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口之內,流賊的中軍營地,氣氛因即將到來的交涉而略顯凝重。小萊子步伐堅定,徑直走向李岩,抱拳行禮,聲音清晰有力:“李岩首領,我家沈將軍有令,為免誤會,每次通過缺口的義軍人數需控製在兩百人以內。”
李岩聞言,目光深邃地掃過身旁的荊茂成與李玄,二人皆沉默以對,顯然對沈槯的提議表示認同。這不僅是對城內守軍的謹慎,也是對城外流賊的一種保護,確保交易公平,互不欺瞞。
“好,既然如此,本帥便親自率領首批義軍入城。”李岩點頭應允,聲音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決斷。
“相公!”、“大帥!”紅娘子、荊茂成與李玄幾乎同時出聲,紛紛上前阻攔,擔憂之情溢於言表。“你不可輕易涉險。”
李岩微微一笑,安撫道:“我們已至大同城下,豈有不入城之理?沈總兵若真有歹意,當初便不會伸出援手。他此舉,定有深意。”
李玄與荊茂成聞言,雖心有不甘,卻也無言以對。李岩所言非虛,沈槯的兩次相助,已足以證明其誠意。
紅娘子見狀,柔聲道:“相公,我願隨你一同前往。”李岩點頭應允,隨即對荊茂成與李玄吩咐道:“我進城後,大軍便由二位將軍暫代指揮。”
“遵命!”二人齊聲應答,目送李岩與紅娘子率兩百親兵,在小萊子的引領下,穿過城牆缺口,步入大同城內。
城內景象,與外界截然不同。官軍的防禦看似鬆散,實則內緊外鬆,暗藏玄機。李岩一眼便看出,城內至少有三千官軍嚴陣以待,雖無聲息,卻殺氣騰騰。
行至一處火槍手隊列前,李岩不禁駐足,目光被那些精良的火槍所吸引。與自家義軍中的粗製火器相比,沈槯火器營的火槍更顯輕巧、精致,其扳機設計亦有所不同,顯然更為先進。
與此同時,沈槯也在暗中觀察著李岩一行人,尤其是紅娘子那曼妙的身影,讓他不禁回想起濟寧之戰的驚險一幕。盡管當時未曾謀麵,但那抹火紅卻在他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小萊子,你覺不覺得那女子有些眼熟?”沈槯輕聲問道,眼神中閃過一絲疑惑。
嫩娘在一旁,雖未言語,但心中已生醋意,目光不由自主地與紅娘子相較,卻又不得不承認其風姿綽約。
小萊子聞言,仔細回想片刻,點頭道:“將軍這麽一說,確有幾分相似。”
沈槯沉吟片刻,繼續追問:“你可記得我們在何處見過她?”
小萊子撓頭苦思,努力回憶著每一個可能的場景。
此時,一行人已至交換場地。麵對四周嚴陣以待的大明官軍,紅娘子不禁緊張起來,本能地擋在李岩身前。而嫩娘,也幾乎同時做出了相同的舉動,擋在了沈槯麵前。
終於,李岩與沈槯隔著兩位女子,四目相對。小萊子適時介紹道:“李岩首領,這位便是我家沈將軍。”隨後,又轉向沈槯:“將軍,這位便是李岩首領。”
這一刻,兩軍將領的首次會麵,在緊張而又微妙的氣氛中展開,預示著接下來一係列複雜而微妙的合作與博弈。
“幸會,沈總兵。”
“幸會,李岩首領。”
兩人同時抱拳,臉上洋溢著禮節性的微笑,仿佛在這一刻,戰場上的敵對與猜忌都暫時被擱置一旁。沈槯的目光在李岩俊朗的麵容上稍作停留,心中暗道,難怪紅娘子會傾心於這位唇紅齒白、劍眉星目的青年才俊,其風采確實不凡,但沈槯也深知,李岩絕非徒有其表之輩。
“李岩首領,不知硝土是否已備齊?”沈槯微笑著問道,語氣中透露出幾分期待。
李岩聞言,輕輕揮手,身後的兩百義軍將士迅速響應,解開上衣,露出斜挎在身上的長筒布袋。布袋鼓鼓囊囊,顯然裝滿了沉甸甸的硝土。甄士道上前,隨機挑選五名將士,讓他們展示布袋中的貨物。他逐一檢查,仔細嗅聞,確認無誤後,向沈槯點頭示意:“將軍,確為硝土無疑。”
沈槯聞言,心中大石落地,輕輕吐出一口長氣。
“那麽,沈總兵承諾的鎧甲與兵器呢?”李岩轉而問道,笑容中帶著一絲期待。
“李岩首領請看。”沈槯伸手一指左側,眾人順著他的指引望去,隻見城牆腳下,鎧甲堆疊得整整齊齊,兵器更是堆積如山,刀槍劍戟,應有盡有,甚至還有弓箭,在陽光下閃爍著寒光。
“李岩首領可派人前去領取,但請記得,我們之前的約定。鎧甲限取一百套,兵器兩百件。當然,待五十萬斤硝土全部交付,這些裝備便盡數歸義軍所有。”沈槯解釋道,語氣誠懇。
李岩聞言,爽朗一笑:“沈總兵果然言而有信,李岩佩服之至。”
沈槯微微一笑,話鋒一轉:“但願義軍得到這批裝備後,不會用來指向我的將士。”言罷,他目光深邃,似在試探李岩的立場。
李岩淡然以對,並未直接回應,隻是輕聲道:“若有可能,李岩自不願與沈總兵為敵。”
沈槯聞言,心中一動,試探性地說道:“若有機會,本將軍倒是希望能與你兄弟相稱。”
李岩聞言,眼神堅定,針鋒相對:“若沈總兵能棄暗投明,加入闖王麾下,李某自當視你為兄長。”
沈槯哈哈一笑,隨即岔開話題,心中已明了李岩的立場。他雖隻是試探,但已確信李岩對李自成的忠誠無可動搖,招攬之念也隨之煙消雲散。
“既然李岩首領親臨大同,我們不妨借此機會商討一下聯軍合擊建奴的大計。”沈槯話鋒一轉,將話題引向正事。
李岩神色凝重,正色道:“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沈總兵對義軍多有援手,我們自當全力回報。更何況,無論是義軍還是官軍,我們都是漢人,同氣連枝,共禦外侮,擊退建奴乃是我們共同的責任。沈總兵有何吩咐,但說無妨,義軍定當全力以赴。”
“說得好!”沈槯擊掌讚歎,“我們同為漢人,麵對外敵入侵,自當同仇敵愾,共赴國難!”
李岩聞言,目光深邃地掃過身旁的荊茂成與李玄,二人皆沉默以對,顯然對沈槯的提議表示認同。這不僅是對城內守軍的謹慎,也是對城外流賊的一種保護,確保交易公平,互不欺瞞。
“好,既然如此,本帥便親自率領首批義軍入城。”李岩點頭應允,聲音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決斷。
“相公!”、“大帥!”紅娘子、荊茂成與李玄幾乎同時出聲,紛紛上前阻攔,擔憂之情溢於言表。“你不可輕易涉險。”
李岩微微一笑,安撫道:“我們已至大同城下,豈有不入城之理?沈總兵若真有歹意,當初便不會伸出援手。他此舉,定有深意。”
李玄與荊茂成聞言,雖心有不甘,卻也無言以對。李岩所言非虛,沈槯的兩次相助,已足以證明其誠意。
紅娘子見狀,柔聲道:“相公,我願隨你一同前往。”李岩點頭應允,隨即對荊茂成與李玄吩咐道:“我進城後,大軍便由二位將軍暫代指揮。”
“遵命!”二人齊聲應答,目送李岩與紅娘子率兩百親兵,在小萊子的引領下,穿過城牆缺口,步入大同城內。
城內景象,與外界截然不同。官軍的防禦看似鬆散,實則內緊外鬆,暗藏玄機。李岩一眼便看出,城內至少有三千官軍嚴陣以待,雖無聲息,卻殺氣騰騰。
行至一處火槍手隊列前,李岩不禁駐足,目光被那些精良的火槍所吸引。與自家義軍中的粗製火器相比,沈槯火器營的火槍更顯輕巧、精致,其扳機設計亦有所不同,顯然更為先進。
與此同時,沈槯也在暗中觀察著李岩一行人,尤其是紅娘子那曼妙的身影,讓他不禁回想起濟寧之戰的驚險一幕。盡管當時未曾謀麵,但那抹火紅卻在他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小萊子,你覺不覺得那女子有些眼熟?”沈槯輕聲問道,眼神中閃過一絲疑惑。
嫩娘在一旁,雖未言語,但心中已生醋意,目光不由自主地與紅娘子相較,卻又不得不承認其風姿綽約。
小萊子聞言,仔細回想片刻,點頭道:“將軍這麽一說,確有幾分相似。”
沈槯沉吟片刻,繼續追問:“你可記得我們在何處見過她?”
小萊子撓頭苦思,努力回憶著每一個可能的場景。
此時,一行人已至交換場地。麵對四周嚴陣以待的大明官軍,紅娘子不禁緊張起來,本能地擋在李岩身前。而嫩娘,也幾乎同時做出了相同的舉動,擋在了沈槯麵前。
終於,李岩與沈槯隔著兩位女子,四目相對。小萊子適時介紹道:“李岩首領,這位便是我家沈將軍。”隨後,又轉向沈槯:“將軍,這位便是李岩首領。”
這一刻,兩軍將領的首次會麵,在緊張而又微妙的氣氛中展開,預示著接下來一係列複雜而微妙的合作與博弈。
“幸會,沈總兵。”
“幸會,李岩首領。”
兩人同時抱拳,臉上洋溢著禮節性的微笑,仿佛在這一刻,戰場上的敵對與猜忌都暫時被擱置一旁。沈槯的目光在李岩俊朗的麵容上稍作停留,心中暗道,難怪紅娘子會傾心於這位唇紅齒白、劍眉星目的青年才俊,其風采確實不凡,但沈槯也深知,李岩絕非徒有其表之輩。
“李岩首領,不知硝土是否已備齊?”沈槯微笑著問道,語氣中透露出幾分期待。
李岩聞言,輕輕揮手,身後的兩百義軍將士迅速響應,解開上衣,露出斜挎在身上的長筒布袋。布袋鼓鼓囊囊,顯然裝滿了沉甸甸的硝土。甄士道上前,隨機挑選五名將士,讓他們展示布袋中的貨物。他逐一檢查,仔細嗅聞,確認無誤後,向沈槯點頭示意:“將軍,確為硝土無疑。”
沈槯聞言,心中大石落地,輕輕吐出一口長氣。
“那麽,沈總兵承諾的鎧甲與兵器呢?”李岩轉而問道,笑容中帶著一絲期待。
“李岩首領請看。”沈槯伸手一指左側,眾人順著他的指引望去,隻見城牆腳下,鎧甲堆疊得整整齊齊,兵器更是堆積如山,刀槍劍戟,應有盡有,甚至還有弓箭,在陽光下閃爍著寒光。
“李岩首領可派人前去領取,但請記得,我們之前的約定。鎧甲限取一百套,兵器兩百件。當然,待五十萬斤硝土全部交付,這些裝備便盡數歸義軍所有。”沈槯解釋道,語氣誠懇。
李岩聞言,爽朗一笑:“沈總兵果然言而有信,李岩佩服之至。”
沈槯微微一笑,話鋒一轉:“但願義軍得到這批裝備後,不會用來指向我的將士。”言罷,他目光深邃,似在試探李岩的立場。
李岩淡然以對,並未直接回應,隻是輕聲道:“若有可能,李岩自不願與沈總兵為敵。”
沈槯聞言,心中一動,試探性地說道:“若有機會,本將軍倒是希望能與你兄弟相稱。”
李岩聞言,眼神堅定,針鋒相對:“若沈總兵能棄暗投明,加入闖王麾下,李某自當視你為兄長。”
沈槯哈哈一笑,隨即岔開話題,心中已明了李岩的立場。他雖隻是試探,但已確信李岩對李自成的忠誠無可動搖,招攬之念也隨之煙消雲散。
“既然李岩首領親臨大同,我們不妨借此機會商討一下聯軍合擊建奴的大計。”沈槯話鋒一轉,將話題引向正事。
李岩神色凝重,正色道:“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沈總兵對義軍多有援手,我們自當全力回報。更何況,無論是義軍還是官軍,我們都是漢人,同氣連枝,共禦外侮,擊退建奴乃是我們共同的責任。沈總兵有何吩咐,但說無妨,義軍定當全力以赴。”
“說得好!”沈槯擊掌讚歎,“我們同為漢人,麵對外敵入侵,自當同仇敵愾,共赴國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