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粹宮正殿,太後烏雅氏麵色冷淡的觀旁宜修與年世蘭的對峙,對於這倆仗著子嗣與娘家在後宮橫行霸道的妃嬪,太後是打心底裏的厭煩,但作為皇帝生母,後宮最尊貴的女人,她不得不代替皇帝鎮壓後宮事非,以免鬧到前朝惹群臣非議。
而宜修與年世蘭倆,太過心知肚明太後對她倆的不待見,宜修為了不拖弘暉的聲名,年世蘭為了正處在風口浪尖處的娘家,都默契收攏起撕破臉幹仗的氣勢,左右立侍在太後兩側,等著景仁宮皇後的到來。
而後宮之主的柔則,在接到太後烏雅氏傳喚緊趕慢趕到鍾粹宮,直麵的便是這能尬死人的場麵。
默下心裏的雜念,柔則先端莊的向太後行禮問福,而後又語氣凝重的對宜修和年世蘭道:“兩位妹妹今兒這是怎麽?有什麽事不能坐下好好說,何至於鬧的這般失顏麵、體統”?
後宮妃嬪佳麗三千,眾人為爭寵私下裏什麽招術都能使出來,但不論私下如何扯頭花,麵上終是得保持著一團和氣的儀態,這種貴妃帶宮女太監打上皇貴妃寢殿之事,可是開國至今都未曾有過的荒唐事。
這若傳到前朝,自己這個皇後顏麵得丟了個幹淨,日後群臣對自己的印象,豈不是個連妃嬪都平衡、壓製不了的軟弱皇後?
本來無嗣就讓自己鳳位不穩,又因一時處事不慎,讓自己與四郎的夫妻情分明珠晦暗,以至自己現在每行一步都得小心翼翼,隻為力圖靠德行向朝臣與天下子民證明,她烏拉烏拉.柔則德配鳳位!
所以,她無法容忍任何顛覆她賢後名聲之事,正巧年世蘭身後的年羹堯倒了,這次就拿年世蘭正正宮規,給後宮那些個閑著沒事找事的妃嬪們緊緊皮,清楚清楚什麽事能幹什麽事碰都不能碰。
本就因年羹堯被收監焦急的年世蘭聞言趕忙開口道:“臣妾知錯,都是臣妾行事不懂規矩,也不知何時得罪了皇貴妃,惹得太子殿下發罪於妾的哥哥。
臣妾隻想來鍾粹宮向皇貴妃賠罪,可那春菱與剪秋怎麽也不肯稟告,非擋著不讓臣妾見皇貴妃,以……至臣妾鬧出失禮強闖鍾粹宮”。
強歸強,拽歸拽,年世蘭往日在後宮各種橫行霸道,時不時敢冒頭跟皇後別苗頭,但她也是受過正經貴女教育的閨秀,清楚知道形勢比人強的道理,現在二哥生死都把控在太子手上,她哪怕恨不得咬死宜修和太子,也不得不為年家和二哥站出來攬責,借此希望太子別行趕盡殺絕之事。
也怪自己肚子不爭氣,若自己能誕下個一兒半女,那些個牆頭草怎麽舍得棄二哥與年家,不過是見自己生不下個阿哥撐腰,才幫著太子踩年家和二哥罷了。
對於年世蘭這般識實物的轉變,柔則哪怕麵上淡淡,心裏也不由又幾分物傷其類的悲哀,對於她們這些女眷而言,子嗣遠重要於聖寵,若沒有弘暉這個太子撐腰,宜修這個除了年節外,一年見皇上不出一掌之數的皇貴妃,哪能壓得年世蘭老老實實低頭。
年世蘭怕也沒能想到過,一個猖狂昏頭,仗著娘家與年羹堯之勢上鍾粹宮挑釁,導致弘暉直接幹脆利落的廢了年羹堯與年家,讓年世蘭日後再無勢可借了。
“春菱、剪秋,你們可有不替年貴妃通稟?”雖清楚最後責任與處罰大頭都在年世蘭和翊坤宮,但不代表鍾粹宮的宮女太監都無錯無罰,特別是春菱和剪秋,那副尾巴要翹上頭的樣子,不敲打敲打日後怕是要橫著走了。
“回皇後話,奴婢在年貴妃要見主子時,就已經轉達了主子在小佛堂為皇上和太子念經祈福,等主子結束今日功課出來,必會馬上稟告年貴妃求見之事。
但年貴妃不信奴婢所言,領著頌芝和周公公就要硬闖,擾的…………。”剪秋搶在春菱前不卑不亢的解釋,其未盡言語出的話,更是暗戳戳的給年貴妃挖坑,連給皇上、太子祈福都敢打斷,也不知年貴妃及其狗腿子能不能解釋清楚。
“本宮也不知年妹妹鬧什麽,將本宮從小佛堂鬧出來,就一個勁的非讓本宮原諒她,讓本宮替年大將軍向太子求情。
那年大將軍手撐數十萬大軍,太子不過一個未及冠的孩子,本宮都不知太子能怎麽著年大將軍。”宜修滿臉不忿的裝傻補充道,雖然弘暉拿下年羹堯讓自己很解氣,但作為一個不能幹政的妃嬪,前朝再怎麽鬧騰她也是不知情的呢。
麵對這各持一詞的辯言,柔則瞬間了然太後為何喊自己過來,這既是不想理過倆滾刀肉,也不想幹涉進皇上和太子的布局,所以才找自已來頂鍋。
不管自己處罰誰,出了問題太子和皇上隻會找自己這個皇後,她這個太後穩坐釣魚台呢!
養心殿,
“皇後娘娘罰年貴妃禁足三月、罰奉一年,抄宮規、女則百遍,頌芝、周寧海一甘伺候之人杖責三十,罰奉半年。
鍾粹宮春菱、剪秋一甘伺候之人杖責十五,罰奉三月。”高無庸小聲的將鍾粹宮與翊坤宮鬧劇結果回稟,自出了果郡王在圓明園調戲甄常在之事後,皇上更是加強了後宮的耳目,而作為養心殿的大總管,高無庸當之無愧的成了這些耳目頭頭,可謂是睡覺都得睜隻眼留了耳,生怕錯漏了半點風吹草動。
對於鍾粹宮和翊坤宮之爭,更是早早將前因後果上稟皇上,當然,這期間太子的種種手段與動作,他也不敢有半分隱瞞的稟告。
“可滿意?”揮退高無庸後,雍正輕扯唇角問弘暉道,這個渾小子,若不是自己早早喊到養心殿裏,怕是早坐不住去鍾粹宮拉偏架了。
也是奇了怪,明明在三歲時便入宮,由先帝親自教養長大,怎的還這般親近生母--宜修。
原本還同自己商量著怎麽給年羹堯這強驢套頭籠,好讓其更好的為大清所用,沒成想最後先下定決心拿下年羹堯的,也是這小子。
唉,再看看吧,若是這小子能懂得輕重緩急,不為私情而妄置國事利益,他也不想做了不近人情的冷血皇阿瑪,但若宜修對弘暉影響太壞,他也不得不為大清將來斬去後顧之憂!
而宜修與年世蘭倆,太過心知肚明太後對她倆的不待見,宜修為了不拖弘暉的聲名,年世蘭為了正處在風口浪尖處的娘家,都默契收攏起撕破臉幹仗的氣勢,左右立侍在太後兩側,等著景仁宮皇後的到來。
而後宮之主的柔則,在接到太後烏雅氏傳喚緊趕慢趕到鍾粹宮,直麵的便是這能尬死人的場麵。
默下心裏的雜念,柔則先端莊的向太後行禮問福,而後又語氣凝重的對宜修和年世蘭道:“兩位妹妹今兒這是怎麽?有什麽事不能坐下好好說,何至於鬧的這般失顏麵、體統”?
後宮妃嬪佳麗三千,眾人為爭寵私下裏什麽招術都能使出來,但不論私下如何扯頭花,麵上終是得保持著一團和氣的儀態,這種貴妃帶宮女太監打上皇貴妃寢殿之事,可是開國至今都未曾有過的荒唐事。
這若傳到前朝,自己這個皇後顏麵得丟了個幹淨,日後群臣對自己的印象,豈不是個連妃嬪都平衡、壓製不了的軟弱皇後?
本來無嗣就讓自己鳳位不穩,又因一時處事不慎,讓自己與四郎的夫妻情分明珠晦暗,以至自己現在每行一步都得小心翼翼,隻為力圖靠德行向朝臣與天下子民證明,她烏拉烏拉.柔則德配鳳位!
所以,她無法容忍任何顛覆她賢後名聲之事,正巧年世蘭身後的年羹堯倒了,這次就拿年世蘭正正宮規,給後宮那些個閑著沒事找事的妃嬪們緊緊皮,清楚清楚什麽事能幹什麽事碰都不能碰。
本就因年羹堯被收監焦急的年世蘭聞言趕忙開口道:“臣妾知錯,都是臣妾行事不懂規矩,也不知何時得罪了皇貴妃,惹得太子殿下發罪於妾的哥哥。
臣妾隻想來鍾粹宮向皇貴妃賠罪,可那春菱與剪秋怎麽也不肯稟告,非擋著不讓臣妾見皇貴妃,以……至臣妾鬧出失禮強闖鍾粹宮”。
強歸強,拽歸拽,年世蘭往日在後宮各種橫行霸道,時不時敢冒頭跟皇後別苗頭,但她也是受過正經貴女教育的閨秀,清楚知道形勢比人強的道理,現在二哥生死都把控在太子手上,她哪怕恨不得咬死宜修和太子,也不得不為年家和二哥站出來攬責,借此希望太子別行趕盡殺絕之事。
也怪自己肚子不爭氣,若自己能誕下個一兒半女,那些個牆頭草怎麽舍得棄二哥與年家,不過是見自己生不下個阿哥撐腰,才幫著太子踩年家和二哥罷了。
對於年世蘭這般識實物的轉變,柔則哪怕麵上淡淡,心裏也不由又幾分物傷其類的悲哀,對於她們這些女眷而言,子嗣遠重要於聖寵,若沒有弘暉這個太子撐腰,宜修這個除了年節外,一年見皇上不出一掌之數的皇貴妃,哪能壓得年世蘭老老實實低頭。
年世蘭怕也沒能想到過,一個猖狂昏頭,仗著娘家與年羹堯之勢上鍾粹宮挑釁,導致弘暉直接幹脆利落的廢了年羹堯與年家,讓年世蘭日後再無勢可借了。
“春菱、剪秋,你們可有不替年貴妃通稟?”雖清楚最後責任與處罰大頭都在年世蘭和翊坤宮,但不代表鍾粹宮的宮女太監都無錯無罰,特別是春菱和剪秋,那副尾巴要翹上頭的樣子,不敲打敲打日後怕是要橫著走了。
“回皇後話,奴婢在年貴妃要見主子時,就已經轉達了主子在小佛堂為皇上和太子念經祈福,等主子結束今日功課出來,必會馬上稟告年貴妃求見之事。
但年貴妃不信奴婢所言,領著頌芝和周公公就要硬闖,擾的…………。”剪秋搶在春菱前不卑不亢的解釋,其未盡言語出的話,更是暗戳戳的給年貴妃挖坑,連給皇上、太子祈福都敢打斷,也不知年貴妃及其狗腿子能不能解釋清楚。
“本宮也不知年妹妹鬧什麽,將本宮從小佛堂鬧出來,就一個勁的非讓本宮原諒她,讓本宮替年大將軍向太子求情。
那年大將軍手撐數十萬大軍,太子不過一個未及冠的孩子,本宮都不知太子能怎麽著年大將軍。”宜修滿臉不忿的裝傻補充道,雖然弘暉拿下年羹堯讓自己很解氣,但作為一個不能幹政的妃嬪,前朝再怎麽鬧騰她也是不知情的呢。
麵對這各持一詞的辯言,柔則瞬間了然太後為何喊自己過來,這既是不想理過倆滾刀肉,也不想幹涉進皇上和太子的布局,所以才找自已來頂鍋。
不管自己處罰誰,出了問題太子和皇上隻會找自己這個皇後,她這個太後穩坐釣魚台呢!
養心殿,
“皇後娘娘罰年貴妃禁足三月、罰奉一年,抄宮規、女則百遍,頌芝、周寧海一甘伺候之人杖責三十,罰奉半年。
鍾粹宮春菱、剪秋一甘伺候之人杖責十五,罰奉三月。”高無庸小聲的將鍾粹宮與翊坤宮鬧劇結果回稟,自出了果郡王在圓明園調戲甄常在之事後,皇上更是加強了後宮的耳目,而作為養心殿的大總管,高無庸當之無愧的成了這些耳目頭頭,可謂是睡覺都得睜隻眼留了耳,生怕錯漏了半點風吹草動。
對於鍾粹宮和翊坤宮之爭,更是早早將前因後果上稟皇上,當然,這期間太子的種種手段與動作,他也不敢有半分隱瞞的稟告。
“可滿意?”揮退高無庸後,雍正輕扯唇角問弘暉道,這個渾小子,若不是自己早早喊到養心殿裏,怕是早坐不住去鍾粹宮拉偏架了。
也是奇了怪,明明在三歲時便入宮,由先帝親自教養長大,怎的還這般親近生母--宜修。
原本還同自己商量著怎麽給年羹堯這強驢套頭籠,好讓其更好的為大清所用,沒成想最後先下定決心拿下年羹堯的,也是這小子。
唉,再看看吧,若是這小子能懂得輕重緩急,不為私情而妄置國事利益,他也不想做了不近人情的冷血皇阿瑪,但若宜修對弘暉影響太壞,他也不得不為大清將來斬去後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