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封國與曲轅犁
平行大唐之吾為世宗威皇帝 作者:風影雲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恪吃了一驚道:“孩兒可以自主征討不臣?”
李世民點點頭道:“放開手去幹,讓為父看看,要自比霍驃姚的大唐吳王,可以為大唐開多大的疆土!”
李恪鄭重地拜了個大禮。
李世民心頭被李佑引發的鬱結一掃而空,捉著李恪的爽朗地大笑起來。
將心頭的鬱氣隨著笑聲都散發幹淨,李世民捉著李恪的手,兩人到了一旁的涼亭裏坐下,自有吳王府的仆役奉上茶水點心上來。
吃喝了一陣茶點,李世民開口道:“今年,從吐穀渾那傳來消息,棄宗弄讚派遣祿東讚再次出使大唐,目的還是求娶我大唐公主。恪兒,當年你上書說,非大唐之臣,不得娶大唐公主!”
李恪深吸了一口氣,鄭重道:“阿耶,孩兒如今還是這句話,非大唐之臣,不得娶大唐公主!”
“大唐如今的重心在西域還有東北的高句麗,不宜再多一個敵人。”李世民皺起了眉頭,“況且,吐蕃地處高川,破之易,卻難滅之。”
李世民不擔心大唐的軍隊打不過吐蕃,煩躁的是滅不了吐蕃。
要打,就一仗滅國,這樣一來,不僅給國家解決了邊疆危難,同時對國朝損耗也較小。李世民可不想大唐的對外征討變成漢武帝的漢匈戰爭,那可是打得海內虛耗,天下戶口減半!
“吐蕃去國號,廢文字,獻土歸唐,全麵習我大唐文字,學我大唐之禮,崇我大唐之教,則吐蕃讚普享我大唐郡王之封,可娶我大唐公主。”李恪很是平靜地道。
李世民站起身,在亭子裏踱起步來。
半晌後,李世民背對著李恪站著,眼光很是深邃地看著院子裏的景色道:“棄宗弄讚和祿東讚是不會答應的!”
“吐蕃所恃者,高原也。”一想起青藏高原的海拔,李恪就頭疼,“我大唐將士人人奮勇,敗吐蕃不難,難的是深入高原滅吐蕃。阿耶,如果不滅吐蕃,則隴右不寧。可是,以大唐目前的實力,要滅吐蕃也難。再加上吐蕃實力不俗,阿耶就是想到這些,對於和親有些意動吧。”
“不止如此,還有遼東的高句麗。”李世民開口道,“漢之四郡,朕必收回!”
“大唐目前的敵人是兩個:西域突厥、遼東高句麗。”李恪緩緩地道,“漠北鐵勒目前臣服,吐蕃在非敵非友間。父親,祿東讚可是人傑乎?”
想起和祿東讚的見麵,李世民眯了眯眼,肯定地道:“是,是個人傑。雖是吐蕃人,其才恐不下於玄齡。”
“祿東讚是個人傑,能夠收服祿東讚為其所用的棄宗弄讚也必是一位雄主!”李恪接話道,“父親,想必祿東讚為棄宗弄讚求娶我大唐公主,希望公主的嫁妝裏,多良匠和書籍吧?”
李世民雙目猛地睜開,精光暴射道:“恪兒,你怎麽知道?”
“孩兒的商隊與南海諸國做生意,就有小國國主求購我大唐軍械,更有甚者,希望得到我大唐打造軍械的工匠。”李恪答道,“推己及人,那些小國國主都知道工匠的好處,祿東讚這種人傑、棄宗弄讚那樣的雄主不可能想不到。阿耶,甲胄強弩,自古就是嚴控之械!
如果吐蕃有了和我大唐將士一樣的鎧甲強弩,再加上吐蕃地處高原之上,居高臨下!”
“所以,恪兒你一直反對和吐蕃和親,除非吐蕃獻土入我大唐!”李世民放鬆了身子,很是平和地坐下來道。
李恪沒有說話,隻是鄭重地點頭。
“看樣子,要做好千日防賊的準備了。”李世民歎道。
“阿耶,千日防賊,總比賊人拿著我們製造的軍械破門而入來得好。”李恪道。
“說的也是。”
父子兩人繼續吃喝茶點,同時聊起了閑話,聊著聊著,聊到了道教經典。這時,隻見李恪的王府管家急匆匆過來道:“見過聖人、王爺!”
李恪和李世民對視了一眼,李世民努努嘴,表示這是兒子你的管家,你自己去管。
李恪當即道:“安叔,有什麽事嗎?”
“王爺,您下令製作的新式犁頭,下麵的工匠說做出來了。”
“什麽,曲轅犁做出來了?”李恪驚喜地蹦起來道。
沒錯,此時的大唐流行的是直轅犁,曲轅犁還沒有出現。李恪當初在齊州時,就萌生了搞曲轅犁的想法。但問題來了,李恪沒有見過曲轅犁。李恪前世和各種農業機械打交道,當然是見過曲轅犁,但問題那些曲轅犁都是直接安在農機上的啊。
對於用牛馬拉動的木製曲轅犁,李恪表示……
到了杭州就藩後,李恪終於有充足的時間來搞定曲轅犁了。但是,因為水利修路賺錢這三一直在優先位,弄曲轅犁就一拖再拖,直到去年才終於抽出人手來了。
其實造出曲轅犁並不難,工匠們隻用了一個半月的時間,就摸索出了曲轅犁的犁頭打造方法。但問題是,如何將一個曲轅犁製作的完美,那就真是耗時間。
李恪對曲轅犁的要求很高,除了犁頭外,其餘的部件要少,而且製造要簡單,價格也不能高,再就是也不能重,操作起來要很靈活。可以說,工匠們到現在才搞定曲轅犁,就是為了搞定李恪的這些要求。
不過,終於是做出來了。
“曲轅犁?什麽曲轅犁?”李世民來興致了,恪兒反應這麽大,應該是個好東西,當即問道。
“一種耕田用的耕犁,比起現在的犁要好用很多。孩兒下麵的工匠用了一年之功,可算是做出來了。”李恪一臉興奮地道,“父親,和孩兒一起去觀之如何?”
“這是當然。”一聽和種田有關,李世民立即起身,畢竟,糧穩則天下安。
當然,去的肯定不止是李世民和李恪兩個人,花了大半個時辰,將一起跟著南巡的重臣都召集齊了,一群人浩浩蕩蕩向著城外出發。
眼見為實,不管李恪吹噓曲轅犁有多好,還是親眼看一看那犁地效果才好。
李世民點點頭道:“放開手去幹,讓為父看看,要自比霍驃姚的大唐吳王,可以為大唐開多大的疆土!”
李恪鄭重地拜了個大禮。
李世民心頭被李佑引發的鬱結一掃而空,捉著李恪的爽朗地大笑起來。
將心頭的鬱氣隨著笑聲都散發幹淨,李世民捉著李恪的手,兩人到了一旁的涼亭裏坐下,自有吳王府的仆役奉上茶水點心上來。
吃喝了一陣茶點,李世民開口道:“今年,從吐穀渾那傳來消息,棄宗弄讚派遣祿東讚再次出使大唐,目的還是求娶我大唐公主。恪兒,當年你上書說,非大唐之臣,不得娶大唐公主!”
李恪深吸了一口氣,鄭重道:“阿耶,孩兒如今還是這句話,非大唐之臣,不得娶大唐公主!”
“大唐如今的重心在西域還有東北的高句麗,不宜再多一個敵人。”李世民皺起了眉頭,“況且,吐蕃地處高川,破之易,卻難滅之。”
李世民不擔心大唐的軍隊打不過吐蕃,煩躁的是滅不了吐蕃。
要打,就一仗滅國,這樣一來,不僅給國家解決了邊疆危難,同時對國朝損耗也較小。李世民可不想大唐的對外征討變成漢武帝的漢匈戰爭,那可是打得海內虛耗,天下戶口減半!
“吐蕃去國號,廢文字,獻土歸唐,全麵習我大唐文字,學我大唐之禮,崇我大唐之教,則吐蕃讚普享我大唐郡王之封,可娶我大唐公主。”李恪很是平靜地道。
李世民站起身,在亭子裏踱起步來。
半晌後,李世民背對著李恪站著,眼光很是深邃地看著院子裏的景色道:“棄宗弄讚和祿東讚是不會答應的!”
“吐蕃所恃者,高原也。”一想起青藏高原的海拔,李恪就頭疼,“我大唐將士人人奮勇,敗吐蕃不難,難的是深入高原滅吐蕃。阿耶,如果不滅吐蕃,則隴右不寧。可是,以大唐目前的實力,要滅吐蕃也難。再加上吐蕃實力不俗,阿耶就是想到這些,對於和親有些意動吧。”
“不止如此,還有遼東的高句麗。”李世民開口道,“漢之四郡,朕必收回!”
“大唐目前的敵人是兩個:西域突厥、遼東高句麗。”李恪緩緩地道,“漠北鐵勒目前臣服,吐蕃在非敵非友間。父親,祿東讚可是人傑乎?”
想起和祿東讚的見麵,李世民眯了眯眼,肯定地道:“是,是個人傑。雖是吐蕃人,其才恐不下於玄齡。”
“祿東讚是個人傑,能夠收服祿東讚為其所用的棄宗弄讚也必是一位雄主!”李恪接話道,“父親,想必祿東讚為棄宗弄讚求娶我大唐公主,希望公主的嫁妝裏,多良匠和書籍吧?”
李世民雙目猛地睜開,精光暴射道:“恪兒,你怎麽知道?”
“孩兒的商隊與南海諸國做生意,就有小國國主求購我大唐軍械,更有甚者,希望得到我大唐打造軍械的工匠。”李恪答道,“推己及人,那些小國國主都知道工匠的好處,祿東讚這種人傑、棄宗弄讚那樣的雄主不可能想不到。阿耶,甲胄強弩,自古就是嚴控之械!
如果吐蕃有了和我大唐將士一樣的鎧甲強弩,再加上吐蕃地處高原之上,居高臨下!”
“所以,恪兒你一直反對和吐蕃和親,除非吐蕃獻土入我大唐!”李世民放鬆了身子,很是平和地坐下來道。
李恪沒有說話,隻是鄭重地點頭。
“看樣子,要做好千日防賊的準備了。”李世民歎道。
“阿耶,千日防賊,總比賊人拿著我們製造的軍械破門而入來得好。”李恪道。
“說的也是。”
父子兩人繼續吃喝茶點,同時聊起了閑話,聊著聊著,聊到了道教經典。這時,隻見李恪的王府管家急匆匆過來道:“見過聖人、王爺!”
李恪和李世民對視了一眼,李世民努努嘴,表示這是兒子你的管家,你自己去管。
李恪當即道:“安叔,有什麽事嗎?”
“王爺,您下令製作的新式犁頭,下麵的工匠說做出來了。”
“什麽,曲轅犁做出來了?”李恪驚喜地蹦起來道。
沒錯,此時的大唐流行的是直轅犁,曲轅犁還沒有出現。李恪當初在齊州時,就萌生了搞曲轅犁的想法。但問題來了,李恪沒有見過曲轅犁。李恪前世和各種農業機械打交道,當然是見過曲轅犁,但問題那些曲轅犁都是直接安在農機上的啊。
對於用牛馬拉動的木製曲轅犁,李恪表示……
到了杭州就藩後,李恪終於有充足的時間來搞定曲轅犁了。但是,因為水利修路賺錢這三一直在優先位,弄曲轅犁就一拖再拖,直到去年才終於抽出人手來了。
其實造出曲轅犁並不難,工匠們隻用了一個半月的時間,就摸索出了曲轅犁的犁頭打造方法。但問題是,如何將一個曲轅犁製作的完美,那就真是耗時間。
李恪對曲轅犁的要求很高,除了犁頭外,其餘的部件要少,而且製造要簡單,價格也不能高,再就是也不能重,操作起來要很靈活。可以說,工匠們到現在才搞定曲轅犁,就是為了搞定李恪的這些要求。
不過,終於是做出來了。
“曲轅犁?什麽曲轅犁?”李世民來興致了,恪兒反應這麽大,應該是個好東西,當即問道。
“一種耕田用的耕犁,比起現在的犁要好用很多。孩兒下麵的工匠用了一年之功,可算是做出來了。”李恪一臉興奮地道,“父親,和孩兒一起去觀之如何?”
“這是當然。”一聽和種田有關,李世民立即起身,畢竟,糧穩則天下安。
當然,去的肯定不止是李世民和李恪兩個人,花了大半個時辰,將一起跟著南巡的重臣都召集齊了,一群人浩浩蕩蕩向著城外出發。
眼見為實,不管李恪吹噓曲轅犁有多好,還是親眼看一看那犁地效果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