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不凡這樣一說,雲鏡頓時來了興趣,點頭道:“俞大人所提的計劃從名字上聽起來甚有意思,能詳述一番嗎?”
俞不凡頓時神情大振,連忙道:“雲伯父,從我這些天所觀察的涼州城外的馬匪數量來看,目前大淵和西夏之間的走私商品必定是一個龐大的數量,說明兩國之間互市的需求極大。
而根據涼州和約,並沒有禁止大淵和西夏之間的正常貿易往來,隻是現在受到了五散關以及馬匪的製約,如果我們把涼州城內的馬匪組織起來,建成一支騎兵,打通出一條貿易走廊,然後向來往的商隊收取過路費和保護費,不僅可以讓涼州繁榮起來,也可以商養戰,持續提高這支騎兵的裝備和素質,為以後涼州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俞不凡一口氣講了小半個時辰,期間雲鏡不斷詳細詢問,俞不凡全都回答得頭頭是道。
從來到涼州的第二天開始,俞不凡就在思索未來的發展問題。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想要組建一支騎兵隊,並不是那麽簡單的事,兵源、錢糧,政治和權力平衡,敵人可能的針對,每一處細節都不能省略。
他原來的計劃,是想委屈自己當一個雲家的女婿,與雲家結成利益共同體,雲鏡出手幫自己的女婿,就等於在幫自己。
可是又覺得光是靠一個女婿的身份,就讓他貼上大半的身家,顯然隻是異想天開。
昨天晚上苦思冥想之際,侍從突然給他遞來一封信,還說這封信是莫名其妙出現在眼前的。
俞不凡打開信一看,裏麵完整地寫著整個計劃以及如何實施,如何平衡各方勢力,瞬間讓他覺得眼前一亮。
這封信中還提到,如果雲鏡覺得他的話說服力不夠,他可以向家族求助,家族會派出更重要的人物前來與雲鏡談判,確保計劃能夠執行下去。
這讓俞不凡立時信心大增,先前他一直擔心,當初在兵部得到的信息與他在涼州實際得到的信息全不一致,可能是家族舍棄了他,故意把他扔在這裏發爛。
可現在這封信卻清楚地表明了立場,家族一直在關注著他,並且隨時準備為他提供支持,先前種種信息不對稱可能是一種情報傳遞失誤,也有可能是家族在考驗他,讓他快速成長。
俞不凡心中的陰霾一掃而空,重新覺得封狼居胥在向他招手!
這個計劃得有可行性,可他作為涼州衛的千戶,又領著聖旨,便有資格開始這個計劃。
互市如果能開啟,五散關作為真正的出關口,必定能獲取巨額的關稅,還可以帶來青州的繁華,也讓青州變得更加重要,所以無論青州和五散關都不會反對。
涼州作為唯一的集散中心和中繼站,必定會帶來大量的商客,這無疑會推動涼州的整體發展,所以縣令張衛年不會反對。
而雲家作為涼州的第一大商戶和涼州城內最大的資產擁有者,一定會在互市計劃中喝到第一口水,這個利益空間是極具想象空間的。
涼州的馬匪變成騎兵,從搶商隊變成保護商隊,靠收保護費為收入,身份更合法,收入更穩定,必定會有參與的興趣。
而俞不凡則可以掌控這整條線,不僅可以真正掌握一支騎兵,持續擴大軍隊規模,還可以利用商隊收集情報,為將來向西進軍作準備。
連梁中野和張衛年都開始暗暗計算自己可能得到的利益,眼中漸漸閃出光芒出來。
雲鏡的興趣最大,這些年中雲家一直在尋求打通大淵和西夏之間的商道。而最大的障礙便是涼州與西夏中間那一段,真劫匪和假劫匪摻雜其中,能夠穿越的走私商人需要付出高額的成本,極大的限製了雙方貿易的開展。
如果俞不凡真的可以把規矩立起來,也許真的有這個可能性。
為了這個可能性,雲鏡都覺得可以適當冒險。
他問道:“可是朝廷一直不支持與西夏之間的貿易,尤其是軍方,認為這是資敵以資,必須堅壁清野,壓縮他們的生存空間,不給西夏發展的機會,才能逐步壓到他們,這種前提之下,青州和五散關會支持互市嗎?”
俞不凡回道:“朝廷確實沒有明確支持與西夏之間的貿易,但是也沒有明旨反對,青州和五散關反對互市,更多的對朝廷意圖的猜測,為了確保關口的安全,才限製互市,可也隻是限製,而不是徹底關閉,與涼州之間的往來一直在網開一麵,並沒有關閉。”
雲鏡點點頭,五散關與涼州之間的貿易,實際上就把持在雲家手中,雲家除了正常的貿易往來之外,也會多雜帶一些私貨,表麵是給涼州,實際上賣到了西夏,而這也是雲家這些年能在涼州快速發展的最大利潤源泉。
俞不凡見雲鏡聽得認真,頓時信心大增:“如果從安全角度來說,涼州衛一旦建立起一支精銳騎兵,便是為五散關在西夏之地派出了一隊斥候,不僅可以起到預警和情報收集的作用,萬一西夏偷襲五散關,涼州的騎兵還可以牽製和襲攏,極大的增加了五散關的防禦力量。”
這一番聽得梁中野也是連連點頭,當初興建涼州城的目有,也是想作為五散關的前出,而且在涼州和五散關之間,還有一些小的軍事據點以及集散點,以保護通道和拱衛涼州城,但是在隨後的戰爭中,這些小型定據點全部被掃得幹幹淨淨,隻有涼州孤零零的保留了下來。
等到第一次涼滄河之戰過後,大淵的軍事力量損失的過於慘重,在整體戰略上從進攻改成防禦,真正的前線也從涼州後縮到五散關,這些小型定居點和據點再也沒有被重建起來。
反而是涼州城作為幸運兒,一直這樣矗立著。
自來到涼州城後,梁中野對俞不凡的感觀一直在下降,覺得俞不凡氣量狹小,名不符實,做事束手束腳 ,以至於他今天來參加相親時裝傻充愣,不想以後得罪杜西川。
俞不凡頓時神情大振,連忙道:“雲伯父,從我這些天所觀察的涼州城外的馬匪數量來看,目前大淵和西夏之間的走私商品必定是一個龐大的數量,說明兩國之間互市的需求極大。
而根據涼州和約,並沒有禁止大淵和西夏之間的正常貿易往來,隻是現在受到了五散關以及馬匪的製約,如果我們把涼州城內的馬匪組織起來,建成一支騎兵,打通出一條貿易走廊,然後向來往的商隊收取過路費和保護費,不僅可以讓涼州繁榮起來,也可以商養戰,持續提高這支騎兵的裝備和素質,為以後涼州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俞不凡一口氣講了小半個時辰,期間雲鏡不斷詳細詢問,俞不凡全都回答得頭頭是道。
從來到涼州的第二天開始,俞不凡就在思索未來的發展問題。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想要組建一支騎兵隊,並不是那麽簡單的事,兵源、錢糧,政治和權力平衡,敵人可能的針對,每一處細節都不能省略。
他原來的計劃,是想委屈自己當一個雲家的女婿,與雲家結成利益共同體,雲鏡出手幫自己的女婿,就等於在幫自己。
可是又覺得光是靠一個女婿的身份,就讓他貼上大半的身家,顯然隻是異想天開。
昨天晚上苦思冥想之際,侍從突然給他遞來一封信,還說這封信是莫名其妙出現在眼前的。
俞不凡打開信一看,裏麵完整地寫著整個計劃以及如何實施,如何平衡各方勢力,瞬間讓他覺得眼前一亮。
這封信中還提到,如果雲鏡覺得他的話說服力不夠,他可以向家族求助,家族會派出更重要的人物前來與雲鏡談判,確保計劃能夠執行下去。
這讓俞不凡立時信心大增,先前他一直擔心,當初在兵部得到的信息與他在涼州實際得到的信息全不一致,可能是家族舍棄了他,故意把他扔在這裏發爛。
可現在這封信卻清楚地表明了立場,家族一直在關注著他,並且隨時準備為他提供支持,先前種種信息不對稱可能是一種情報傳遞失誤,也有可能是家族在考驗他,讓他快速成長。
俞不凡心中的陰霾一掃而空,重新覺得封狼居胥在向他招手!
這個計劃得有可行性,可他作為涼州衛的千戶,又領著聖旨,便有資格開始這個計劃。
互市如果能開啟,五散關作為真正的出關口,必定能獲取巨額的關稅,還可以帶來青州的繁華,也讓青州變得更加重要,所以無論青州和五散關都不會反對。
涼州作為唯一的集散中心和中繼站,必定會帶來大量的商客,這無疑會推動涼州的整體發展,所以縣令張衛年不會反對。
而雲家作為涼州的第一大商戶和涼州城內最大的資產擁有者,一定會在互市計劃中喝到第一口水,這個利益空間是極具想象空間的。
涼州的馬匪變成騎兵,從搶商隊變成保護商隊,靠收保護費為收入,身份更合法,收入更穩定,必定會有參與的興趣。
而俞不凡則可以掌控這整條線,不僅可以真正掌握一支騎兵,持續擴大軍隊規模,還可以利用商隊收集情報,為將來向西進軍作準備。
連梁中野和張衛年都開始暗暗計算自己可能得到的利益,眼中漸漸閃出光芒出來。
雲鏡的興趣最大,這些年中雲家一直在尋求打通大淵和西夏之間的商道。而最大的障礙便是涼州與西夏中間那一段,真劫匪和假劫匪摻雜其中,能夠穿越的走私商人需要付出高額的成本,極大的限製了雙方貿易的開展。
如果俞不凡真的可以把規矩立起來,也許真的有這個可能性。
為了這個可能性,雲鏡都覺得可以適當冒險。
他問道:“可是朝廷一直不支持與西夏之間的貿易,尤其是軍方,認為這是資敵以資,必須堅壁清野,壓縮他們的生存空間,不給西夏發展的機會,才能逐步壓到他們,這種前提之下,青州和五散關會支持互市嗎?”
俞不凡回道:“朝廷確實沒有明確支持與西夏之間的貿易,但是也沒有明旨反對,青州和五散關反對互市,更多的對朝廷意圖的猜測,為了確保關口的安全,才限製互市,可也隻是限製,而不是徹底關閉,與涼州之間的往來一直在網開一麵,並沒有關閉。”
雲鏡點點頭,五散關與涼州之間的貿易,實際上就把持在雲家手中,雲家除了正常的貿易往來之外,也會多雜帶一些私貨,表麵是給涼州,實際上賣到了西夏,而這也是雲家這些年能在涼州快速發展的最大利潤源泉。
俞不凡見雲鏡聽得認真,頓時信心大增:“如果從安全角度來說,涼州衛一旦建立起一支精銳騎兵,便是為五散關在西夏之地派出了一隊斥候,不僅可以起到預警和情報收集的作用,萬一西夏偷襲五散關,涼州的騎兵還可以牽製和襲攏,極大的增加了五散關的防禦力量。”
這一番聽得梁中野也是連連點頭,當初興建涼州城的目有,也是想作為五散關的前出,而且在涼州和五散關之間,還有一些小的軍事據點以及集散點,以保護通道和拱衛涼州城,但是在隨後的戰爭中,這些小型定據點全部被掃得幹幹淨淨,隻有涼州孤零零的保留了下來。
等到第一次涼滄河之戰過後,大淵的軍事力量損失的過於慘重,在整體戰略上從進攻改成防禦,真正的前線也從涼州後縮到五散關,這些小型定居點和據點再也沒有被重建起來。
反而是涼州城作為幸運兒,一直這樣矗立著。
自來到涼州城後,梁中野對俞不凡的感觀一直在下降,覺得俞不凡氣量狹小,名不符實,做事束手束腳 ,以至於他今天來參加相親時裝傻充愣,不想以後得罪杜西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