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說,李大當日出門時給了你五兩銀子,並說去的地方一定能掙大錢?”俞逖蹲在陰冷昏暗的女牢裏,看著眼前形容狼狽的宋嫂子,心底忍不住猜疑起來,什麽地方能夠給他這樣的保證。


    宋嫂子在女牢裏前後待了兩三個月,杜通判當日接了李大父母的報案就把人抓了進來,但苦於沒有證據,孟知府又三令五申不許屈打成招,才使得案子停滯,隨即他被撤官,俞逖過來,這案子便順理成章的落到他手裏來,但緊接著他就被匪徒砍傷,一直到現在也沒確鑿的證據來證明宋嫂子有罪或無罪。


    宋嫂子發絲散亂,所幸她還沒定罪,尚且不至於受到欺淩虐待,隻是生活的環境糟糕了些,以及看不見她的兩個孩子,心裏實在擔心。


    “是。”她啞著嗓子回道,“我不知道他去哪裏,他也不願意和我這樣的婦道人家多說,隻是那段時間他十分高興,和我說了好幾次日後一定能讓我和孩子過上好日子。”她想到這裏就苦笑了下,誰能知道呢,等李大出去後就沒了音信,逼得她一個女子拖著兩個孩子在這世道裏艱難討生活。


    “他回來後和你說了什麽?”


    “就是那些話,再沒別的了。”宋嫂子撩了撩發絲,李大回來後找到她就準備去找她現在的丈夫算賬,但那段時間人出去賣貨不在家,才讓李大暫時消停下來,“他還給了我帶了一隻鐲子回來,成色很好,至於銀子我不知道有多少,隻是看他的神色,應該不少,隻是後來出了事,他爹娘覺得是我害了他,把鐲子和銀子都搶走了。”


    “這些年經曆了什麽,他也沒告訴你?”俞逖暗自記下鐲子這點,給了連江一個眼神,連江立即轉身帶人去了村子裏找李大爹娘。


    宋嫂子搖頭,歎著氣,“他見我改嫁本就生氣,恨不得立時掐死我和我丈夫,哪裏還會和我說?要不是兩個孩子撲過來抱著我哭,隻怕我還會先死在他前麵。”


    “回來後他的神態如何,你之前不是說他好像在躲著什麽人?”


    宋嫂子回想了片刻,慢吞吞地點頭,“剛回來的時候好像身後有人在追他似的,即便是在屋子裏門窗也得緊閉不肯打開,我和兩個孩子給他送吃的他也一驚一乍,有一回甚至還想打孩子,也不肯讓村子裏其他人知道他回來了。大概是十天過後,他才漸漸正常,開始出現在村子裏,甚至告訴他爹娘他掙了不少錢,能讓他們享清福。”


    俞逖看向平明,見他將宋氏所言一一都記錄了下來,隨後才接著問話,“他身上除了三道致命傷,還有些細小的傷口,你之前的供詞是說你和他起了爭執,於是打了起來,才留下了傷口,是嗎?”


    宋嫂子抿著慘白的唇點了點頭,“是我做的,我認,但他不是我殺的。”


    “記錄上說是因為兩個孩子的原因?”


    “他想把小安要回去自己養,還說能送孩子去書院讀書,不願意讓小安跟著我這個沒用的娘做泥腿子。”宋嫂子話說得極慢,似乎是在回憶當初的情形,又似乎隻是因為不願提及對方才變得遲緩起來,“我不願意。大人,小安是我十月懷胎生下來的,他什麽都沒做過,從前在家連抱一下都不肯,我不相信他會好好對待孩子,於是就和他吵了起來,吵著吵著就打了起來,我胡亂抓著東西敲了他一下,趁亂跑回了家,然後就是第二天有人說他死了,官兵上門來抓我。”


    俞逖想起仵作的記錄,屍體上的確有鈍器敲打的痕跡,但力道不足以殺人,頂多讓人暈乎幾分鍾,至於其他的抓痕齒痕,也都和宋嫂子的話對得上,都不致命。


    這也是這麽久以來這樁案子沒敲定的原因,李大身上的三刀致命傷必是個下手老練狠辣的人所為,而且能讓他毫無反抗能力,才能刀刀見骨,傷痕齊整,且李大的血流了一地,近乎血盡而亡;宋嫂子一介女流,即便有這個心思,短時間之內也不可能力氣陡增,更不可能有把握在三刀之內就讓人流幹身體大半的血。隻有常做這種事的人才能行,譬如屠夫,劊子手,亦或者突然衝出來刺殺他、訓練有素的那幾個賊人。


    但問題又來了,李大究竟去哪裏惹了這些人?要花費五個人來追殺他一個大字不識的平頭老百姓?


    李大生在德安府,長在德安府,唯一的例外就是三年前突然消失,去了一個能掙大錢的地方,然後出現在黃州府,自此杳無音信,直到今年突然再次出現,惹來殺身之禍。


    黃州府。


    俞逖踏出女牢,將從宋嫂子那裏問出來的消息送去給呂推官,隨即又去和孟知府商討過後,翌日就將宋嫂子放出了牢房,送回村中。


    “留下她也沒什麽用。”俞逖解釋道,“李大身上要是真有什麽秘密,她不知道那再關下去也問不出什麽來,她要是知道,關在牢房裏也沒辦法查下去,不如放出去再派兩個人監視,若有什麽麵生的出現在她麵前,亦或者行為反常,再細細查探。”


    “也好,要不是李大父母非說這女子殺了李大,不依不饒要她償命,衙役也不會把人帶過來。”孟知府也是頭疼,李大父母別的不會,撒潑打滾是一流,一個勁兒說宋氏謀財害命,正好李大之死的確疑點滿滿,又沒有別的嫌疑人,他們索性順水推舟把人帶了回來。


    一時商定,俞逖從孟知府處回去通判衙,又多等了些時候,才看見連江滿頭大汗的回來,從懷裏小心翼翼的掏出個用布包裹著的東西,攤在桌上。


    “李大爹娘將這鐲子賣了出去,小的找了好些地方和人問話,好說歹說才從買家手裏拿過來,小的還墊了十兩銀子出去。”


    “知道了,等回家了自己找奶奶支銀子去。”


    俞逖對著光仔細看了兩眼玉鐲,顏色翠綠,鮮豔瑩潤,不是市麵上用來糊弄人的東西,至少以李大的本事應該接觸不到這種好東西,不知道他從哪裏弄到的。但除了玉石的好壞以外,別的他也看不出來了。


    連江氣喘道:“爺,不如拿回去讓奶奶看看,首飾這些東西姑娘家是最會挑的。”


    俞逖略帶詫異地看了連江一眼,神色莫名的上下打量了幾息,轉而想到了什麽,笑道:“你這主意不錯,走,回府。”


    俞逖匆匆忙忙回府時,祝春時正吩咐齊大將那日挑出來的鋪子買下,並且裏裏外外打掃幹淨,再找師傅定製瓷罐瓷瓶木盒等等裝香粉頭油的器具,鋪子地段雖然沒有袁太太那家好,但占地卻不差多少,有個小後院能做活能住人,價格也便宜了點,花去約九百兩銀子,祝春時索性將另外的一百兩遞給孫大嫂開支,讓他們夫妻緊著鋪子的事情來。


    一通事情吩咐完,她剛歇了兩口氣,一盞茶還沒吃完,就聽見廊下丫頭叫姑爺的聲音,抬頭去看,俞逖正提袍進屋。


    祝春時也沒起身,隻撐著臉問,“今兒回來這麽早?”


    他這幾日早出晚歸,披星戴月,要不是還惦記著這邊房子裏有個她在,隻怕能在府衙待到地老天荒。


    俞逖摸了摸鼻尖笑,“有事請我們春時幫忙。”


    “什麽?”


    俞逖掏出那個鐲子遞去,“你給掌掌眼,看有沒有什麽貓膩。”


    祝春時接過來,先是對著日光瞧了瞧,“好東西。”隨即指尖細細摩挲著鐲子內圈,摸到某個位置時驀地停住,轉頭讓圓荷去桌上取印泥來。


    紅色印泥覆上翠綠鐲子內圈,隨後就看見某處有微微的凸起痕跡,俞逖見狀靠了過來,四隻眼睛齊齊盯著那處。那痕跡並不明顯,極其渺小細微,若讓俞逖的手指去摸,隻怕鐲子都盤碎了也不一定能察覺到異常。


    “這是什麽?”


    “應當是這鐲子的出處。”祝春時微微蹙眉,她覺得這凸起有些眼熟,但又辨認不出是哪家做的,“瀉露,圓荷,你們來瞧瞧,有沒有見過這個印記?”


    二人過來拿著鐲子看了兩眼,圓荷忽然想起來什麽,去祝春時梳妝台的妝奩裏取了支珍珠流蘇步搖,又小心翼翼在珍珠底抹了印泥上去。


    “姑娘,姑爺,你們看和這個是不是一樣?”


    俞逖眼眸一亮,“這是在哪裏買的?”


    “是京城城西街上的碾玉閣,他們家鋪子的首飾做得好,京城各家夫人姑娘們都喜歡,太太每逢年節也喜歡在他家定做首飾。”圓荷倒不曾察覺什麽,自顧自道:“聽說背後老板乃是江南那邊的,所以時常有些新意。”


    碾玉閣。俞逖默默念了兩遍,他在京城時也聽過這個名字,甚至還曾經去買過他家的首飾,說起來不陌生,但卻不知他家首飾上還留有這種印記。


    祝春時雖不知道他這鐲子從哪兒帶回來的,但瞥見俞逖的神色,也知道不是小事,便斟酌著道:“賣東西的留下印記也不奇怪,有些留在匣子上,有些留在東西上,隻是他家隱秘了些,六哥這鐲子是怎麽得來的?”


    京城,江南,黃州府。


    俞逖腦海裏思索了一遍各自的方位,遽然起身,大步走到門口叫來平明,“去賬房支銀子,查黃州府是否開了碾玉閣,要是開了,買個類似的鐲子回來,再查幕後主家是誰。”


    平明轉身欲走,又被他叫住,“動靜小點,別打草驚蛇,查不出來就回來,別莽撞。”


    等他轉身回屋,正對上的就是祝春時好奇的眼神,他將鐲子用布巾包裹了起來,俯身輕聲說了兩句。


    祝春時恍然,“你要這麽說,是挺奇怪的。碾玉閣在京城開了接近十年,生意做得極大,我也沒聽說有什麽人找麻煩。你也知道,京城那些鋪子私底下大多是各權貴官宦家裏的,做首飾生意的不知凡幾,單說宿國公府就有兩家,碾玉閣背後要真沒什麽背景,能安穩到現在?即便他的主家乃是江南豪富,也抵不過京城權勢的力量。”


    俞逖若有所思,“江南那一片,倒是有兩個皇商能做到,但如果真是他們,這碾玉閣背後的主家也不至於到現在還不清楚具體是誰。”


    祝春時也點頭,“什麽地方都沒有京城的水深,他要是沒背景,開了鋪子的第一天就能被權貴宗室翻出祖宗十八代來,但我還在京城的時候,卻未曾聽說一星半點,那就說明——”


    “說明這家鋪子的主家權勢極大,非一般人所能及,所能查清。”俞逖異口同聲道。


    “那春時覺得會是誰的鋪子?”


    祝春時凝眉想了想,搖頭道:“不好說,京城的權貴頗多,皇子王爺國公,數下來十個手指頭也數不完,眼下什麽證據都沒有,不好妄下定論。不過按著碾玉閣存在的時間來看,主家想必年齡不會小,十年之前能有這種手段魄力和權勢的,也不多。”


    無非就是皇家的那些人。


    俞逖顯然也很明白,牽涉到了皇家,別說他一個六品通判,就是把靖安伯府押進來也不夠看,無異於蚍蜉撼樹。


    “不過如果真是那群人,又怎麽會和李大扯上關係?說不準是李大見錢眼開,摸了別人的包袱,亦或者搶了東西,匆匆跑回家,所以剛開始那幾日才風聲鶴唳,誰也不敢見不敢露麵。”祝春時疑惑道。


    俞逖眼下一時也拿不準個中關係,若真是如祝春時所說,那黃州府也還有得查,隻是他身為德安府的官吏,無公務輕易不得去往外地,隻好勞累平明連江多跑幾趟。


    “對了,”祝春時突然道,“那幾個賊人所帶的兵器,你查過了沒有?”


    “查過了,黃州府所出,原本是黃州府衙捕快的兵器,有天被匪盜所劫,死了好幾個衙役不說,兵器也丟了。”俞逖隨口道。


    “倒是和他們仇恨官吏的話對得上,隻是——”祝春時笑看著俞逖,“太對得上了,渾身上下連一個能證明他們身份的東西都沒有,好像憑空跳出來的人,隻能是他們說什麽就是什麽,連查都沒方向可查,無事還好,要真是背後有什麽陰謀詭計,不是我們能抵擋的。”


    俞逖也想到了這處,這話他也同孟知府說過,但事情沒查清楚之前,誰也不敢透露出去,既怕打草驚蛇,又怕是胡思亂想,隻能憋在心裏不提。


    見他皺眉不語,分明是擔憂得很,祝春時忙笑了笑,拉著人去書桌前讓他對自己前兩日所作的幾幅畫指點一二,好暫時拋去這些愁緒,鬆快幾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擷春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晚風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晚風絮並收藏擷春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