九九,是從古代傳下來的生活經驗。【這一段算是民俗性質科普,我很希望現在年輕人了解我們的文化。】
古人關於數九,有一段歌謠,聽起來像是順口溜,然而卻飽含著科學道理,因為說的是季節和氣候,講的是百姓生活息息相關。
這個歌謠叫做《九九歌》,在古代連孩童都會背……
然而或許是因為楊一笑穿越的關係,所以在這個雲朝竟然沒有這歌謠。
所以,涇縣才子又一次‘學究天人’。
一段原本屬於古人的生活歌謠,被他重新教導給這時代的古人。
《九九歌》,其實是很粗淺的民俗順口溜,然而連楊一笑自己都未意識到,這首童謠給他帶來了無比巨大的聲望。
天下百姓,多有傳唱。
開始時,就此日,於小小涇縣之中,楊家村的旁落,一座流民大營,如同點燃星火。
……
教導歌謠純粹是楊一笑的無心之舉!
今天是冬至,河渠上停工,由於寒流突襲的緣故,楊一笑擔心流民會凍傷,於是他一大早出門,在流民大營之中巡視。
但是還沒巡視多久,他被一群孩童圍上。
“楊先生,楊先生……”
孩童們嬌嫩的聲音,每次都能讓楊一笑心暖,所以他專門停下來,揉著幾個小毛頭的腦袋,溫聲問道:“怎麽了?為什麽圍著我?”
孩童們七嘴八舌,爭搶著跟他說話。
“楊先生,回稟楊先生,我們不是圍著您,我們是想請求您……”
“我們不願意放假,我們想繼續留在學堂,讀書,習字,努力,成材。”
讀書,習字,努力,成材!
這是楊氏學堂的堂訓。
簡簡單單八個字,透著一股子質樸,當初楊一笑擬定這個堂訓時,沒有對學童們提出太多要求。
讀書習字,努力成材,在他看來,這就很好。
而學童們也都很乖巧,將他的堂訓時刻記於心間,以至於今日學堂放假,小孩子們竟然不願意接受。
“楊先生,楊先生,我娘跟我說,我們不該放假玩耍。”
“因為先生的仁慈,讓我們可以讀書,哪怕再窮再苦的家庭,娃娃也可以在學堂受學。”
“我娘跟我說,這是窮人一輩子最大的機遇……”
“所以,我娘認為我放假休息對不起先生……”
對於孩童的天真匯報,楊一笑欣慰的笑了起來。
他伸出手,輕輕撫摸這個小娃娃,溫聲道:“學習很重要,但是休息也很重要,楊先生我一向認為,學和休乃是相輔相成的。”
他說著微微一頓,順手把小娃娃抱在懷裏,繼續道:“像你們這樣的年齡,其實該是玩鬧多過學習的年齡,隻不過由於你們的家境問題,所以先生故意把你們收進學堂……”
“知道這是為什麽嗎?”楊一笑故意問了一句。
原本他心裏猜測,這些小娃娃回答不上這個比較高深的問題。
哪知一群小家夥連連點頭,並且小臉紛紛顯出稚嫩但卻真摯的感激,全都大聲道:“我們懂,我們知道,這是因為楊先生要照顧我們,減輕我們父母養育我們的壓力。”
楊一笑不由一怔!
隨即他認真問道:“這是你們自己想出來的?還是你們父母悄悄教導的?”
小娃娃們同樣十分認真,再次大聲的回答他:“回稟楊先生,是我們自己想出來的。我們知道,這是您的善舉。學堂裏提供食宿,您把我們收進學堂,其實是為了養育我們,您在承擔我們父母的責任。”
楊一笑欣慰的大笑!
他忽然感覺到,這一段日子的奮鬥很值得。
接近四萬個流民,孩童差不多八百,當初為了這些小娃娃,他硬撐著壓力開設了學堂。
專門在楊家村的內村,搶工建造了二十棟大宅子,其中十棟用來教學,另外十棟用來住宿。
而學堂裏的所有蒙師,都是他楊一笑親自遴選,雖然那些蒙師基本沒有功名,大多數都隻是童生的身份,然而楊一笑卻很清楚,那些人都是真正的讀書人。
他聘用了十個讀書人,專門教導小娃娃習字,而他自己則是親自擔任先生,每天不管多忙都要給孩子授課。
娃娃們吃的,是整個涇縣最好的。
學童們用的,無論筆墨紙硯都敞開供應。
到了晚上睡覺時,由於孩子們年齡太小,所以顧小妹帶著楊家村的女性,全都摟著娃娃們溫柔的哄睡。
而楊一笑和宋老生等人,則是一晚上要在宿舍巡視好幾遍,直到聽到最後一個娃娃入睡囈語,楊一笑才悄無聲息的離開學堂……
自古講,師徒如同父子。
剛開始的時候,他也許隻是出於同情,所以想照顧娃娃們,減輕流民們的壓力。
但是隨著時間推移,他心裏漸漸喜歡孩子,竟然把每個孩子視作親生,感覺自己有了八百多個子女。
回報是驚人的!
娃娃們把他當做最親的人。
而流民大營的百姓們,也迸發出令人震驚的動力,所有人拚了命的幹活,發瘋一般的賣著苦力。
流民之中最常聽的一句話:“我們家娃娃,是楊先生的弟子,先生幫我們養娃,吃穿都由先生供養,人要講良心啊,咱們得對的起先生。”
……
回憶是最令人溫馨的,楊一笑在孩子堆中很開心。
由於聞聲而來的娃娃越來越多,導致他今天的巡視已經無法繼續,索性就和娃娃們一起玩耍,隨意在流民大營之中漫步。
也許是因為偶然,又或是心之觸動,總之不管什麽原因,他忽然生出了授課的興趣。
於是就在這露天席地的環境裏,在無數流民的滿眼感激和親切中,他單手抱著一個小娃娃,另一隻手揉著一個小毛頭的腦袋瓜,溫聲道:“來,先生今天教你們一段歌謠。”
“這段歌謠,叫做九九歌!”
“今天是冬至第一天,也是數九的第一天,而咱們要學的歌謠,唱的就是冬天的數九。”
娃娃們都很興奮,大家最喜歡先生教課。
於是無數個小腦袋瓜翹首以盼,又是乖巧又是崇拜的盯著楊一笑。
接下來的一幕,感染了整個流民大營。
師父教一句,娃娃學一句,剛開始還是輕輕的聲音,漸漸變成書聲朗朗的歡快。
《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河邊看柳。
七九河開,八九燕來。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
……
娃娃們的聲音,是這個世上最純淨的聲音,都是三四歲的孩童,尚未被世界汙濁影響。
小家夥們學會了歌謠,忍不住就請求楊一笑講解。
“先生,先生,什麽是‘不出手啊’?為什麽一九二九不出手?”
唧唧喳喳的聲音,稚嫩而又帶著求知欲,楊一笑十分欣慰,於是柔聲的講解起來。
他授課的方式很特殊,從來不會板著臉裝嚴肅,而是故意揉揉孩子們的額頭,語氣帶著無比和藹的逗趣……
“所謂不出手,就是凍的伸不出手。”
“你們看,王二妮是不是兩隻小手縮在袖子裏?那是因為冷啊,所以她揣著小手暖和呢。”
楊一笑一邊講解著,一邊把名叫王二妮的小丫頭攬在懷裏,他輕輕拽出小丫頭縮在袖子裏的小手,然後用自己的嘴巴往小手上‘嗬’著暖氣。
王二妮很幸福,乖巧的把小腦袋擱在他懷裏,喃喃囈語道:“先生,先生,我感覺好暖和啊,您做我的父親好不好?我娘說,師父就是父親……”
楊一笑鄭重點頭,聲音溫柔無比,道:“好!”
隻一個字,讓小丫頭喜笑顏開,甜甜的笑著,縮在他溫暖的懷裏。
“先生,先生,這就是父親的胸膛嗎?原來我娘親真的沒騙我。有父親的孩子,冬天也不會冷。”
小丫頭的呢喃,讓楊一笑心裏一酸,他瞬間就聽出來,這個小家夥的父親已經死了。
江淮那場大水,死的災民太多,這孩子能活著來到涇縣,估計是因為母親的強撐。
一個女人能強撐著把孩子帶到涇縣,可見是個堅韌無比而且能吃苦的。
就在楊一笑心裏沉吟的時候,恰好聽到流民大營裏有哭聲,隻不過那不是悲切的哭,而是一種開心而又欣慰的哭。
楊一笑不由自主抬頭,尋著哭聲望了過去,卻見一個婦人躲在棚子口,正在嗚嗚咽咽的擦眼抹淚。
雖然她在哭,但卻滿臉帶著笑,她目光柔柔看著小丫頭,顯然正是這丫頭的母親。
她一邊哭著,一邊跪倒下去,遠遠衝著楊一笑磕頭,臉上有種朝拜似的虔誠。之所以虔誠,是因為感激到了極點。
距離江淮大水天災,已經過去六個多月。
接近四萬的流民,如今已經漸漸想不起家鄉的樣子。又或者說,他們不願意回憶家鄉的樣子。
古人講究落葉歸根,然而根的地方爛了,如果沒有那些貪官汙吏,那一場大水不會死那麽多人。
因為恨貪官,所以連家鄉也恨上,以至於人人都不願回憶,如今災民們自稱是涇縣人。
這一日恰是冬至……
也是數九嚴寒第一天……
後世華夏許多老人,還懂得怎麽數九,但是年輕一代已經不懂,或者說大部分人不太懂。
數九,其實就是從冬至開始算,每九天算一個九,總共計算九個九。
所以數九又被稱為冬九九,是從古代傳下來的生活經驗。【這一段算是民俗性質科普,我很希望現在年輕人了解我們的文化。】
古人關於數九,有一段歌謠,聽起來像是順口溜,然而卻飽含著科學道理,因為說的是季節和氣候,講的是百姓生活息息相關。
這個歌謠叫做《九九歌》,在古代連孩童都會背……
然而或許是因為楊一笑穿越的關係,所以在這個雲朝竟然沒有這歌謠。
所以,涇縣才子又一次‘學究天人’。
一段原本屬於古人的生活歌謠,被他重新教導給這時代的古人。
《九九歌》,其實是很粗淺的民俗順口溜,然而連楊一笑自己都未意識到,這首童謠給他帶來了無比巨大的聲望。
天下百姓,多有傳唱。
開始時,就此日,於小小涇縣之中,楊家村的旁落,一座流民大營,如同點燃星火。
……
教導歌謠純粹是楊一笑的無心之舉!
今天是冬至,河渠上停工,由於寒流突襲的緣故,楊一笑擔心流民會凍傷,於是他一大早出門,在流民大營之中巡視。
但是還沒巡視多久,他被一群孩童圍上。
“楊先生,楊先生……”
孩童們嬌嫩的聲音,每次都能讓楊一笑心暖,所以他專門停下來,揉著幾個小毛頭的腦袋,溫聲問道:“怎麽了?為什麽圍著我?”
孩童們七嘴八舌,爭搶著跟他說話。
“楊先生,回稟楊先生,我們不是圍著您,我們是想請求您……”
“我們不願意放假,我們想繼續留在學堂,讀書,習字,努力,成材。”
讀書,習字,努力,成材!
這是楊氏學堂的堂訓。
簡簡單單八個字,透著一股子質樸,當初楊一笑擬定這個堂訓時,沒有對學童們提出太多要求。
讀書習字,努力成材,在他看來,這就很好。
而學童們也都很乖巧,將他的堂訓時刻記於心間,以至於今日學堂放假,小孩子們竟然不願意接受。
“楊先生,楊先生,我娘跟我說,我們不該放假玩耍。”
“因為先生的仁慈,讓我們可以讀書,哪怕再窮再苦的家庭,娃娃也可以在學堂受學。”
“我娘跟我說,這是窮人一輩子最大的機遇……”
“所以,我娘認為我放假休息對不起先生……”
對於孩童的天真匯報,楊一笑欣慰的笑了起來。
他伸出手,輕輕撫摸這個小娃娃,溫聲道:“學習很重要,但是休息也很重要,楊先生我一向認為,學和休乃是相輔相成的。”
他說著微微一頓,順手把小娃娃抱在懷裏,繼續道:“像你們這樣的年齡,其實該是玩鬧多過學習的年齡,隻不過由於你們的家境問題,所以先生故意把你們收進學堂……”
“知道這是為什麽嗎?”楊一笑故意問了一句。
原本他心裏猜測,這些小娃娃回答不上這個比較高深的問題。
哪知一群小家夥連連點頭,並且小臉紛紛顯出稚嫩但卻真摯的感激,全都大聲道:“我們懂,我們知道,這是因為楊先生要照顧我們,減輕我們父母養育我們的壓力。”
楊一笑不由一怔!
隨即他認真問道:“這是你們自己想出來的?還是你們父母悄悄教導的?”
小娃娃們同樣十分認真,再次大聲的回答他:“回稟楊先生,是我們自己想出來的。我們知道,這是您的善舉。學堂裏提供食宿,您把我們收進學堂,其實是為了養育我們,您在承擔我們父母的責任。”
楊一笑欣慰的大笑!
他忽然感覺到,這一段日子的奮鬥很值得。
接近四萬個流民,孩童差不多八百,當初為了這些小娃娃,他硬撐著壓力開設了學堂。
專門在楊家村的內村,搶工建造了二十棟大宅子,其中十棟用來教學,另外十棟用來住宿。
而學堂裏的所有蒙師,都是他楊一笑親自遴選,雖然那些蒙師基本沒有功名,大多數都隻是童生的身份,然而楊一笑卻很清楚,那些人都是真正的讀書人。
他聘用了十個讀書人,專門教導小娃娃習字,而他自己則是親自擔任先生,每天不管多忙都要給孩子授課。
娃娃們吃的,是整個涇縣最好的。
學童們用的,無論筆墨紙硯都敞開供應。
到了晚上睡覺時,由於孩子們年齡太小,所以顧小妹帶著楊家村的女性,全都摟著娃娃們溫柔的哄睡。
而楊一笑和宋老生等人,則是一晚上要在宿舍巡視好幾遍,直到聽到最後一個娃娃入睡囈語,楊一笑才悄無聲息的離開學堂……
自古講,師徒如同父子。
剛開始的時候,他也許隻是出於同情,所以想照顧娃娃們,減輕流民們的壓力。
但是隨著時間推移,他心裏漸漸喜歡孩子,竟然把每個孩子視作親生,感覺自己有了八百多個子女。
回報是驚人的!
娃娃們把他當做最親的人。
而流民大營的百姓們,也迸發出令人震驚的動力,所有人拚了命的幹活,發瘋一般的賣著苦力。
流民之中最常聽的一句話:“我們家娃娃,是楊先生的弟子,先生幫我們養娃,吃穿都由先生供養,人要講良心啊,咱們得對的起先生。”
……
回憶是最令人溫馨的,楊一笑在孩子堆中很開心。
由於聞聲而來的娃娃越來越多,導致他今天的巡視已經無法繼續,索性就和娃娃們一起玩耍,隨意在流民大營之中漫步。
也許是因為偶然,又或是心之觸動,總之不管什麽原因,他忽然生出了授課的興趣。
於是就在這露天席地的環境裏,在無數流民的滿眼感激和親切中,他單手抱著一個小娃娃,另一隻手揉著一個小毛頭的腦袋瓜,溫聲道:“來,先生今天教你們一段歌謠。”
“這段歌謠,叫做九九歌!”
“今天是冬至第一天,也是數九的第一天,而咱們要學的歌謠,唱的就是冬天的數九。”
娃娃們都很興奮,大家最喜歡先生教課。
於是無數個小腦袋瓜翹首以盼,又是乖巧又是崇拜的盯著楊一笑。
接下來的一幕,感染了整個流民大營。
師父教一句,娃娃學一句,剛開始還是輕輕的聲音,漸漸變成書聲朗朗的歡快。
《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河邊看柳。
七九河開,八九燕來。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
……
娃娃們的聲音,是這個世上最純淨的聲音,都是三四歲的孩童,尚未被世界汙濁影響。
小家夥們學會了歌謠,忍不住就請求楊一笑講解。
“先生,先生,什麽是‘不出手啊’?為什麽一九二九不出手?”
唧唧喳喳的聲音,稚嫩而又帶著求知欲,楊一笑十分欣慰,於是柔聲的講解起來。
他授課的方式很特殊,從來不會板著臉裝嚴肅,而是故意揉揉孩子們的額頭,語氣帶著無比和藹的逗趣……
“所謂不出手,就是凍的伸不出手。”
“你們看,王二妮是不是兩隻小手縮在袖子裏?那是因為冷啊,所以她揣著小手暖和呢。”
楊一笑一邊講解著,一邊把名叫王二妮的小丫頭攬在懷裏,他輕輕拽出小丫頭縮在袖子裏的小手,然後用自己的嘴巴往小手上‘嗬’著暖氣。
王二妮很幸福,乖巧的把小腦袋擱在他懷裏,喃喃囈語道:“先生,先生,我感覺好暖和啊,您做我的父親好不好?我娘說,師父就是父親……”
楊一笑鄭重點頭,聲音溫柔無比,道:“好!”
隻一個字,讓小丫頭喜笑顏開,甜甜的笑著,縮在他溫暖的懷裏。
“先生,先生,這就是父親的胸膛嗎?原來我娘親真的沒騙我。有父親的孩子,冬天也不會冷。”
小丫頭的呢喃,讓楊一笑心裏一酸,他瞬間就聽出來,這個小家夥的父親已經死了。
江淮那場大水,死的災民太多,這孩子能活著來到涇縣,估計是因為母親的強撐。
一個女人能強撐著把孩子帶到涇縣,可見是個堅韌無比而且能吃苦的。
就在楊一笑心裏沉吟的時候,恰好聽到流民大營裏有哭聲,隻不過那不是悲切的哭,而是一種開心而又欣慰的哭。
楊一笑不由自主抬頭,尋著哭聲望了過去,卻見一個婦人躲在棚子口,正在嗚嗚咽咽的擦眼抹淚。
雖然她在哭,但卻滿臉帶著笑,她目光柔柔看著小丫頭,顯然正是這丫頭的母親。
她一邊哭著,一邊跪倒下去,遠遠衝著楊一笑磕頭,臉上有種朝拜似的虔誠。之所以虔誠,是因為感激到了極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