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
靈魂擺渡:我師傅是九叔 作者:跑跑停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長安城,龍氣匯聚之地,大唐國都。
自周、秦、漢以來,三州花似錦,八水繞城流。三十六條花柳巷,七十二座管弦樓,說盡大唐繁盛。
距離李世民登基為帝,改國號為貞觀,已過去十三年。
自從魏征斬了涇河龍王後,李世民就沒睡過一天好覺,他加之魏征平時所為,可謂是讓李世民恨到了極點。
可也是經曆了涇河龍王鬼魂、觀世音等鬼神之事後,李世民對能夠夢中斬龍的魏征也是心存畏懼。
在經曆了一件件鬼神之事後,縱然是李世民也感到心力交瘁,躺在龍床上隻覺身體日落西山。
“報應!這是上天對我的報應啊!”
人常說,臨死之人,會走馬觀燈回憶起往昔所做的一件件事情。
李世民心中最害怕的事情,莫過於弑兄逼位,得位不正一事。
所以,在他上位後,他一天也不敢鬆懈,勵精圖治,一步一步將大唐打造成為天朝上國。
為的就是證明給他爹李淵看,他不比任何人差。
回憶間,李世民不覺流下一滴眼淚,他吃力抬手擦拭掉淚水。
他是大唐皇帝,哭哭啼啼成何體統。
就在這時,一聲聲音響起,“臣魏征,求見陛下。”
魏征!
聽到來人是魏征,李世民一陣氣急,對於魏征他是又愛又恨。
愛的是他的能力,恨的是他的不聽話。
而且,魏征所做之事,亦是讓他心驚。
曆朝曆代以來,帝皇都自稱真龍天子。
今日他魏征敢領命斬涇河龍王,來日是不是就敢領命將屠刀架在他脖子上?
難道他就一點也不忌諱嗎?
李世民越想越氣,魏征的呼聲還在響起,鐵定心要見他一麵。
見狀,李世民一歎,“罷了罷了,我倒要看看這魏征還想幹嘛。”
“愛卿,進來吧。”
宮殿門推開,魏征閃進,快步來到龍床前,看見昔日意氣風發的陛下如今重病纏身,命不久矣的樣子,不禁悲從心來,跪倒在李世民龍床前。
“陛下!”
見到魏征的真情流露,李世民蒼白的臉上沒有任何情緒流露,隻是問道:“愛卿是來見朕最後一麵的嗎?”
“陛下寬心,臣有一計,可保陛下無恙。”魏征聞言奏道。
李世民眼睛微閃,又長歎一聲,有氣無力道:“愛卿莫要安慰朕了,朕很清楚自己的情況,病入膏肓藥石無醫恐,命不久矣!”
“又如何可保?”
早已經打好腹稿的魏征,連忙道來,“臣有書一封,獻給陛下。隻需捎去地府,給那酆都判官崔鈺。”
李世民隱約感覺有些熟悉,問道:“崔鈺?此人是?”
隨後,魏征便將崔鈺的身份說了出來。
原來這崔鈺生前是太上先皇帝駕前臣子,在生時與魏征是八拜之交,死後為地府掌管生死簿的酆都判官。
魏征所說的方法是便是讓李世民死上一次,手持書信前往找崔鈺,可再續陽壽。
如果可以,又有誰想死呢?
更何況這還是堂堂一國皇帝,李世民也不例外。
聽到可以讓他再續陽壽,李世民自然是大喜過望,伸手緊緊抓住魏征的手掌道:“好!好!不愧是朕的愛卿!”
如果魏征隻是來虛情假意的,李世民會毫不猶豫帶他一同上路,讓他陪葬。
但如果是來救他一命,生死麵前,李世民自然是一口一個愛卿,毫不猶豫就答應了下來,按照魏征所說的去做。
反正橫豎死路一條,那為何不拚上一拚?
壯士斷腕的決心,李世民還是有的,不然他也不會大膽發動玄武門之變。
於是,李世民宣來三公,說與他們聽,讓他們護住龍體後,便接過書信,放進袖裏,閉目而亡。
閉目而亡的李世民,靈魂渾渾噩噩,徑直飄出了皇宮、國都長安,獨自行在荒郊野嶺外。
陰風一吹,李世民一個激靈,醒轉過來,才發現自己已經身處異地,四周灰蒙蒙一片,陰風吹拂,遍體生涼。
李世民不禁抖了抖身子,手搓著胳膊,希望能夠帶來一絲暖意。
“這陰曹地府,該如何走啊?”
眼露茫然的李世民,苦笑一聲,隻得沿著山路走去,也不知要走到何時。
沿著山裏直走,來到一處岔路口,正當李世民惶恐不知如何走時,一道聲音自左邊道路響起,“陛下,可算是把你等來了。”
李世民聞言,抬頭望去,隻見前方路上站著一道人,身披太極道袍,手持拂塵,身周道道霞光,猶如嫡仙臨塵。
見到這一幕,李世民心中一驚,不敢怠慢,連忙詢問道:“不知上仙是?”
“陛下不是已經知道在下是誰嗎?我特在這裏等候陛下,領陛下進陰曹地府。”
安言一副燦爛表情道。
他先前來到長安時,發現長安天空滿天神佛,顯然都是來為西遊之事保駕護航的。
恰好這時他看到一身龍袍滿懷真龍之氣的李世民靈魂自長安城走出,便明白此時已經進行到了關鍵一步。
佛門使計讓李世民在地府走上一遭,曆經地府之行,被嚇破膽的李世民自然是乖乖依判官崔鈺之言,舉行水陸法會,引出西遊之事。
而按照劇本,要開啟西遊就必須得到大唐皇帝李世民的首肯,因為這是起點。
所以,安言要過的第一關便是得到李世民的認可,讓他明白這個世界除了佛門觀世音,還有浩浩道門。
聯想到佛門一環接一環的計劃,安言微微一笑。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
於是乎,便出現了剛才的一幕。
李世民在聽到這話,是專門來候他的,不是崔鈺還能是誰?當即心中滿是驚喜,道:“想必先生肯定就是酆都判官崔鈺,有勞先生了。朕駕前魏征,有書一封,讓朕交由先生。”
安言眼睛微亮,來了,他計劃中不可或缺的物品。
他沒有承認自己是崔鈺,也沒有否認,隻是微笑道:“陛下,可否將書信給我一觀?”
“當然可以。”
本就是給崔鈺的書信,加上安言所言帶他去地府,又有魏征話語在前,除了是崔鈺還能有誰?
李世民不疑有他,連忙從袖子裏取出書信遞給“崔鈺”。
安言接過,拆封一看,笑意更濃,還不讓我抓到露出的小雞腳?
李世民見到“崔鈺”的笑容,頓時放心了下來。
如魏征所言一樣,“崔鈺”在看過信封後,對他客氣有加,帶著他直去了陰曹地府。
等安言和李世民離開,還在路後半段傻傻等李世民的崔鈺,卻是久久沒見人來。
(本章完)
自周、秦、漢以來,三州花似錦,八水繞城流。三十六條花柳巷,七十二座管弦樓,說盡大唐繁盛。
距離李世民登基為帝,改國號為貞觀,已過去十三年。
自從魏征斬了涇河龍王後,李世民就沒睡過一天好覺,他加之魏征平時所為,可謂是讓李世民恨到了極點。
可也是經曆了涇河龍王鬼魂、觀世音等鬼神之事後,李世民對能夠夢中斬龍的魏征也是心存畏懼。
在經曆了一件件鬼神之事後,縱然是李世民也感到心力交瘁,躺在龍床上隻覺身體日落西山。
“報應!這是上天對我的報應啊!”
人常說,臨死之人,會走馬觀燈回憶起往昔所做的一件件事情。
李世民心中最害怕的事情,莫過於弑兄逼位,得位不正一事。
所以,在他上位後,他一天也不敢鬆懈,勵精圖治,一步一步將大唐打造成為天朝上國。
為的就是證明給他爹李淵看,他不比任何人差。
回憶間,李世民不覺流下一滴眼淚,他吃力抬手擦拭掉淚水。
他是大唐皇帝,哭哭啼啼成何體統。
就在這時,一聲聲音響起,“臣魏征,求見陛下。”
魏征!
聽到來人是魏征,李世民一陣氣急,對於魏征他是又愛又恨。
愛的是他的能力,恨的是他的不聽話。
而且,魏征所做之事,亦是讓他心驚。
曆朝曆代以來,帝皇都自稱真龍天子。
今日他魏征敢領命斬涇河龍王,來日是不是就敢領命將屠刀架在他脖子上?
難道他就一點也不忌諱嗎?
李世民越想越氣,魏征的呼聲還在響起,鐵定心要見他一麵。
見狀,李世民一歎,“罷了罷了,我倒要看看這魏征還想幹嘛。”
“愛卿,進來吧。”
宮殿門推開,魏征閃進,快步來到龍床前,看見昔日意氣風發的陛下如今重病纏身,命不久矣的樣子,不禁悲從心來,跪倒在李世民龍床前。
“陛下!”
見到魏征的真情流露,李世民蒼白的臉上沒有任何情緒流露,隻是問道:“愛卿是來見朕最後一麵的嗎?”
“陛下寬心,臣有一計,可保陛下無恙。”魏征聞言奏道。
李世民眼睛微閃,又長歎一聲,有氣無力道:“愛卿莫要安慰朕了,朕很清楚自己的情況,病入膏肓藥石無醫恐,命不久矣!”
“又如何可保?”
早已經打好腹稿的魏征,連忙道來,“臣有書一封,獻給陛下。隻需捎去地府,給那酆都判官崔鈺。”
李世民隱約感覺有些熟悉,問道:“崔鈺?此人是?”
隨後,魏征便將崔鈺的身份說了出來。
原來這崔鈺生前是太上先皇帝駕前臣子,在生時與魏征是八拜之交,死後為地府掌管生死簿的酆都判官。
魏征所說的方法是便是讓李世民死上一次,手持書信前往找崔鈺,可再續陽壽。
如果可以,又有誰想死呢?
更何況這還是堂堂一國皇帝,李世民也不例外。
聽到可以讓他再續陽壽,李世民自然是大喜過望,伸手緊緊抓住魏征的手掌道:“好!好!不愧是朕的愛卿!”
如果魏征隻是來虛情假意的,李世民會毫不猶豫帶他一同上路,讓他陪葬。
但如果是來救他一命,生死麵前,李世民自然是一口一個愛卿,毫不猶豫就答應了下來,按照魏征所說的去做。
反正橫豎死路一條,那為何不拚上一拚?
壯士斷腕的決心,李世民還是有的,不然他也不會大膽發動玄武門之變。
於是,李世民宣來三公,說與他們聽,讓他們護住龍體後,便接過書信,放進袖裏,閉目而亡。
閉目而亡的李世民,靈魂渾渾噩噩,徑直飄出了皇宮、國都長安,獨自行在荒郊野嶺外。
陰風一吹,李世民一個激靈,醒轉過來,才發現自己已經身處異地,四周灰蒙蒙一片,陰風吹拂,遍體生涼。
李世民不禁抖了抖身子,手搓著胳膊,希望能夠帶來一絲暖意。
“這陰曹地府,該如何走啊?”
眼露茫然的李世民,苦笑一聲,隻得沿著山路走去,也不知要走到何時。
沿著山裏直走,來到一處岔路口,正當李世民惶恐不知如何走時,一道聲音自左邊道路響起,“陛下,可算是把你等來了。”
李世民聞言,抬頭望去,隻見前方路上站著一道人,身披太極道袍,手持拂塵,身周道道霞光,猶如嫡仙臨塵。
見到這一幕,李世民心中一驚,不敢怠慢,連忙詢問道:“不知上仙是?”
“陛下不是已經知道在下是誰嗎?我特在這裏等候陛下,領陛下進陰曹地府。”
安言一副燦爛表情道。
他先前來到長安時,發現長安天空滿天神佛,顯然都是來為西遊之事保駕護航的。
恰好這時他看到一身龍袍滿懷真龍之氣的李世民靈魂自長安城走出,便明白此時已經進行到了關鍵一步。
佛門使計讓李世民在地府走上一遭,曆經地府之行,被嚇破膽的李世民自然是乖乖依判官崔鈺之言,舉行水陸法會,引出西遊之事。
而按照劇本,要開啟西遊就必須得到大唐皇帝李世民的首肯,因為這是起點。
所以,安言要過的第一關便是得到李世民的認可,讓他明白這個世界除了佛門觀世音,還有浩浩道門。
聯想到佛門一環接一環的計劃,安言微微一笑。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
於是乎,便出現了剛才的一幕。
李世民在聽到這話,是專門來候他的,不是崔鈺還能是誰?當即心中滿是驚喜,道:“想必先生肯定就是酆都判官崔鈺,有勞先生了。朕駕前魏征,有書一封,讓朕交由先生。”
安言眼睛微亮,來了,他計劃中不可或缺的物品。
他沒有承認自己是崔鈺,也沒有否認,隻是微笑道:“陛下,可否將書信給我一觀?”
“當然可以。”
本就是給崔鈺的書信,加上安言所言帶他去地府,又有魏征話語在前,除了是崔鈺還能有誰?
李世民不疑有他,連忙從袖子裏取出書信遞給“崔鈺”。
安言接過,拆封一看,笑意更濃,還不讓我抓到露出的小雞腳?
李世民見到“崔鈺”的笑容,頓時放心了下來。
如魏征所言一樣,“崔鈺”在看過信封後,對他客氣有加,帶著他直去了陰曹地府。
等安言和李世民離開,還在路後半段傻傻等李世民的崔鈺,卻是久久沒見人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