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諾曼先生住在塞爾凡多尼街時,他經常在幾處極好極高貴的客廳裏走動。吉諾曼先生雖然是個資產階級,但也受到接待。由於他有雙重智慧,一是他原有的智慧,二是別人以為他有智慧,甚至大家還邀請他和奉承他。他每到一處就一定要出人頭地,否則他寧可不去。有些人總愛千方百計地左右別人,使人家另眼看待他們,如果不能當頭領,也一定要當小醜。吉諾曼的性情卻不是那樣,吉諾曼先生在他平時出入的那些保王派客廳裏取得了出人頭地的地位,卻絲毫沒有損及他的自尊心。處處都以他為權威。他居然和德-波納德先生1,甚至和貝奇-皮伊-瓦萊先生2分庭抗禮。


    一八一七年前後,他每星期必定要到附近的弗魯街上t.男爵夫人家裏去消磨兩個下午,那是一位值得欽佩和尊敬的婦人,她的丈夫在路易十六時期當過法國駐柏林大使。t.男爵生前酷愛凝視和顯聖3,在流亡期間他資財蕩盡而死,留下的遺產隻是十冊紅羊皮封麵的金邊精裝手稿,內容是對麥斯麥和他的木盆的一些相當新奇的回憶。t.夫人因門第關係,沒有把它發表,隻靠一筆不知怎麽保留下來的微薄年金過日子。t.夫人不和宮廷接近,她說那是一種“相當雜的地方”,她過的是一種高尚、寂寞、清寒、孤芳自賞的生活。少數幾個朋友每星期在她隻身獨守的爐邊聚會兩次,於是組成了一種純粹保王派的客廳。大家在那裏喝著茶,隨著各人一時的興致,低沉或興奮,而對這個世紀、憲章、波拿巴分子、賣藍佩帶給資產階級的蠹政、路易十八的雅各賓主義等問題發出哀歎或怒吼,並且低聲談著禦弟,日後的查理十世給予人們的希望。


    1德-波納德(bonald,1754-1840),子爵,法國政治活動家和政論家,保王派,複辟時期的貴族和教權主義反動派的思想家之一。


    2貝奇-皮伊-瓦萊(bengyapuyavallée,1743-1823),製憲議會右派議員,後逃往國外。複辟時期撰文論述法國社會宗教和政治的關係。


    3指巫術中定睛凝視鬼魂重現等手法。


    大家在那裏把那些稱拿破侖為尼古拉的鄙俚歌曲唱得興高采烈。公爵夫人們,世界上最雅致最可愛的婦女,也在那裏歡天喜地地唱著這一類的疊歌,例如下麵這段指向盟員1的歌:


    把你拖著的襯衫尾巴


    塞進褲子裏。


    免得人家說那些愛國主義者


    掛起了白旗2!


    1盟員,指一八一五年拿破侖從厄爾巴島回國時號召組織的誌願軍。


    2白旗是投降的旗幟,也是法國當時王朝的旗幟。


    他們唱著自以為能嚇壞人的隱語和無傷大雅而他們卻認為有毒的文字遊戲如四行詩,甚至是對句來消遣,例如德索爾內閣,一個溫和派內閣,有德卡茲和德賽爾兩個閣員,他們這樣唱道:


    為了從基礎上鞏固這動搖了的寶座,


    必須換土壤,換暖室,換格子。1


    或者他們改編元老院的名單,認為“元老院的雅各賓臭味重得可怕”,他們把那名單上的名字連綴起來,把它們組成一個句子,如damas,sabran,gouvionsaint-cyr.於是感到樂不可支。


    在那種客廳裏大家醜化革命。他們都有那麽一股味兒,想把同樣的仇恨鼓起來,但是意思相反。他們唱著那可愛的《會好的嗬》2:


    會好的!會好的!會好的嗬!


    布宛納巴分子被掛在街燈柱子上。


    歌曲就好象是斷頭台,它不加區別地今天砍這個人的頭,明天又砍那個人的頭。那隻是一種對象的改變而已。


    弗阿爾台斯3案件正是在那時,一八一六年發生的,在這問題上,他們站在巴斯第德和若西翁4方麵,因為弗阿爾台斯是一個“布宛納巴分子”。他們稱自由主義者為“弟兄們和朋友們”,那是最刻毒的咒罵了。


    1desol(土壤)和dessolles(德索爾)同音,deserre(暖室)和deserre(德賽爾)同音,decase(格子)和decazkes(德卡茲)同音。


    2《會好的嗬》是一七八九革命時期的一首革命歌曲,其中有一句是“貴族掛在街燈柱子上”。這裏,“貴族”被竄改為“布宛納巴分子”。


    3弗阿爾台斯(fualdès)是一個被暗殺的官員。


    4巴斯第德(bastide)和若西翁(jausion),被認為是暗殺弗阿爾台斯的凶手。


    正和某些禮拜堂的鍾樓一樣,t.男爵夫人的客廳也有兩隻雄雞。一隻是吉諾曼先生,另一隻是拉莫特-瓦羅亞伯爵,他們提到那伯爵,總懷著敬佩的心情湊到人家耳邊說:“您知道?這就是項圈事件1裏的拉莫特呀!”朋黨和朋黨之間常有那種奇妙莫測的妥協。


    我們補充這一點:在資產階級裏,擇交過分隨便往往會降低自己的聲譽和地位,應當注意交遊的對象是什麽樣的人,正好象和身上穿不暖的人相處會失去自己身上的熱一樣,接近被輕視的人也能減少別人的敬意。古老的上層社會就是處在這條規律以及其他一切規律之上的。彭帕杜爾夫人2的兄弟馬裏尼3常去蘇比斯親王4家裏。然而……不,因為……弗培爾尼埃夫人的教父杜巴麗5是黎塞留6大元帥先生家裏極受歡迎的客人。那個社會,是奧林匹斯7,是墨丘利8和蓋美內親王的家園。一個賊也可以受到接待,隻要他是神。


    1一七八四年,拉莫特伯爵夫人慫恿一個紅衣主教買一串極名貴的金剛鑽項圈送給王後,她冒稱王後早想得到那項圈。紅衣主教為了逢迎王後,向珠寶商賒來交給拉莫特夫人轉給王後。拉莫特夫人把那項圈遺失了,王後沒收到,紅衣主教付不出錢。事情鬧開後激起了人民對王室和僧侶的憎恨。拉莫特夫人在廣場上受到杖刑和烙印,被關在婦女救濟院裏,繼而越獄逃往英國,在再次被捕時跳樓自殺。


    2彭帕杜爾夫人(dpompadour,1721-1764),路易十五的情婦。


    3馬裏尼(demarigny,1721-1781),侯爵,王室房舍總管。


    4蘇比斯(desoubise,1715-1787),元帥,嬖臣,彭帕杜爾夫人的忠實奉承者。


    5杜巴麗(dubarry),伯爵,他的妻是路易十五的情婦。


    6黎塞留(richelieu,1696-1788),紅衣主教黎塞留的侄孫,路易十四和路易十五的嬖臣,以貪汙出名。


    7奧林匹斯,希臘神話中眾神所居之山。


    8墨丘利(mercure),希臘神話中商業和盜賊的保護神。


    拉莫特伯爵,在一八一五年已是個七十五歲的老頭,值得重視的隻是他那種沉靜嚴肅的神氣,處處棱角畢現的冷臉,絕對謙恭的舉動,一直扣到領帶的上衣,一雙老交叉著的長腿,一條紅土色的軟長褲。他的臉和他的長褲是同一種顏色。這位拉莫特先生在那客廳裏是有“地位”的,因為他很“有名”,而且,說來奇怪但卻是事實,也因為他姓瓦羅亞1。


    至於吉諾曼先生,他是深孚眾望的。他是權威。盡管他舉止佻撻,言語詼諧,但卻有自己的一種風度使人敬服,他以儀表勝人,誠懇並有紳士的傲性,外加他那罕見的高齡。活上一個世紀那確是非同小可。歲月總會在一個人的頭上加上一層使人仰慕的清輝。


    此外,他的談吐完全是一種太古岩石的火花。象這個例子,普魯士王在幫助路易十八回朝後,假稱呂邦伯爵來訪問他,被路易十四的這位後裔接待得有點象勃蘭登堡2侯爺那樣,並還帶著一種極微妙的傲慢態度。吉諾曼先生表示讚同。


    “除了法蘭西國王外,”他說,“所有其他的王都隻能算是一省之王。”一天,有人在他麵前進行這樣的回答:“後來是怎樣處理《法蘭西郵報》的主筆的?”“停刊(suspendu)。”“sus3是多餘的。”吉諾曼先生指出說。象這一類的談話使他獲得地位。


    1瓦羅亞(valois),法國卡佩王室的一支。


    2勃蘭登堡(brandebourg),日耳曼帝國選侯之一,普魯士王國的臣屬。


    3suspendu(暫時停刊)去掉詞頭成pendu(處絞刑)。


    波旁王室回國周年紀念日舉行了一次大彌撒,他望見塔列朗先生走過,說道:“惡大人閣下到了。”


    吉諾曼經常由他的女兒陪著同來,當時他的女兒年過四十,倒象一個五十歲的人,陪他同來的還有一個七歲的小男孩,白淨,紅嫩,生就一雙笑眯眯肯和人親近的眼睛,他一走進客廳,總聽見在座的人圍著他齊聲讚歎:“他多麽漂亮!真可惜!可憐的孩子!”這孩子就是我們先頭提到過的那個。大家稱他為“可憐的孩子”,因為他的父親是“一個盧瓦爾1的匪徒”。


    1盧瓦爾(loire),法國中部偏東之省。


    這位盧瓦爾的匪徒是吉諾曼先生的女婿,我們在前麵也已提到過,也就是吉諾曼先生所謂的“他的家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悲慘世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維克多·雨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維克多·雨果並收藏悲慘世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