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破百濟(三)
平行大唐之吾為世宗威皇帝 作者:風影雲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百濟大軍到來了。
百濟大軍剛安下營,李恪就派人送上戰書外加一個錦盒,當然,是讓被俘的那個縣令當信使,因為李恪不知道百濟有沒有兩軍交戰不斬來使的約定。戰書的內容很簡單,就是約百濟大軍三日後決戰,錦盒裏附贈大唐舞姬服飾一套。如果百濟王不來,那就請好好欣賞大唐舞姬服飾的華美。
看著那套大唐舞姬服飾,除了一個百濟將領,帳裏的百濟人都怒了。還好,因為知道這個縣令是自己人,還是力戰被俘的,所以扶餘義慈沒有殺死這個縣令。
但也是氣得將帥案給砸了。
那個沒有憤怒的百濟將領名叫黑齒沙次,算是百濟王族,任職達率,統領皇城附近的軍隊。可是,今天帳中的這一幕,讓黑齒沙次很是憂慮。
大戰之前,最忌諱的就是情緒大起大落,因為這會導致對戰局的錯誤判斷。可問題是,這次是王上親征,而且王上憤怒上頭了。這種情況下,王上是聽不進什麽勸諫的。
就在這時,一個和黑齒沙次很像的少年將領走進了帳中。
“父親,這段時間,咱們一共有一百八十名斥候被殺。”黑齒常之開口道,“咱們的斥候,根本靠不近唐人的營寨,到現在都不知道唐人的主帥是誰,將領都有何人?”
“營寨防守的如此嚴密,必是唐軍名將出征!”黑齒沙次眉頭皺得更緊了,“就是不知道,唐人來得是誰?李積?侯君集?李道宗還是薛萬徹?”
百濟對大唐的將領還是有一些了解的,但是吧,由於唐軍斥候對百濟斥候大殺特殺,百濟人是真的不知道大唐主帥是誰。
沒錯,李恪下的戰書上沒有署名,看守百濟俘虜的唐軍將士也都下了嚴令,不得在百濟俘虜麵前透露任何和大軍將領有關的話語。而且,那個被當信使的百濟縣令,壓根也沒見著李恪的麵,是直接塞了戰書錦盒,然後和一匹馬一起扔出大營的。
三天的時間很快過去了。
一支西北一支東南,兩支大軍在原野上緩緩靠近。
百濟的大軍立住腳步,然後一排定位箭射出,壓住了陣腳。與此同時,唐軍將士也都停住了腳步,最前排的盾兵“砰”的一聲放下大盾壓住了陣腳。
扶餘義慈睜眼向著對麵的唐軍看去,隻見滿眼盡紅,頓時駭然:“這、這就是唐軍!”
隨著棉花的種植開始漸漸推廣,再加上終於攻克棉布紡織技術,李恪在甲胄上也開始改良。這種改良,就是棉甲的出現。當然,棉甲的出現不代表其餘甲胄不用。畢竟,在南方地區打仗穿棉甲和找死沒區別。但是在百濟這地方打仗嗎,再加上李恪選擇了中秋後出兵,那棉甲就挺好用了。
李恪麾下大軍的棉甲選擇了大紅色,再加上李恪喜歡紅色的戰旗,所以李恪這兩萬大軍在敵人的眼裏,那一大片的赤紅,有一種漫山遍野的火要燒過來一樣。
李恪也在打量百濟軍隊,百濟軍隊基本上是褐色衣甲,至於盔甲樣式,很有李恪前世看老三國裏小兵的裝束的感覺。或者說,差不多吧。當然,也能看到筩袖鎧,但沒有很多,可見能穿筩袖鎧的都是精銳。
不過,讓李恪意外的是,竟然在百濟的起兵隊伍裏看到了甲騎具裝。但是數量不是很多,約莫就兩三百人的樣子。
既然將軍隊指揮權交給了薛禮,李恪就不打算幹預了,隻是讓親兵打起了吳王儀仗,表示大唐吳王在此!
“是、是那個滅了大和國的大唐吳王!”
當李恪的親王儀仗打出來後,百濟中軍台一片嘩然,來得人竟然是這個!
想起大和國被李恪攻滅,天皇一族全被送到了長安,成了大唐節日獻舞的歌舞團一員,扶餘義慈的腦袋就發麻。
不,本王不要去長安,本王不要去長安,本王決不去長安!扶餘義慈心中瘋狂呐喊道。
此時,扶餘義慈有想逃跑的衝動了。他不怕麵對大唐其餘將領,但真的怕麵對李恪。麵對其餘大唐其餘將領百濟王族可能有漏網之魚,但麵對這個大唐吳王……
作為倭國的盟友,百濟對於倭國發生了什麽還是比較清楚的,這個大唐吳王在攻破難波城後,大索倭國皇族。是真的不放過一人的大索,凡是敢窩藏倭國皇族的,直接族誅,是按族譜殺得但凡有點血緣關係都絕種的那種。
李恪為什麽在倭國待了那麽久?分倭國的土地哪裏需要那麽多時間。
李恪待得久就是在搜倭國皇族,除了搜倭國皇族就是殺敢窩藏皇族的倭人,而且殺絕一族就直接派信使全倭國通告。整個難波城因為窩藏倭國皇族,被李恪殺得人口消失了三分之二。就連倭人的地方豪強,都被李恪殺絕了二十一家。
這就是為什麽李恪分倭國為二,倭人都趕緊點頭的緣故,怕了。
一旦李恪攻滅百濟,就李恪對付倭國皇族的手段,扶餘義慈的腦子不用想就清楚,李恪絕對不會留一個百濟王族在百濟。百濟人敢窩藏百濟王族,那麽李恪怎麽對付窩藏倭國皇族的倭人,就會用同樣的手段對付百濟人。
隻不過,李恪大殺特殺的消息藏得很好,倭人不願意傳,而倭國皇族隻要被抓到就立即送到船上,不告知他們窩藏他們的倭人的下場,免得到了長安後去李世民麵前告狀。
雖然李世民不會對李恪有什麽認真處罰,但那些禦史的唧唧歪歪也會讓李恪感覺很煩。
這麽一個殺神,怎麽就來百濟了啊,您老人家去高句麗不好嗎?
相比起扶餘義慈已經開始想跑,其餘百濟將領則是麵有憂色,因為李恪是什麽打仗風格,他們是真的不熟悉。如果是派李積、薛萬徹這些名將來,他們還有點兒研究。
但是,來得是吳王李恪?雖然李恪南滅占國北滅倭國,但占國太遠,沒有用的消息過來。倭國滅得太快,再加上皇族一個不留全被李恪送去了長安,也沒什麽有用的消息。
百濟大軍剛安下營,李恪就派人送上戰書外加一個錦盒,當然,是讓被俘的那個縣令當信使,因為李恪不知道百濟有沒有兩軍交戰不斬來使的約定。戰書的內容很簡單,就是約百濟大軍三日後決戰,錦盒裏附贈大唐舞姬服飾一套。如果百濟王不來,那就請好好欣賞大唐舞姬服飾的華美。
看著那套大唐舞姬服飾,除了一個百濟將領,帳裏的百濟人都怒了。還好,因為知道這個縣令是自己人,還是力戰被俘的,所以扶餘義慈沒有殺死這個縣令。
但也是氣得將帥案給砸了。
那個沒有憤怒的百濟將領名叫黑齒沙次,算是百濟王族,任職達率,統領皇城附近的軍隊。可是,今天帳中的這一幕,讓黑齒沙次很是憂慮。
大戰之前,最忌諱的就是情緒大起大落,因為這會導致對戰局的錯誤判斷。可問題是,這次是王上親征,而且王上憤怒上頭了。這種情況下,王上是聽不進什麽勸諫的。
就在這時,一個和黑齒沙次很像的少年將領走進了帳中。
“父親,這段時間,咱們一共有一百八十名斥候被殺。”黑齒常之開口道,“咱們的斥候,根本靠不近唐人的營寨,到現在都不知道唐人的主帥是誰,將領都有何人?”
“營寨防守的如此嚴密,必是唐軍名將出征!”黑齒沙次眉頭皺得更緊了,“就是不知道,唐人來得是誰?李積?侯君集?李道宗還是薛萬徹?”
百濟對大唐的將領還是有一些了解的,但是吧,由於唐軍斥候對百濟斥候大殺特殺,百濟人是真的不知道大唐主帥是誰。
沒錯,李恪下的戰書上沒有署名,看守百濟俘虜的唐軍將士也都下了嚴令,不得在百濟俘虜麵前透露任何和大軍將領有關的話語。而且,那個被當信使的百濟縣令,壓根也沒見著李恪的麵,是直接塞了戰書錦盒,然後和一匹馬一起扔出大營的。
三天的時間很快過去了。
一支西北一支東南,兩支大軍在原野上緩緩靠近。
百濟的大軍立住腳步,然後一排定位箭射出,壓住了陣腳。與此同時,唐軍將士也都停住了腳步,最前排的盾兵“砰”的一聲放下大盾壓住了陣腳。
扶餘義慈睜眼向著對麵的唐軍看去,隻見滿眼盡紅,頓時駭然:“這、這就是唐軍!”
隨著棉花的種植開始漸漸推廣,再加上終於攻克棉布紡織技術,李恪在甲胄上也開始改良。這種改良,就是棉甲的出現。當然,棉甲的出現不代表其餘甲胄不用。畢竟,在南方地區打仗穿棉甲和找死沒區別。但是在百濟這地方打仗嗎,再加上李恪選擇了中秋後出兵,那棉甲就挺好用了。
李恪麾下大軍的棉甲選擇了大紅色,再加上李恪喜歡紅色的戰旗,所以李恪這兩萬大軍在敵人的眼裏,那一大片的赤紅,有一種漫山遍野的火要燒過來一樣。
李恪也在打量百濟軍隊,百濟軍隊基本上是褐色衣甲,至於盔甲樣式,很有李恪前世看老三國裏小兵的裝束的感覺。或者說,差不多吧。當然,也能看到筩袖鎧,但沒有很多,可見能穿筩袖鎧的都是精銳。
不過,讓李恪意外的是,竟然在百濟的起兵隊伍裏看到了甲騎具裝。但是數量不是很多,約莫就兩三百人的樣子。
既然將軍隊指揮權交給了薛禮,李恪就不打算幹預了,隻是讓親兵打起了吳王儀仗,表示大唐吳王在此!
“是、是那個滅了大和國的大唐吳王!”
當李恪的親王儀仗打出來後,百濟中軍台一片嘩然,來得人竟然是這個!
想起大和國被李恪攻滅,天皇一族全被送到了長安,成了大唐節日獻舞的歌舞團一員,扶餘義慈的腦袋就發麻。
不,本王不要去長安,本王不要去長安,本王決不去長安!扶餘義慈心中瘋狂呐喊道。
此時,扶餘義慈有想逃跑的衝動了。他不怕麵對大唐其餘將領,但真的怕麵對李恪。麵對其餘大唐其餘將領百濟王族可能有漏網之魚,但麵對這個大唐吳王……
作為倭國的盟友,百濟對於倭國發生了什麽還是比較清楚的,這個大唐吳王在攻破難波城後,大索倭國皇族。是真的不放過一人的大索,凡是敢窩藏倭國皇族的,直接族誅,是按族譜殺得但凡有點血緣關係都絕種的那種。
李恪為什麽在倭國待了那麽久?分倭國的土地哪裏需要那麽多時間。
李恪待得久就是在搜倭國皇族,除了搜倭國皇族就是殺敢窩藏皇族的倭人,而且殺絕一族就直接派信使全倭國通告。整個難波城因為窩藏倭國皇族,被李恪殺得人口消失了三分之二。就連倭人的地方豪強,都被李恪殺絕了二十一家。
這就是為什麽李恪分倭國為二,倭人都趕緊點頭的緣故,怕了。
一旦李恪攻滅百濟,就李恪對付倭國皇族的手段,扶餘義慈的腦子不用想就清楚,李恪絕對不會留一個百濟王族在百濟。百濟人敢窩藏百濟王族,那麽李恪怎麽對付窩藏倭國皇族的倭人,就會用同樣的手段對付百濟人。
隻不過,李恪大殺特殺的消息藏得很好,倭人不願意傳,而倭國皇族隻要被抓到就立即送到船上,不告知他們窩藏他們的倭人的下場,免得到了長安後去李世民麵前告狀。
雖然李世民不會對李恪有什麽認真處罰,但那些禦史的唧唧歪歪也會讓李恪感覺很煩。
這麽一個殺神,怎麽就來百濟了啊,您老人家去高句麗不好嗎?
相比起扶餘義慈已經開始想跑,其餘百濟將領則是麵有憂色,因為李恪是什麽打仗風格,他們是真的不熟悉。如果是派李積、薛萬徹這些名將來,他們還有點兒研究。
但是,來得是吳王李恪?雖然李恪南滅占國北滅倭國,但占國太遠,沒有用的消息過來。倭國滅得太快,再加上皇族一個不留全被李恪送去了長安,也沒什麽有用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