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五都之策
平行大唐之吾為世宗威皇帝 作者:風影雲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三軍大都督府,程知節和尉遲恭在一起喝酒。三軍大都督府說忙也忙,說不忙也不忙,基本上花兩個半時辰就能幹完所有的公務。當然,主要是因為三軍大都督府是草創,官員配置不是很齊全,許多事還是由兵部暫代,所以才讓人悠閑的時間很多。
“陛下看起來很不喜歡府兵。”尉遲恭咂摸了下嘴唇道,“不過細細想來,對比兵募,府兵確實差了幾分意思。不過,兵募實在是太花錢了。”
“錢?”程知節丟了顆花生進嘴裏,“你什麽時候見過陛下缺錢?別忘了,陛下還是吳王的時候,每年要給朝廷送多少錢糧啊!不說別的,就這個地豆,也不知道陛下賺了多少錢!”
花生這玩意鋪開的很快,油炸花生米又香又脆,從江南沿著運河迅速傳到了關中。隻不過,花生的種植鋪開的還不是很廣,所以油炸花生米價格還是挺貴的。不過,對於程知節而言,灑灑水啦。
程知節和尉遲恭都看出來了,李恪是將主要軍權集中在中央,同時給地方一部分兵權。這樣一來,既能防止兵權分散,同時也給予了地方一定的自衛反擊能力。因為,如果事事依賴中央的地方沒有一定便宜行事能力的話,搞不好一些小亂子就會迅速發展成大亂子。
而且程知節也覺得,李恪會將財權和後勤保障能力牢牢抓在中央的手中。
簡單來說就是,想拉著地方禁軍造反?李恪讓你連開拔的錢糧都沒有。
算了,不多想了,自己年紀也大了,就待在這三軍大都督府裏,能幫襯陛下多少就幫襯多少吧。
……
楊婉在後宮裏愁眉不展,自己封淑妃沒什麽,怎麽兒子李仁封了吳王!要知道,夫君可就是吳王起兵靖難的啊!
愁眉不展的楊婉,都沒注意到李恪過來了。
“朕的淑妃,怎麽一直唉聲歎氣啊?”李恪笑著走近道。
楊婉嚇了一下,趕緊見禮道:“見過大家!”
“是不是因為千裏的事?”李恪讓宮人搬來一張躺椅,躺下去後很是閑適地道。
“夫君啊,你就是吳王起兵靖難坐上帝位的啊,難道你就……”
沒等楊婉說完,李恪就抬手製止了道:“朕是要建立一個製度,一個親王靖難的製度!琨兒是個好孩子,小小年紀就有賢君風範,將來當是一代明君!可是,琨兒之後呢?
當年先帝將朕封在吳地,最開始是將朕打造成給大兄最鋒利的刀,後來朕更是被給予厚望,不僅要當大兄手裏最鋒利的刀,也要成為壓製權臣最重的劍!可惜,大兄天不假年。”李恪歎道,“為此,朕就不能不考慮的遠一點。按道理說,朕已經登基為帝,吳王這個名號當不再用了。
可是,朕現在要打破這個規矩,吳王這個名號,就是靖難親王專用!千裏這個孩子,非國難時,是琨兒手裏最快的刀,國難之時,就是力挽狂瀾之刃!以後,曆代吳王都將有如此待遇。不過,吳王這個爵位不世襲,將從宗室子弟中選賢能者擔任。
而且,吳王的存在,也是警示當朝皇帝,不要當一個暴君昏君。因為,暴君昏君施政不當,也是國難!朕不知道大唐天下能夠存續多久,但朕希望的是,不求代代明君,但起碼別是暴君昏君。
相比起改朝換代,名正言順的靖難戰爭,或許帶給百姓的苦難會小得多。”
想起李恪此次靖難戰爭造成的損失,楊婉張了張嘴,不知道該如何反駁。楊婉算是看出來了,李恪其實對於改朝換代並不忌諱,但極其討厭改朝換代造成的百姓大規模流離失所。與其改朝換代,倒不如留下名正言順的靖難宗親,這樣的話,要換的隻有皇帝。而且因為名正言順靖難,軍隊都可以直接歸靖難宗親指揮,這樣一來,造成的破壞都小得多。
當然,這是最理想的狀態,畢竟人都是有貪欲的。可是,李恪表示,後漢群雄和隋末群雄造成的那破壞……不管靖難製度完美不完美,起碼對皇帝的行為有個約束吧。李恪知道自己這是相當想當然,但是,想當然就想當然,總比等著出了昏君暴君後天下大亂有賢能宗親卻無力回天好。
再說了製度是需要完善的,反正先立個製度出來再說。
也不出乎李恪的預料,在大朝會開始後,李仁的吳王封爵就遭到了大臣們的一致不認同,勸諫的話一波接著一波。但是,李恪直接當了耳邊風,強硬地推了下去,隻是表示,吳王封爵將成大唐特例,屬於不世襲的王爵。能夠繼承吳王爵位的,以後必須是宗室中的賢能者擔任。
至於宗室中的賢能者是什麽評判標準,李恪表示現在沒有時間探討,現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保障薛禮對河北的平叛戰爭。同時,加強對兵募的訓練,訓練好一批就外派一批,優先河北方向。
當然,除了薛禮的平叛,李恪也對大唐的地方行政製度做了改革,那就是將道這個行政級別製度化,改道為省。至於省的劃分,李恪交給了三省負責,隻有一個要求,那就是省的劃分要做到牽製。
三省的官員互相對視了幾眼,一下子就明白陛下說的牽製是什麽意思了。簡單來說就是,不管哪個省叛亂,當地的咽喉都不能歸本省掌控。比如說,如果在川蜀建省,那麽川蜀的兩個咽喉,三峽和漢中,絕不能劃進川蜀裏麵去。
心領神會的三省官員,迅速就接下了這個差事。
除了這些事外,李恪還下令繼續拓寬長安到洛陽的官道,為遷都洛陽做準備。
李恪要遷都也不是心血來潮,在李恪看來,大唐以後可能要分多個首都,西都長安、東都洛陽、南都建業、北都幽州、龍興太原。
光靠長安、洛陽東西二都,就現在的交通通訊條件,要想對天下做到很好的掌控,太難了。
設立五都,就是為了進一步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掌控力度,抑製地方豪強的發展。
“陛下看起來很不喜歡府兵。”尉遲恭咂摸了下嘴唇道,“不過細細想來,對比兵募,府兵確實差了幾分意思。不過,兵募實在是太花錢了。”
“錢?”程知節丟了顆花生進嘴裏,“你什麽時候見過陛下缺錢?別忘了,陛下還是吳王的時候,每年要給朝廷送多少錢糧啊!不說別的,就這個地豆,也不知道陛下賺了多少錢!”
花生這玩意鋪開的很快,油炸花生米又香又脆,從江南沿著運河迅速傳到了關中。隻不過,花生的種植鋪開的還不是很廣,所以油炸花生米價格還是挺貴的。不過,對於程知節而言,灑灑水啦。
程知節和尉遲恭都看出來了,李恪是將主要軍權集中在中央,同時給地方一部分兵權。這樣一來,既能防止兵權分散,同時也給予了地方一定的自衛反擊能力。因為,如果事事依賴中央的地方沒有一定便宜行事能力的話,搞不好一些小亂子就會迅速發展成大亂子。
而且程知節也覺得,李恪會將財權和後勤保障能力牢牢抓在中央的手中。
簡單來說就是,想拉著地方禁軍造反?李恪讓你連開拔的錢糧都沒有。
算了,不多想了,自己年紀也大了,就待在這三軍大都督府裏,能幫襯陛下多少就幫襯多少吧。
……
楊婉在後宮裏愁眉不展,自己封淑妃沒什麽,怎麽兒子李仁封了吳王!要知道,夫君可就是吳王起兵靖難的啊!
愁眉不展的楊婉,都沒注意到李恪過來了。
“朕的淑妃,怎麽一直唉聲歎氣啊?”李恪笑著走近道。
楊婉嚇了一下,趕緊見禮道:“見過大家!”
“是不是因為千裏的事?”李恪讓宮人搬來一張躺椅,躺下去後很是閑適地道。
“夫君啊,你就是吳王起兵靖難坐上帝位的啊,難道你就……”
沒等楊婉說完,李恪就抬手製止了道:“朕是要建立一個製度,一個親王靖難的製度!琨兒是個好孩子,小小年紀就有賢君風範,將來當是一代明君!可是,琨兒之後呢?
當年先帝將朕封在吳地,最開始是將朕打造成給大兄最鋒利的刀,後來朕更是被給予厚望,不僅要當大兄手裏最鋒利的刀,也要成為壓製權臣最重的劍!可惜,大兄天不假年。”李恪歎道,“為此,朕就不能不考慮的遠一點。按道理說,朕已經登基為帝,吳王這個名號當不再用了。
可是,朕現在要打破這個規矩,吳王這個名號,就是靖難親王專用!千裏這個孩子,非國難時,是琨兒手裏最快的刀,國難之時,就是力挽狂瀾之刃!以後,曆代吳王都將有如此待遇。不過,吳王這個爵位不世襲,將從宗室子弟中選賢能者擔任。
而且,吳王的存在,也是警示當朝皇帝,不要當一個暴君昏君。因為,暴君昏君施政不當,也是國難!朕不知道大唐天下能夠存續多久,但朕希望的是,不求代代明君,但起碼別是暴君昏君。
相比起改朝換代,名正言順的靖難戰爭,或許帶給百姓的苦難會小得多。”
想起李恪此次靖難戰爭造成的損失,楊婉張了張嘴,不知道該如何反駁。楊婉算是看出來了,李恪其實對於改朝換代並不忌諱,但極其討厭改朝換代造成的百姓大規模流離失所。與其改朝換代,倒不如留下名正言順的靖難宗親,這樣的話,要換的隻有皇帝。而且因為名正言順靖難,軍隊都可以直接歸靖難宗親指揮,這樣一來,造成的破壞都小得多。
當然,這是最理想的狀態,畢竟人都是有貪欲的。可是,李恪表示,後漢群雄和隋末群雄造成的那破壞……不管靖難製度完美不完美,起碼對皇帝的行為有個約束吧。李恪知道自己這是相當想當然,但是,想當然就想當然,總比等著出了昏君暴君後天下大亂有賢能宗親卻無力回天好。
再說了製度是需要完善的,反正先立個製度出來再說。
也不出乎李恪的預料,在大朝會開始後,李仁的吳王封爵就遭到了大臣們的一致不認同,勸諫的話一波接著一波。但是,李恪直接當了耳邊風,強硬地推了下去,隻是表示,吳王封爵將成大唐特例,屬於不世襲的王爵。能夠繼承吳王爵位的,以後必須是宗室中的賢能者擔任。
至於宗室中的賢能者是什麽評判標準,李恪表示現在沒有時間探討,現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保障薛禮對河北的平叛戰爭。同時,加強對兵募的訓練,訓練好一批就外派一批,優先河北方向。
當然,除了薛禮的平叛,李恪也對大唐的地方行政製度做了改革,那就是將道這個行政級別製度化,改道為省。至於省的劃分,李恪交給了三省負責,隻有一個要求,那就是省的劃分要做到牽製。
三省的官員互相對視了幾眼,一下子就明白陛下說的牽製是什麽意思了。簡單來說就是,不管哪個省叛亂,當地的咽喉都不能歸本省掌控。比如說,如果在川蜀建省,那麽川蜀的兩個咽喉,三峽和漢中,絕不能劃進川蜀裏麵去。
心領神會的三省官員,迅速就接下了這個差事。
除了這些事外,李恪還下令繼續拓寬長安到洛陽的官道,為遷都洛陽做準備。
李恪要遷都也不是心血來潮,在李恪看來,大唐以後可能要分多個首都,西都長安、東都洛陽、南都建業、北都幽州、龍興太原。
光靠長安、洛陽東西二都,就現在的交通通訊條件,要想對天下做到很好的掌控,太難了。
設立五都,就是為了進一步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掌控力度,抑製地方豪強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