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軍、王建平、李誌剛、張和平四人手腳麻利地先幫王朗把酒搬進屋裏,然後才轉向車鬥,開始卸載他們的自行車。


    “這兩天鬆子和榛子的收購情況如何了?”王朗站在一旁,詢問收購進度。


    “鬆子已經收了三百多斤,榛子五百多斤,我們跑遍了隊裏的每一家,現在已經把隊裏的全部收購完了。”王建軍一邊愛惜地撫摸著自己的自行車,一邊詳細地匯報著成果。


    “很好,那明天我們就開車去平和生產隊繼續收購。”王朗滿意地點點頭,隨後掃了一眼四人,“好了,你們都滾蛋吧!”


    四人聞言,頓時興奮地騎著自行車,一溜煙地消失在視線之外。


    王朗笑著搖了搖頭,轉身走進屋裏。他從櫃子中取出一個鼓鼓的包,裏麵裝滿了大團結,整整兩萬塊錢。王朗從中數出一萬零八百塊錢,放進自己的挎包中,然後開著拖拉機就去了隊部。


    “喲!你小子終於回來了啊!”王春來看到王朗,忍不住笑著打趣道。


    “我是來給國福叔送錢的。”王朗說著,將挎包裏的錢一股腦兒地倒在了桌子上。


    “一萬零八百塊錢,國福叔你數數!”王朗笑著說道。


    王國福將錢整理好,然後開始認真地數了起來。


    “春來叔,您看能不能再弄些柴油回來?”王朗趁機笑嘻嘻地提出了請求。


    “哎呀,又沒油了啊!這可真是個油老虎啊!”王春來一臉心疼地感歎道。


    “是啊,確實有點費油。不過等咱們賺了錢,買台新的。”王朗笑著說道。


    “等賺了錢再說吧!”王春來說道。


    第二天,一大早。


    在送走小花後,王朗往關天鵝的籠子裏扔了幾片白菜葉子後,就開著拖拉機帶著王建軍、王建平、李誌剛、張和平四人去了和平生產隊。


    在路上,王朗一邊開著拖拉機一邊大聲問坐在他身邊的王建軍,“都這麽長時間了,咱們生產隊咋沒人來找我學開拖拉機呢?”


    “朗哥,這事我還真知道,大家夥都覺得自己的文化水平低,不敢來學。”王建軍說道。


    “學開拖拉機跟文化水平高低有什麽關係?我問你們幾個,你們想不想學?”王朗問道。


    這麽冷的天,王朗現在是一點也不想開這玩意了,可是隊裏又沒人會開,因此,他迫切希望能夠培養出幾個可以替代他開拖拉機的人。


    “當然想啊!”王建軍、王建平、李誌剛和張和平異口同聲地回答道。


    “好,那我現在就開始教你們。”王朗說著,便開始詳細介紹起拖拉機的各個部件,如刹車、離合以及擋位杆等。


    四人聽得非常認真,就差做筆記了。


    原本僅需二十多分鍾的車程,在王朗的細致講解下硬是延長到了三十多分鍾。終於,他們抵達了和平生產隊,一個三麵環山、人口和耕地均遠少於龍崗生產隊的地方。


    王朗上次來,還是跟著王向前來買人參。


    正所謂靠山吃山,由於和平生產隊更靠近長白山。所以這裏人,家裏的山貨、野味也比龍崗生產的要多許多。


    王朗他們的到來,立即就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畢竟這年月能開著拖拉機到處跑的是寥寥無幾。


    “你們是幹啥的?”當王朗將車穩穩停在村口,一位村民好奇地上前詢問。


    王朗從車上跳下,笑容滿麵地回應:“大爺,我們是來收購鬆子和榛子的,您家裏有存貨嗎?”


    “哦!原來你是收購站的人啊!”老大爺恍然大悟地說道。


    王朗微笑著搖了搖頭,解釋道:“我們不是收購站的,我們是龍崗生產隊的。不過,我們的收購價格比收購站的更高。”


    說完,王朗示意車上的李誌剛將一塊寫有收購價格的木牌掛在了車鬥上。


    “榛子0.2元一斤,鬆子1元一斤。”人群中識字的人大聲念出了木板上的價格。


    “這價格真的比收購站高啊!!”


    “也不知道真的?假的?”


    聽到村民的疑慮,王朗高聲保證道:“我們人就在這裏,絕對是現場交錢交貨,絕不食言。”


    圍在周圍的村民一聽,感覺王朗說的有道理,紛紛轉身回家取榛子和鬆子。


    “建軍、建平,你們倆就留在這兒負責收貨。誌剛、和平,跟我進村去,我們挨家挨戶再宣傳一下。”


    王朗分配完工作,就帶著李誌剛、張和平進了村子,隨後各自分開,開始挨家挨戶地宣傳。


    王朗在村子挨家挨戶地穿梭著,每到一戶,都熱情地向他們介紹自己的來意和收購價格。


    很快,王朗就來到了上次買山參的老張頭家。


    “張大爺忙著呢!”王朗一進院子,就看見老張頭正在院子裏曬蘑菇。


    “你怎麽來了?我可沒有老山參了。”老張頭一見是王朗,笑著說道。


    “張大爺,我今天來是來收鬆子和榛子的,你家有沒有啊?”王朗笑著把他們的收購價格又說了一遍。


    老張頭一聽王朗他們的收購價格,立即說道:“你等著,我這就去拿。”說著就走進了自己的小房裏。


    這時,王朗才注意到,老張頭曬的蘑菇竟然全是鬆茸。


    當老張頭扛著一個蛇皮袋從小房裏出來時,王朗笑著指著地上的鬆茸問道:“大爺,你這‘粘窩子’賣不賣?”


    “這個你也收啊?”老張頭問道。


    “收,你們生產隊多嗎?”王朗笑著問道。


    “挺多的,你給多少錢一斤啊?”老張頭問道。


    “幹的2塊,新鮮的1塊。”王朗沉思片刻說道。


    老張頭聽到這個價格後都驚呆了,他沒想到這個蘑菇能這麽值錢。


    “不過,我隻要這樣的。”王朗說著拿起了鬆茸說道。


    “粘窩子”是長在鬆樹下天然菌菇的統稱,因其表皮是類似於黏黏的一層膜,名字由此得來。


    老張頭看著王朗手中的鬆茸笑著說道:“沒問題,這種蘑菇我家還有許多呢!”


    當王朗回到村口時,王建軍和王建平已經收了不少的榛子和鬆子,車鬥裏都快堆滿了。


    “朗哥,看看,咱們已經收了這麽多了。”王建軍興奮地指著車鬥裏的裝滿榛子和鬆子的蛇皮袋子興奮地說道。


    王朗滿意地點點頭,說道:“不錯,大家都辛苦了,我先把這些運回隊裏,你們在這裏接著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梭兩個時代:從1979年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破舊的拖拉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破舊的拖拉機並收藏穿梭兩個時代:從1979年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