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定了火葬的時間,那就要定葬禮的時間了。
按照s省的習俗,要盡早下葬,所以時間就定的明天。具體時辰是請的道士看的。明天淩晨4點35分下葬。
時間很趕。
按照習俗,今晚就要開始請客、辦葬禮。明天入土之後,還要再答謝親朋。
羅靜芬收拾了一點東西,好在李大榮正在休假,也有時間,兩人開著車接上羅靜淑,就趕了回去。
李漁想著老家總是停電,回去的時候特地讓李大榮帶了一台發電機回去。
李大榮的那輛車大,能裝下。
羅靜芬他們早點回去幫忙,李漁下班後再和李茂一起回去。
安安太小,肯定是不能帶回去的。這也是羅靜芬再三囑咐的。
用她的說法是小孩子,眼睛太幹淨,不能去這些地方。
正好,李奶奶年齡大了,也不適合回去,李茂下午就帶著李奶奶過來雲湖國際這邊,李漁下班回家拿了一些現金,換了一身衣服,就和李茂出發了。
和安安再三保證了明天就會回來,晚上還可以和她開視頻,安安才依依不舍地放李漁離開。
照舊是秦淮開車,李漁和李茂兩個人坐在後麵,有點相對無言。
他們兩個對於羅二姨一直都不太親近。羅二姨和他們家隔得比較遠,走動不多。但是就算是不太親近的人忽然離世,也對他們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時光真的是無情。明明之前還見過的人,這次竟然就是永別。
還在路上,安安就開視頻過來,李漁小聲地哄了她幾句,安撫住了她之後就掛斷了電話。這邊,已經快到了。
他們到羅二姨的家門口時已經八點多了,老遠就聽到了房子裏正在吹吹打打。
李漁的車子大,開過來就引起了門外納涼人群的注意。秦淮把車找了個空地停下,李漁和李茂剛下車,就看到一人在麵前單膝跪了下來。這也是s省的習俗,孝子、孝女要給上門奔喪的親戚們跪謝。
李漁趕緊扶起這個歲數比她大得多的表哥,嘴裏回應著:“表哥,請節哀。”
來人這才站起來,看著李漁說道:“現在正在開路,小魚,你和小茂也來送我媽一程吧!”
說話間周圍有兩人迅速給李漁和李茂遞上白布,這時,羅靜芬也走了出來。她雙眼紅腫,接過白布給李漁和李茂戴在頭上。旁邊羅三姨過來給兩人的胳膊上套好麻繩,然後在眾人的引領下,李漁姐弟倆踏入了靈堂。
今天的天氣異常炎熱,仿佛要將大地烤熟。然而,幸運的是,電力供應終於恢複了正常。此時,羅二姨靜靜地躺在靈堂正中的門板上,宛如沉睡中的模樣,但她那死人特有的青紫麵容卻讓人感到一絲寒意。在她身旁,一台移動空調正不斷地吹送著涼風,試圖為這悶熱的空氣帶來一些涼意。
與城市不同,農村人並沒有使用殯儀館的習慣。對於那些在農村離世的老人來說,殯儀館通常隻起到一個作用——派遣車輛來接送他們的遺體前往火葬場。這種傳統的方式在農村地區依然盛行,人們更傾向於在家中舉辦葬禮,以表達對逝者的敬意和緬懷之情。
李漁姐弟倆上前給羅二姨上了一炷香,恭恭敬敬地磕了三個頭,然後就回到守孝隊伍的後麵。
接著又是道士念祭文的時間了。
李漁姐弟兩個跪在羅靜芬的身後,聽著道士唱著長長的祭文,以及羅靜芬小聲的啜泣。
開路儀式一個多小時,等到全部結束。殯儀館的車已經到了。李漁看著她那個表哥上前和著殯儀館的工作人員,一起將她二姨抬上了靈車,然後在鞭炮聲中往火葬場駛去。
靈車上坐不了幾個人,羅家的其餘姐妹們都還想送羅二姨最後一程,所以,李漁和李大榮幹脆開車把這些阿姨們全部帶上,一起前往火葬場。
李漁這邊是秦淮開車,李漁坐副駕,後麵坐了羅靜芬和羅靜淑,以及羅三姨。
李大榮的車上則是李大榮開車,李茂坐副駕,後麵坐其餘兩個阿姨和羅傑。
兩輛車上的氣氛都很沉重。並沒有人開口說話。
羅二姨家離火葬場半個多小時的路程,就在這種無言中度過了。
到了地方,離羅二姨預約的時間還有一會兒。
李漁下車就看到了幫她安排事情的同學章千。
嚴格來說並不算同學,隻是高中的校友。因為回雲山縣見過幾次,所以有了聯係。他見李漁下車來,就主動過來招呼。
“李漁。節哀順變。我已經和工作人員打了招呼,下一個就是輪到這邊。這邊特別給阿姨布置了一個靈堂,待會兒會有一些告別儀式。阿姨那邊,也已經有工作人員帶去整理儀容了。”章千緩緩地說道。
這話他剛剛也已經和羅二姨的兒子說過。見到李漁,還是要再說一下。
李漁真誠地道謝:“謝謝你,安排地這麽周到。”
“應該的,死者為大。”章千的話也很誠懇。
片刻後,工作人員前來告知,靈堂和遺體都已整理完畢,邀請親友們進入靈堂舉行告別儀式。
章千為羅二姨精心安排了一個單人鍋爐,還配有一間寬敞的靈堂。此時,一切都已就緒,經過精心化妝後的羅二姨靜靜地躺在花叢中央,看上去非常安詳。她的臉上被塗抹了一層淡淡的粉底,遮蓋了原本青白的膚色,顯得有些紅潤;嘴唇也塗上了口紅,微微上揚的嘴角仿佛在微笑著。她身穿一套整潔的黑色西裝套裝,胸前佩戴著一朵白色的花,與周圍的鮮花相互映襯,顯得無比莊重。
李漁瞬間也紅了眼眶。
相比於老家剛剛長長的開路儀式,這裏的告別儀式簡單又隆重。
最後,羅二姨的遺體在眾人麵前被推著進入了後麵的鍋爐房。
隨著鍋爐房的電梯門關閉,李漁看到了電梯門上映出的她慘白的臉。
她的心裏猛地針紮似地疼。
按照s省的習俗,要盡早下葬,所以時間就定的明天。具體時辰是請的道士看的。明天淩晨4點35分下葬。
時間很趕。
按照習俗,今晚就要開始請客、辦葬禮。明天入土之後,還要再答謝親朋。
羅靜芬收拾了一點東西,好在李大榮正在休假,也有時間,兩人開著車接上羅靜淑,就趕了回去。
李漁想著老家總是停電,回去的時候特地讓李大榮帶了一台發電機回去。
李大榮的那輛車大,能裝下。
羅靜芬他們早點回去幫忙,李漁下班後再和李茂一起回去。
安安太小,肯定是不能帶回去的。這也是羅靜芬再三囑咐的。
用她的說法是小孩子,眼睛太幹淨,不能去這些地方。
正好,李奶奶年齡大了,也不適合回去,李茂下午就帶著李奶奶過來雲湖國際這邊,李漁下班回家拿了一些現金,換了一身衣服,就和李茂出發了。
和安安再三保證了明天就會回來,晚上還可以和她開視頻,安安才依依不舍地放李漁離開。
照舊是秦淮開車,李漁和李茂兩個人坐在後麵,有點相對無言。
他們兩個對於羅二姨一直都不太親近。羅二姨和他們家隔得比較遠,走動不多。但是就算是不太親近的人忽然離世,也對他們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時光真的是無情。明明之前還見過的人,這次竟然就是永別。
還在路上,安安就開視頻過來,李漁小聲地哄了她幾句,安撫住了她之後就掛斷了電話。這邊,已經快到了。
他們到羅二姨的家門口時已經八點多了,老遠就聽到了房子裏正在吹吹打打。
李漁的車子大,開過來就引起了門外納涼人群的注意。秦淮把車找了個空地停下,李漁和李茂剛下車,就看到一人在麵前單膝跪了下來。這也是s省的習俗,孝子、孝女要給上門奔喪的親戚們跪謝。
李漁趕緊扶起這個歲數比她大得多的表哥,嘴裏回應著:“表哥,請節哀。”
來人這才站起來,看著李漁說道:“現在正在開路,小魚,你和小茂也來送我媽一程吧!”
說話間周圍有兩人迅速給李漁和李茂遞上白布,這時,羅靜芬也走了出來。她雙眼紅腫,接過白布給李漁和李茂戴在頭上。旁邊羅三姨過來給兩人的胳膊上套好麻繩,然後在眾人的引領下,李漁姐弟倆踏入了靈堂。
今天的天氣異常炎熱,仿佛要將大地烤熟。然而,幸運的是,電力供應終於恢複了正常。此時,羅二姨靜靜地躺在靈堂正中的門板上,宛如沉睡中的模樣,但她那死人特有的青紫麵容卻讓人感到一絲寒意。在她身旁,一台移動空調正不斷地吹送著涼風,試圖為這悶熱的空氣帶來一些涼意。
與城市不同,農村人並沒有使用殯儀館的習慣。對於那些在農村離世的老人來說,殯儀館通常隻起到一個作用——派遣車輛來接送他們的遺體前往火葬場。這種傳統的方式在農村地區依然盛行,人們更傾向於在家中舉辦葬禮,以表達對逝者的敬意和緬懷之情。
李漁姐弟倆上前給羅二姨上了一炷香,恭恭敬敬地磕了三個頭,然後就回到守孝隊伍的後麵。
接著又是道士念祭文的時間了。
李漁姐弟兩個跪在羅靜芬的身後,聽著道士唱著長長的祭文,以及羅靜芬小聲的啜泣。
開路儀式一個多小時,等到全部結束。殯儀館的車已經到了。李漁看著她那個表哥上前和著殯儀館的工作人員,一起將她二姨抬上了靈車,然後在鞭炮聲中往火葬場駛去。
靈車上坐不了幾個人,羅家的其餘姐妹們都還想送羅二姨最後一程,所以,李漁和李大榮幹脆開車把這些阿姨們全部帶上,一起前往火葬場。
李漁這邊是秦淮開車,李漁坐副駕,後麵坐了羅靜芬和羅靜淑,以及羅三姨。
李大榮的車上則是李大榮開車,李茂坐副駕,後麵坐其餘兩個阿姨和羅傑。
兩輛車上的氣氛都很沉重。並沒有人開口說話。
羅二姨家離火葬場半個多小時的路程,就在這種無言中度過了。
到了地方,離羅二姨預約的時間還有一會兒。
李漁下車就看到了幫她安排事情的同學章千。
嚴格來說並不算同學,隻是高中的校友。因為回雲山縣見過幾次,所以有了聯係。他見李漁下車來,就主動過來招呼。
“李漁。節哀順變。我已經和工作人員打了招呼,下一個就是輪到這邊。這邊特別給阿姨布置了一個靈堂,待會兒會有一些告別儀式。阿姨那邊,也已經有工作人員帶去整理儀容了。”章千緩緩地說道。
這話他剛剛也已經和羅二姨的兒子說過。見到李漁,還是要再說一下。
李漁真誠地道謝:“謝謝你,安排地這麽周到。”
“應該的,死者為大。”章千的話也很誠懇。
片刻後,工作人員前來告知,靈堂和遺體都已整理完畢,邀請親友們進入靈堂舉行告別儀式。
章千為羅二姨精心安排了一個單人鍋爐,還配有一間寬敞的靈堂。此時,一切都已就緒,經過精心化妝後的羅二姨靜靜地躺在花叢中央,看上去非常安詳。她的臉上被塗抹了一層淡淡的粉底,遮蓋了原本青白的膚色,顯得有些紅潤;嘴唇也塗上了口紅,微微上揚的嘴角仿佛在微笑著。她身穿一套整潔的黑色西裝套裝,胸前佩戴著一朵白色的花,與周圍的鮮花相互映襯,顯得無比莊重。
李漁瞬間也紅了眼眶。
相比於老家剛剛長長的開路儀式,這裏的告別儀式簡單又隆重。
最後,羅二姨的遺體在眾人麵前被推著進入了後麵的鍋爐房。
隨著鍋爐房的電梯門關閉,李漁看到了電梯門上映出的她慘白的臉。
她的心裏猛地針紮似地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