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請祖師爺出山
靈魂擺渡:我師傅是九叔 作者:跑跑停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原本籠罩著不安氛圍的大唐皇宮,隨著李世民的還陽歸來,終於安穩下來。
過了數日。
重新恢複精氣神的李世民,一身金龍袍,臉泛紅光,宛如中午之烈陽,精神抖擻,龍精虎猛。
金鑾殿上,滿朝文武大臣早已依品分班站好。
隻是,李世民並沒有忘記崔鈺所說的水陸大會之事。
他自然十分惱怒於佛門的做法,好在,在他休息的幾天裏,安道長托夢給他,教了他一個既可以出氣,又可以阻止佛門在大唐境內一家獨大的方法。
對於李世民這個當皇帝的而言,他自然不想看到一個淩駕皇權之上的佛門,不然到時百姓隻敬佛祖,不知唐皇,那他大唐江山就要敗在他手上了。
所以,安道長背後的道門就是一個很好的製衡對象。
他可以容許大唐境內有佛門的存在,但絕對不能是一家獨大。
因此,當他得知安道長的辦法後,毫不猶豫就答應了下來。
從回憶中清醒過來,李世民看著底下的文武百官,朗聲道:“朕有意出皇榜廣招天下得道高僧,修建‘水陸大會’,超度冥府孤魂,不知眾愛卿有何看法?”
早就得到李世民暗中指點的傅奕,當即站了出來,對於佛門他是打心底的不喜,也是毫不猶豫啟稟道:“還請陛下三思,臣認為水陸大會可辦,但絕不能聘請佛門之人,應以我本土道門之人為宜。”
“其中,緣由有三”
說著,傅奕更是列出了佛門的三大罪。
“其一,佛門傳於西域,無君臣父子之義,宣揚貧富貴賤由佛主宰,對君不忠,對父不孝。”
“其二,不事生產,剃發易服,逃避賦役,如人人都崇尚佛門遁入空門,社稷何以為繼?”
“其三,佛門僧尼不婚不嫁,有違天地之化,背陰陽之道。如不禁止,百十年後,我大唐將陷入無人可用之境地。”
傅奕這三大罪一出,朝廷文武百官頓時嘩然一片。
武將大多不拜佛祖,沒想到佛門之害如此之大,特別是其三,簡直是絕戶之計,斷不可坐視不管。
沒有人,哪來的兵?
而文臣之中,有不少人是信仰佛教的,紛紛開聲責罵傅奕危言聳聽,誇大事實。
看著亂成一鍋粥的金鑾殿,李世民臉色十分難看。
他原本隻是氣不過佛門所做卑鄙之事,又聽聞這傅奕是堅定的滅佛黨,所以才特意讓其在朝堂之上暢所欲言。
可在聽完傅奕之言後,李世民才驚覺這佛門之可怕。
慢慢地,文武百官都是注意到李世民難看的臉色,爭吵的聲音逐漸低落下來,直至消失,噤若寒蟬。
李世民深呼吸一口氣,問道:“諸愛卿可有異議?”
此話一出,推崇佛門的宰相蕭瑀站了出來,啟奏道:“陛下,傅奕之言實是誇大偏見。”
“佛門自西域入東土以來,弘善遏惡,引導百姓人人向善,實屬有利於國家管理,沒有理由以偏概全,因噎廢食。”
“荒謬!”麵對蕭瑀之言,已經八十有餘的傅奕氣得臉色漲紅,怒而反駁道:“昔日褒姒一人,尚讓堂堂大周分崩離析。而僧尼之多,廣布天下,危害更甚!”
聽見傅奕居然將佛門與禍國殃民妖女褒姒聯係在一起,作為佛門信徒的蕭瑀如何能忍?
當即,兩人展開了唇槍舌戰,互不相讓。
“夠了!看看你們,成何體統,哪裏像是我大唐官員?分明是爭吵於街頭的市井小民。”李世民一拍龍椅,大怒道。
現在的李世民,對佛門印象可謂是差到了極點。
傅奕的種種言論,或許有誇大的嫌疑,但對於一位帝王來說,哪怕是有這種可能性,都已經觸及到了他的逆鱗。
而爭得麵紅耳赤的蕭瑀與傅奕,看見龍顏大怒,隻好悻悻收聲,但看向對方的目光裏都帶有不服之色。
“既然你們商量不出一個議程,那就讓朕來親自決定。”李世民拍板道。
見李世民開聲,加上那一臉的冰冷,文武百官自然不會在這個時候觸其眉頭,紛紛應是。
蕭瑀與傅奕更是眼巴巴看著李世民。
隻聽李世民道:“兩位愛卿所言皆不能讓對方信服,那這水陸大會,就讓佛道兩教一同合辦,一較高低。”
聽見是讓兩教比一個高低,蕭瑀和傅奕明白這已經是一個最好的結果了,不敢再有其他意見。
其他文武大臣也是。
於是乎,皇榜一出,天下佛道兩教皆驚。
暗中觀察的觀音柳眉緊皺,但隨即鬆開,金蟬子轉世的玄奘法師,一身佛法之深,連她也頗為驚歎。
而道門這邊,自然也是一個個摩拳擦掌,如果能夠在水陸大會上大出風頭,無疑是一個宣傳自家門派爭取更多香火的好機會。
而且,對於這些外來的佛門,道門之中也有很多人是看不慣眼的,也是有著想給佛門一個下馬威之意,好讓佛門明白這裏是誰的地盤。
天庭。
三茅真君殿。
知道祖師爺訪友回來的安言,第一時間找了上來。
而已經看過了安言留下的字條的祖師爺茅盈,更是開懷大笑,“好小子,真是給我茅山爭臉了,能夠得到太上老君看中,這不知道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事情。”
匆匆而回的安言,看著開懷大笑的祖師爺,也是一笑,隨後他沒有忘記自己此行的目的是搬救兵,神秘兮兮道:“祖師爺,想不想讓茅山派更上一層樓?”
“更上一層樓?”祖師爺茅盈眼睛一亮,又看見安言那賣關子的模樣,不由得伸手在他安言腦袋瓜上一拍,沒好氣道:“臭小子,有事就快說,少在這裏賣關子。”
被拍了腦袋的安言也不惱,直接道:“這不,唐皇要舉辦水陸大會,我收到消息說佛門那邊會派出玄奘法師,所以我想請祖師爺你出山。”
“就為了對付那玄奘法師?他什麽來頭?”祖師爺茅盈皺起眉頭,水陸大會、玄奘法師,他不禁想起一人,也隻有那個人才能讓這臭小子如此慎重吧,於是確認問道。
“他就是佛門欽定的取經人,是佛祖二弟子金蟬子轉世之身。”安言說出玄奘法師的來曆。
要想在水陸大會上壓過玄奘法師一頭,安言自問沒有那個辯論能力,所以隻好請祖師爺出馬。
而且,這也是一個讓茅山派出名的好機會,同時也能夠讓祖師爺在西遊之事上分得一份功德之力。
所謂肥水不流外人田,安言肯定是優先考慮自家人。
當聽到真是金蟬子轉世,欽定的西遊取經人,祖師爺茅盈大吃一驚,也是明白為什麽安言會來找上自己。
這是讓自己從西遊中分一杯羹啊!
祖師爺茅盈看著眼前已經不比自己差的年輕人,不禁流露出唏噓之色,當初的小樹苗,終於是成長為能夠為宗門遮風擋雨的參天大樹了。
“好,就讓我這把老骨頭,會一會那金蟬子的轉世之身!”
祖師爺茅盈身上湧現強烈鬥誌。
(本章完)
過了數日。
重新恢複精氣神的李世民,一身金龍袍,臉泛紅光,宛如中午之烈陽,精神抖擻,龍精虎猛。
金鑾殿上,滿朝文武大臣早已依品分班站好。
隻是,李世民並沒有忘記崔鈺所說的水陸大會之事。
他自然十分惱怒於佛門的做法,好在,在他休息的幾天裏,安道長托夢給他,教了他一個既可以出氣,又可以阻止佛門在大唐境內一家獨大的方法。
對於李世民這個當皇帝的而言,他自然不想看到一個淩駕皇權之上的佛門,不然到時百姓隻敬佛祖,不知唐皇,那他大唐江山就要敗在他手上了。
所以,安道長背後的道門就是一個很好的製衡對象。
他可以容許大唐境內有佛門的存在,但絕對不能是一家獨大。
因此,當他得知安道長的辦法後,毫不猶豫就答應了下來。
從回憶中清醒過來,李世民看著底下的文武百官,朗聲道:“朕有意出皇榜廣招天下得道高僧,修建‘水陸大會’,超度冥府孤魂,不知眾愛卿有何看法?”
早就得到李世民暗中指點的傅奕,當即站了出來,對於佛門他是打心底的不喜,也是毫不猶豫啟稟道:“還請陛下三思,臣認為水陸大會可辦,但絕不能聘請佛門之人,應以我本土道門之人為宜。”
“其中,緣由有三”
說著,傅奕更是列出了佛門的三大罪。
“其一,佛門傳於西域,無君臣父子之義,宣揚貧富貴賤由佛主宰,對君不忠,對父不孝。”
“其二,不事生產,剃發易服,逃避賦役,如人人都崇尚佛門遁入空門,社稷何以為繼?”
“其三,佛門僧尼不婚不嫁,有違天地之化,背陰陽之道。如不禁止,百十年後,我大唐將陷入無人可用之境地。”
傅奕這三大罪一出,朝廷文武百官頓時嘩然一片。
武將大多不拜佛祖,沒想到佛門之害如此之大,特別是其三,簡直是絕戶之計,斷不可坐視不管。
沒有人,哪來的兵?
而文臣之中,有不少人是信仰佛教的,紛紛開聲責罵傅奕危言聳聽,誇大事實。
看著亂成一鍋粥的金鑾殿,李世民臉色十分難看。
他原本隻是氣不過佛門所做卑鄙之事,又聽聞這傅奕是堅定的滅佛黨,所以才特意讓其在朝堂之上暢所欲言。
可在聽完傅奕之言後,李世民才驚覺這佛門之可怕。
慢慢地,文武百官都是注意到李世民難看的臉色,爭吵的聲音逐漸低落下來,直至消失,噤若寒蟬。
李世民深呼吸一口氣,問道:“諸愛卿可有異議?”
此話一出,推崇佛門的宰相蕭瑀站了出來,啟奏道:“陛下,傅奕之言實是誇大偏見。”
“佛門自西域入東土以來,弘善遏惡,引導百姓人人向善,實屬有利於國家管理,沒有理由以偏概全,因噎廢食。”
“荒謬!”麵對蕭瑀之言,已經八十有餘的傅奕氣得臉色漲紅,怒而反駁道:“昔日褒姒一人,尚讓堂堂大周分崩離析。而僧尼之多,廣布天下,危害更甚!”
聽見傅奕居然將佛門與禍國殃民妖女褒姒聯係在一起,作為佛門信徒的蕭瑀如何能忍?
當即,兩人展開了唇槍舌戰,互不相讓。
“夠了!看看你們,成何體統,哪裏像是我大唐官員?分明是爭吵於街頭的市井小民。”李世民一拍龍椅,大怒道。
現在的李世民,對佛門印象可謂是差到了極點。
傅奕的種種言論,或許有誇大的嫌疑,但對於一位帝王來說,哪怕是有這種可能性,都已經觸及到了他的逆鱗。
而爭得麵紅耳赤的蕭瑀與傅奕,看見龍顏大怒,隻好悻悻收聲,但看向對方的目光裏都帶有不服之色。
“既然你們商量不出一個議程,那就讓朕來親自決定。”李世民拍板道。
見李世民開聲,加上那一臉的冰冷,文武百官自然不會在這個時候觸其眉頭,紛紛應是。
蕭瑀與傅奕更是眼巴巴看著李世民。
隻聽李世民道:“兩位愛卿所言皆不能讓對方信服,那這水陸大會,就讓佛道兩教一同合辦,一較高低。”
聽見是讓兩教比一個高低,蕭瑀和傅奕明白這已經是一個最好的結果了,不敢再有其他意見。
其他文武大臣也是。
於是乎,皇榜一出,天下佛道兩教皆驚。
暗中觀察的觀音柳眉緊皺,但隨即鬆開,金蟬子轉世的玄奘法師,一身佛法之深,連她也頗為驚歎。
而道門這邊,自然也是一個個摩拳擦掌,如果能夠在水陸大會上大出風頭,無疑是一個宣傳自家門派爭取更多香火的好機會。
而且,對於這些外來的佛門,道門之中也有很多人是看不慣眼的,也是有著想給佛門一個下馬威之意,好讓佛門明白這裏是誰的地盤。
天庭。
三茅真君殿。
知道祖師爺訪友回來的安言,第一時間找了上來。
而已經看過了安言留下的字條的祖師爺茅盈,更是開懷大笑,“好小子,真是給我茅山爭臉了,能夠得到太上老君看中,這不知道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事情。”
匆匆而回的安言,看著開懷大笑的祖師爺,也是一笑,隨後他沒有忘記自己此行的目的是搬救兵,神秘兮兮道:“祖師爺,想不想讓茅山派更上一層樓?”
“更上一層樓?”祖師爺茅盈眼睛一亮,又看見安言那賣關子的模樣,不由得伸手在他安言腦袋瓜上一拍,沒好氣道:“臭小子,有事就快說,少在這裏賣關子。”
被拍了腦袋的安言也不惱,直接道:“這不,唐皇要舉辦水陸大會,我收到消息說佛門那邊會派出玄奘法師,所以我想請祖師爺你出山。”
“就為了對付那玄奘法師?他什麽來頭?”祖師爺茅盈皺起眉頭,水陸大會、玄奘法師,他不禁想起一人,也隻有那個人才能讓這臭小子如此慎重吧,於是確認問道。
“他就是佛門欽定的取經人,是佛祖二弟子金蟬子轉世之身。”安言說出玄奘法師的來曆。
要想在水陸大會上壓過玄奘法師一頭,安言自問沒有那個辯論能力,所以隻好請祖師爺出馬。
而且,這也是一個讓茅山派出名的好機會,同時也能夠讓祖師爺在西遊之事上分得一份功德之力。
所謂肥水不流外人田,安言肯定是優先考慮自家人。
當聽到真是金蟬子轉世,欽定的西遊取經人,祖師爺茅盈大吃一驚,也是明白為什麽安言會來找上自己。
這是讓自己從西遊中分一杯羹啊!
祖師爺茅盈看著眼前已經不比自己差的年輕人,不禁流露出唏噓之色,當初的小樹苗,終於是成長為能夠為宗門遮風擋雨的參天大樹了。
“好,就讓我這把老骨頭,會一會那金蟬子的轉世之身!”
祖師爺茅盈身上湧現強烈鬥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