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陣營兩支人馬,全都回歸山中。


    關於狼族商隊互相截殺之事,也在第一時間報給了楊一笑。


    所謂計劃沒有變化快,況且出現這種情況早有預料,所以楊一笑並不失望,劉伯瘟也沒有提議執行軍法。


    整個楊氏勢力,再次陷入沉寂,仿佛不問外事,隻顧安心發展。


    涇縣越來越有繁華跡象……


    由於老皇帝的那道聖旨,青州府城改遷變為涇縣,於是府城的各路官員們,全都急不可耐的往這邊搬家。


    古人其實也懂房產升值的事,也知道以後的涇縣宅子會很貴,所以最近一段日子,涇縣最火爆的就是宅院買賣。


    不管是多破的房子,隻要地處於城池中,那麽隻要房主願意出售,立馬會被搶購者踏破門檻。


    官員買下房子後,立馬開始大拆大建,既然建設,就得用人,故而勞力很是搶手,百姓們多了一份收入。


    府城官員搬家來此,必然帶動商賈搬家,而這些達官顯貴的到來,極大的刺激了涇縣消費。


    不管在哪個時代,繁華都會吸引人群,如果再加上治安有保障這個因素,那麽必然會形成極大的虹吸效應。


    所謂聚眾,就是如此。


    隨著府城搬遷,達官顯貴到來,附近縣域的百姓也開始行動,紛紛前來涇縣這個新的府城討生活。


    漸漸地,不止附近縣域的百姓前來,整個青州的百姓,乃至隔壁州域活不下去的貧民,為了謀取一份安逸生活,開始背井離鄉來此。


    短短十來天的時間,竟然出現龐大的移民潮,如果這時代能夠從天空往下看,會發現各地的道路上都有前往涇縣的人。


    男人推著獨輪車,女人挑著小扁擔,獨輪車上放著全家的家當,小扁擔裏挑著家裏的孩子,老人們則是拄著拐杖,全家齊心協力跋涉著。


    他們背井離鄉,隻為一份生活,由於地處邊境的緣故,每年都要遭受狼族搶掠,所以這些百姓一輩子最渴望的,就是能夠有個安全的地方棲身。


    涇縣,新的府城……


    正是他們的希望所在……


    府城之地,絕對比老家活不下去的情況好,單是安全這一點,就能吸引無數人。


    安全,邊境百姓最大的夢想。


    由於涇縣升格成為府城的緣故,按照雲朝律法可以擁有二十隊駐兵,一隊編製百人,總數達到兩千。並且這兩千兵卒屬於守城兵力,不會占用青州原本的兵馬限額。


    而一個州的正式兵馬,按律可以擁有五千到一萬,青州屬於邊境州域,兵馬數量肯定往高了定,所以,正規兵力允許擁有一萬。


    所以整個涇縣的駐兵,將會達到一萬兩千人,隻要不遭遇戰爭,絕對是安全之地。


    這一萬兩千兵,屬於朝廷的兵,軍餉由朝廷下撥,兵甲由朝廷負責,至於掌握兵權的人,則是青州兵馬鎮軍之職。


    恰恰,老皇帝把這個職務封賜給了楊一笑。


    這也就意味著,楊一笑麾下突然多出一股兵力,名義上屬於朝廷,但是兵權在他手裏。


    隻要他沒有宣布造反,那麽雲朝就得給他撥錢,原因是這一萬兩千兵馬屬於鎮州之兵,不但鎮州而且還負責防禦狼族的入侵,所以必須由朝廷出錢,負責供養這一支兵馬。


    在古代,萬人大軍不是隨便說說的詞,哪怕全是戰力最為普通的步卒,一旦駐紮某地也會讓百姓感覺無比安心。


    況且,青州這一萬兩千兵力並不普通。


    自古以來,邊軍都是出了名的能打,雖然雲朝的吏治已經糜爛,雖然軍隊裏麵也滋生各種貪汙,但是青州畢竟和草原接壤,鎮州的兵馬豈能沒有戰鬥力。


    ……


    由於萬人大軍的駐紮,涇縣越發吸引百姓,隨著大股大股的移民潮,小小縣城已經不堪重負。


    漸漸的,城外開始有人搭棚子,這是遷徙的百姓因為沒錢在城中落腳,所以就地安家搭個棚子居住。


    任何事情一旦有人幹,必然會出現效仿者,當城外出現第一個棚子的時候,仿佛如同雨後春筍般遍地開花。


    百姓不斷湧入!


    棚子不斷增加!


    從縣城到楊家村,路途差不多二十裏,而這二十裏的地域上,處處可見臨時搭建的小房子。


    由此可見,遷徙來此的人數真是龐大啊。


    如今的涇縣衙門,已經升格為府城衙門,各個官員全都忙的焦頭爛額,下麵辦事的小吏更是跑斷了腿。


    最累人的就是統計之事……


    每天,小吏們早早就得出門,奔走涇縣和楊家村之間,登記造冊新來的遷徙者,一忙就是一天,黑燈瞎火才回家。


    然而忙忙碌碌一天,第二天又得趕緊出門,再次去登記造冊,因為一夜之間又來了很多遷徙者。


    而隨著小吏們的統計,累加起來的數字飛速暴增,那暴增的數字之快,讓官員們全都咋舌。


    一萬人……


    三萬人……


    五萬人……


    十萬人……


    當遷徙人潮終於開始消退,漸漸不再出現新的增長時,整個涇縣湧入的百姓,人口數量已經突破十五萬。


    嚇人啊!


    十五萬!


    涇縣原本有民三萬,後來江淮流民四萬,再後來應州被狼族屠殺,又有躲避兵災逃來的三四萬。


    這所有的人口,匯聚成龐大數字,竟然達到二十五萬人,匯聚在了一縣之地。


    有官員開始恐慌,擔心會出現問題,於是連續提出建議,意圖驅趕遷徙的百姓。


    但是這些官員很快發現,大家的建議全都被駁回……


    新任知州楊一笑,不但不采納建議反而下達了一個命令……


    “縣界不得防守,歡迎百姓遷徙,任何官員膽敢阻礙此事,當場剝下官服打入大牢。”


    這個命令的口吻,透著強硬的態度,那些府城官員十分不滿,竟然仗著盤根錯節的關係聚眾上書。


    不但上書,而且上奏!


    他們一邊給楊一笑上書,全體官員抱團一起施壓,同時又各自書寫奏疏,派人送去京師進行參劾。


    按他們的想法,楊一笑會退讓。


    畢竟治理之事離不開官員,整個青州治下有十幾個縣,如果楊一笑把他們都得罪了,誰還會用心用力的幫他治理,一旦大家都撂挑子,整個青州必然亂。


    想法,是好的!


    結局,是慘的!


    送往京師的參劾,確實出現在了朝堂,並且朝中的大佬們也有人幫忙說話,意圖讓這些官員的參劾奏疏能夠起效。


    然而,新登基的陛下對此隻有一個答複:


    “青州,屬於河北路,乃濟王之封地,當由濟王執掌。”


    “所涉諸事,轉由濟王,朕這裏就不摻和了,他們翁婿商量著辦。”


    誰也沒想到,新皇帝一推二六五。


    啥叫朕就不摻和了?


    啥叫他們翁婿商量著辦?


    這豈不是說,整個河北路成了諸侯國,而他們所在的青州,則是河北路的諸侯州?


    不妙,失算了!


    有精明的官員已經開始後悔,意識到如今的風向已經改變,雖然他們還是雲朝的官員,但是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樣搞事。


    以前,朝廷吏治糜爛,隻要大家聯合抱團,自然能你貪我貪大家貪。


    然而現在,河北路成了濟王封地,而他們所在的青州,則是楊一笑的自留地。


    嶽父是諸侯一般的王爵,女婿是手握一州之地的知州,新皇帝讓他們翁婿商量著辦,哪怕再蠢的傻子也知道這對翁婿會怎麽辦……


    果然!


    就在京師之中皇帝在朝堂上放出那番話之後,官員們忽然發現自己的家門口出現一些人,那些人,一看就不是好相與的,雖然手裏未曾持有兵器,但是眼神卻透著凶巴巴的狠辣。


    明顯全是兵!


    明顯在監視他們!


    隨即,當晚,有某個跳的最歡的官員,家宅被一群人敲開大門。


    當晚下大獄,全家死光光!


    罪名,謀反!


    開殺了……


    第二天晚上,又是一家,又是死光。


    隨即,第三天,繼續!


    第四天,第五天……


    每天都有一家官員被殺,官員群體變的人心惶惶。


    也許是因為驚恐的太嚴重,以至於心態出現了崩裂,竟然有官員放為了壯膽,宣稱楊一笑不可能殺光所有的官。


    “青州需要有人治理,十幾個縣域都是我們的人,如果他再這樣殺下去,整個青州必然亂成一鍋粥。”


    “所以,大家不要怕。老夫估計他就是嚇唬嚇唬咱們,搞一場殺雞儆猴的把戲而已。”


    “撐住,撐住就能渡過這一局。撐到他退讓之後,咱們照樣該貪的貪、該懶的懶。”


    話說的似乎很有信心,然而當晚這個官員的家門就被敲開。


    罪名一模一樣,仍舊還是謀反。


    全家下獄,當晚死刑。


    接下來,每一天,當夜幕來臨之前,總有一家官員被抓走,然後,次日清晨傳出全家死光的消息。


    每天絕不多殺,就隻殺掉一家,仿佛下命令之人心態悠然,正在慢悠悠觀賞他們的驚恐。


    然而這種一天死一家的手段,對於官員們而言簡直是夢魘,誰也不知道夜色來臨後,他們之中的哪一家會奔赴黃泉。


    終於,有人背叛了聯盟。


    這位背叛的官員,乃是青州的戶司,原本關於攆走移民的提議,這人算是叫囂最強硬的幾人。然而沒想到,這家夥改換口風也是最快的一個。


    據說,是在晚上,這位官員的正妻,拜訪了唐青雲的後宅。


    也不知送上了什麽厚禮,討取了那位唐夫人的歡欣,當第二天白日來臨,州府官員聚眾議事時,知州楊一笑當場讚揚,認為這位戶司是個可以辦事的人。


    而這個戶司也立馬表態,接下來會竭盡全力開展接收遷徙之事,保證不讓知州大人操勞,保證讓遷徙的百姓安家落戶。


    官員們其實沒有猜錯,楊一笑不會殺掉所有的官,因為他們這些官員會乖乖的認輸,然後老老實實的努力做事。


    所謂盤根錯節的關係,最終是背叛的投效。


    百姓遷徙之事,終於完美解決。


    這時候官員們才意識到,楊一笑是不可能退讓的,因為這二十五萬百姓,意味著龐大無比的兵源,所以哪怕眼下的困難再大,楊一笑也要硬挺著接收人口。


    高達二十五萬人口啊,至少征召兩萬個精兵。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臣本布衣,為何逼我稱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江南山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江南山水並收藏臣本布衣,為何逼我稱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