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辣椒年後還能摘一段時間,但柴米決定先不摘了,到時候全部養到變紅,留著開店的時候用。


    柴茶和柴花回來後,回小圓村待了幾天,但董娘子交代過,農活不能做太多,手糙了養好不容易,所以柴家都不敢讓她們做重活兒,就打打下手。


    兩人在村裏待夠了,就回沛豐鎮陪兩個老人去了。


    等柴醋他們也放假的時候,年味也濃得很了,村裏最後一批辣椒摘完,柴米也將年前特意加量做的變蛋都賣到回味樓,柴家也進入了過年的狀態。


    大伯和大伯母還是沒放棄過年這兩天賣包子生意,柴米也跟著幫忙,順便上街買年貨。


    今年過年,柴米不管是老人的孝敬還是孩子的壓歲錢,都給的是銀錠子,柴爺爺柴奶奶的每人十兩,柴家兄妹的每人五兩,柴醋柴茶每人私下加了五兩。


    每個裝錢的荷包都是柴茶自己繡的,現在她完全可以自己繡個荷包了。


    當然,大伯母也給了六兩壓歲錢,柴米自己給充公了,現在還不到分這個的時候。


    或許是大家都知道柴米今年沒什麽錢,所以很多東西都被大伯搶著買了,柴米自己沒花多少錢,就香火紙錢那些自己花錢了,其他的大部分都被大伯大伯母搶先付錢。


    柴米沒辦法,隻能湊幾隻雞了。


    過年這幾天,不是烤雞就是燉雞,夥食好得很。


    熱熱鬧鬧的在小圓村過完年,新一年的忙碌又要開始了。


    禹朝十年,柴米虛歲九歲,柴醋柴茶虛歲六歲。


    感覺大家都長大了,有小大人的樣子了。


    念書的和學藝的都要過了小年才走,柴米也由著他們瘋玩,隻是時不時的給他們緊緊皮,讓他們適當的收收心。


    該學的還是得學,得練,要不然忘得快。


    過了年的辣椒柴米不賣了,但養到紅透得要點兒時間,柴米隻能先留著,等兩個孩子都送走後,再回來處理。


    但變蛋是可以繼續做的,問過回味樓張掌櫃,確定他們家還要變蛋,量多少都要後,柴米就拉著大伯母和柴奶奶忙活起來。


    到現在柴米依舊維持了隻要結一次變蛋的錢,就給大伯母一兩銀子的辛苦費,這樣的習慣。


    沒有大伯母的幫忙,柴米自己根本做不了,很多重活都需要她,而且大伯母幹活麻利,有她在柴米都不需要太操心。


    柴米現在平均五天到七天左右就能出一批新貨,每個月大伯母都能拿走五兩以上的辛苦費,算是給家裏添了個進項了。


    但這錢柴米不能不給,次數多了,就會變得理所應當,柴米不想這樣占便宜,其他的地方,見不到錢柴米就先放著,等有錢了再多付出些,變蛋的生意進賬一次必須給大伯母一次。


    這是柴米自己內心定下的規矩,不能因為是自己家人就無止境不要臉的使喚自己家人,時間長了,誰都會心裏不平衡的。


    初三初四初五這幾天,都用來挑選雞蛋,醃製變蛋,給回味樓送貨。


    等這幾天忙結束,柴大伯就開始找人挖兩家的紅薯。


    去年感覺事兒也不多,但不知道都忙到哪裏去了,以至於紅薯都沒時間挖。


    柴米在小荒山辣椒苗間空處都栽了紅薯,就熟地裏栽得少,重新育苗的時候已經挖了,基本上都送到鎮上,給柴醋他們幾個男孩當零食吃了。


    柴老大看柴米栽得多,加上紅薯餅也賣得好,就間空的也都栽了些紅薯藤,所以兩家的紅薯挖出來都不算小數目。


    柴米和大伯商量之後,打算將紅薯都好好放地窖裏,留著下半年開店時用,這紅薯餅放在店裏,就得再多加點價錢了。


    柴米還打算如果賣得好的話,從小圓村裏也買一些,路途遠不是事兒,到時候直接在沛豐鎮加工,拿到平城再煎一遍,短時間幾天內,是可行的。


    就得看村民們願不願意種了,柴米想,得讓大伯和處得好的幾家悄悄透透口風,讓他們在田邊地角的栽一些,湊在一起也是個數了。


    因為是打算保存著用的,紅薯得小心挖,盡量少些破損,所以柴老大也多雇了幾個人來,找了八個村裏的壯漢。


    就是八個人,加上大伯大伯母兩人,將小荒山和後山的紅薯都挖完,也用了五六天時間,十一那天自家人還收尾了一早上。


    村裏的地窖放的東西不多,但這次挖紅薯,算是將兩家的地窖都快填滿了。


    破損的基本上都送到了鎮上,不是很嚴重的留著給柴醋他們吃,嚴重的著幾天就煮著吃了。


    孩子慢慢長大,身量是高了,但胃口也大了。


    挖紅薯這幾天,幾個孩子也有幫忙,就是搬運工作,但跑來跑去的也費體力,挖壞了的紅薯柴奶奶挑出來要煮兩鍋才夠吃。


    一鍋給柴家人,主要是幾個孩子,一人就能吃好幾個;一鍋留給找來挖紅薯的人。


    紅薯入窖,事情告一段落,柴醋柴茶也要開始新一年的學習了,柴米就沒讓他們留在小圓村,將他們都趕到了鎮上,該複習的複習,是時候靜下心來。


    柴米也在做準備,過兩天得去府城,一去就是五六天,很多事情得提前做打算。


    年前給夫子或者董娘子的年禮,都是大伯買的,柴米覺得年後應該補一份。


    做了一批青椒醬,又做了一批辣椒鹽,加上五十個變蛋,再到街上買份禮,這樣應該就差不多了。


    正月底辣椒苗就可以移栽,柴米已經和大伯通過氣,他花了兩天時間漚肥,就等回來的時候可以用。


    正月十五那天,柴家全家都到鎮上過節。


    大伯母不願意放棄賣包子的營生,雖然賺得錢不多,又忙得起早貪黑的,但一個月就一兩次,她很堅持。


    當然,下午散集後,一家人就開始做飯,柴米提供了兩隻雞,烤一隻,煮一隻,過個年,家裏專門留著吃的雞也不剩多少了。


    今天過後,孩子們明天就得分開,等過半年再聚。


    氣氛都有些怪怪的。


    第二天一早,柴奶奶和柴爺爺送幾個孩子去學堂,柴老大帶著其他人,天不亮就出發了。


    到府城後還得先去繡莊拜訪董娘子,柴茶和柴花先得去露個麵,不能去太晚了。


    牛車晃晃悠悠,柴米又起了買個騾車或者驢車的念頭。


    到了平城,也是傍晚了,一行人沒在宅停留,直奔繡莊。


    等雙方敘話結束,董娘子特意留大家吃晚飯,但柴老大以要回家收拾為由拒絕了。


    柴茶她們兩個被董娘子允許第二天一早過去,所以一家人出了休整之後就直接回宅子。


    時間太晚了,來不及也沒精力做什麽飯菜,直接找了個相近的麵館吃了碗麵,就當做晚飯了。


    累了一天,眾人都沒了力氣,早早就洗漱睡覺了。


    第二天一早,將柴茶和柴花兩個孩子送到繡莊後,柴米和大伯大伯母帶著給牙人的年禮,去找他。


    雖說這年禮給的遲了些,但禮多人不怪。


    到了地方,雙方一頓寒暄後,就說起了正事兒。


    這次牙人給介紹的是挨著繡莊那邊的房子,雖然離得不遠,但也不近,繞了些路,算起來都快一裏了(一裏等於五百米)。


    這房子在主街後一條街的位置,以前也是開酒樓的,是個二層樓,後院不大,但前廳以前店家可以放十張桌子,樓上是六個雅間,總的來說房子是不錯的。


    至於為了要賣了,牙人說這前店家是從父輩接過來的產業,他本人並不擅長經營,隻適合做個賬房先生。


    這酒樓到了他手裏以後,生意是每況愈下,要是再熬下去,可能就得將家裏的老本都賠進去。


    於是店家他痛定思痛,決定將酒樓賣了,另尋營生。


    柴米聽後倒是覺得這店家是個聰明人,能及時止損,算是個明白人。


    聽牙人說店家要八百兩銀子後,柴米覺得,還是先去看看再說。


    柴老大也覺得這八百兩銀子的房子,還是得看看再說,價格不是一般的高,是高出快兩三倍了!!!


    牙人一行人往酒樓的位置走去,確實是往繡莊的方向。


    到了地方,也確實是在主街後一條街的位置,在街口的位置,旁邊是一家賣酒的鋪子,看進去能看到擺滿了酒壇子。


    這房子也確實不舊,看得出來是有好好保養的,大廳裏也擺滿了桌子,但沒一個客人,酒樓裏也隻有一個人,牙人說,那就是店家。


    雙方認識後,牙人就帶著柴米他們參觀起來。


    後院也確實不大,有個牲口棚,旁邊是雜物房和旱廁,柴米看了眼覺得如果真的要買的話得好好改造。


    對麵是兩間屋子和一間廚房,廚房大屋子很小,廚房裏麵的東西也都還在,齊全得很。


    院子裏有口井,用水很方便。


    到了樓上,柴米也看了雅間,六個雅間已經將空間都用上了,大小就剛剛好,能擺下一張圓桌椅子,普普通通的裝扮。


    雅間隻能在裝飾上再花些心思了。


    大廳裏的桌椅,柴米覺得還能再擺兩桌,可以放十二張桌椅,到時候再重新修整一番,能挪出點空間來放置燒烤架。


    店家在的櫃台那兒就是一般酒樓都有的布置,後麵也擺了酒,但柴米心想,旁邊就是賣酒的鋪子,店家賣酒應該賺不了錢。


    都看完後,柴米還是很對這個酒樓還是很滿意的,除了價錢。


    柴米和大伯大伯母在一邊商量後,覺得可以講講看,八百兩太貴,如果能談到六百兩左右,就可以考慮,太貴了就放棄,再花時間找找。


    然後就由柴老大和店家他們交涉去了,柴米和大伯母坐在一邊喝著茶水休息。


    年後一番折騰,柴米能拿出來的錢隻要二百二十六兩銀子,能花在酒樓上的錢隻能是二百兩。


    如果這個錢能花六百兩搞定,那得先讓大伯幫忙墊一百兩,等錢攢夠了再還回去,這樣就一家占一半的本錢。


    如果價格談不下來,超出太多了,加上後期還有其他的投入,柴家根本耗不起,隻能放棄。


    可不管怎麽拉扯,這店家也隻同意降到七百兩銀子,剩下的就怎麽說也不肯再降價了。


    眼看著日頭也不早了,柴米覺得餓,就和大伯母商量著先吃飯,吃過飯再談。


    想到這兒就是酒樓,但又隻剩店家,應該不會做飯,但柴米還是開口問店家,能不能在他家酒樓裏叫一桌,大家都餓了,需要吃飯。


    店家都有些懵了,想不到這小孩會想著在這吃飯,但也直接回絕了,他家的大廚和小二都回家了,沒必要為了一桌飯菜把人給叫回來,讓柴老大跟著他走一趟,去別人家炒了一桌菜過來。


    等他們回來,柴米已經藏不住肚子叫的聲音了。


    柴老大邀請了店家一起吃,就當是感謝他幫忙搞到一桌子飯菜,他也直爽,謝過之後就坐下來一起吃。


    一夥人都沒有“食不言寢不語”的規矩,不一會兒就聊了起來。


    店家姓黃,單名一個“平”字,據說是他爹娘年老都隻得他這麽一個孩子,希望他平平安安。今年三十四歲,已經成婚,有一兒一女,一個八歲一個四歲。


    他爹娘是在三年前相繼病逝的,但也沒受太多苦,兒孫都有了,年紀也大了,走得還算體麵。


    黃平比柴老大還大幾歲,但孩子都差不多大,他說是因為念了幾年書,成婚晚的緣故。


    以前酒樓有他爹在,即使他科考無望回家後,也就當個賬房先生,但自從他爹走後,他自己這個店家當得是磕磕絆絆,勉強堅持了三年,去年年底和家人商量後,還是覺得賣了酒樓,不再浪費時間精力。


    放出風聲後,黃平就遣散了大部分人,隻留一個大廚和一個小二哥。


    來問的人還是挺多的,但都沒有給到黃平滿意的價格,客人也沒有幾個,今年過了年,黃平直接讓還剩著的大廚和小二哥都回家了,他自己守著。


    就等來一個有緣人,他將酒樓轉手,然後就去找其他營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農家之為了悠閑生活而奮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隻想擺爛的鼠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隻想擺爛的鼠鼠並收藏穿越農家之為了悠閑生活而奮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