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臣們交頭接耳的議論聲一下子停住了,所有人都有點呆住了。


    大唐的禁軍是不負責邊防任務的,因為禁軍的任務就是對外征戰。


    可是,現在卻直接設立一支負責邊防的禁軍,還是屬於京畿禁軍的編製!可以說,是真的讓朝臣們都給驚了一下。


    不過,一想起裴行儉奏折裏對瀘定橋邊軍的悲壯,所有人又覺得,李恪的這個決定很是合理。


    另外,在瀘定橋邊設立府縣,也是個很好的決斷。


    這樣一來,瀘定橋周邊區域就會獲得朝廷的大力投資不說,而且很多人也看出來了,一旦朝廷拿下了吐蕃,瀘定橋就是一條重要的通道,到時候瀘定縣是肯定會繁華起來的。


    更別說,這裏還有大唐邊軍的悲壯,光是那些文人墨客,就是一筆不小的財富了。


    大唐此時的文人墨客可是很尚武的,尤其是李恪為了豐富大唐人民的精神娛樂,特意下旨鼓勵詩詞歌賦,尤其是軍旅風。


    再次商量了一下關於瀘定府的附屬縣城的設立後,開始進行第二個議題,那就是那三千大唐邊軍。


    最後活下來的,隻有十一個人。


    裴行儉寫到這裏時,奏折上都是大團大團暈染開來的墨跡。


    裴行儉帶著援兵趕到的時候,還有三十餘人活著,但他們都太累了。除了這十一個人外,其餘的都在後續的日子裏因為疲累過度走了。


    就連三千邊軍的各級將校,也就活了唐璿和羅磊兩個人。


    裴行儉正在讓他們調養身體,準備讓他們來洛陽受賞。


    對於裴行儉這僭越的操作,朝堂上的群臣卻沒一個反對聲,甚至連喜歡橫挑鼻子豎挑眼的禦史們都是緘默不言。傻子才會出言反對,不提裴行儉是跟著陛下的老人,就陛下當年要當大唐霍驃姚的言語,沒自己跑去前線去親自頒發賞賜,已經是很顧慮自己的身份問題了。


    不少朝臣暗罵裴行儉老狐狸,這是真懂陛下啊。


    果然,李恪給了禮部下了一個任務,那就是要舉辦一場盛大的典禮,來款待這些到洛陽受賞的邊軍將士。同時,還要行文昭告天下。


    又商討了一些政務事件,就在群臣們以為李恪要下令退朝的時候,李恪突然開口道:“朕突然想到,許多將士為國捐軀卻是默默無聞,甚至不少將士連後人都沒有,以至於清明時節,都沒有人去祭奠他們。


    朕也是沙場征戰過的,功名利祿活著的將士們可以受賞,可是那些為國捐軀的將士們呢?有親人的還好,家族還能過繼孩子讓他享受香火,可是,那些親人都沒有的呢?


    諸位臣工,議一議吧。”


    群臣們全都大驚,陛下這是……然後,許多上過沙場的將領卻是淚流滿麵,甚至殿外值守的禁軍,身軀都微微動了下。


    但是,群臣們卻都是沉默了,因為他們暫時沒想到什麽好主意。


    “那麽朕就說下吧。”李恪的聲音有點兒低沉,“朕打算設立一個英烈祠,同時遷移淩煙閣,將淩煙閣和英烈祠放在宗廟兩側。淩煙閣裏繪圖活著的功臣,英烈祠祭奠為國死難的英烈,這英烈不止是為國征戰沙場捐軀的將士,也有為了大唐繁榮富強而身殉的官員。”


    這下不止武將,就是文臣也全都動容了,雖然大唐嚴格來說文武區分不嚴格。


    此時的大唐官員還是真的很拚命的,李恪登基六年來,是收到不少低級官員在官位上勞累死的奏折的。


    “這事,三省牽個頭,自晉陽高祖皇帝起義兵來捐軀的官員將士……花名冊應該都還在吧?”李恪問道。


    上官儀出列道:“陛下,貞觀、永徽和貞興年間的沒問題,武德四年以後的問題也不是很大。但是高祖皇帝起義兵到武德四年以前的,恐怕有不少遺失。”


    “那就尋賞。”李恪站起身,麵色嚴肅,“以後的大祭司,先祭祀天地,再祭祀宗廟,然後是英烈祠和淩煙閣,具體的章程,禮部回去討論一下,討論完後送個條陳上來。大唐在一日,英烈祠與國同享!”


    “是,陛下。”顏相時出列道。


    “退朝吧。”


    ……


    太極殿外,一群官員站在外麵長籲短歎。


    “陛下,這是真的要收盡天下人心啊。”於誌寧開口道。


    “誰不想千古留名?”顏相時歎道,“一座英烈祠,可比淩煙閣……”顏相時不知道該如何說了。


    “隻能說,陛下太清楚人們想要的是什麽了。”上官儀開口道,“功名利祿,其實,人們爭到最後,功利祿還是其次,人們最爭的,是那個千秋之名!淩煙閣隻是滿足了我等的爭名之心,可英烈祠,滿足的是天下人的爭名之心啊。”


    “就是有的忙了。”裴宣機道。


    “你們說,英烈祠第一個名字會是誰?”於誌寧開口道。


    “平陽昭公主。”上官儀開口道,“也隻會是平陽昭公主。”


    裴宣機開口道:“現在,某隻擔心一件事,那就是征討鐵勒,陛下會不會禦駕親征?!”


    幾人頓時大驚,於誌寧有點期期艾艾道:“這個,不太可能吧?”


    “別忘了,陛下未登基前,可是自比霍驃姚的。”上官儀歎道,“更別提太宗先皇,可是經常誇陛下英果類我。而當年天下未定之時,太宗先皇,可是經常身先士卒啊。”


    “真出現這種情況,能勸住陛下嗎?”顏相時開口道。


    上官儀點頭又搖頭道:“有三個人可以勸住,但都不行。”


    “誰?”眾人異口同聲問道。


    “第一個是太後,但太後處在深宮中不見朝臣;第二個是長樂長公主殿下,但長公主殿下在南都,太遠了;第三個是晉陽長公主殿下。”上官儀道。


    眾人聞言歎口氣,罷了,看樣子是真勸不住了。


    前兩個是能真的會勸李恪的,第三個嘛?這位晉陽長公主殿下,隻會嫌棄陛下親征沒帶她!


    果然,上官儀的擔心成了現實。


    因為李恪又發了一道詔書,那就是在宮中建立天策府,宮中值守禁軍賜名天策軍。但詭異的是,這天策府有左右衛編製,有左右衛將軍卻沒有左右衛大將軍。


    當然,那個更加恐怖的天策上將更是空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平行大唐之吾為世宗威皇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風影雲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風影雲影並收藏平行大唐之吾為世宗威皇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