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廬州黃家
明末大贅婿:變臉崇禎,馭伐天下 作者:士子之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隨後,譚知行帶著楊烈與柳飄飄來到楚府。
見到楚逍遙及楚炎炎後,譚知行開門見山地說明了來意。
譚知行道:“楚大人,楚姑娘,今日前來是有一事相商。”
楚逍遙疑惑道:“知行,何事?”
譚知行道:“我明日要去廬州府靖南伯黃得功的軍營醫治瘟疫,特來與你們說一聲。”
楚逍遙滿臉愧疚,神色中帶著不好意思。
他微微低頭,雙手微微擺動,歎氣道:“知行啊,都是因為給炎兒醫治,才讓這麽多官員知曉此事。如今你被眾多官員糾纏,都是我楚家給你帶來的麻煩啊。我這心裏實在是過意不去。”
譚知行笑著擺擺手,道:“楚大人,莫要如此說。為炎兒醫治,我也是心甘情願的。而且通過給這些官員治病,我也得了不少好處,說起來我還得感謝楚大人呢。”
楚逍遙連忙搖頭道:“知行,你這是寬我的心啊。不管怎麽說,這事總歸是給你添了不少麻煩。”
譚知行道:“楚大人,真的不必放在心上。我們且說說這瘟疫之事,我明日去廬州,也是希望能盡快控製住疫情。”
楚逍遙微微點頭,道:“知行,你有此擔當,實在令人敬佩。隻是那廬州離武昌府近,確實危險,你一定要多加小心。”
譚知行道:“楚大人放心,我會小心行事的。”
而楚炎炎聽了,內心滿是感動,輕聲道:“譚公子,為了醫治我,你付出了太多。”
譚知行拿出一個口罩,遞到楚炎炎麵前,微笑著說:“炎兒,這是口罩,在醫治瘟疫中可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有效阻擋病菌的侵入。你對衣服這塊很熟悉,你看下能不能按照這個樣式,做出來?”
“病菌?”楚炎炎好奇問道。
“病菌可以理解為非常微小的‘小壞蛋’,我們的肉眼看不見,但是它可以通過空氣飄來飄去,進入我們的身體,從而發燒、咳嗽,生病。”譚知行盡量用通俗易懂的語氣來解釋。
楚炎炎好奇地接過口罩,仔細打量著,問道:“知行哥哥,你懂得真多。這個口罩真的能抵禦瘟疫的病菌嗎?它是如何使用的呢?”
譚知行耐心地做了示範,將口罩戴在自己臉上,然後說道:“炎兒,你看,就這樣戴在口鼻處。它可以阻擋一些空氣中可能攜帶病菌的微粒,降低感染瘟疫的風險。”
楚炎炎看了後道:“知行哥哥,你放心,我一定能設計出來。如果有問題,我會找南京城內的那些知名裁縫。”
譚知行說:“好,我們明早便會出發去廬州,到時再派人過來問結果。”
楚炎炎看著譚知行,滿臉擔憂地說:“譚公子,你去廬州一定要小心啊。那地方離武昌府那麽近,肯定很危險。”
譚知行溫柔地看著楚炎炎,說道:“炎兒放心,我會小心的。等我從廬州回來,再來看你。”
楚逍遙見他們出行很急,叮囑道:“知行,此去廬州,路上一定要小心。若有什麽需要,隨時派人來告知我。”
譚知行鄭重道:“楚大人放心,我一定會的。”
……
翌日一大早,黃蜚便帶著幾個彪悍兵士來到譚家。
隻見他們除了隨行人員,還有幾匹健馬馱著物品,顯然都是按譚知行要求采購的藥材。
譚知行帶著李學聖、楊烈、柳飄飄及幾個家丁,便隨著黃蜚一起前往廬州。
廬州府就是現代的合肥,此時的府城在合肥縣。
黃得功發生瘟疫的軍營,便駐紮在合肥縣城外。
譚知行心中暗道:難怪黃得功很著急此事,要是蔓延到城內,那後果不堪設想。
實際上,大明的滅亡,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為瘟疫的爆發。
從崇禎十五年開始,河南、山東、山西等北方地區,爆發了大規模的瘟疫,史稱明末華北鼠疫。
柳飄飄擔憂道:“這瘟疫如此厲害,可怎麽辦才好?”
譚知行道:“不必驚慌,我們既然來了,就有辦法應對。”
在這場鼠疫麵前,明朝政府缺乏有效的應對經驗,再加上當時醫療條件很差,造成了幾百萬人的死亡。
疫情的爆發,也導致明末社會矛盾進一步激化,加劇了社會的動亂,最終完全失控。
整個北方地區社會經濟停滯,農民被迫加入 “流寇”。而農民起義的此起彼伏、四處流動,又加速了鼠疫的傳播和擴散。
後麵蔓延到了京城,導致京城的明軍徹底喪失了戰鬥力。
李自成的大軍也兵不血刃拿下了京城,推翻了明朝的統治。
南京城內到合肥縣不到二百公裏,譚知行他們都是用的最好的健馬。
一路上,眾人快馬加鞭,馬蹄揚起陣陣塵土。
譚知行麵色凝重,楊烈和柳飄飄也是神情緊繃。
他們風馳電掣般地穿越荒野與村鎮,顧不上休息,疲憊不堪卻不敢有絲毫懈怠。
不到兩天時間,他們便風塵仆仆地趕到了營地。
眾人臉上都帶著疲憊之色,頭發淩亂,衣衫上滿是灰塵。
譚知行微微眯起眼睛,看著不遠處的軍營,心中思緒萬千。
早在到達廬州府時,譚知行便讓幾人戴上口罩。
進入軍營後,隻見士兵們三三兩兩地聚在一起。
有的在閑聊,有的在打盹,還有的在漫不經心地擺弄著武器。
整個營地一片散漫無序的景象。
一些士兵看到譚知行等人進來,隻是懶洋洋地抬了抬眼皮,便又繼續做自己的事情。
譚知行對楊烈和柳飄飄說道:“看看這軍營,如此散漫,難怪麵對瘟疫毫無招架之力。”
柳飄飄緊張道:“這可怎麽辦呀?他們也太不警惕了。”
譚知行道:“先別慌,等見到黃得功再說。我們且看看情況。”
李學聖微皺眉道:“公子,這營地也太亂了。”
譚知行道:“即使在江北四鎮中,黃得功以治軍有名,但是在我看來,他們營地仍然毫無章法,士兵也是散漫不堪。
不過,這也不奇怪,明軍對百姓是飛揚跋扈,不可一世,而遇到流賊卻是難以招架,碰到清軍更是直接投降。”
見到楚逍遙及楚炎炎後,譚知行開門見山地說明了來意。
譚知行道:“楚大人,楚姑娘,今日前來是有一事相商。”
楚逍遙疑惑道:“知行,何事?”
譚知行道:“我明日要去廬州府靖南伯黃得功的軍營醫治瘟疫,特來與你們說一聲。”
楚逍遙滿臉愧疚,神色中帶著不好意思。
他微微低頭,雙手微微擺動,歎氣道:“知行啊,都是因為給炎兒醫治,才讓這麽多官員知曉此事。如今你被眾多官員糾纏,都是我楚家給你帶來的麻煩啊。我這心裏實在是過意不去。”
譚知行笑著擺擺手,道:“楚大人,莫要如此說。為炎兒醫治,我也是心甘情願的。而且通過給這些官員治病,我也得了不少好處,說起來我還得感謝楚大人呢。”
楚逍遙連忙搖頭道:“知行,你這是寬我的心啊。不管怎麽說,這事總歸是給你添了不少麻煩。”
譚知行道:“楚大人,真的不必放在心上。我們且說說這瘟疫之事,我明日去廬州,也是希望能盡快控製住疫情。”
楚逍遙微微點頭,道:“知行,你有此擔當,實在令人敬佩。隻是那廬州離武昌府近,確實危險,你一定要多加小心。”
譚知行道:“楚大人放心,我會小心行事的。”
而楚炎炎聽了,內心滿是感動,輕聲道:“譚公子,為了醫治我,你付出了太多。”
譚知行拿出一個口罩,遞到楚炎炎麵前,微笑著說:“炎兒,這是口罩,在醫治瘟疫中可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有效阻擋病菌的侵入。你對衣服這塊很熟悉,你看下能不能按照這個樣式,做出來?”
“病菌?”楚炎炎好奇問道。
“病菌可以理解為非常微小的‘小壞蛋’,我們的肉眼看不見,但是它可以通過空氣飄來飄去,進入我們的身體,從而發燒、咳嗽,生病。”譚知行盡量用通俗易懂的語氣來解釋。
楚炎炎好奇地接過口罩,仔細打量著,問道:“知行哥哥,你懂得真多。這個口罩真的能抵禦瘟疫的病菌嗎?它是如何使用的呢?”
譚知行耐心地做了示範,將口罩戴在自己臉上,然後說道:“炎兒,你看,就這樣戴在口鼻處。它可以阻擋一些空氣中可能攜帶病菌的微粒,降低感染瘟疫的風險。”
楚炎炎看了後道:“知行哥哥,你放心,我一定能設計出來。如果有問題,我會找南京城內的那些知名裁縫。”
譚知行說:“好,我們明早便會出發去廬州,到時再派人過來問結果。”
楚炎炎看著譚知行,滿臉擔憂地說:“譚公子,你去廬州一定要小心啊。那地方離武昌府那麽近,肯定很危險。”
譚知行溫柔地看著楚炎炎,說道:“炎兒放心,我會小心的。等我從廬州回來,再來看你。”
楚逍遙見他們出行很急,叮囑道:“知行,此去廬州,路上一定要小心。若有什麽需要,隨時派人來告知我。”
譚知行鄭重道:“楚大人放心,我一定會的。”
……
翌日一大早,黃蜚便帶著幾個彪悍兵士來到譚家。
隻見他們除了隨行人員,還有幾匹健馬馱著物品,顯然都是按譚知行要求采購的藥材。
譚知行帶著李學聖、楊烈、柳飄飄及幾個家丁,便隨著黃蜚一起前往廬州。
廬州府就是現代的合肥,此時的府城在合肥縣。
黃得功發生瘟疫的軍營,便駐紮在合肥縣城外。
譚知行心中暗道:難怪黃得功很著急此事,要是蔓延到城內,那後果不堪設想。
實際上,大明的滅亡,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為瘟疫的爆發。
從崇禎十五年開始,河南、山東、山西等北方地區,爆發了大規模的瘟疫,史稱明末華北鼠疫。
柳飄飄擔憂道:“這瘟疫如此厲害,可怎麽辦才好?”
譚知行道:“不必驚慌,我們既然來了,就有辦法應對。”
在這場鼠疫麵前,明朝政府缺乏有效的應對經驗,再加上當時醫療條件很差,造成了幾百萬人的死亡。
疫情的爆發,也導致明末社會矛盾進一步激化,加劇了社會的動亂,最終完全失控。
整個北方地區社會經濟停滯,農民被迫加入 “流寇”。而農民起義的此起彼伏、四處流動,又加速了鼠疫的傳播和擴散。
後麵蔓延到了京城,導致京城的明軍徹底喪失了戰鬥力。
李自成的大軍也兵不血刃拿下了京城,推翻了明朝的統治。
南京城內到合肥縣不到二百公裏,譚知行他們都是用的最好的健馬。
一路上,眾人快馬加鞭,馬蹄揚起陣陣塵土。
譚知行麵色凝重,楊烈和柳飄飄也是神情緊繃。
他們風馳電掣般地穿越荒野與村鎮,顧不上休息,疲憊不堪卻不敢有絲毫懈怠。
不到兩天時間,他們便風塵仆仆地趕到了營地。
眾人臉上都帶著疲憊之色,頭發淩亂,衣衫上滿是灰塵。
譚知行微微眯起眼睛,看著不遠處的軍營,心中思緒萬千。
早在到達廬州府時,譚知行便讓幾人戴上口罩。
進入軍營後,隻見士兵們三三兩兩地聚在一起。
有的在閑聊,有的在打盹,還有的在漫不經心地擺弄著武器。
整個營地一片散漫無序的景象。
一些士兵看到譚知行等人進來,隻是懶洋洋地抬了抬眼皮,便又繼續做自己的事情。
譚知行對楊烈和柳飄飄說道:“看看這軍營,如此散漫,難怪麵對瘟疫毫無招架之力。”
柳飄飄緊張道:“這可怎麽辦呀?他們也太不警惕了。”
譚知行道:“先別慌,等見到黃得功再說。我們且看看情況。”
李學聖微皺眉道:“公子,這營地也太亂了。”
譚知行道:“即使在江北四鎮中,黃得功以治軍有名,但是在我看來,他們營地仍然毫無章法,士兵也是散漫不堪。
不過,這也不奇怪,明軍對百姓是飛揚跋扈,不可一世,而遇到流賊卻是難以招架,碰到清軍更是直接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