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一劍生花
你一個F天賦,竟能力壓九州天驕 作者:傲嬌的西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齊雲峰之巔,刀光劍影、身影繚亂,令人目不暇接。
洪淵持刀,飛身再斬。
李長安握劍,橫劍前劈。
兩人鬥到一處,洪淵將速度催動到極致,一刀接著一刀,一刀快過一刀。
李長安遊刃有餘,一劍彈開劈來的正陽刀,還能反手再削出一劍、刺向洪淵的胸口。
由於兩人是貼身纏鬥,隻能以快打快、拚的是速度,所以隻能用出五分力氣。
李長安的體魄很堅固,洪淵五分力氣揮出的正陽刀,完全傷不到他。
而洪淵施展出身若大日,全身都鍍上金身,防禦得到極大加強。
他修煉的功法又是《八九玄功》,體魄防禦本來也比較強。
所以李長安的長劍削在洪淵胸口,沒有將他重傷,隻造成了流血的輕傷。
主要也是因為李長安沒有使出全力,他的速度、力量都有所保留,並未傾力一戰。
而且,兩人交手至今,李長安從未使出過一招武技。洪淵不僅射出金色光線,更是使出了乾坤焚天斬。
洪淵在心中都不由猜測,難道李長安不會武技,完全就是靠力大磚飛?
但電視機前觀戰的人都知道,李長安有著逆天的悟性,陳添壽就教了他三招武技,全都是被他瞬間學會了。
除此以外,李長安可能還會其他武技,陳添壽如此看中他,後來在私下裏,應該會給李長安傳授其他武技。
要知道,陳添壽可是頂級大學的副校長,他這種老學究不誇張地講,精通幾百種武技,那也不是沒有可能。
……
兩人互砍幾十刀、幾十劍之後,各自往後倒飛幾百米,拉開到足夠安全的距離。
金剛不壞的李長安,自然是安然無恙,隻是衣衫被砍破了。
洪淵的防禦不如李長安,力氣也不如李長安,身上遍布著密密麻麻的劍傷。
隻見,洪淵深吸一口氣,體表正在淌血的劍傷,當即燃起一道道細小火焰。
這些密密麻麻的劍傷,經過細小火焰的焚燒愈合,隻過了幾秒鍾就愈合了。
速度拚不過李長安,力氣也拚不過他,這隻能拚武技了。
洪淵雙手握著正陽刀,右腳往前邁出一步,全身肌肉頓時緊繃,體內充沛的靈氣如潮水般湧入正陽刀。
李長安單手持劍,站在原地,眼神微微一凝,但他並沒有絲毫懼色。
這一刀,單單是起手式,便有著很強威勢。
自己要是正麵突進,恐怕會被重傷,所以不打算魯莽前衝,最好是見招拆招,李長安在心中作出抉擇。
洪淵全身力量,通過腰、臂、肘、腕,層層疊加,最終匯聚於刀尖。
他舉刀朝天,淩空一刀,刀光如虹,劃破長空,空氣都被撕裂,發出刺耳的嘯聲。
這一刀由上至下,力劈華山,刀劍劃出一道完美的弧線,朝著李長安當頭劈下。
李長安的雙眼亮起火光與金光,火眼金睛雖不能放慢別人動作,但卻能看出萬物的本質。
洪淵這一刀看似平凡,隻是一招從上往下的劈砍,普通人都會的那種劈砍。
但李長安有著火眼金睛,他能看出這一刀的不同尋常。
大道至簡,那種花裏胡哨的招式,沒有太大殺傷力。
洪淵這種普普通通、簡簡單單的劈砍,反而最為致命。
李長安火眼金睛,看出這一刀內裏的氣象、可謂森嚴宏大。
他好似看見了奔馳而來的千軍萬馬,看到了山底的大漠飛煙,看見黃沙千裏、長槍大戟。
這一刀,如同千軍萬馬紛至遝來,波瀾壯闊、蔚為壯觀。
李長安並沒有看錯,這一刀正是脫胎於《大易槍譜》,乃是大易槍仙從軍中殺伐之中、磨煉領悟出的槍法。
洪淵除了《大焚天訣》和《無妄刀經》,他在昆侖玉玨裏擁有大量時間,當然也不會閑著。
除了從《大日不滅身》裏,研究出了身若大日這個神通,他還從《大易槍譜》裏悟出了刀法。
當初為了適應天眼帶來的不適感,洪淵把《大焚天訣》《無妄刀經》《大日不滅身》《大易槍譜》看了幾千遍。
一個叫“陳壽”的人就有一句名言:讀書百遍,其義自現。
這個陳壽是史學家,他和陳添壽沒有半毛錢的關係,隻是名字比較像。
洪淵將四本書看了幾千遍,其義自現,自然有所領悟。
而洪淵有所領悟之後,因為不喜歡用槍,而昆侖玉玨裏又剛好有一把正陽刀,所以他就試著用刀、使出《大易槍譜》裏的招式。
總之是嚐試了很長一段時間,現實世界裏可能就六七天,但在昆侖玉玨裏是六七百天。
他用了整整兩年的時間去嚐試和實踐,終於通過複製借鑒、最終融會貫通,創造出了這一刀。
……
李長安確實會很多攻擊類的武技,因為有憑借金剛不壞的體魄,所以他沒有學防禦類的武技。
麵對洪淵凶悍絕倫的一刀,李長安的金剛體魄固然很強,但他的境界隻是十星武師,當然扛不住這一刀。
刀鋒已至頭頂,避無可避,李長安此時隻有一個選擇,他握劍的手臂使出全力,一劍從下往上迎向洪淵劈下的正陽刀。
李長安選擇硬碰硬,他舉起長劍,劍尖朝上,頂住刀尖。
刀尖與劍尖互叩,互不相讓,錚錚擬龍吟。
天地間以兩人為中心,向周遭蕩出一股磅礴的衝擊。
齊雲鋒的山巔所有的樹木岩石,悉數化為齏粉。而在稍下方的雲海,浩浩蕩蕩退散開來。
此時從沙漠望向上方,大日橫天,晴空萬裏,再無一絲雲霞。
……
劍身流轉著青色光彩,李長安一劍生花。
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的境界,猶在眼前。
劍尖綻放出一朵青色蓮花,這朵青蓮越來越大,托著洪淵上浮。
洪淵想躲,但一股無形的吸力,牢牢鎖住他的雙腳,托著他飛向半空,隨後猛然爆炸,如同綻放的煙花。
洪淵持刀,飛身再斬。
李長安握劍,橫劍前劈。
兩人鬥到一處,洪淵將速度催動到極致,一刀接著一刀,一刀快過一刀。
李長安遊刃有餘,一劍彈開劈來的正陽刀,還能反手再削出一劍、刺向洪淵的胸口。
由於兩人是貼身纏鬥,隻能以快打快、拚的是速度,所以隻能用出五分力氣。
李長安的體魄很堅固,洪淵五分力氣揮出的正陽刀,完全傷不到他。
而洪淵施展出身若大日,全身都鍍上金身,防禦得到極大加強。
他修煉的功法又是《八九玄功》,體魄防禦本來也比較強。
所以李長安的長劍削在洪淵胸口,沒有將他重傷,隻造成了流血的輕傷。
主要也是因為李長安沒有使出全力,他的速度、力量都有所保留,並未傾力一戰。
而且,兩人交手至今,李長安從未使出過一招武技。洪淵不僅射出金色光線,更是使出了乾坤焚天斬。
洪淵在心中都不由猜測,難道李長安不會武技,完全就是靠力大磚飛?
但電視機前觀戰的人都知道,李長安有著逆天的悟性,陳添壽就教了他三招武技,全都是被他瞬間學會了。
除此以外,李長安可能還會其他武技,陳添壽如此看中他,後來在私下裏,應該會給李長安傳授其他武技。
要知道,陳添壽可是頂級大學的副校長,他這種老學究不誇張地講,精通幾百種武技,那也不是沒有可能。
……
兩人互砍幾十刀、幾十劍之後,各自往後倒飛幾百米,拉開到足夠安全的距離。
金剛不壞的李長安,自然是安然無恙,隻是衣衫被砍破了。
洪淵的防禦不如李長安,力氣也不如李長安,身上遍布著密密麻麻的劍傷。
隻見,洪淵深吸一口氣,體表正在淌血的劍傷,當即燃起一道道細小火焰。
這些密密麻麻的劍傷,經過細小火焰的焚燒愈合,隻過了幾秒鍾就愈合了。
速度拚不過李長安,力氣也拚不過他,這隻能拚武技了。
洪淵雙手握著正陽刀,右腳往前邁出一步,全身肌肉頓時緊繃,體內充沛的靈氣如潮水般湧入正陽刀。
李長安單手持劍,站在原地,眼神微微一凝,但他並沒有絲毫懼色。
這一刀,單單是起手式,便有著很強威勢。
自己要是正麵突進,恐怕會被重傷,所以不打算魯莽前衝,最好是見招拆招,李長安在心中作出抉擇。
洪淵全身力量,通過腰、臂、肘、腕,層層疊加,最終匯聚於刀尖。
他舉刀朝天,淩空一刀,刀光如虹,劃破長空,空氣都被撕裂,發出刺耳的嘯聲。
這一刀由上至下,力劈華山,刀劍劃出一道完美的弧線,朝著李長安當頭劈下。
李長安的雙眼亮起火光與金光,火眼金睛雖不能放慢別人動作,但卻能看出萬物的本質。
洪淵這一刀看似平凡,隻是一招從上往下的劈砍,普通人都會的那種劈砍。
但李長安有著火眼金睛,他能看出這一刀的不同尋常。
大道至簡,那種花裏胡哨的招式,沒有太大殺傷力。
洪淵這種普普通通、簡簡單單的劈砍,反而最為致命。
李長安火眼金睛,看出這一刀內裏的氣象、可謂森嚴宏大。
他好似看見了奔馳而來的千軍萬馬,看到了山底的大漠飛煙,看見黃沙千裏、長槍大戟。
這一刀,如同千軍萬馬紛至遝來,波瀾壯闊、蔚為壯觀。
李長安並沒有看錯,這一刀正是脫胎於《大易槍譜》,乃是大易槍仙從軍中殺伐之中、磨煉領悟出的槍法。
洪淵除了《大焚天訣》和《無妄刀經》,他在昆侖玉玨裏擁有大量時間,當然也不會閑著。
除了從《大日不滅身》裏,研究出了身若大日這個神通,他還從《大易槍譜》裏悟出了刀法。
當初為了適應天眼帶來的不適感,洪淵把《大焚天訣》《無妄刀經》《大日不滅身》《大易槍譜》看了幾千遍。
一個叫“陳壽”的人就有一句名言:讀書百遍,其義自現。
這個陳壽是史學家,他和陳添壽沒有半毛錢的關係,隻是名字比較像。
洪淵將四本書看了幾千遍,其義自現,自然有所領悟。
而洪淵有所領悟之後,因為不喜歡用槍,而昆侖玉玨裏又剛好有一把正陽刀,所以他就試著用刀、使出《大易槍譜》裏的招式。
總之是嚐試了很長一段時間,現實世界裏可能就六七天,但在昆侖玉玨裏是六七百天。
他用了整整兩年的時間去嚐試和實踐,終於通過複製借鑒、最終融會貫通,創造出了這一刀。
……
李長安確實會很多攻擊類的武技,因為有憑借金剛不壞的體魄,所以他沒有學防禦類的武技。
麵對洪淵凶悍絕倫的一刀,李長安的金剛體魄固然很強,但他的境界隻是十星武師,當然扛不住這一刀。
刀鋒已至頭頂,避無可避,李長安此時隻有一個選擇,他握劍的手臂使出全力,一劍從下往上迎向洪淵劈下的正陽刀。
李長安選擇硬碰硬,他舉起長劍,劍尖朝上,頂住刀尖。
刀尖與劍尖互叩,互不相讓,錚錚擬龍吟。
天地間以兩人為中心,向周遭蕩出一股磅礴的衝擊。
齊雲鋒的山巔所有的樹木岩石,悉數化為齏粉。而在稍下方的雲海,浩浩蕩蕩退散開來。
此時從沙漠望向上方,大日橫天,晴空萬裏,再無一絲雲霞。
……
劍身流轉著青色光彩,李長安一劍生花。
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的境界,猶在眼前。
劍尖綻放出一朵青色蓮花,這朵青蓮越來越大,托著洪淵上浮。
洪淵想躲,但一股無形的吸力,牢牢鎖住他的雙腳,托著他飛向半空,隨後猛然爆炸,如同綻放的煙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