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滅倭(三)
平行大唐之吾為世宗威皇帝 作者:風影雲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恪這邊不急,打造碼頭和運送人員物資都需要時間。
至於中大兄皇子……
李恪得問問他懂不懂倭國歌舞,大唐將士們在這裏待著有點無聊,需要歌舞振奮一下士氣。
既然想到,李恪就要做到,就派親兵帶著通譯來問中大兄皇子了。
中大兄皇子當然不同意。
聽到親兵的回報後,李恪微微一笑道:“你回去告訴他,如果他不跳,破了難波城後,他們天皇絕嗣和大唐無關!”
親兵見禮後立即去找中大兄皇子了。
中大兄皇子臉色立即變得煞白,李恪的意思很明白了,如果他不跳,攻破難波城後,大和天皇一族包括他中大兄皇子都會去見他們的天照大神。至於用什麽方式去見天照大神,那就不知道了。
“我跳、我跳!”中大兄皇子嘶聲吼道,然後痛苦地閉上了雙眼。
李恪看了一會倭國舞蹈就離開了,辣眼睛。
倒是大唐將士們,一個個看得興致勃勃,不時還評頭論足一番。
就這樣,中大兄皇子歌舞團在大唐的軍營裏演出了半個月。
半個月後,一個能夠容納十艘大船停靠的碼頭建成了。這裏麵,不僅有大唐將士的功勞,還有附近倭人的功勞。
哦,為什麽會有他們的功勞?
因為長孫渙覺得吧,這些倭人個頭是矮了點,但應該也能彌補一下大唐在這兒的人手不足吧。然後,長孫渙就發現,他不過每天提供兩頓白米飯,白米飯上一條魚幹,就招來了一大批倭人來修碼頭。
要知道,那兩頓白米飯的量,也就相當大唐將士一頓飯的三分之一。至於那魚幹,就是水軍就近打撈的海魚熏製而成。而且,一天還隻有兩頓。
李恪帶領的唐軍,一天三頓飯,頓頓有肉有菜,雖然肉都是肉幹魚幹,菜除了韭菜蒜苗其餘是泡菜酸菜,但真的是管夠啊。哦,還有就是茶水管夠,果酒一人一天二兩。
直到長孫渙無意中看到了一個新來的倭人自帶的飯食。
兩個不知道什麽野菜配著不知道什麽糧食捏成的應該稱之為飯團子的玩意,大概就是長孫渙的半個巴掌大。一頓一個,一天的飯就解決了。
看著那飯團子,長孫渙很無語。如果是亂世或者天災人禍朝廷賑災沒有及時到來,人們吃這玩意撐著活下去,長孫渙不意外。可這裏是倭國,好像也沒什麽戰亂吧,人日常就吃這玩意?
難怪一個個又矮又瘦。
長孫渙很是明白,為什麽後漢世祖皇帝劉秀,賜的是漢委(通倭)奴國金印了。果然,倭這個字真的很形象。
點齊了一萬兩千名將士向著難波城進發,其餘的將士負責沿路的後勤安全。
此時的蘇我氏,通過這半個月,也硬生生糾集了三萬大軍。
然後,蘇我蝦夷在得知唐軍向著難波城開進的時候,也趕緊命令麾下大軍前去迎擊。不得不迎擊,雖然糾集了三萬大軍,但蘇我蝦夷可還沒有弄到能支撐這三萬大軍長時間作戰的糧草。
目前搜集到的糧草,隻能支撐這三萬大軍一個半月。
所以,必須和外麵的那支唐軍決戰!
是的,蘇我蝦夷知道外麵那支軍隊不是中大兄皇子的外援了,而是大唐的軍隊!之所以知道,是小野林道告訴他的。
而且小野林道也告訴了蘇我蝦夷,這支唐軍是來滅掉大和國的。是戰是降,蘇我蝦夷自己決定,而小野林道要去和地方豪強們打交道去了。因為此次出征的唐軍主帥,是當今唐皇的第三子,要見見大和的地方豪強。
蘇我蝦夷心裏頭很清楚,要弄死自己的地方豪強太多了,畢竟,誰不想主政朝堂!
李恪看著列陣而來的倭軍,雙眼中滿是興奮,終於,有一支大軍可以充當李恪新式武器的試驗品了。
沒錯,李恪能夠大規模量產火藥了。
至於火藥暴露在秦懷道程處默他們麵前,這是早就計劃好的。沒錯,李恪對於火藥武器沒打算藏私,是打算大大方方送到長安去的。
但是,送過去的隻是火藥配方,還是比較初級的那種。
早在派人登陸台灣島半年後,李恪就在台灣島南部建造了火藥廠。但是,當時有幾個很頭疼的問題,那就是火藥的原料,大規模且便宜的原料從哪來。
木炭是最容易解決的,不過硝石和硫磺就不好說了。
大唐目前的硝石主要產區是隴右,硫磺主要產區是四川。當然,還有一些零零散散的產區,但都比不過這兩地區的產量。
在弄到木炭硫磺和硝石後,李恪在杭州也通過道士們,找到了幾個醉心於煉製掌心雷的道士。然後,通過他們弄出了比較初級的火藥。
弄出這些初級的火藥後,李恪就沒有讓這些道士參與對火藥配方的改進了,而是送到了自己在台灣島南部的火藥廠,交給那裏的工匠進行改良。而那些弄出初級火藥配方的道士,李恪也沒讓他們閑著,而是讓他們研究硫磺硝石的提純。
再說了,就算長安那邊得到火藥配方後也研究出了更合理的火藥配比李恪也不怕。因為,李恪隻會敬獻火藥配方,火炮和火槍李恪是自己留著。而且,這次出征李恪也沒有帶火槍和火炮,帶的是手榴彈。
什麽樣的手榴彈呢?
從樣子上看,就是一個易拉罐下麵裝著一個木柄。不過,李恪沒有弄出拉發引信,這還在讓人研究,因此,這種手榴彈隻能用明火點燃引信後再投擲出去。
這支軍隊投擲手榴彈的軍隊隻有三百人,是李恪讓薛禮秘密訓練的擲彈兵,連身為薛禮副手的秦懷道都不知道。
薛禮的忠誠度不用懷疑,李恪對薛禮的信任,尤其是李恪回長安那次直接讓薛禮總攬杭州南海兩地的軍務,讓薛禮生出了士為知己者死的覺悟。
可以說,誰和李恪肩並肩戰鬥到最後一刻,除了李恪的妻兒外,就隻有薛禮了。
至於中大兄皇子……
李恪得問問他懂不懂倭國歌舞,大唐將士們在這裏待著有點無聊,需要歌舞振奮一下士氣。
既然想到,李恪就要做到,就派親兵帶著通譯來問中大兄皇子了。
中大兄皇子當然不同意。
聽到親兵的回報後,李恪微微一笑道:“你回去告訴他,如果他不跳,破了難波城後,他們天皇絕嗣和大唐無關!”
親兵見禮後立即去找中大兄皇子了。
中大兄皇子臉色立即變得煞白,李恪的意思很明白了,如果他不跳,攻破難波城後,大和天皇一族包括他中大兄皇子都會去見他們的天照大神。至於用什麽方式去見天照大神,那就不知道了。
“我跳、我跳!”中大兄皇子嘶聲吼道,然後痛苦地閉上了雙眼。
李恪看了一會倭國舞蹈就離開了,辣眼睛。
倒是大唐將士們,一個個看得興致勃勃,不時還評頭論足一番。
就這樣,中大兄皇子歌舞團在大唐的軍營裏演出了半個月。
半個月後,一個能夠容納十艘大船停靠的碼頭建成了。這裏麵,不僅有大唐將士的功勞,還有附近倭人的功勞。
哦,為什麽會有他們的功勞?
因為長孫渙覺得吧,這些倭人個頭是矮了點,但應該也能彌補一下大唐在這兒的人手不足吧。然後,長孫渙就發現,他不過每天提供兩頓白米飯,白米飯上一條魚幹,就招來了一大批倭人來修碼頭。
要知道,那兩頓白米飯的量,也就相當大唐將士一頓飯的三分之一。至於那魚幹,就是水軍就近打撈的海魚熏製而成。而且,一天還隻有兩頓。
李恪帶領的唐軍,一天三頓飯,頓頓有肉有菜,雖然肉都是肉幹魚幹,菜除了韭菜蒜苗其餘是泡菜酸菜,但真的是管夠啊。哦,還有就是茶水管夠,果酒一人一天二兩。
直到長孫渙無意中看到了一個新來的倭人自帶的飯食。
兩個不知道什麽野菜配著不知道什麽糧食捏成的應該稱之為飯團子的玩意,大概就是長孫渙的半個巴掌大。一頓一個,一天的飯就解決了。
看著那飯團子,長孫渙很無語。如果是亂世或者天災人禍朝廷賑災沒有及時到來,人們吃這玩意撐著活下去,長孫渙不意外。可這裏是倭國,好像也沒什麽戰亂吧,人日常就吃這玩意?
難怪一個個又矮又瘦。
長孫渙很是明白,為什麽後漢世祖皇帝劉秀,賜的是漢委(通倭)奴國金印了。果然,倭這個字真的很形象。
點齊了一萬兩千名將士向著難波城進發,其餘的將士負責沿路的後勤安全。
此時的蘇我氏,通過這半個月,也硬生生糾集了三萬大軍。
然後,蘇我蝦夷在得知唐軍向著難波城開進的時候,也趕緊命令麾下大軍前去迎擊。不得不迎擊,雖然糾集了三萬大軍,但蘇我蝦夷可還沒有弄到能支撐這三萬大軍長時間作戰的糧草。
目前搜集到的糧草,隻能支撐這三萬大軍一個半月。
所以,必須和外麵的那支唐軍決戰!
是的,蘇我蝦夷知道外麵那支軍隊不是中大兄皇子的外援了,而是大唐的軍隊!之所以知道,是小野林道告訴他的。
而且小野林道也告訴了蘇我蝦夷,這支唐軍是來滅掉大和國的。是戰是降,蘇我蝦夷自己決定,而小野林道要去和地方豪強們打交道去了。因為此次出征的唐軍主帥,是當今唐皇的第三子,要見見大和的地方豪強。
蘇我蝦夷心裏頭很清楚,要弄死自己的地方豪強太多了,畢竟,誰不想主政朝堂!
李恪看著列陣而來的倭軍,雙眼中滿是興奮,終於,有一支大軍可以充當李恪新式武器的試驗品了。
沒錯,李恪能夠大規模量產火藥了。
至於火藥暴露在秦懷道程處默他們麵前,這是早就計劃好的。沒錯,李恪對於火藥武器沒打算藏私,是打算大大方方送到長安去的。
但是,送過去的隻是火藥配方,還是比較初級的那種。
早在派人登陸台灣島半年後,李恪就在台灣島南部建造了火藥廠。但是,當時有幾個很頭疼的問題,那就是火藥的原料,大規模且便宜的原料從哪來。
木炭是最容易解決的,不過硝石和硫磺就不好說了。
大唐目前的硝石主要產區是隴右,硫磺主要產區是四川。當然,還有一些零零散散的產區,但都比不過這兩地區的產量。
在弄到木炭硫磺和硝石後,李恪在杭州也通過道士們,找到了幾個醉心於煉製掌心雷的道士。然後,通過他們弄出了比較初級的火藥。
弄出這些初級的火藥後,李恪就沒有讓這些道士參與對火藥配方的改進了,而是送到了自己在台灣島南部的火藥廠,交給那裏的工匠進行改良。而那些弄出初級火藥配方的道士,李恪也沒讓他們閑著,而是讓他們研究硫磺硝石的提純。
再說了,就算長安那邊得到火藥配方後也研究出了更合理的火藥配比李恪也不怕。因為,李恪隻會敬獻火藥配方,火炮和火槍李恪是自己留著。而且,這次出征李恪也沒有帶火槍和火炮,帶的是手榴彈。
什麽樣的手榴彈呢?
從樣子上看,就是一個易拉罐下麵裝著一個木柄。不過,李恪沒有弄出拉發引信,這還在讓人研究,因此,這種手榴彈隻能用明火點燃引信後再投擲出去。
這支軍隊投擲手榴彈的軍隊隻有三百人,是李恪讓薛禮秘密訓練的擲彈兵,連身為薛禮副手的秦懷道都不知道。
薛禮的忠誠度不用懷疑,李恪對薛禮的信任,尤其是李恪回長安那次直接讓薛禮總攬杭州南海兩地的軍務,讓薛禮生出了士為知己者死的覺悟。
可以說,誰和李恪肩並肩戰鬥到最後一刻,除了李恪的妻兒外,就隻有薛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