珂賽特到了修院以後話仍不多。
珂賽特極其自然地認為自己是冉阿讓的女兒。加以她什麽也不知道,也就說不出什麽來,並且在任何情況下,她也不肯說。我們剛才也指出了,沒有任何其他力量比苦難更能使孩子們養成緘口慎言的習慣。珂賽特受過種種痛苦,致使她對任何事,連說話,連呼吸,也都存有戒心。她時常會為一句話而受到一頓毒打!自從她跟了冉阿讓以後,心才開始寬了些。她對修院裏的生活很快就習慣了。不過她時常想念卡特琳,卻又不敢說。但有一次她對冉阿讓說:“爹,要是我早知道,我就把她帶來了。”
珂賽特做了修院裏的寄讀生,換上了院裏規定的學生製服。冉阿讓得到許可,把她換下的衣服收回來。那還是在她離開德納第客店時他替她穿上的那身喪服。還不怎麽破爛。冉阿讓把這些舊衣,連同毛線襪和鞋,都收在他設法弄來的一隻小提箱裏,箱子裏放了許多樟腦和各種各樣的香料,這些都是修院大量使用的東西。他把提箱放在自己床邊的一張椅子上,鑰匙老揣在身上。珂賽特有一天問他說:“爹,這是個什麽箱子,會這樣香?”
割風爺,除了我們剛才敘述過而他自己卻沒有意識到的那種榮譽以外,也還從他的好行為裏得到了好報,首先,他為自己所作的事感到快樂;其次,他的工作有人分擔去了,這樣便減輕了他自己的負擔;最後,他非常愛吸煙,和馬德蘭先生住在一起,吸起來格外方便,和過去相比,他消耗的煙葉多了三倍,興趣的濃厚和從前也不能比,因為煙葉是由馬德蘭先生供給的。
修女們毫不理睬於爾迪姆這名字,她們稱冉阿讓為“割二”。
要是修女有沙威那樣的眼力,她們也許會發現,當園裏的園藝需要人到外麵去跑腿時,每次總是割風大爺,老、病、瘸腿的那個去外麵跑,從來不會是另一個,而她們完全沒有注意到這一點,那也許是因為隨時望著上帝的眼睛不善於偵察,也許是因為她們更喜歡把精力用在彼此互相窺探方麵。
冉阿讓幸虧是安安靜靜待著沒有動。沙威注視著那地區足足有一個多月。
那修院對冉阿讓來說,好象是個四麵全是懸崖絕壁的孤島。那四道圍牆從今以後便是他的活動範圍了。他在那裏望得見天,這已夠使他感到舒適,看得見珂賽特,已夠使他感到快樂了。
對他來說,一種非常恬靜的生活又開始了。
他和老割風一同住在園底的破房子裏。那所破屋是用殘磚剩瓦搭起來的,一八四五年還在,我們知道,一共是三間,光禿禿的,除牆外一無所有。那間正房,在冉阿讓力辭不允的情況下,已由割風硬讓給馬德蘭先生了。那正房的牆上,除了掛膝帶和背籮的兩個釘子外,隻在壁爐上釘了一張保王黨在九三年發行的紙幣,下麵就是它的正確摹本:
那張旺代1軍用券是由以前的那個園丁釘在牆上的,他是一個老朱安2黨徒,死在這修院裏,死後由割風接替了他。
1旺代(vendèe),法國西部濱海地區,十八世紀資產階級大革命初期,貴族和僧侶曾在此發動叛亂。
2朱安(chouan),在法國西北幾省發動反革命叛亂的首領讓-科特羅的外號,通稱讓-朱安(jeanchouan)。
冉阿讓整天在園裏工作,很得用。他從前當過修樹枝工人,當個園丁正符合他的願望。我們記得,在培養植物方麵,他有許多方法和竅門。他現在可以加以利用了。那些果樹幾乎全是野生的,他用接枝法使它們結出了鮮美的果實。
珂賽特得到許可,每天可以到他那裏去玩一個鍾頭。由於修女們全是愁眉苦臉而他又慈祥,那孩子加以比較,便更加熱愛他了。每天在一定時刻,她跑到那破屋裏來。她一進來,那窮酸的屋子立即成了天堂。冉阿讓喜笑顏開,想到自己能使珂賽特幸福,自己的幸福也賴以增加了。我們給人的歡樂有那樣一種動人的地方,它不象一般的反光那樣總是較光源弱,它返到我們身上的時候,反而會更加燦爛輝煌。在課間休息時,冉阿讓從遠處望著珂賽特嬉戲追奔,他能從許多人的笑聲中辨別出她的笑聲來。
因為現在珂賽特會笑了。
甚至珂賽特的麵貌,在某種程度上也有了改變。那種抑鬱的神情已經消逝了。笑,就是陽光,它能消除人們臉上的冬色。
珂賽特一直不漂亮,卻變得更惹人愛了。她用她那種嬌柔的孩子聲音說著許許多多入情入理的瑣碎小事。
休息時間過了,珂賽特回到班上去時,冉阿讓便望著她課室的窗子,半夜裏,他也起來,望著她寢室的窗子。
這中間也還有上帝的旨意,修院,和珂賽特一樣,也在冉阿讓的心中支持並且完成那位主教的功業。好的品德常會引人走向驕傲自滿的一麵,那是不假的。這中間有道魔鬼建造的橋梁。當天意把冉阿讓扔在小比克布斯修院時,他也許早已不自覺地接近了那一方和那道橋梁了。隻要他拿自己來和那位主教相比,他總還能認識到自己不成器,也就能低下頭來;可是最近一個時期以來他已開始和人比起來了,因而產生了自滿情緒。誰知道?他也許會漸漸地回到恨的道路上去呢。
修院在那斜坡上把他製住了。
修院是他眼見的第二處囚禁人的地方。在他的青年時期,也就是在他的人生開始的時期,甚至在那以後,直到最近,他見過另外一種囚禁人的地方,一種窮凶極惡的地方,他總覺得那裏的種種嚴刑峻法是法律的罪惡和處罰的不公。現在,在苦役牢之後,他看見了修院,他心想,他從前是苦役牢裏的一分子,現在可以說是這修院的一個旁觀者,於是他懷著惶惑的心情把那兩處在心上加以比較。
有時,他雙手倚在鋤柄上,隨著思想的無底的回旋,往深處慢慢尋思。
他回憶起舊時的那些夥伴,他們的生活多麽悲慘,他們在天剛亮時就得起來,一直勞苦到深夜,他們幾乎沒有睡眠的時間,他們睡在行軍床上,隻許用兩寸厚的褥子,在那些睡覺的大屋子裏,一年到頭,隻是在最難挨的幾個月裏才有火;他們穿著奇醜的紅囚衣,幸蒙恩賜,可以在大熱天穿一條粗布長褲,大冷天穿一件粗羊毛衫;他們隻是在“幹重活”時才有酒肉吃。他們已沒有姓名,都按號碼來分別,仿佛人格隻是幾個數目字;他們低著眼睛,低聲說話,剃發,生活在棍棒下和屈辱中。
隨後,他的思想又轉回來落在他眼前的這些人身上。這些人,同樣落發,低眼,低聲,雖然不是生活在屈辱中,但卻受著世人的嘲笑,背上雖然不受捶楚,兩個肩頭卻都被清規戒律折磨到血肉模糊了。他們的姓名在眾人中也一樣消失了,他們隻是在一些尊嚴的名稱下麵生存。他們從來不吃肉,也從來不喝酒,他們還常常從早到晚不進食,他們雖不穿紅衣,卻得穿黑色毛料的裹屍布,使他們在夏季感到過重,冬季感到過輕,既不能減,又不能加,甚至想隨著季節換上件布衣或毛料外衣也辦不到;一年當中,他們得穿上六個月的嗶嘰襯衫,以致時常得熱病。他們住的,不是那種隻在嚴寒時節升火的大屋子,而是從來就沒有火的靜室;他們睡的不是兩寸厚的褥子,而是麥秸。結果,他們連睡眠的機會也沒有了,在一整天的辛勞以後,每天晚上,正當休息開始、困倦逼人、沉沉入睡時,或是剛剛睡到身上有點暖意時,他們又得醒來,起來,走到冰冷陰暗的聖壇裏,雙膝跪在石頭上,做祈禱。
在某些日子裏,他們每個人還得輪流跪在石板上,或是頭麵著地、兩臂張開、象一個十字架似的伏在地上,連續十二個鍾頭。
那些是男人,這些是女子。
那些男人幹過什麽呢?他們偷過,強xx過,搶過,殺過,暗殺過。那是些匪徒、騙子、下毒犯、縱火犯、殺人犯、弑親犯。這些女人又幹過什麽呢?她們什麽也沒有幹。
一方麵是搶劫、偷盜、欺詐、強暴、奸淫、殺害,形形色色的邪惡,各種各樣的罪行,在另一方麵,卻隻有一件:天真。
極善盡美的天真,幾乎可以上齊聖母的懿德,在塵世還和賢淑近似,在天上卻已接近聖域了。
一方麵是有關罪惡的低聲自陳,另一方麵是關於過失的高聲懺悔。並且是種什麽樣的罪惡!又算得了什麽的過失!
一方麵是惡臭,另一方麵是一種淡遠的芬芳。一方麵是精神上的癘疫,在槍口的監視下,慢慢吞噬患者的癘疫;另一方麵卻是一爐冶煉靈魂的明淨的火焰。那邊是黑暗,這邊是陰暗,然而是一種充滿了光明的陰暗和芒-四射的光明。
兩處都是奴役人的地方,不過在第一個地方,還有得救的可能,總還有一個法定的限期在望,再說,可以潛逃。在第二個地方,永無盡期,唯一的希望,就是懸在悠悠歲月的盡頭的一點微光,解脫的微光,也就是人們所說的死亡。
在第一個地方,人們隻受鏈條的束縛;在另外一個地方,人們卻受著自己信仰的束縛。
從第一個地方產生出來的是什麽?是對人群的廣泛的咒罵,咬牙切齒的仇恨,不問成敗的凶橫,憤怒的咆哮和對上蒼的嘲笑。
從第二個地方產生出什麽呢?恩寵和愛慕。
在這兩個非常相似而又截然不同的地方,兩種絕不相同的人卻在完成同一事業:補償罪孽。
冉阿讓很懂得第一種人的補償,個人的補償,對自己的補償。可是他不理解另外那些人的補償,那些毫無罪愆、毫無汙點的人的補償,他懷著戰栗惶恐的心情問道:“補償什麽?怎樣補償?”
有種聲音在他心裏回答說:“是人類最卓越的慈愛,是為了別人的補償。”
在這裏,我們自己的一套理論是被保留了的,我們隻是轉述者,我們是站在冉阿讓的角度來表達他的印象。
他看見了克己忘我行為的頂峰,絕無僅有的美德的最高點,恕人之過並代人受過的天真品德,承擔著的奴役,甘願接受的折磨,清白無辜的心靈為救援那些墮落的心靈而求來的苦刑,融會上帝的愛而又不與之混同。一心哀懇祈求的人類的愛,一些愁慘得象受了罪責而又微笑、象受了嘉獎而又和藹柔弱的人們。
同時他回憶起從前他竟敢心懷怨憤!
時常,在夜半,他起來聽那些在清規戒律下受煎熬的天真修女的感恩謝主的歌聲時,在想到那些受適當懲罰的人在仰望蒼天時總是一味褻瀆神明,他自己,蠢物一個,也曾對上帝舉起過拳頭,他感到血管裏的血也冷了。
有一件最使他驚心動魄深思默想的事,仿佛是上蒼在他耳邊輕聲提出的一種告誡:他從前翻牆越獄,不顧生死,誓圖一逞,繼又經過了種種艱難困苦,才得上進,所有這一切為脫離那一個補償罪孽的地方而作的努力,全是為了進入這一個而作的。難道這就是他的命運的特征嗎?
這修院也是一種囚牢,並且和他已經逃脫的地方有極其陰慘的相似之處,而他從前竟從來沒有這樣想到過。他又見到了鐵欄門、鐵門閂、鐵窗欄,為了防範誰呢?為了防範一些天使。
他從前見過的那種圈猛虎的高牆,現在卻圈著羔羊。
這是一種補償的地方,不是懲罰的地方,可是和另外一個地方相比,它更加嚴峻,更加淒慘,更加冷酷無情。這些貞女們比那些苦役犯更是被狠狠地壓得伸不起腰來。從前有過一種凜冽剛勁的風,把他的青春時期凍僵了的那種風,吹過那種拘鎖鴟梟的鐵牢;現在是另一種更加冷峭、更加刺骨的寒流在侵襲著白鴿的樊籠。
為什麽?
當他想到這一切時,他的心情和這種妙契道境完全溶合起來了。
在這些沉思遐想中他的驕傲情緒消失了。他多次反問自己,他感到自己多麽渺小孱弱,而且還痛哭過無數次。他在六個月以來所遭遇到的一切已把他引回到那位主教的德化中了,珂賽特動以赤子之心,修院則感以憫人之德。
有時,在傍晚,當園裏已沒有人來往了,你會望見他雙膝跪在聖壇牆邊的那條小路中間,他初到那晚偷看過的那扇窗子前,他知道那裏有個修女正伏在地上,在為世人贖罪祈禱,他的臉便向著那裏。他就那樣跪在那修女跟前祈禱。
他仿佛覺得他不敢直接跪在上帝跟前。
他四周的一切,那幽靜的園子,那些香花,那些嬉笑歡呼的孩子,那些端嚴質樸的婦女,那肅寂的修院,都慢慢滲進他的心裏,而且他的心也漸漸變得和那修院一樣肅寂,和那些花一樣芬芳,和那園子一樣平靜,和那些婦女一樣質樸和那些孩子一樣歡樂了。他還想到那是他生命中連續兩次在危急關頭時為上帝收容的聖地,第一次是他遭到人類社會擯棄、所有的大門都不容他進去的那一次,第二次是人類社會又在追捕他、要把他送進苦役牢裏去的那一次,如果沒有第一處聖地,他會再次掉進犯罪的火坑,如果沒有第二處聖地,他也會再次陷入刑獄的痛苦中去。
他的心完全溶化在感恩戴德的情感中了。
這樣又過了好幾年,珂賽特成長起來了
珂賽特極其自然地認為自己是冉阿讓的女兒。加以她什麽也不知道,也就說不出什麽來,並且在任何情況下,她也不肯說。我們剛才也指出了,沒有任何其他力量比苦難更能使孩子們養成緘口慎言的習慣。珂賽特受過種種痛苦,致使她對任何事,連說話,連呼吸,也都存有戒心。她時常會為一句話而受到一頓毒打!自從她跟了冉阿讓以後,心才開始寬了些。她對修院裏的生活很快就習慣了。不過她時常想念卡特琳,卻又不敢說。但有一次她對冉阿讓說:“爹,要是我早知道,我就把她帶來了。”
珂賽特做了修院裏的寄讀生,換上了院裏規定的學生製服。冉阿讓得到許可,把她換下的衣服收回來。那還是在她離開德納第客店時他替她穿上的那身喪服。還不怎麽破爛。冉阿讓把這些舊衣,連同毛線襪和鞋,都收在他設法弄來的一隻小提箱裏,箱子裏放了許多樟腦和各種各樣的香料,這些都是修院大量使用的東西。他把提箱放在自己床邊的一張椅子上,鑰匙老揣在身上。珂賽特有一天問他說:“爹,這是個什麽箱子,會這樣香?”
割風爺,除了我們剛才敘述過而他自己卻沒有意識到的那種榮譽以外,也還從他的好行為裏得到了好報,首先,他為自己所作的事感到快樂;其次,他的工作有人分擔去了,這樣便減輕了他自己的負擔;最後,他非常愛吸煙,和馬德蘭先生住在一起,吸起來格外方便,和過去相比,他消耗的煙葉多了三倍,興趣的濃厚和從前也不能比,因為煙葉是由馬德蘭先生供給的。
修女們毫不理睬於爾迪姆這名字,她們稱冉阿讓為“割二”。
要是修女有沙威那樣的眼力,她們也許會發現,當園裏的園藝需要人到外麵去跑腿時,每次總是割風大爺,老、病、瘸腿的那個去外麵跑,從來不會是另一個,而她們完全沒有注意到這一點,那也許是因為隨時望著上帝的眼睛不善於偵察,也許是因為她們更喜歡把精力用在彼此互相窺探方麵。
冉阿讓幸虧是安安靜靜待著沒有動。沙威注視著那地區足足有一個多月。
那修院對冉阿讓來說,好象是個四麵全是懸崖絕壁的孤島。那四道圍牆從今以後便是他的活動範圍了。他在那裏望得見天,這已夠使他感到舒適,看得見珂賽特,已夠使他感到快樂了。
對他來說,一種非常恬靜的生活又開始了。
他和老割風一同住在園底的破房子裏。那所破屋是用殘磚剩瓦搭起來的,一八四五年還在,我們知道,一共是三間,光禿禿的,除牆外一無所有。那間正房,在冉阿讓力辭不允的情況下,已由割風硬讓給馬德蘭先生了。那正房的牆上,除了掛膝帶和背籮的兩個釘子外,隻在壁爐上釘了一張保王黨在九三年發行的紙幣,下麵就是它的正確摹本:
那張旺代1軍用券是由以前的那個園丁釘在牆上的,他是一個老朱安2黨徒,死在這修院裏,死後由割風接替了他。
1旺代(vendèe),法國西部濱海地區,十八世紀資產階級大革命初期,貴族和僧侶曾在此發動叛亂。
2朱安(chouan),在法國西北幾省發動反革命叛亂的首領讓-科特羅的外號,通稱讓-朱安(jeanchouan)。
冉阿讓整天在園裏工作,很得用。他從前當過修樹枝工人,當個園丁正符合他的願望。我們記得,在培養植物方麵,他有許多方法和竅門。他現在可以加以利用了。那些果樹幾乎全是野生的,他用接枝法使它們結出了鮮美的果實。
珂賽特得到許可,每天可以到他那裏去玩一個鍾頭。由於修女們全是愁眉苦臉而他又慈祥,那孩子加以比較,便更加熱愛他了。每天在一定時刻,她跑到那破屋裏來。她一進來,那窮酸的屋子立即成了天堂。冉阿讓喜笑顏開,想到自己能使珂賽特幸福,自己的幸福也賴以增加了。我們給人的歡樂有那樣一種動人的地方,它不象一般的反光那樣總是較光源弱,它返到我們身上的時候,反而會更加燦爛輝煌。在課間休息時,冉阿讓從遠處望著珂賽特嬉戲追奔,他能從許多人的笑聲中辨別出她的笑聲來。
因為現在珂賽特會笑了。
甚至珂賽特的麵貌,在某種程度上也有了改變。那種抑鬱的神情已經消逝了。笑,就是陽光,它能消除人們臉上的冬色。
珂賽特一直不漂亮,卻變得更惹人愛了。她用她那種嬌柔的孩子聲音說著許許多多入情入理的瑣碎小事。
休息時間過了,珂賽特回到班上去時,冉阿讓便望著她課室的窗子,半夜裏,他也起來,望著她寢室的窗子。
這中間也還有上帝的旨意,修院,和珂賽特一樣,也在冉阿讓的心中支持並且完成那位主教的功業。好的品德常會引人走向驕傲自滿的一麵,那是不假的。這中間有道魔鬼建造的橋梁。當天意把冉阿讓扔在小比克布斯修院時,他也許早已不自覺地接近了那一方和那道橋梁了。隻要他拿自己來和那位主教相比,他總還能認識到自己不成器,也就能低下頭來;可是最近一個時期以來他已開始和人比起來了,因而產生了自滿情緒。誰知道?他也許會漸漸地回到恨的道路上去呢。
修院在那斜坡上把他製住了。
修院是他眼見的第二處囚禁人的地方。在他的青年時期,也就是在他的人生開始的時期,甚至在那以後,直到最近,他見過另外一種囚禁人的地方,一種窮凶極惡的地方,他總覺得那裏的種種嚴刑峻法是法律的罪惡和處罰的不公。現在,在苦役牢之後,他看見了修院,他心想,他從前是苦役牢裏的一分子,現在可以說是這修院的一個旁觀者,於是他懷著惶惑的心情把那兩處在心上加以比較。
有時,他雙手倚在鋤柄上,隨著思想的無底的回旋,往深處慢慢尋思。
他回憶起舊時的那些夥伴,他們的生活多麽悲慘,他們在天剛亮時就得起來,一直勞苦到深夜,他們幾乎沒有睡眠的時間,他們睡在行軍床上,隻許用兩寸厚的褥子,在那些睡覺的大屋子裏,一年到頭,隻是在最難挨的幾個月裏才有火;他們穿著奇醜的紅囚衣,幸蒙恩賜,可以在大熱天穿一條粗布長褲,大冷天穿一件粗羊毛衫;他們隻是在“幹重活”時才有酒肉吃。他們已沒有姓名,都按號碼來分別,仿佛人格隻是幾個數目字;他們低著眼睛,低聲說話,剃發,生活在棍棒下和屈辱中。
隨後,他的思想又轉回來落在他眼前的這些人身上。這些人,同樣落發,低眼,低聲,雖然不是生活在屈辱中,但卻受著世人的嘲笑,背上雖然不受捶楚,兩個肩頭卻都被清規戒律折磨到血肉模糊了。他們的姓名在眾人中也一樣消失了,他們隻是在一些尊嚴的名稱下麵生存。他們從來不吃肉,也從來不喝酒,他們還常常從早到晚不進食,他們雖不穿紅衣,卻得穿黑色毛料的裹屍布,使他們在夏季感到過重,冬季感到過輕,既不能減,又不能加,甚至想隨著季節換上件布衣或毛料外衣也辦不到;一年當中,他們得穿上六個月的嗶嘰襯衫,以致時常得熱病。他們住的,不是那種隻在嚴寒時節升火的大屋子,而是從來就沒有火的靜室;他們睡的不是兩寸厚的褥子,而是麥秸。結果,他們連睡眠的機會也沒有了,在一整天的辛勞以後,每天晚上,正當休息開始、困倦逼人、沉沉入睡時,或是剛剛睡到身上有點暖意時,他們又得醒來,起來,走到冰冷陰暗的聖壇裏,雙膝跪在石頭上,做祈禱。
在某些日子裏,他們每個人還得輪流跪在石板上,或是頭麵著地、兩臂張開、象一個十字架似的伏在地上,連續十二個鍾頭。
那些是男人,這些是女子。
那些男人幹過什麽呢?他們偷過,強xx過,搶過,殺過,暗殺過。那是些匪徒、騙子、下毒犯、縱火犯、殺人犯、弑親犯。這些女人又幹過什麽呢?她們什麽也沒有幹。
一方麵是搶劫、偷盜、欺詐、強暴、奸淫、殺害,形形色色的邪惡,各種各樣的罪行,在另一方麵,卻隻有一件:天真。
極善盡美的天真,幾乎可以上齊聖母的懿德,在塵世還和賢淑近似,在天上卻已接近聖域了。
一方麵是有關罪惡的低聲自陳,另一方麵是關於過失的高聲懺悔。並且是種什麽樣的罪惡!又算得了什麽的過失!
一方麵是惡臭,另一方麵是一種淡遠的芬芳。一方麵是精神上的癘疫,在槍口的監視下,慢慢吞噬患者的癘疫;另一方麵卻是一爐冶煉靈魂的明淨的火焰。那邊是黑暗,這邊是陰暗,然而是一種充滿了光明的陰暗和芒-四射的光明。
兩處都是奴役人的地方,不過在第一個地方,還有得救的可能,總還有一個法定的限期在望,再說,可以潛逃。在第二個地方,永無盡期,唯一的希望,就是懸在悠悠歲月的盡頭的一點微光,解脫的微光,也就是人們所說的死亡。
在第一個地方,人們隻受鏈條的束縛;在另外一個地方,人們卻受著自己信仰的束縛。
從第一個地方產生出來的是什麽?是對人群的廣泛的咒罵,咬牙切齒的仇恨,不問成敗的凶橫,憤怒的咆哮和對上蒼的嘲笑。
從第二個地方產生出什麽呢?恩寵和愛慕。
在這兩個非常相似而又截然不同的地方,兩種絕不相同的人卻在完成同一事業:補償罪孽。
冉阿讓很懂得第一種人的補償,個人的補償,對自己的補償。可是他不理解另外那些人的補償,那些毫無罪愆、毫無汙點的人的補償,他懷著戰栗惶恐的心情問道:“補償什麽?怎樣補償?”
有種聲音在他心裏回答說:“是人類最卓越的慈愛,是為了別人的補償。”
在這裏,我們自己的一套理論是被保留了的,我們隻是轉述者,我們是站在冉阿讓的角度來表達他的印象。
他看見了克己忘我行為的頂峰,絕無僅有的美德的最高點,恕人之過並代人受過的天真品德,承擔著的奴役,甘願接受的折磨,清白無辜的心靈為救援那些墮落的心靈而求來的苦刑,融會上帝的愛而又不與之混同。一心哀懇祈求的人類的愛,一些愁慘得象受了罪責而又微笑、象受了嘉獎而又和藹柔弱的人們。
同時他回憶起從前他竟敢心懷怨憤!
時常,在夜半,他起來聽那些在清規戒律下受煎熬的天真修女的感恩謝主的歌聲時,在想到那些受適當懲罰的人在仰望蒼天時總是一味褻瀆神明,他自己,蠢物一個,也曾對上帝舉起過拳頭,他感到血管裏的血也冷了。
有一件最使他驚心動魄深思默想的事,仿佛是上蒼在他耳邊輕聲提出的一種告誡:他從前翻牆越獄,不顧生死,誓圖一逞,繼又經過了種種艱難困苦,才得上進,所有這一切為脫離那一個補償罪孽的地方而作的努力,全是為了進入這一個而作的。難道這就是他的命運的特征嗎?
這修院也是一種囚牢,並且和他已經逃脫的地方有極其陰慘的相似之處,而他從前竟從來沒有這樣想到過。他又見到了鐵欄門、鐵門閂、鐵窗欄,為了防範誰呢?為了防範一些天使。
他從前見過的那種圈猛虎的高牆,現在卻圈著羔羊。
這是一種補償的地方,不是懲罰的地方,可是和另外一個地方相比,它更加嚴峻,更加淒慘,更加冷酷無情。這些貞女們比那些苦役犯更是被狠狠地壓得伸不起腰來。從前有過一種凜冽剛勁的風,把他的青春時期凍僵了的那種風,吹過那種拘鎖鴟梟的鐵牢;現在是另一種更加冷峭、更加刺骨的寒流在侵襲著白鴿的樊籠。
為什麽?
當他想到這一切時,他的心情和這種妙契道境完全溶合起來了。
在這些沉思遐想中他的驕傲情緒消失了。他多次反問自己,他感到自己多麽渺小孱弱,而且還痛哭過無數次。他在六個月以來所遭遇到的一切已把他引回到那位主教的德化中了,珂賽特動以赤子之心,修院則感以憫人之德。
有時,在傍晚,當園裏已沒有人來往了,你會望見他雙膝跪在聖壇牆邊的那條小路中間,他初到那晚偷看過的那扇窗子前,他知道那裏有個修女正伏在地上,在為世人贖罪祈禱,他的臉便向著那裏。他就那樣跪在那修女跟前祈禱。
他仿佛覺得他不敢直接跪在上帝跟前。
他四周的一切,那幽靜的園子,那些香花,那些嬉笑歡呼的孩子,那些端嚴質樸的婦女,那肅寂的修院,都慢慢滲進他的心裏,而且他的心也漸漸變得和那修院一樣肅寂,和那些花一樣芬芳,和那園子一樣平靜,和那些婦女一樣質樸和那些孩子一樣歡樂了。他還想到那是他生命中連續兩次在危急關頭時為上帝收容的聖地,第一次是他遭到人類社會擯棄、所有的大門都不容他進去的那一次,第二次是人類社會又在追捕他、要把他送進苦役牢裏去的那一次,如果沒有第一處聖地,他會再次掉進犯罪的火坑,如果沒有第二處聖地,他也會再次陷入刑獄的痛苦中去。
他的心完全溶化在感恩戴德的情感中了。
這樣又過了好幾年,珂賽特成長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