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寇所食,乃是搶劫我大明百姓的食物!南京城外,並不是寸草不生的蠻荒之地,也不是高山大海,而是萬畝良田、億萬百姓!我們關上城門,難道任憑倭寇劫掠屠戮城外的百姓而不顧嗎?”
“張尚書的妙計,不是餓走倭寇,而是把南京城外的百姓推向火坑深淵!各位難道忘了庚戌之變嗎?”
戚繼光一句庚戌之變,在場所有人都傻眼了。現在是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庚戌之變發生在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剛過去了五年。
庚戌之變那麽大的事情,朝野震驚、全國震動。現場這幫文武官員有哪個能忘記?
庚戌之變的時候,京師就是城門緊閉,任憑韃靼軍在京郊四處劫掠。搶劫糧食財物、侮辱婦女、屠殺百姓。
韃靼撤兵之後,嘉靖皇帝朱厚熜事後追究,可是把當朝兵部尚書丁汝夔給殺了!南京要是再整出一回和庚戌之變類似的事件,張時徹這個南京兵部尚書會是個什麽下場?
前車之鑒!血淋淋的事實才過去五年。並且,兩次當事人的職務都一樣,都是兵部尚書!皇帝殺丁尚書毫不猶豫,對他張尚書能網開一麵嗎?
全場安靜了有五分鍾,中間連個咳嗽的都沒有。之前小聲說話的也不說了,也沒人離座進出了。現場一片令人窒息的死寂。最後張時徹開口了。
“咳咳,戚繼光講的也有些道理。各位,哪位願意率兵出城迎戰倭寇?”
沒人應聲。張時徹把在場的武將挨個兒看了一遍。他看到誰,誰把頭低下。不但沒人主動請戰,連個和他對視的都沒有。張尚書沒辦法,隻好親自點名。頭一個點到的就是陳都僉。
陳都僉把頭搖的跟撥浪鼓似的,“大人,卑職前日騎馬的時候,不慎從馬上摔下,傷了肋骨,現在用力喘氣都疼。卑職倒是願意領兵出戰,但是以卑職的身體狀態,隻怕會有負大人的重托。”
他倒是找了個好理由。不過他確實挨過戚繼光一頓揍,說有傷,倒也不完全是瞎話。
接下來,張時徹點到誰,誰都能找到各種理由推脫。這個閃了腰、那個岔了氣,有的要照顧老人、有的是小妾生孩子。張時徹一連點了十幾個,一個能去的都沒有。
張時徹氣急敗壞,“諸位,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各位拿著朝廷的俸祿,如今強敵入侵,卻推三阻四,都不願領兵出戰。陛下若是怪罪下來,我好不了,你們就能沒事嗎?”
還是沒人出聲。張時徹無奈的看著戚繼光。那意思是,你看,不是我不派將出戰,而是這幫人,他們誰都不敢去!
戚繼光站起來了,“張大人,卑職戚繼光,願領兵出城迎敵!請尚書大人派給卑職一千精兵,戚繼光保證全殲倭寇!”
“你?”張時徹並沒有立即答應,而是有些猶豫。
旁邊的兵部侍郎陳洙一拍桌子,“戚繼光,你少要嘩眾取寵!”
這話戚繼光給說愣住了。沒人敢出戰,我請戰,你說我嘩眾取寵?這是什麽邏輯?
“陳大人,戚繼光請戰,何來嘩眾取眾一說?”右僉都禦史、浙江巡撫阮鄂反問道。
當初在胡宗憲擺的接風宴上,浙江巡撫阮鄂和浙江海道副使譚綸與戚繼光聊得最對脾氣,這倆也是胡宗憲在官場上的盟友。
今天文武官員齊聚兵部衙門,他倆也來了,隻是一直沒講話。直到這時候,阮鄂才開口給戚繼光幫忙。
陳洙反駁他,戚繼光雖然是都僉事,在登州也打過倭寇。但他現在負責的是屯田。率軍迎戰倭寇,有這麽多帶兵的將官不派,卻派一個屯田的都僉事去。萬一吃了敗仗,朝廷追究起來,誰能承擔這個責任?
浙江海道副使譚綸站出來力挺戚繼光。譚倫說,戚繼光在登州打過倭寇、在京師打過韃靼,作戰經驗你們誰能比得過?不派他出戰,你們誰去退倭寇?
譚綸、阮鄂,兩個人支持戚繼光。但是,以陳洙為首的其他人卻一邊倒的反對戚繼光帶兵。至於不用戚繼光,用誰出戰,這幫人卻沒主意。總之,就算沒人出戰,也不能讓戚繼光領兵!
張時徹裝的左右為難。但他作為兵部尚書,卻沒有明確支持戚繼光,就是和陳洙等人站在一邊。
兩幫人各持己見、互不想讓,吵得不可開交。倭寇已經殺到了南京城外,這些高居廟堂、手握重權的文臣武將們卻還在內鬥。
“奉旨下江南,督查沿海軍務,工部右侍郎趙大人駕到!”忽然跑進來一名軍官,站在兵部大堂的門口高喊了一聲。
亂成一鍋粥的兵部大堂瞬間安靜了,緊接著眾人紛紛起立,桌椅板凳叮鈴咣當亂響。
戚繼光有點兒迷糊。工部右侍郎,這官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張時徹可是兵部尚書,他怎麽也慌慌張張的站起來了。尚書不是比侍郎大嗎?再說,來人還是個右侍郎。這是怎麽回事?
戚繼光雖然也站起來了,卻並沒有跟著眾人往門口去。浙江巡撫阮鄂悄悄湊過來,壓低聲音給他介紹:“趙文華,是嚴嵩義子,為人奸詐。你要小心!”
隻說了這幾個字,一大群官員就簇擁著一位走進了大廳。這人身穿錦袍、頭戴烏紗,邁著四方步,趾高氣揚的來到兵部大堂上。
高傲的眼神環視四周,從戚繼光身上一掃而過。然後,大搖大擺的走到中間主位上,直接坐下了。
這位置剛才是兵部尚書張時徹坐的,現在被趙文華坐了。張時徹隻好在旁邊找位置坐到他左邊、陳洙坐右邊,倆人一左一右,成了趙文華的陪襯。
趙文華環視全場,問張時徹,兵部怎麽這麽多人,在幹什麽呢?
張時徹解釋,倭寇殺到南京城外了,我們正在討論應對之策。趙文華又問,討論出怎麽應對了嗎?張時徹就把剛才的經過,大概講了一遍。
趙文華聽完變了臉色,“戚繼光來浙江了?哪位是戚繼光?”
人家點到自己的名字了,戚繼光隻好站起來,拱了拱手,“趙大人,在下便是戚繼光。”
“張尚書的妙計,不是餓走倭寇,而是把南京城外的百姓推向火坑深淵!各位難道忘了庚戌之變嗎?”
戚繼光一句庚戌之變,在場所有人都傻眼了。現在是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庚戌之變發生在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剛過去了五年。
庚戌之變那麽大的事情,朝野震驚、全國震動。現場這幫文武官員有哪個能忘記?
庚戌之變的時候,京師就是城門緊閉,任憑韃靼軍在京郊四處劫掠。搶劫糧食財物、侮辱婦女、屠殺百姓。
韃靼撤兵之後,嘉靖皇帝朱厚熜事後追究,可是把當朝兵部尚書丁汝夔給殺了!南京要是再整出一回和庚戌之變類似的事件,張時徹這個南京兵部尚書會是個什麽下場?
前車之鑒!血淋淋的事實才過去五年。並且,兩次當事人的職務都一樣,都是兵部尚書!皇帝殺丁尚書毫不猶豫,對他張尚書能網開一麵嗎?
全場安靜了有五分鍾,中間連個咳嗽的都沒有。之前小聲說話的也不說了,也沒人離座進出了。現場一片令人窒息的死寂。最後張時徹開口了。
“咳咳,戚繼光講的也有些道理。各位,哪位願意率兵出城迎戰倭寇?”
沒人應聲。張時徹把在場的武將挨個兒看了一遍。他看到誰,誰把頭低下。不但沒人主動請戰,連個和他對視的都沒有。張尚書沒辦法,隻好親自點名。頭一個點到的就是陳都僉。
陳都僉把頭搖的跟撥浪鼓似的,“大人,卑職前日騎馬的時候,不慎從馬上摔下,傷了肋骨,現在用力喘氣都疼。卑職倒是願意領兵出戰,但是以卑職的身體狀態,隻怕會有負大人的重托。”
他倒是找了個好理由。不過他確實挨過戚繼光一頓揍,說有傷,倒也不完全是瞎話。
接下來,張時徹點到誰,誰都能找到各種理由推脫。這個閃了腰、那個岔了氣,有的要照顧老人、有的是小妾生孩子。張時徹一連點了十幾個,一個能去的都沒有。
張時徹氣急敗壞,“諸位,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各位拿著朝廷的俸祿,如今強敵入侵,卻推三阻四,都不願領兵出戰。陛下若是怪罪下來,我好不了,你們就能沒事嗎?”
還是沒人出聲。張時徹無奈的看著戚繼光。那意思是,你看,不是我不派將出戰,而是這幫人,他們誰都不敢去!
戚繼光站起來了,“張大人,卑職戚繼光,願領兵出城迎敵!請尚書大人派給卑職一千精兵,戚繼光保證全殲倭寇!”
“你?”張時徹並沒有立即答應,而是有些猶豫。
旁邊的兵部侍郎陳洙一拍桌子,“戚繼光,你少要嘩眾取寵!”
這話戚繼光給說愣住了。沒人敢出戰,我請戰,你說我嘩眾取寵?這是什麽邏輯?
“陳大人,戚繼光請戰,何來嘩眾取眾一說?”右僉都禦史、浙江巡撫阮鄂反問道。
當初在胡宗憲擺的接風宴上,浙江巡撫阮鄂和浙江海道副使譚綸與戚繼光聊得最對脾氣,這倆也是胡宗憲在官場上的盟友。
今天文武官員齊聚兵部衙門,他倆也來了,隻是一直沒講話。直到這時候,阮鄂才開口給戚繼光幫忙。
陳洙反駁他,戚繼光雖然是都僉事,在登州也打過倭寇。但他現在負責的是屯田。率軍迎戰倭寇,有這麽多帶兵的將官不派,卻派一個屯田的都僉事去。萬一吃了敗仗,朝廷追究起來,誰能承擔這個責任?
浙江海道副使譚綸站出來力挺戚繼光。譚倫說,戚繼光在登州打過倭寇、在京師打過韃靼,作戰經驗你們誰能比得過?不派他出戰,你們誰去退倭寇?
譚綸、阮鄂,兩個人支持戚繼光。但是,以陳洙為首的其他人卻一邊倒的反對戚繼光帶兵。至於不用戚繼光,用誰出戰,這幫人卻沒主意。總之,就算沒人出戰,也不能讓戚繼光領兵!
張時徹裝的左右為難。但他作為兵部尚書,卻沒有明確支持戚繼光,就是和陳洙等人站在一邊。
兩幫人各持己見、互不想讓,吵得不可開交。倭寇已經殺到了南京城外,這些高居廟堂、手握重權的文臣武將們卻還在內鬥。
“奉旨下江南,督查沿海軍務,工部右侍郎趙大人駕到!”忽然跑進來一名軍官,站在兵部大堂的門口高喊了一聲。
亂成一鍋粥的兵部大堂瞬間安靜了,緊接著眾人紛紛起立,桌椅板凳叮鈴咣當亂響。
戚繼光有點兒迷糊。工部右侍郎,這官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張時徹可是兵部尚書,他怎麽也慌慌張張的站起來了。尚書不是比侍郎大嗎?再說,來人還是個右侍郎。這是怎麽回事?
戚繼光雖然也站起來了,卻並沒有跟著眾人往門口去。浙江巡撫阮鄂悄悄湊過來,壓低聲音給他介紹:“趙文華,是嚴嵩義子,為人奸詐。你要小心!”
隻說了這幾個字,一大群官員就簇擁著一位走進了大廳。這人身穿錦袍、頭戴烏紗,邁著四方步,趾高氣揚的來到兵部大堂上。
高傲的眼神環視四周,從戚繼光身上一掃而過。然後,大搖大擺的走到中間主位上,直接坐下了。
這位置剛才是兵部尚書張時徹坐的,現在被趙文華坐了。張時徹隻好在旁邊找位置坐到他左邊、陳洙坐右邊,倆人一左一右,成了趙文華的陪襯。
趙文華環視全場,問張時徹,兵部怎麽這麽多人,在幹什麽呢?
張時徹解釋,倭寇殺到南京城外了,我們正在討論應對之策。趙文華又問,討論出怎麽應對了嗎?張時徹就把剛才的經過,大概講了一遍。
趙文華聽完變了臉色,“戚繼光來浙江了?哪位是戚繼光?”
人家點到自己的名字了,戚繼光隻好站起來,拱了拱手,“趙大人,在下便是戚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