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錢的麻煩
平行大唐之吾為世宗威皇帝 作者:風影雲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直到啟程回杭州,李恪都沒能和李承乾私下見麵一次。
晉陽公主也察覺到了不對勁,不過,一樣也吃了李承乾的閉門羹。準確來說,李承乾是哪個公主的麵都沒見。
“兄長,你說大兄怎麽了?”兕子皺著眉頭道,“大兄以前不是這樣的?”
“不知道。”李恪搖搖頭,以前長安的水雖然渾,但通過蕭瑀的信,李恪還是能看得清一些東西。但現在,長安水已經渾得蕭瑀都不知道該怎麽說了。
反正蕭瑀正告李恪,沒有朝廷的詔書,就不要回長安。尤其是,不要自己上書希望回長安。
蕭瑀有種感覺,兩三年內,長安極有可能有一次大變故。
就是不知道,會是一種什麽樣的大變故了。
不過,在回到杭州後,李恪才發現自己也碰上麻煩了。
麻煩也不是很大,就是銀錢價值高,但民間認可度不高,目前杭州這邊主流通行還是銅錢。本來也沒什麽大事,但是,隨著李恪這裏商業越來越發達,人們就發現,問題來了。
問題就是,不管是銀錢還是銅錢,都有個重量問題。中小規模交易還好,大規模交易用銀錢,那重量也很驚人。尤其是,李恪將大量銀錢都運到了長安,留在江南八州的並不多。
一貫銅錢的重量是六斤多,而現在江南八州的交易規模是,三千貫以下是小規模,三千貫到一萬貫是中規模,上了萬貫都是大規模。
現在來江南做生意的人都在頭疼一個問題,不管是銀錢還是銅錢,攜帶都不方便。而且這種大規模錢財隨身走,安全性也是個大問題。至於絹帛……江南八州已經被李恪搞成了絲綢生產重地,本地絹帛大量外銷,壓根就沒有貨幣功能了。
李恪看著楊虞送來的這份公文,捶了下腦袋,難怪當初學曆史,說四川商業發達,從而催生了中國最早的紙幣。現在看來,自己將杭州一帶搞得商業發達,也要催生出紙幣了。
真的是躲不開的規律。
商人需要大量錢財行商→金屬貨幣重→商人需要攜帶方便且價值較高的貨幣→商人開始使用信用條據來暫時代替貨幣職能→紙幣。
李恪意識到,這事必須由官府牽頭,尤其是李恪在江南八州的口碑極好。
此時的大唐,雖然已經有了各種商會組織,商會內部為了讓商人行商方便,也會印製一些特殊的票據,商人憑借票據在商會存錢取錢,解決錢財攜帶不便的問題。但問題在於,各個商會間的票據不統一,也互不認同。還有就是,大部分商會都是都是小範圍組織,商會的據點分布並不多。
看來,錢莊必須要開了。不開的話,商業的進一步發展就會受極大的限製。而且,李恪相信,就憑自己的口碑,絕對能吸引大量商人存款。這樣的話,可以吸納民間的大量金屬貨幣,再以此進行借貸,正好可以掃蕩那些高利貸,尤其是寺廟的香積貸。
喚來楊虞,李恪問楊虞有沒有精通錢財的人才投效。
不問不知道,還真的有,就在張之遠的下麵。
李恪趕緊命人去找張之遠。
張之遠從城外的紡織工坊匆匆趕回來,進了李恪書房見禮道:“大王,有什麽緊要事嗎?”
“我大舅兄說你下麵有對賬冊極為精通的人才,他向你要了幾次你都沒給,是嗎?”李恪笑著問道。
“是的,大王。”張之遠恭敬地道,“屬下的下麵確實有一名對賬冊極為精通的人才,姓呂名慧字子聰,是前年從巴州過來的,據說是呂不韋的後人。此人接手屬下的賬冊後,屬下就再也沒有為過出入賬煩惱了。”
“讓他過來,本王有大事和他相商。”李恪道。
“大事?”張之遠有點不解地道。
“本王要考考他,看他有沒有擔當大任的能力。”李恪道,“說不定,他在你的手下屈才了。”
張之遠無奈,隻好親自去喚呂慧過來,心中哀歎,自己手下最好使的做賬的要沒了。
呂慧聽說吳王要見自己,一臉不可置信,還是張之遠喚了好幾聲才回過神。趕緊的換了一身新衣,呂慧就跟著張之遠往吳王府趕來。
很快,李恪就見到了呂慧。
見禮後,李恪也不廢話什麽,就是拿出幾張紙,讓呂慧考試。上麵的題目,就是李恪在張之遠離開的時間,苦思冥想拚命回憶前世那點淺薄的金融知識,然後寫了一些題目出來。
死馬當活馬醫吧!
書房當了臨時考場,李恪又命仆役送了一些糕點和茶水來,放在呂慧的旁邊。而李恪和張之遠,則是出了書房,在院子裏交談。
“大王,現在最大的麻煩是,不是缺生絲,而是生絲太多,咱們織不過來。”張之遠大吐苦水,“現在大食、天竺的商人都在排隊購買絲綢,屬下手裏的絲綢訂單,已經接近五萬匹了。殿下,什麽時候可以弄出新的織機來?”
“你怎麽不多招點人呢?”李恪問道。
“殿下,江南八州開紡織工坊又不止殿下您一家,能招的織工繡娘早就被搶光了。”張之遠苦著臉道,“現在織工繡娘的月錢都開到了兩千錢一個月,還是招不到人。”
李恪歎口氣,娘的,還是缺人。
可問題是,現在到哪裏大量弄人。上次給齊州刺史周新寫信,也隻不過弄來了八千人。至於江北的各個州縣,現在都對自己嚴防死守,生怕自己派人去他們那邊招人。
大唐現在真的沒人嗎?
李恪心裏很清楚,河北世家手裏就有大量的人丁,但關鍵是,河北世家對李恪極為敵視,他們壓根就不會將手裏人給李恪的。以前李恪還能從河北世家那裏通過人牙子買奴隸,現在,河北那邊的人牙子一聽是江南這邊買奴,直接表示不做生意,出再高的價格都不賣。
很顯然,河北世家已經極度提防李恪了。至於從別的地方人牙子買奴,唉,他們的數量和河北那邊的不能相比啊。
晉陽公主也察覺到了不對勁,不過,一樣也吃了李承乾的閉門羹。準確來說,李承乾是哪個公主的麵都沒見。
“兄長,你說大兄怎麽了?”兕子皺著眉頭道,“大兄以前不是這樣的?”
“不知道。”李恪搖搖頭,以前長安的水雖然渾,但通過蕭瑀的信,李恪還是能看得清一些東西。但現在,長安水已經渾得蕭瑀都不知道該怎麽說了。
反正蕭瑀正告李恪,沒有朝廷的詔書,就不要回長安。尤其是,不要自己上書希望回長安。
蕭瑀有種感覺,兩三年內,長安極有可能有一次大變故。
就是不知道,會是一種什麽樣的大變故了。
不過,在回到杭州後,李恪才發現自己也碰上麻煩了。
麻煩也不是很大,就是銀錢價值高,但民間認可度不高,目前杭州這邊主流通行還是銅錢。本來也沒什麽大事,但是,隨著李恪這裏商業越來越發達,人們就發現,問題來了。
問題就是,不管是銀錢還是銅錢,都有個重量問題。中小規模交易還好,大規模交易用銀錢,那重量也很驚人。尤其是,李恪將大量銀錢都運到了長安,留在江南八州的並不多。
一貫銅錢的重量是六斤多,而現在江南八州的交易規模是,三千貫以下是小規模,三千貫到一萬貫是中規模,上了萬貫都是大規模。
現在來江南做生意的人都在頭疼一個問題,不管是銀錢還是銅錢,攜帶都不方便。而且這種大規模錢財隨身走,安全性也是個大問題。至於絹帛……江南八州已經被李恪搞成了絲綢生產重地,本地絹帛大量外銷,壓根就沒有貨幣功能了。
李恪看著楊虞送來的這份公文,捶了下腦袋,難怪當初學曆史,說四川商業發達,從而催生了中國最早的紙幣。現在看來,自己將杭州一帶搞得商業發達,也要催生出紙幣了。
真的是躲不開的規律。
商人需要大量錢財行商→金屬貨幣重→商人需要攜帶方便且價值較高的貨幣→商人開始使用信用條據來暫時代替貨幣職能→紙幣。
李恪意識到,這事必須由官府牽頭,尤其是李恪在江南八州的口碑極好。
此時的大唐,雖然已經有了各種商會組織,商會內部為了讓商人行商方便,也會印製一些特殊的票據,商人憑借票據在商會存錢取錢,解決錢財攜帶不便的問題。但問題在於,各個商會間的票據不統一,也互不認同。還有就是,大部分商會都是都是小範圍組織,商會的據點分布並不多。
看來,錢莊必須要開了。不開的話,商業的進一步發展就會受極大的限製。而且,李恪相信,就憑自己的口碑,絕對能吸引大量商人存款。這樣的話,可以吸納民間的大量金屬貨幣,再以此進行借貸,正好可以掃蕩那些高利貸,尤其是寺廟的香積貸。
喚來楊虞,李恪問楊虞有沒有精通錢財的人才投效。
不問不知道,還真的有,就在張之遠的下麵。
李恪趕緊命人去找張之遠。
張之遠從城外的紡織工坊匆匆趕回來,進了李恪書房見禮道:“大王,有什麽緊要事嗎?”
“我大舅兄說你下麵有對賬冊極為精通的人才,他向你要了幾次你都沒給,是嗎?”李恪笑著問道。
“是的,大王。”張之遠恭敬地道,“屬下的下麵確實有一名對賬冊極為精通的人才,姓呂名慧字子聰,是前年從巴州過來的,據說是呂不韋的後人。此人接手屬下的賬冊後,屬下就再也沒有為過出入賬煩惱了。”
“讓他過來,本王有大事和他相商。”李恪道。
“大事?”張之遠有點不解地道。
“本王要考考他,看他有沒有擔當大任的能力。”李恪道,“說不定,他在你的手下屈才了。”
張之遠無奈,隻好親自去喚呂慧過來,心中哀歎,自己手下最好使的做賬的要沒了。
呂慧聽說吳王要見自己,一臉不可置信,還是張之遠喚了好幾聲才回過神。趕緊的換了一身新衣,呂慧就跟著張之遠往吳王府趕來。
很快,李恪就見到了呂慧。
見禮後,李恪也不廢話什麽,就是拿出幾張紙,讓呂慧考試。上麵的題目,就是李恪在張之遠離開的時間,苦思冥想拚命回憶前世那點淺薄的金融知識,然後寫了一些題目出來。
死馬當活馬醫吧!
書房當了臨時考場,李恪又命仆役送了一些糕點和茶水來,放在呂慧的旁邊。而李恪和張之遠,則是出了書房,在院子裏交談。
“大王,現在最大的麻煩是,不是缺生絲,而是生絲太多,咱們織不過來。”張之遠大吐苦水,“現在大食、天竺的商人都在排隊購買絲綢,屬下手裏的絲綢訂單,已經接近五萬匹了。殿下,什麽時候可以弄出新的織機來?”
“你怎麽不多招點人呢?”李恪問道。
“殿下,江南八州開紡織工坊又不止殿下您一家,能招的織工繡娘早就被搶光了。”張之遠苦著臉道,“現在織工繡娘的月錢都開到了兩千錢一個月,還是招不到人。”
李恪歎口氣,娘的,還是缺人。
可問題是,現在到哪裏大量弄人。上次給齊州刺史周新寫信,也隻不過弄來了八千人。至於江北的各個州縣,現在都對自己嚴防死守,生怕自己派人去他們那邊招人。
大唐現在真的沒人嗎?
李恪心裏很清楚,河北世家手裏就有大量的人丁,但關鍵是,河北世家對李恪極為敵視,他們壓根就不會將手裏人給李恪的。以前李恪還能從河北世家那裏通過人牙子買奴隸,現在,河北那邊的人牙子一聽是江南這邊買奴,直接表示不做生意,出再高的價格都不賣。
很顯然,河北世家已經極度提防李恪了。至於從別的地方人牙子買奴,唉,他們的數量和河北那邊的不能相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