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


    王國福家的境遇,恰似那個年代眾多農村家庭生活的縮影。


    王朗聽了王國福的話後,笑著說道:“國福叔,我的意思是,衛兵的學業不能荒廢,學費方麵您無需太過憂心。”


    “你啥意思?你要供衛兵念書?”王國福聞言,臉上寫滿了驚訝。


    “也不是我供,我的意思是讓衛兵自己想辦法賺取學費。”王朗解釋道。


    “他自己賺?就靠你讓你們收的那些雞蛋?”王國福一臉的不相信。


    “對,就靠那些雞蛋!”王朗笑道。


    這時,坐在另一邊的王國山忍不住插話道:“反正又不用你掏錢,你還在這囉嗦個沒完了!”


    “咋的!我問問還不行了嗎?”王國福不甘示弱地回懟了回去。


    “你家老大、老二自然是你的心頭肉,但老三就不是你兒子了嗎?為了老大、老二的婚事,你家傾盡所有,輪到老三上學,卻連學費都湊不齊,你這心偏得也太明顯了!”


    王春山的話語如連珠炮般襲來,句句直指要害,“王朗好心好意提出讓老三繼續上學,還不用你們出一分錢,你卻還在這裏問長問短。你要是有能力,就自己掏錢供老三讀書啊!做不到的話,就少說兩句,免得讓人笑話!”


    王春山的一番話,讓王國福的臉色瞬間漲得通紅,呼吸也變得急促起來。王朗見狀,心中暗自擔憂,生怕王國福一時氣急攻心,真的出了什麽意外。


    “行了,你們兩個歲數加起來都快一百歲的人了,還見麵就掐,在小輩麵前不嫌丟人啊!”這時王春來從屋裏走了出來,手裏還拿著一封信。


    隻見,他把手裏的信遞給了王朗,“這是昨天郵遞員小崔送來的信,你不在家,我就幫你收了。”


    王朗接過信一看,心中一喜,隻見信封上寫著川蜀省《星星詩刊》的字樣。


    “王朗,你可想好了,咱們生產隊可不止衛兵一個孩子上不起學,你要是幫一個,其他你沒幫得會怎麽想,你可不能厚此薄彼!”王春來一臉嚴肅地說道。


    聽了王春來的話,王朗腦子想到了一句話:不患寡而患不均。


    王朗沉吟片刻,隨即一邊緩緩撕開信封,一邊問道:“春來叔,咱們生產隊裏,究竟有多少孩子因家庭困難而輟學呢?”


    “今年有五個,年齡有大有小,其中最大的便是衛兵,,而最小的王巧才年僅八歲,僅僅上了一年學就不得不中斷。”王春來說道。


    王朗略一思忖,眼中閃過一絲決然:“關於這些孩子的學費問題,我有個想法。十歲以下的孩子,他們的學費由我來全額承擔。至於十歲以上的,我先行為他們墊付學費,但他們需要跟著我幹活自己掙學費。”


    “你來承擔學費!你拿什麽承擔?”王春來沒好氣地說道。


    “就拿這個!”王朗說著,隨即將夾在信中的匯款單重重地拍在桌麵上。


    “匯款單!”


    “八十五塊錢!”


    《麵朝大海,春暖花開》這首詩,在華夏大地上傳頌了幾十載,其作者海子,生前雖未享盛名,卻在離世後贏得了廣泛的讚譽與懷念,成為了典型的''身後名’。


    而《麵朝大海,春暖花開》這首佳作,是在海子離世後,由摯友駱一禾與西川,在整理他生前遺留下的詩稿時意外發現的。隨後,該詩相繼在《十月》、《人民文學》等雜誌上發表,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王朗提前十年將這首經典抒情詩作為試水之作推出,未曾想竟意外地深受《星星詩刊》編輯的青睞,竟然給予了每字五毛錢的優厚稿酬。


    王朗在心裏合計一下,這是把自己名字也算進了字數,全詩加上標點符號和他的名字正好一百七十個字,共八十五塊錢。


    “這寫詩可比寫小說賺錢多了!”王朗在心裏嘀咕。


    “星星詩刊是啥?為啥給你匯錢?”王春來一臉疑惑地問道。


    坐在王朗對麵的黃小軍,神情中滿是難以置信的震撼。星星詩刊,這個名字對他而言並不陌生,那是全國範圍內享有盛譽的詩歌殿堂,他的不少同事朋友都對其推崇備至,時常交流其中佳作。


    此刻,黃小軍內心翻湧著難以言喻的驚訝,他萬萬沒想到,在這不起眼的龍崗生產隊裏,竟然隱藏著一位能在星星詩刊上發表作品的詩人。


    這真是小刀拉屁股開了眼了。


    “星星詩刊是我國創刊最早的專業詩歌雜誌,這個是它給我的稿費,我寫了一首詩,有幸在星星詩刊上發表了。”王朗謙虛地解釋道。


    “啥玩意!你小子寫詩還登上了雜誌?”王國福這一嗓子,把坐在鄰桌的婦女孩子們的目光紛紛吸引了過來。


    \"國福叔,您這不是親眼看到了嘛!\"王朗笑著拍了拍桌上的匯款單。


    王國福瞪大眼睛,反複審視著桌上的匯款單,八十五塊錢啊!他們全家累死累活地幹一年,收入也不過六十餘元,而今王朗僅憑一首詩便輕鬆超越了他們家的年收入。


    “一定要讓老三繼續念書!還是文化人賺錢的路子寬啊!”王國福在心中暗暗下定決心。


    “哥,咱們老王家這是出了個文曲星啊!”王國山在一旁笑著附和道。


    “春來叔,這些錢應該足夠孩子們的學費了吧?”王朗麵帶笑意地問道。


    “夠了!足夠了!”王春來笑得合不攏嘴,臉上的皺紋仿佛都因這份喜悅而舒展開來。


    在整個二道白河子公社,他還真沒聽說哪個生產隊能培養出上報紙雜誌的人才,而今,他們龍崗生產隊卻率先打破了這一局麵,這讓他倍感自豪。


    想到以後去公社開會時,他是腰杆子就可以挺得更直了,王春來的心中就充滿了期待。


    這在這時,小花跑了過來,驕傲地說道:“這算啥!我哥在春城那會兒,還拿過一百九十多塊的稿費呢!”


    此言一出,周圍的人齊刷刷地看向王朗。


    “我隻是在《大吉文學》上發表的一篇短篇小說而已。”王朗笑道,卻在心裏給小花點了一個大大的讚。“幹得漂亮!果然沒白疼她!”


    “哈哈哈!王朗啊,你小子真是爭氣,給咱們龍崗生產隊大大長了臉!你就在家安心創作,這段時間的農活我全給你免了!工分嘛,一天十分!小平同誌說過:不論腦力勞動,體力勞動,都是勞動,從事腦力勞動的人也是勞動者。你就放心大膽地寫,咱們隊裏全力支持你!”王春來笑得合不攏嘴,眼中滿是讚許與鼓勵。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梭兩個時代:從1979年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破舊的拖拉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破舊的拖拉機並收藏穿梭兩個時代:從1979年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