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知人心險惡,萬一招來不好的人,貪圖卿寶的福運,要把他搶走,該如何是好?記住一句,防人之心不可無。這些天,咱們都低調點兒,免得招人嫉妒。”
“阿娘,我們知道了。”春夏秋冬乖巧應聲。
直到此時此刻,許娘子幡然醒悟,女兒們都這般懂事乖巧,即使沒有兒子,又如何!
看看別人家的兒子,哪有閨女貼心?得女如此,她無憾已。
金毛猴規規矩矩坐在床沿,許娘子讓蘇迎春舀了跟她們一樣的飯菜,用來喂金毛猴。
不料,金毛猴直接別開臉,鳥都不鳥一眼。
呃,這是瞧不起人類的食物呢?
第二日,吃過早飯後,四姐妹手牽手一起來到河邊。
這兒離家門約莫二十米的距離,她們很快到達目的地。
她們帶來三個竹編的簸箕、一個小鐵鍬以及一個木桶。
木桶擱在岸邊,除去蘇暖冬,另三姐妹人手一個簸箕,在河裏撈魚。
蘇暖冬眼饞姐姐們能下河,她知曉自己年幼,姐姐們不會讓她下河,但她仍想努力為自己爭取一把。
“姐姐們,我也下河行不行?”
“不可以。你還是個矮冬瓜,河水比你高,等你長高一點再來河裏玩。”
蘇又夏第一個否決。
蘇暖冬癟癟小嘴。想到二姐的力氣,她敢怒不敢言。
蘇迎春摸摸蘇暖冬的腦袋瓜:“小四乖,你長得沒河水高,你下河會被水淹沒,可不是鬧著玩的。等過兩年,你長高高了,便能夠下河。姐姐們都是這麽過來的。”
“對呀,我也是前兩年才被允許下河。小四不要著急,你過兩年也能像我一樣下河捉魚。”
一旁的蘇凝秋加了一句。
經過溫柔的大姐和三姐如沐春風的勸導,蘇暖冬心情好受了些。
三個姐姐沒有一個同意,她隻得懨懨的答應下來:“那好吧。”
“小四真乖,說不定你在岸邊能挖到泥鰍呢?”
蘇迎春把屬於她的小鐵鍬遞給她。
蘇暖冬被迫接過小鐵鍬,認命地在岸邊的淤泥裏,嚐試挖泥鰍。
看著小小的人兒撅著小屁屁,用小鐵鍬翻泥,奮力地挖泥鰍,三位姐姐會心一笑。
她們脫掉鞋襪,擼高褲腳,開始下河捉魚。
“大姐,你昨兒在哪個位置撈到魚?”
“就在你身後的位置。”
“沒有呀。”
“你退後一點,我來。”
“哎呀!”
蘇凝秋握著簸箕一動不敢動,表情一言難盡。
蘇迎春來到她身邊問:“如何?”
“大姐,好像有什麽撮我的屁股。”蘇凝秋愣愣說道。
“我看看?”蘇又夏正要繞到蘇凝秋身後,蘇凝秋又發出驚叫:“是真的!又撮我!”
蘇凝秋嚇得眼眸含淚,要哭不哭的,好不嚇人。
蘇又夏二話不說,將蘇凝秋往身後一拉,自個兒拿著簸箕往她剛才屁股的位置一撈。
蘇又夏傻眼了。
蘇迎春也傻眼了。
蘇凝秋目瞪口呆。
隻見簸箕裏有一條又大有肥的大黑魚掙紮跳動,粗略估計,得有個四五斤。
“難道剛剛是這條大黑魚?它撮咱們小凝秋可愛的屁屁?”
蘇又夏發出靈魂拷問,隨即她歡快地吹口哨:“要是這樣,那就多撮幾下,反正小凝秋的屁屁結實耐撮。”
“二姐,不帶這樣的!剛剛不知道被什麽撮的時候,真的很嚇人,我還以為是水蛇,嚇死我了!”
蘇凝秋手拍著小胸脯,心有餘悸。
“我也就隨口一說,小凝秋呀,你就是太認真。人哪,得會開玩笑,活著才有趣。”
“別聽她的,你二姐最會瞎說。你小心是對的,河裏也有害人的東西,蛇最可怕。”
蘇迎春的兩句話,成功撫慰蘇凝秋受傷的小心靈。
蘇凝秋甜甜道:“大姐最好了!”
“行吧,你大姐最好,二姐不好。哼!”蘇又夏狀似不高興地哼哼。
蘇凝秋急道:“不是,二姐也很好啦!”
“啊呀!”蘇又夏突然大叫。
“咋地啦?”
“好,好像有好多張嘴撮我的腿。”
蘇又夏一臉便秘。
蘇迎春白她一眼:“一驚一乍的嚇死個人,說不準也是魚,撈撈看。”
蘇又夏狐疑不過兩秒,急忙將手裏裝魚的簸箕遞給蘇迎春,接過她的空簸箕。
她不忘急急朝岸邊喊道:“小四,快把木桶丟河裏!”
沉迷挖泥鰍的蘇暖冬抬起頭,然後用一雙沾滿泥巴的手,把木桶提到河邊,丟下去。
木桶順著河水流動的方向,飄到蘇凝秋手邊。
蘇凝秋一把接住,蘇迎春便把大黑魚丟進木桶裏。
這廂蘇又夏早彎腰,將空簸箕往水中一撈。
哇哦!妥妥的兩條魚!
“大姐!有好多魚!”蘇又夏興奮得滿臉通紅。
“我也抓到了。”
平日裏一副淡定大姐範兒的蘇迎春,此刻也按捺不住激動。
隻見她手裏的簸箕也躺著三條魚,個頭隻比蘇又夏手裏的小一點兒。
“大姐,二姐,河裏還有好多魚呢。”
蘇凝秋看見河麵起起伏伏冒泡的魚兒,驚喜到幾乎跳起來。
隻是小身板局限在河裏,河堤有沙石,身體想要蹦躂有點難度,又加上手上提著木桶,便強行鎮定。
蘇迎春把三條魚倒進木桶裏,便接過蘇凝秋手裏的木桶,“魚太多,你提不動,放在岸邊好了。
“又夏,快把你的魚倒進來。”
蘇又夏把兩條肥魚倒進來後,蘇迎春忙將木桶放在岸邊,把一心挖泥鰍的蘇暖冬喊過來:“小四,別挖泥鰍了,你看著木桶,別讓魚跳出來。”
一連喊了三聲,蘇暖冬方回過頭,小臉寫滿為難:“但是大姐,我挖到泥鰍,好多好多的泥鰍!”
蘇迎春怔愣一瞬,急忙爬上岸,快步來到蘇暖冬挖的淤泥坑,隻見泥坑裏密密麻麻的泥鰍在激烈蠕動著。
這邊驚得呆若木雞,那邊蘇又夏大喊:“大姐,木桶的魚可能要裝不下,得趕快回家拿多兩個木桶來。”
“啊,這……”蘇迎春被砸得頭暈眼花,腦袋飛速運轉。
她當機立斷道:“凝秋,你先回家拿木桶,多拿幾個,三四個最好。”
“阿娘,我們知道了。”春夏秋冬乖巧應聲。
直到此時此刻,許娘子幡然醒悟,女兒們都這般懂事乖巧,即使沒有兒子,又如何!
看看別人家的兒子,哪有閨女貼心?得女如此,她無憾已。
金毛猴規規矩矩坐在床沿,許娘子讓蘇迎春舀了跟她們一樣的飯菜,用來喂金毛猴。
不料,金毛猴直接別開臉,鳥都不鳥一眼。
呃,這是瞧不起人類的食物呢?
第二日,吃過早飯後,四姐妹手牽手一起來到河邊。
這兒離家門約莫二十米的距離,她們很快到達目的地。
她們帶來三個竹編的簸箕、一個小鐵鍬以及一個木桶。
木桶擱在岸邊,除去蘇暖冬,另三姐妹人手一個簸箕,在河裏撈魚。
蘇暖冬眼饞姐姐們能下河,她知曉自己年幼,姐姐們不會讓她下河,但她仍想努力為自己爭取一把。
“姐姐們,我也下河行不行?”
“不可以。你還是個矮冬瓜,河水比你高,等你長高一點再來河裏玩。”
蘇又夏第一個否決。
蘇暖冬癟癟小嘴。想到二姐的力氣,她敢怒不敢言。
蘇迎春摸摸蘇暖冬的腦袋瓜:“小四乖,你長得沒河水高,你下河會被水淹沒,可不是鬧著玩的。等過兩年,你長高高了,便能夠下河。姐姐們都是這麽過來的。”
“對呀,我也是前兩年才被允許下河。小四不要著急,你過兩年也能像我一樣下河捉魚。”
一旁的蘇凝秋加了一句。
經過溫柔的大姐和三姐如沐春風的勸導,蘇暖冬心情好受了些。
三個姐姐沒有一個同意,她隻得懨懨的答應下來:“那好吧。”
“小四真乖,說不定你在岸邊能挖到泥鰍呢?”
蘇迎春把屬於她的小鐵鍬遞給她。
蘇暖冬被迫接過小鐵鍬,認命地在岸邊的淤泥裏,嚐試挖泥鰍。
看著小小的人兒撅著小屁屁,用小鐵鍬翻泥,奮力地挖泥鰍,三位姐姐會心一笑。
她們脫掉鞋襪,擼高褲腳,開始下河捉魚。
“大姐,你昨兒在哪個位置撈到魚?”
“就在你身後的位置。”
“沒有呀。”
“你退後一點,我來。”
“哎呀!”
蘇凝秋握著簸箕一動不敢動,表情一言難盡。
蘇迎春來到她身邊問:“如何?”
“大姐,好像有什麽撮我的屁股。”蘇凝秋愣愣說道。
“我看看?”蘇又夏正要繞到蘇凝秋身後,蘇凝秋又發出驚叫:“是真的!又撮我!”
蘇凝秋嚇得眼眸含淚,要哭不哭的,好不嚇人。
蘇又夏二話不說,將蘇凝秋往身後一拉,自個兒拿著簸箕往她剛才屁股的位置一撈。
蘇又夏傻眼了。
蘇迎春也傻眼了。
蘇凝秋目瞪口呆。
隻見簸箕裏有一條又大有肥的大黑魚掙紮跳動,粗略估計,得有個四五斤。
“難道剛剛是這條大黑魚?它撮咱們小凝秋可愛的屁屁?”
蘇又夏發出靈魂拷問,隨即她歡快地吹口哨:“要是這樣,那就多撮幾下,反正小凝秋的屁屁結實耐撮。”
“二姐,不帶這樣的!剛剛不知道被什麽撮的時候,真的很嚇人,我還以為是水蛇,嚇死我了!”
蘇凝秋手拍著小胸脯,心有餘悸。
“我也就隨口一說,小凝秋呀,你就是太認真。人哪,得會開玩笑,活著才有趣。”
“別聽她的,你二姐最會瞎說。你小心是對的,河裏也有害人的東西,蛇最可怕。”
蘇迎春的兩句話,成功撫慰蘇凝秋受傷的小心靈。
蘇凝秋甜甜道:“大姐最好了!”
“行吧,你大姐最好,二姐不好。哼!”蘇又夏狀似不高興地哼哼。
蘇凝秋急道:“不是,二姐也很好啦!”
“啊呀!”蘇又夏突然大叫。
“咋地啦?”
“好,好像有好多張嘴撮我的腿。”
蘇又夏一臉便秘。
蘇迎春白她一眼:“一驚一乍的嚇死個人,說不準也是魚,撈撈看。”
蘇又夏狐疑不過兩秒,急忙將手裏裝魚的簸箕遞給蘇迎春,接過她的空簸箕。
她不忘急急朝岸邊喊道:“小四,快把木桶丟河裏!”
沉迷挖泥鰍的蘇暖冬抬起頭,然後用一雙沾滿泥巴的手,把木桶提到河邊,丟下去。
木桶順著河水流動的方向,飄到蘇凝秋手邊。
蘇凝秋一把接住,蘇迎春便把大黑魚丟進木桶裏。
這廂蘇又夏早彎腰,將空簸箕往水中一撈。
哇哦!妥妥的兩條魚!
“大姐!有好多魚!”蘇又夏興奮得滿臉通紅。
“我也抓到了。”
平日裏一副淡定大姐範兒的蘇迎春,此刻也按捺不住激動。
隻見她手裏的簸箕也躺著三條魚,個頭隻比蘇又夏手裏的小一點兒。
“大姐,二姐,河裏還有好多魚呢。”
蘇凝秋看見河麵起起伏伏冒泡的魚兒,驚喜到幾乎跳起來。
隻是小身板局限在河裏,河堤有沙石,身體想要蹦躂有點難度,又加上手上提著木桶,便強行鎮定。
蘇迎春把三條魚倒進木桶裏,便接過蘇凝秋手裏的木桶,“魚太多,你提不動,放在岸邊好了。
“又夏,快把你的魚倒進來。”
蘇又夏把兩條肥魚倒進來後,蘇迎春忙將木桶放在岸邊,把一心挖泥鰍的蘇暖冬喊過來:“小四,別挖泥鰍了,你看著木桶,別讓魚跳出來。”
一連喊了三聲,蘇暖冬方回過頭,小臉寫滿為難:“但是大姐,我挖到泥鰍,好多好多的泥鰍!”
蘇迎春怔愣一瞬,急忙爬上岸,快步來到蘇暖冬挖的淤泥坑,隻見泥坑裏密密麻麻的泥鰍在激烈蠕動著。
這邊驚得呆若木雞,那邊蘇又夏大喊:“大姐,木桶的魚可能要裝不下,得趕快回家拿多兩個木桶來。”
“啊,這……”蘇迎春被砸得頭暈眼花,腦袋飛速運轉。
她當機立斷道:“凝秋,你先回家拿木桶,多拿幾個,三四個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