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栽進米缸裏的耗子
穿梭兩個時代:從1979年開始 作者:破舊的拖拉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王朗騎著自行車,抵達了四方橋文物商店。
這家商店設有兩個門市,一是銷售部,以往主要對外賓或有特殊需求的幹部開放,不過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這一限製已形同虛設,普通百姓也能入內參觀。
另一則是收購部,專門負責從民間收購珍貴的文物古董。
王朗進門時,店內並無其他客人。隻有一位佩戴厚底眼鏡、顯得頗為斯文的中年人和一位留著山羊胡的老者,正在櫃台後聚精會神地研究一隻精致的掐絲琺琅小碗。
聽到王朗進門的動靜,斯文中年人抬起頭,將手中的小碗交給老者,隨即走到櫃台前迎接。
王朗的注意力卻被玻璃櫃台中央的一隻青花瓷碗牢牢吸引。那碗的釉色如玉般溫潤,圖案繪製得細膩生動,即使隔著玻璃,也能感受到它散發出的寶貴光澤。
“這隻青花瓷碗怎麽賣?”王朗指著它詢問道。
斯文中年人瞥了一眼,微笑回答:“三百外匯券。”
王朗聞言一愣,忙追問:“這裏不收rmb嗎?”
中年人笑著點頭,對於此類問題他早已司空見慣。
王朗原本打算若價格合適便多買幾件,此刻卻隻能無奈放棄。“原來是我自己想得太簡單了。”他苦笑著搖頭,心情頗為沮喪地離開了文物商店,騎上車準備返回招待所。
在路過西單時,王朗突然停下自行車,目光被街邊的華夏書店吸引。據王朗所知這家書店不僅售賣書籍,還兼營文物生意,主要收售古舊書刊、碑帖拓片,並複製出版中國古籍文獻等。
他停好車,興致勃勃地走進這家充滿古韻的書店。一進門,他的目光就被一個特殊書架牢牢吸引。
隻見這個書架上擺滿了與偉人相關的物品,如《偉人語錄》《毛選》、偉人像章、畫像以及瓷塑像等。
在華夏人民心中,偉人擁有著無法超越的崇高地位,深受萬民敬仰。盡管偉人已經逝世,但他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依然堅不可摧。
因此,關於偉人的“紅色收藏品”在後世逐漸興起,日益受到人們的追捧。
偉人像章的種類繁多,高達八萬種,數量更是達到了驚人的五億枚,已然被尊為“現代文物”。
盡管偉人像章的收藏相較於傳統藝術品市場而言,起步較晚,但其收藏隊伍卻在不斷壯大。這一趨勢凸顯出供需之間的矛盾,進而推動了像章市場的持續繁榮。
然而,一些資深行家指出,與國外徽章的市場價值相比,偉人像章的價格仍遠遠未達到其應有水平,存在巨大的升值空間。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甚至有可能超越傳統藝術品的價值。
當然,這些像章的價值主要源於其稀缺性。當年生產數量較多的像章,如今大多仍以低廉的價格在市場上流通。
在這個書架上,擺放的主要是那些當年生產量較大的像章品種。即使在2024年,這類像章的價格也不過二三十元一枚。而現在,它們的價格也就幾毛錢或幾元錢。
這些普通的像章自然無法引起王朗的興趣。真正吸引他的是掛在書架邊緣的一枚巨大像章。
這枚像章的尺寸非同尋常,直徑估計達到了20厘米,遠超一般直徑僅有兩三厘米的像章。
它以偉人的頭像為主體,背景是光芒四射的紅太陽。正麵下方的大海上,戰艦和飛機航行其間,構圖精美。外圈上刻有銘文:“大海航行靠舵手,幹革命靠xxx思想”。
關於這枚“花邊大海航行東方紅像章”,王朗之前曾有所耳聞。在後世,紅色收藏品愛好者們將偉人像章評選出了十大名章,而這枚像章正是位列榜首的珍品。
眼前這枚巨大的像章,與王朗曾經見過的圖片上的“花邊大海航行東方紅像章”如出一轍!
王朗毫不猶豫地取下了這枚珍貴的像章,又挑選了幾枚他認為頗具觀賞價值的像章。隨後,他順手拿起一本《毛選》,前往櫃台付款後便離開了書店。
“有了這枚像章,至少不算空手而歸了。”王朗一邊這樣想著,一邊騎著車往回趕。
“哎呦!”
由於分心,王朗不慎撞上了一輛三輪車的尾部,整個人栽進了三輪車的車鬥裏。
“同誌,你沒事吧?”三輪車夫急忙停下車來詢問。
王朗尷尬地笑了笑,“不好意思,剛才走神了。”
三輪車夫連忙將王朗從車鬥裏扶起,叮囑道:“騎車時可不能分心,太危險了!”
王朗一邊道歉一邊點頭稱是。
當他準備離開時,目光不經意間掃過三輪車的車鬥,裏麵堆滿了舊書。
“這是......”
王朗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速,他快步走到三輪車前,拿起一本顯得頗為古舊的刊物。一看封麵,他頓時驚呆了。
《青年雜誌》!
這本雜誌的封麵呈淡黃色,上方有一個黑框,裏麵用法語寫著 jeunesse”,意為“青年”。
法文下方印著一排端坐的青年人圖像;黑框下方,紅色字體“青年雑誌”從右至左豎版排列,旁邊是一個模糊的頭像。最左邊則是“第一卷第一號”六個豎版字;封麵最底部印著出版社的名稱——滬海群益書社。
王朗驚愕不已,“這竟然是《新青年》的創刊號!”
《新青年》雜誌是上世紀一二十年代我國極具影響力的革命刊物,原名《青年雜誌》,從第二卷起更名為《新青年》,在五四運動期間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王朗確信自己沒有看錯,眼前這本正是珍貴的《新青年》創刊號。
雖然《新青年》並非古籍善本,但它所承載的曆史意義卻極為深遠。對於華夏的青年組織而言,它更是具有無法估量的價值,其珍貴程度絕不亞於任何古籍善本。
然而,如此珍貴的刊物怎會出現在一輛普通三輪車的車鬥裏?它不是應該被珍藏在圖書館或博物館中嗎?
更令王朗難以置信的是,在這本《青年雜誌》之下,竟還是一本《青年雜誌》。
王朗帶著幾分疑惑,繼續往下翻,結果眼前的景象讓他徹底驚呆了。車鬥裏堆滿了《青年雜誌》,從第一卷的第二號一直到改版後的《新青年》第二卷第一號,每一本都完好無損,依次排列。
再往下,還有更多的《新青年》,刊號已經延續到了第三卷、第四卷……這簡直就是一個完整的《新青年》雜誌收藏係列!
此時的王朗感覺自己就是一隻,一隻栽進米缸裏的耗子,激動得差點叫了出來。
這家商店設有兩個門市,一是銷售部,以往主要對外賓或有特殊需求的幹部開放,不過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這一限製已形同虛設,普通百姓也能入內參觀。
另一則是收購部,專門負責從民間收購珍貴的文物古董。
王朗進門時,店內並無其他客人。隻有一位佩戴厚底眼鏡、顯得頗為斯文的中年人和一位留著山羊胡的老者,正在櫃台後聚精會神地研究一隻精致的掐絲琺琅小碗。
聽到王朗進門的動靜,斯文中年人抬起頭,將手中的小碗交給老者,隨即走到櫃台前迎接。
王朗的注意力卻被玻璃櫃台中央的一隻青花瓷碗牢牢吸引。那碗的釉色如玉般溫潤,圖案繪製得細膩生動,即使隔著玻璃,也能感受到它散發出的寶貴光澤。
“這隻青花瓷碗怎麽賣?”王朗指著它詢問道。
斯文中年人瞥了一眼,微笑回答:“三百外匯券。”
王朗聞言一愣,忙追問:“這裏不收rmb嗎?”
中年人笑著點頭,對於此類問題他早已司空見慣。
王朗原本打算若價格合適便多買幾件,此刻卻隻能無奈放棄。“原來是我自己想得太簡單了。”他苦笑著搖頭,心情頗為沮喪地離開了文物商店,騎上車準備返回招待所。
在路過西單時,王朗突然停下自行車,目光被街邊的華夏書店吸引。據王朗所知這家書店不僅售賣書籍,還兼營文物生意,主要收售古舊書刊、碑帖拓片,並複製出版中國古籍文獻等。
他停好車,興致勃勃地走進這家充滿古韻的書店。一進門,他的目光就被一個特殊書架牢牢吸引。
隻見這個書架上擺滿了與偉人相關的物品,如《偉人語錄》《毛選》、偉人像章、畫像以及瓷塑像等。
在華夏人民心中,偉人擁有著無法超越的崇高地位,深受萬民敬仰。盡管偉人已經逝世,但他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依然堅不可摧。
因此,關於偉人的“紅色收藏品”在後世逐漸興起,日益受到人們的追捧。
偉人像章的種類繁多,高達八萬種,數量更是達到了驚人的五億枚,已然被尊為“現代文物”。
盡管偉人像章的收藏相較於傳統藝術品市場而言,起步較晚,但其收藏隊伍卻在不斷壯大。這一趨勢凸顯出供需之間的矛盾,進而推動了像章市場的持續繁榮。
然而,一些資深行家指出,與國外徽章的市場價值相比,偉人像章的價格仍遠遠未達到其應有水平,存在巨大的升值空間。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甚至有可能超越傳統藝術品的價值。
當然,這些像章的價值主要源於其稀缺性。當年生產數量較多的像章,如今大多仍以低廉的價格在市場上流通。
在這個書架上,擺放的主要是那些當年生產量較大的像章品種。即使在2024年,這類像章的價格也不過二三十元一枚。而現在,它們的價格也就幾毛錢或幾元錢。
這些普通的像章自然無法引起王朗的興趣。真正吸引他的是掛在書架邊緣的一枚巨大像章。
這枚像章的尺寸非同尋常,直徑估計達到了20厘米,遠超一般直徑僅有兩三厘米的像章。
它以偉人的頭像為主體,背景是光芒四射的紅太陽。正麵下方的大海上,戰艦和飛機航行其間,構圖精美。外圈上刻有銘文:“大海航行靠舵手,幹革命靠xxx思想”。
關於這枚“花邊大海航行東方紅像章”,王朗之前曾有所耳聞。在後世,紅色收藏品愛好者們將偉人像章評選出了十大名章,而這枚像章正是位列榜首的珍品。
眼前這枚巨大的像章,與王朗曾經見過的圖片上的“花邊大海航行東方紅像章”如出一轍!
王朗毫不猶豫地取下了這枚珍貴的像章,又挑選了幾枚他認為頗具觀賞價值的像章。隨後,他順手拿起一本《毛選》,前往櫃台付款後便離開了書店。
“有了這枚像章,至少不算空手而歸了。”王朗一邊這樣想著,一邊騎著車往回趕。
“哎呦!”
由於分心,王朗不慎撞上了一輛三輪車的尾部,整個人栽進了三輪車的車鬥裏。
“同誌,你沒事吧?”三輪車夫急忙停下車來詢問。
王朗尷尬地笑了笑,“不好意思,剛才走神了。”
三輪車夫連忙將王朗從車鬥裏扶起,叮囑道:“騎車時可不能分心,太危險了!”
王朗一邊道歉一邊點頭稱是。
當他準備離開時,目光不經意間掃過三輪車的車鬥,裏麵堆滿了舊書。
“這是......”
王朗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速,他快步走到三輪車前,拿起一本顯得頗為古舊的刊物。一看封麵,他頓時驚呆了。
《青年雜誌》!
這本雜誌的封麵呈淡黃色,上方有一個黑框,裏麵用法語寫著 jeunesse”,意為“青年”。
法文下方印著一排端坐的青年人圖像;黑框下方,紅色字體“青年雑誌”從右至左豎版排列,旁邊是一個模糊的頭像。最左邊則是“第一卷第一號”六個豎版字;封麵最底部印著出版社的名稱——滬海群益書社。
王朗驚愕不已,“這竟然是《新青年》的創刊號!”
《新青年》雜誌是上世紀一二十年代我國極具影響力的革命刊物,原名《青年雜誌》,從第二卷起更名為《新青年》,在五四運動期間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王朗確信自己沒有看錯,眼前這本正是珍貴的《新青年》創刊號。
雖然《新青年》並非古籍善本,但它所承載的曆史意義卻極為深遠。對於華夏的青年組織而言,它更是具有無法估量的價值,其珍貴程度絕不亞於任何古籍善本。
然而,如此珍貴的刊物怎會出現在一輛普通三輪車的車鬥裏?它不是應該被珍藏在圖書館或博物館中嗎?
更令王朗難以置信的是,在這本《青年雜誌》之下,竟還是一本《青年雜誌》。
王朗帶著幾分疑惑,繼續往下翻,結果眼前的景象讓他徹底驚呆了。車鬥裏堆滿了《青年雜誌》,從第一卷的第二號一直到改版後的《新青年》第二卷第一號,每一本都完好無損,依次排列。
再往下,還有更多的《新青年》,刊號已經延續到了第三卷、第四卷……這簡直就是一個完整的《新青年》雜誌收藏係列!
此時的王朗感覺自己就是一隻,一隻栽進米缸裏的耗子,激動得差點叫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