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之前,蘇又夏原本想著,炒栗子這種粗重活兒,由她來做。大姐負責收銀子,打包栗子便好。
畢竟她力氣大,栗子頗有重量,時間一長,手會累。
沒想到大姐喜歡炒栗子。
既然大姐喜歡,那她叫賣好了,也沒什麽難的嘛。
反正現在她是小男子漢,怎麽做都行,想想還有點暢快呢。
“賣栗子囉!賣栗子囉!糖炒栗子!又香又甜的糖炒栗子!粒粒飽滿!新鮮出爐……”
清亮的叫賣聲悅耳清脆,很快引來一些人。
“小兄弟,糖炒栗子怎麽賣?”
“客官,咱們用飴糖現炒的栗子,甜糯可口,賣十文一斤。”
那人驚叫:“太貴了吧!”
“對啊,便宜點吧。”
“太貴了,買不起,買不起……”
蘇迎春忙解釋:“不貴的,用的是飴糖炒,量足足的。吃栗子的同時,還能嚐嚐糖的甜味兒。”
“還有呀,這年頭哪還有多餘的栗子賣?這些栗子,還是我們兄弟倆冒著生命危險,上山碰到。賣了今天,再沒有了。”
有的人轉身就走,蘇又夏急了,就要張口挽留,被蘇迎春用力拽一下。
蘇又夏立即轉頭看向大姐,卻馬上被麵前的客人問得忙不過來。
“小兄弟,安管家是不是在你們這兒買的糖炒栗子?”
當中一位衣著光鮮的肥胖婦人站在攤前詢問。
“安管家?”蘇又夏愣了一下,很快回過神,想到那個溫吞書生的老仆人。
她忙應道:“正是,他家公子覺得好吃,一口氣買了整整十斤!十斤啊!漂亮嬸嬸,要不是我家賣得好吃,他能買那麽多嗎?”
在蘇又夏一頓鼓吹之下,婦人大手一揮:“給我也來十斤。”
“好勒!”
看來又是一個不缺銀子的主兒。
肥婦人咽口唾沫,又念叨著:“這荒年鬧的,好久沒吃過糖炒栗子。剛才安管家給我嚐了一個,真是太好吃了!”
瞧她感動的樣子,是真的喜歡吃。
“漂亮嬸嬸買了十斤後,沒剩多少栗子了。各位看官,如果要買,趕緊下單,晚了就沒了。”
蘇又夏趁機吆喝。
其他人見狀,沒了要砍價的心思,也不計較貴不貴,紛紛下單。
“給我來五斤。”
“我要三斤!”
“給我來兩斤!”
看吧,這就是蝴蝶效應。
剛開始大家都覺得貴,猶豫著要不要買,或者狠狠砍價。
結果胖大嬸一出手又是十斤,再加上先前那書生也要了十斤,導致大家都有一種再不買就賣光的心理。
卿寶若在,一定感歎她二姐無師自通饑餓營銷的道理。
她們帶來的滿滿兩大竹簍栗子,很快銷售一空,比預定的時間要早上許多。
把旁邊賣臭豆腐的老大娘給羨慕得。
蘇迎春把剩下的一些糖炒栗子送給她,“謝謝大娘把旁邊的攤位讓給我們,這些栗子給大娘拿回家,權且當個零嘴兒吧。”
老大娘雙手接過來,笑道:“那我恭敬不如從命,謝謝你們。說真的,你們兄弟倆一個叫賣收錢,一個炒栗子兼打包,真能幹。”
蘇迎春和蘇又夏被誇得樂嗬嗬。
她們收拾好東西,往賣糧食的鋪麵去。
蘇又夏興致勃勃:“大姐,咱們買一些粗糧和陳米回去,我看家裏的米缸,沒幾天就吃完了。”
蘇迎春點頭:“我也是這麽打算,還有家裏的飴糖、油鹽也要買上一些。”
“要不咱們買多一點油鹽吧。”
蘇迎春想到每頓飯都缺油少鹽,暗歎一聲,應道:“嗯。”
她們很快買來一些食用的油鹽糖,蘇迎春不敢買太多,共花了一百五十文。
她們另外各買了一袋陳米和粗糧,各自背一袋。
蘇迎春考慮到小弟剛出生,皮膚嬌嫩,便扯了一塊細棉布。
“賣豬肉囉,一早兒宰的大肥豬囉!”
蘇又夏頓住腳步,目光盯著豬肉邁不動腿。
蘇迎春瞥她一眼,摸摸錢袋子,一咬牙道:“咱們割一塊豬肉回去吧,阿娘正是養身子的時候。”
蘇又夏想到香噴噴的燉豬肉,費了好大勁兒,勉強抑製住口中唾沫泛濫:“大姐,咱們雖然說賺了點銀錢,可經不住這樣花呀!”
蘇迎春感到好笑,還不是看你那饞樣。
她麵上淡定道:“沒事,阿娘要下奶,小弟才能吃得好。早產兒身體弱,阿娘坐月子也是最關鍵時刻,這錢不能省。”
早市早過了,這會兒豬肉賣剩沒多少,而且一看都是瘦肉、骨頭。
“小兄弟,我正趕著收攤,你們把這些全要,一百文,怎麽樣?”
蘇又夏瞪大眼珠子:“你搶錢呢,這麽貴!”
一開口就把她賣的十斤栗子錢給花掉,怎不叫她心疼。
屠戶做買賣,各種各樣的人見多了,在看到兩位小兄弟身上的衣服,打著好幾個補丁,知道他們家境貧寒。
他依然笑嗬嗬道:“饑荒年頭不止柴米油鹽漲價,豬肉也跟著漲價。我賣給你們的價格絕對是良心價,不信你去別的豬肉攤位問問去?”
蘇迎春連忙拉住蘇又夏,“我知道老板做生意實誠,你也看到了,我們身上穿的衣服都打著補丁,要不是我阿娘和小弟需要補身子,我們也不會來買肉。老板,你再便宜點吧?”
屠戶正要拒絕,被後頭走出來的一位老婦人催促道:“你家娘子都是要生了!你還不趕緊回去看?早知道你不心疼媳婦,我當初就不該把女兒許配給你。”
屠戶立即轉頭麵對蘇迎春姐妹,一咬牙道:“行,我娘子在生產,討個吉利,八十文,全賣給你們。那些豬下水,你們要是想帶走,我也不收錢,權當送給你們。”
“謝謝老板!”蘇迎春立刻爽利地支付銅板,把豬肉甩進背簍裏。
兩人買完之後,立刻歡歡喜喜地背著東西,趕路回家。
背回去的東西,沒比早上出發時輕多少,她們花了跟去程的時間差不多,方回到村口。
正當日落西山,晚霞染紅了整片天空。
她們加快腳步,像宿鳥歸巢,飛也似的往家中奔去。
路過屋旁邊的一大塊空地,見那兒有許多工匠,仍在勤勤勉勉打地基。
畢竟她力氣大,栗子頗有重量,時間一長,手會累。
沒想到大姐喜歡炒栗子。
既然大姐喜歡,那她叫賣好了,也沒什麽難的嘛。
反正現在她是小男子漢,怎麽做都行,想想還有點暢快呢。
“賣栗子囉!賣栗子囉!糖炒栗子!又香又甜的糖炒栗子!粒粒飽滿!新鮮出爐……”
清亮的叫賣聲悅耳清脆,很快引來一些人。
“小兄弟,糖炒栗子怎麽賣?”
“客官,咱們用飴糖現炒的栗子,甜糯可口,賣十文一斤。”
那人驚叫:“太貴了吧!”
“對啊,便宜點吧。”
“太貴了,買不起,買不起……”
蘇迎春忙解釋:“不貴的,用的是飴糖炒,量足足的。吃栗子的同時,還能嚐嚐糖的甜味兒。”
“還有呀,這年頭哪還有多餘的栗子賣?這些栗子,還是我們兄弟倆冒著生命危險,上山碰到。賣了今天,再沒有了。”
有的人轉身就走,蘇又夏急了,就要張口挽留,被蘇迎春用力拽一下。
蘇又夏立即轉頭看向大姐,卻馬上被麵前的客人問得忙不過來。
“小兄弟,安管家是不是在你們這兒買的糖炒栗子?”
當中一位衣著光鮮的肥胖婦人站在攤前詢問。
“安管家?”蘇又夏愣了一下,很快回過神,想到那個溫吞書生的老仆人。
她忙應道:“正是,他家公子覺得好吃,一口氣買了整整十斤!十斤啊!漂亮嬸嬸,要不是我家賣得好吃,他能買那麽多嗎?”
在蘇又夏一頓鼓吹之下,婦人大手一揮:“給我也來十斤。”
“好勒!”
看來又是一個不缺銀子的主兒。
肥婦人咽口唾沫,又念叨著:“這荒年鬧的,好久沒吃過糖炒栗子。剛才安管家給我嚐了一個,真是太好吃了!”
瞧她感動的樣子,是真的喜歡吃。
“漂亮嬸嬸買了十斤後,沒剩多少栗子了。各位看官,如果要買,趕緊下單,晚了就沒了。”
蘇又夏趁機吆喝。
其他人見狀,沒了要砍價的心思,也不計較貴不貴,紛紛下單。
“給我來五斤。”
“我要三斤!”
“給我來兩斤!”
看吧,這就是蝴蝶效應。
剛開始大家都覺得貴,猶豫著要不要買,或者狠狠砍價。
結果胖大嬸一出手又是十斤,再加上先前那書生也要了十斤,導致大家都有一種再不買就賣光的心理。
卿寶若在,一定感歎她二姐無師自通饑餓營銷的道理。
她們帶來的滿滿兩大竹簍栗子,很快銷售一空,比預定的時間要早上許多。
把旁邊賣臭豆腐的老大娘給羨慕得。
蘇迎春把剩下的一些糖炒栗子送給她,“謝謝大娘把旁邊的攤位讓給我們,這些栗子給大娘拿回家,權且當個零嘴兒吧。”
老大娘雙手接過來,笑道:“那我恭敬不如從命,謝謝你們。說真的,你們兄弟倆一個叫賣收錢,一個炒栗子兼打包,真能幹。”
蘇迎春和蘇又夏被誇得樂嗬嗬。
她們收拾好東西,往賣糧食的鋪麵去。
蘇又夏興致勃勃:“大姐,咱們買一些粗糧和陳米回去,我看家裏的米缸,沒幾天就吃完了。”
蘇迎春點頭:“我也是這麽打算,還有家裏的飴糖、油鹽也要買上一些。”
“要不咱們買多一點油鹽吧。”
蘇迎春想到每頓飯都缺油少鹽,暗歎一聲,應道:“嗯。”
她們很快買來一些食用的油鹽糖,蘇迎春不敢買太多,共花了一百五十文。
她們另外各買了一袋陳米和粗糧,各自背一袋。
蘇迎春考慮到小弟剛出生,皮膚嬌嫩,便扯了一塊細棉布。
“賣豬肉囉,一早兒宰的大肥豬囉!”
蘇又夏頓住腳步,目光盯著豬肉邁不動腿。
蘇迎春瞥她一眼,摸摸錢袋子,一咬牙道:“咱們割一塊豬肉回去吧,阿娘正是養身子的時候。”
蘇又夏想到香噴噴的燉豬肉,費了好大勁兒,勉強抑製住口中唾沫泛濫:“大姐,咱們雖然說賺了點銀錢,可經不住這樣花呀!”
蘇迎春感到好笑,還不是看你那饞樣。
她麵上淡定道:“沒事,阿娘要下奶,小弟才能吃得好。早產兒身體弱,阿娘坐月子也是最關鍵時刻,這錢不能省。”
早市早過了,這會兒豬肉賣剩沒多少,而且一看都是瘦肉、骨頭。
“小兄弟,我正趕著收攤,你們把這些全要,一百文,怎麽樣?”
蘇又夏瞪大眼珠子:“你搶錢呢,這麽貴!”
一開口就把她賣的十斤栗子錢給花掉,怎不叫她心疼。
屠戶做買賣,各種各樣的人見多了,在看到兩位小兄弟身上的衣服,打著好幾個補丁,知道他們家境貧寒。
他依然笑嗬嗬道:“饑荒年頭不止柴米油鹽漲價,豬肉也跟著漲價。我賣給你們的價格絕對是良心價,不信你去別的豬肉攤位問問去?”
蘇迎春連忙拉住蘇又夏,“我知道老板做生意實誠,你也看到了,我們身上穿的衣服都打著補丁,要不是我阿娘和小弟需要補身子,我們也不會來買肉。老板,你再便宜點吧?”
屠戶正要拒絕,被後頭走出來的一位老婦人催促道:“你家娘子都是要生了!你還不趕緊回去看?早知道你不心疼媳婦,我當初就不該把女兒許配給你。”
屠戶立即轉頭麵對蘇迎春姐妹,一咬牙道:“行,我娘子在生產,討個吉利,八十文,全賣給你們。那些豬下水,你們要是想帶走,我也不收錢,權當送給你們。”
“謝謝老板!”蘇迎春立刻爽利地支付銅板,把豬肉甩進背簍裏。
兩人買完之後,立刻歡歡喜喜地背著東西,趕路回家。
背回去的東西,沒比早上出發時輕多少,她們花了跟去程的時間差不多,方回到村口。
正當日落西山,晚霞染紅了整片天空。
她們加快腳步,像宿鳥歸巢,飛也似的往家中奔去。
路過屋旁邊的一大塊空地,見那兒有許多工匠,仍在勤勤勉勉打地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