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悄然抬起頭,隻見,李二的臉上不知何時已經爬滿了淚水。
長孫無忌立刻道。“陛下保重龍體。”
李二看向長孫無忌,苦澀道。“輔機,你說這莫不是老天對朕的報應嗎?”
自從玄武門之後,李二最怕的事情就是後世子孫學他。
然而,往往是越擔心什麽就越來什麽。
此時從天幕得知李承乾會造反,甚至最寵愛的青雀也......
豈不讓老父傷悲?
長孫無忌斷然道。“此為後世人所雲,真假還在兩說之間。”
“陛下切莫當真!”
長孫無忌一改往日對天幕推崇至極的態度,直說天幕之言不可信!
當然,但凡長了耳朵的人都聽得出來,這不過是寬慰罷了。
李二搖了搖頭。“天幕昭示,是非真假早有論斷,輔機不必安慰朕,此乃朕之過也,父不仁,子相肖!”
“玄武門舊事,朕每每念之亦不甚悔痛,今日天幕警示,方知遺禍子孫。”
說著他目光一凝,話鋒一轉,眼神也隨之堅毅起來。
“因此,朕欲下詔罪己,昭告皇天神祇、後世兒孫,以此為鑒!”
此言一出,滿堂皆驚!
陛下要下罪己詔?
要親自承認玄武門之變做錯了?
長孫無忌立刻大驚。“陛下,此事萬萬不可啊!”
他當即跪下就要相勸。
然而,李二擺了擺手,製止了他繼續勸誡。“朕意已決,諸卿不必多言。”
言罷,眾人麵麵相覷,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時間表情都十分精彩。
李二的這個決定可謂是令所有人沒想到!
下罪己詔是小事。
自漢武帝開了罪己詔的這個頭之後,君王認錯罪己,已經不是在一件丟臉的事了。
相反,這反而還能更體現出君王的自省自查,是大大的刷國民好感度的行為。
可是罪己詔.....那也得分什麽事!
往小的說,這封罪己詔不過是認個錯而已,可是往大了說,這就是在承認自己的繼,位,不,正。
在否認自己的繼位合法性!
連陛下都承認自己的繼位不合法了,那麽他們這些參與了玄武門之變的臣子呢?
豈不是篡逆之輩?
“陛下一定是一時糊塗了,得此間事了了之後,一定要勸他收回成命!”
“陛下受此衝擊,準時受了打擊,發糊塗了!”
“下罪己詔?那我們不都成了反賊了嗎?”
參與了玄武門之變的舊臣們一番眼神交流,很快就確定了統一思想。
不管如何,一定要把這封罪己詔攔下來!
那麽李二是否是真的受到衝擊,腦袋發昏才想到這一出呢?
並不全是。
誠然,受到衝擊了是不假。
但罪己詔這個念頭也並非是一時心血來潮。
原因有四。
一:他自繼位之後,天下之人沒有敢拿得,位,不,正這一點來作文章的,沒人敢將其放在明麵上來說。
但是,明麵不說,可私底下呢?
特別是在天幕問世之後,他的不光彩上位手段,可是明晃晃的擺在了每個人的眼前。
此時的民間,想必早已經處處以此為談資。
一味的避而不談,反而會越顯得心虛,會讓這個汙點越放越大。
二:下罪己詔是不假,但是怎麽寫,這裏麵就大有文章可做。
在政變這一事實不變的前提之下,大書特書隱太子李建成一黨的逼迫,以及自己是為了自保被逼無奈才起事的心酸。
也未必不能博得天下百姓的理解同情。
換位思考,諸位要是到了朕這個份上,焉能坐以待斃?
三:至於動搖了繼位的合法性?
這就更是笑話了!
且不說他是名正言順的太子,是太上皇禪位而來的皇位。
就說這天幕!
天幕之上對李二的褒揚莫非都是假的嗎?
自古都說君權神授,可又有哪位皇帝得過天意的承認?
眼下,天幕的問世。
天幕對李世民的承認,這才是君權神授,這才是最至高無上的繼位合法性!
四:也是最關鍵的一點。
就算民間還有俳惻之聲又如何?
天幕已經說明了李二的豐功偉績。
跟在這樣一位皇帝治下有飯吃,活得既有裏子又有麵子,難道民心還會有變動嗎?
利益,才是最穩固的紐帶。
別說一封罪己詔了,就算是十封百封,在李二的具體履曆被昭示過後,他的統治就已經牢靠的不能再牢靠!
受李承乾謀反的刺激,李二終於下定決心要下罪己詔。
向天下臣民直視,玄武門之變,這一汙點。
打定了主意之後,心中的一塊大石頭落地,不由得整個人都輕鬆了幾分。
再看向天幕。
“稚奴仁厚孝悌,令他繼位,倒是個保全承乾和青雀的好法子。”
“而且評分頗高,後世人對其也頗有讚美。”
“看來稚奴的這個皇帝做的也不錯。”
心中放下了擔子,李二隨即又好奇起了李治這個皇帝做的如何。
天幕上,李二的評分過後,隨即也是一段對其生平的簡單介紹。
【在華夏曆史上,有這樣一位君主。】
【他被西方曆史書稱之為令人聞風喪膽的君王。】
【他所統治的朝代,被西方人成為野心勃勃的世界霸主。】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皇帝。】
【在很多人眼裏卻留下,無能,懦弱,怕老婆的標簽。】
【他是誰呢?】
【這就是曆史上最被低估的皇帝——唐高宗,李治。】
看到天幕中對李世民的介紹。
頓時,不僅是李二,其他朝代的古人們也紛紛好奇了起來。
嬴政起了興趣:“此子因為仁厚也被選為繼位之君,卻沒想到能在後世留下這等評價?”
劉徹很好奇:“西方?外邦蠻夷?竟然被外邦蠻夷如此忌憚,莫非此子的武功,竟然比唐太宗李世民還要驚豔?”
曹操眯著眼睛:“這大唐的前幾位皇帝竟然都這麽出色的嗎?”
劉備感慨:“這李家全是一群狠人啊!”
大明位麵,老朱是看過唐史,了解過李治的,所以對天幕的說法很是讚同。
“倒也說的不假。”
“若不是前有唐太宗,後又武則天,使得李治的光芒被掩蓋,唐高宗之名或許將更盛三分。”
就在眾人都好奇不已的時候,大唐位麵,高宗時代,永徽六年,剛剛被冊立為後的武則天盈盈一拜,笑道。
“恭喜陛下,陛下乃千古明君,天幕證名,妾亦為陛下感到高興呢。”
李治哈哈一笑,一把將武則天摟在懷裏。
長孫無忌立刻道。“陛下保重龍體。”
李二看向長孫無忌,苦澀道。“輔機,你說這莫不是老天對朕的報應嗎?”
自從玄武門之後,李二最怕的事情就是後世子孫學他。
然而,往往是越擔心什麽就越來什麽。
此時從天幕得知李承乾會造反,甚至最寵愛的青雀也......
豈不讓老父傷悲?
長孫無忌斷然道。“此為後世人所雲,真假還在兩說之間。”
“陛下切莫當真!”
長孫無忌一改往日對天幕推崇至極的態度,直說天幕之言不可信!
當然,但凡長了耳朵的人都聽得出來,這不過是寬慰罷了。
李二搖了搖頭。“天幕昭示,是非真假早有論斷,輔機不必安慰朕,此乃朕之過也,父不仁,子相肖!”
“玄武門舊事,朕每每念之亦不甚悔痛,今日天幕警示,方知遺禍子孫。”
說著他目光一凝,話鋒一轉,眼神也隨之堅毅起來。
“因此,朕欲下詔罪己,昭告皇天神祇、後世兒孫,以此為鑒!”
此言一出,滿堂皆驚!
陛下要下罪己詔?
要親自承認玄武門之變做錯了?
長孫無忌立刻大驚。“陛下,此事萬萬不可啊!”
他當即跪下就要相勸。
然而,李二擺了擺手,製止了他繼續勸誡。“朕意已決,諸卿不必多言。”
言罷,眾人麵麵相覷,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時間表情都十分精彩。
李二的這個決定可謂是令所有人沒想到!
下罪己詔是小事。
自漢武帝開了罪己詔的這個頭之後,君王認錯罪己,已經不是在一件丟臉的事了。
相反,這反而還能更體現出君王的自省自查,是大大的刷國民好感度的行為。
可是罪己詔.....那也得分什麽事!
往小的說,這封罪己詔不過是認個錯而已,可是往大了說,這就是在承認自己的繼,位,不,正。
在否認自己的繼位合法性!
連陛下都承認自己的繼位不合法了,那麽他們這些參與了玄武門之變的臣子呢?
豈不是篡逆之輩?
“陛下一定是一時糊塗了,得此間事了了之後,一定要勸他收回成命!”
“陛下受此衝擊,準時受了打擊,發糊塗了!”
“下罪己詔?那我們不都成了反賊了嗎?”
參與了玄武門之變的舊臣們一番眼神交流,很快就確定了統一思想。
不管如何,一定要把這封罪己詔攔下來!
那麽李二是否是真的受到衝擊,腦袋發昏才想到這一出呢?
並不全是。
誠然,受到衝擊了是不假。
但罪己詔這個念頭也並非是一時心血來潮。
原因有四。
一:他自繼位之後,天下之人沒有敢拿得,位,不,正這一點來作文章的,沒人敢將其放在明麵上來說。
但是,明麵不說,可私底下呢?
特別是在天幕問世之後,他的不光彩上位手段,可是明晃晃的擺在了每個人的眼前。
此時的民間,想必早已經處處以此為談資。
一味的避而不談,反而會越顯得心虛,會讓這個汙點越放越大。
二:下罪己詔是不假,但是怎麽寫,這裏麵就大有文章可做。
在政變這一事實不變的前提之下,大書特書隱太子李建成一黨的逼迫,以及自己是為了自保被逼無奈才起事的心酸。
也未必不能博得天下百姓的理解同情。
換位思考,諸位要是到了朕這個份上,焉能坐以待斃?
三:至於動搖了繼位的合法性?
這就更是笑話了!
且不說他是名正言順的太子,是太上皇禪位而來的皇位。
就說這天幕!
天幕之上對李二的褒揚莫非都是假的嗎?
自古都說君權神授,可又有哪位皇帝得過天意的承認?
眼下,天幕的問世。
天幕對李世民的承認,這才是君權神授,這才是最至高無上的繼位合法性!
四:也是最關鍵的一點。
就算民間還有俳惻之聲又如何?
天幕已經說明了李二的豐功偉績。
跟在這樣一位皇帝治下有飯吃,活得既有裏子又有麵子,難道民心還會有變動嗎?
利益,才是最穩固的紐帶。
別說一封罪己詔了,就算是十封百封,在李二的具體履曆被昭示過後,他的統治就已經牢靠的不能再牢靠!
受李承乾謀反的刺激,李二終於下定決心要下罪己詔。
向天下臣民直視,玄武門之變,這一汙點。
打定了主意之後,心中的一塊大石頭落地,不由得整個人都輕鬆了幾分。
再看向天幕。
“稚奴仁厚孝悌,令他繼位,倒是個保全承乾和青雀的好法子。”
“而且評分頗高,後世人對其也頗有讚美。”
“看來稚奴的這個皇帝做的也不錯。”
心中放下了擔子,李二隨即又好奇起了李治這個皇帝做的如何。
天幕上,李二的評分過後,隨即也是一段對其生平的簡單介紹。
【在華夏曆史上,有這樣一位君主。】
【他被西方曆史書稱之為令人聞風喪膽的君王。】
【他所統治的朝代,被西方人成為野心勃勃的世界霸主。】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皇帝。】
【在很多人眼裏卻留下,無能,懦弱,怕老婆的標簽。】
【他是誰呢?】
【這就是曆史上最被低估的皇帝——唐高宗,李治。】
看到天幕中對李世民的介紹。
頓時,不僅是李二,其他朝代的古人們也紛紛好奇了起來。
嬴政起了興趣:“此子因為仁厚也被選為繼位之君,卻沒想到能在後世留下這等評價?”
劉徹很好奇:“西方?外邦蠻夷?竟然被外邦蠻夷如此忌憚,莫非此子的武功,竟然比唐太宗李世民還要驚豔?”
曹操眯著眼睛:“這大唐的前幾位皇帝竟然都這麽出色的嗎?”
劉備感慨:“這李家全是一群狠人啊!”
大明位麵,老朱是看過唐史,了解過李治的,所以對天幕的說法很是讚同。
“倒也說的不假。”
“若不是前有唐太宗,後又武則天,使得李治的光芒被掩蓋,唐高宗之名或許將更盛三分。”
就在眾人都好奇不已的時候,大唐位麵,高宗時代,永徽六年,剛剛被冊立為後的武則天盈盈一拜,笑道。
“恭喜陛下,陛下乃千古明君,天幕證名,妾亦為陛下感到高興呢。”
李治哈哈一笑,一把將武則天摟在懷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