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79年,燕國的王宮中彌漫著緊張與不安的氣氛。


    燕昭王離世,燕惠王繼位,新王初登大位,政權尚未穩固。


    在燕國的朝堂之上,奸臣們心懷叵測,覬覦著權力與利益。


    他們嫉妒樂毅在戰場上的赫赫戰功和在百姓心中的崇高威望,企圖借機鏟除這位功高震主的將領。


    這一天,陽光透過宮殿的窗欞,灑在燕惠王的龍椅上。


    燕惠王端坐在王位上,眉頭緊鎖,眼神中透露出一絲猶豫和困惑。


    在他麵前,一群奸臣正圍繞著他,巧舌如簧地進獻讒言。


    “大王,樂毅擁兵自重,在外征戰多年,如今燕國的大半兵力都掌握在他手中。他若有二心,後果不堪設想啊!”一位奸臣諂媚地說道。


    燕惠王微微動容,心中泛起了一絲疑慮:“樂毅真的會背叛我燕國嗎?”


    另一位奸臣見狀,趕忙接著說道:“大王,樂毅久攻齊國不下,未必是他能力不足,或許是他有意為之,想要拖延時間,壯大自己的勢力。”


    燕惠王的臉色越發陰沉,他開始回想樂毅在戰場上的種種表現,心中的懷疑愈發強烈。


    “大王,切不可讓樂毅繼續掌握兵權,否則燕國危矣!”奸臣們齊聲高呼。


    燕惠王終於下定決心,下令召回樂毅。


    此時,遠在齊國戰場的樂毅正指揮著軍隊與齊軍激戰。他身先士卒,衝鋒陷陣,一心想要為燕國奪取最後的勝利。


    突然,一名使者快馬加鞭地趕到軍營,帶來了燕惠王的召回命令。


    樂毅接過詔令,手不禁微微顫抖,他的心中充滿了震驚和不解。


    “怎麽會這樣?我一心為燕國征戰,為何大王會突然召回我?”樂毅喃喃自語道。


    他的副將走上前來,氣憤地說道:“將軍,這定是那朝中的奸臣作祟,想要陷害將軍!”


    樂毅沉默不語,他抬頭望著天空,心中思緒萬千。


    他想起了燕昭王對他的知遇之恩,想起了自己多年來為燕國付出的心血和努力。


    “難道我的忠誠就這樣被懷疑?”樂毅的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無奈和痛苦。


    夜晚,軍營中的篝火在風中搖曳。樂毅獨自坐在營帳中,對著燭光,陷入了沉思。


    “我若就此回去,恐怕凶多吉少。但若不回去,便是違抗王命,不忠不義。”樂毅內心糾結不已。


    最終,樂毅決定先按兵不動,派人回燕國打探消息。


    然而,燕惠王見樂毅遲遲未歸,更加堅信了奸臣們的讒言,對樂毅的懷疑也愈發加深。


    ……


    樂毅收到召回命令,內心的掙紮與無奈


    在齊國的戰場上,樂毅的營帳內彌漫著沉重的氣氛。


    樂毅手握著燕惠王的召回令,麵色凝重,目光中透露出深深的掙紮和無奈。


    時間仿佛凝固了一般,樂毅靜靜地坐在那裏,回憶著往昔的點點滴滴。


    他想起了燕昭王對他的信任和重托,想起了他們共同立下的雄心壯誌,要讓燕國強大起來,稱霸諸侯。


    “燕昭王啊,您為何走得如此匆忙,留下我獨自麵對這艱難的局麵。”樂毅喃喃自語,聲音中帶著一絲悲戚。


    副將在一旁焦急地來回踱步,忍不住說道:“將軍,這明顯是那燕惠王受人挑撥,對您起了疑心。我們不能就這樣回去,否則必遭陷害!”


    樂毅抬起頭,看著副將,眼中閃過一絲堅定:“我樂毅一生忠誠於燕國,怎能違抗王命?但此去吉凶未卜,我實難抉擇。”


    此時,外麵的士兵們也在議論紛紛。


    “將軍為燕國出生入死,如今卻遭此不公待遇,真是令人心寒!”


    “是啊,若是將軍不回,我們願意跟隨將軍另尋出路!”


    樂毅聽到這些話語,心中感動不已,但他深知自己肩負的責任重大。


    “眾將士們,我樂毅承蒙燕昭王厚愛,得以施展抱負。如今王上有令,我怎能不從?


    隻是這一去,不知未來如何,還望大家保重。”樂毅走出營帳,對著士兵們說道。


    士兵們紛紛跪地,齊聲高呼:“願隨將軍同生共死!”


    樂毅望著這些忠誠的將士,淚水在眼眶中打轉。


    經過一夜的深思熟慮,樂毅決定還是要回燕國。他要當麵向燕惠王解釋清楚,證明自己的忠心。


    黎明時分,樂毅率領著部分親信,踏上了歸程。


    一路上,他的心情無比沉重,腦海中不斷浮現出各種可能的結果。


    當他們快要抵達燕國都城時,樂毅遠遠地望著那熟悉的城牆,心中感慨萬千。


    “不知此次歸來,等待我的究竟是什麽。”樂毅長歎一聲,繼續前行。


    公元前279年的一個清晨,陽光灑在燕國的大街小巷,卻無法驅散彌漫在空氣中的悲傷與憤怒。


    樂毅,這位燕國的功臣,即將離開這個他為之奮鬥多年的國度。


    燕國的城門口,樂毅身著戰甲,牽著戰馬,身後是他的親信和追隨者。


    他的目光掃過熟悉的街道、房屋和人群,眼中充滿了不舍和留戀。


    “燕國,我的故鄉,我曾誓言要為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如今,卻要被迫離開。”樂毅心中默默地想著,淚水在眼眶中打轉。


    他的身旁,副將憤怒地說道:“將軍,您為燕國立下汗馬功勞,卻遭此不公待遇,這燕國還有何值得留戀!”


    樂毅長歎一聲:“我並非留戀這燕國的王位和榮華富貴,而是舍不得這裏的百姓,舍不得我們曾經共同的理想。”


    此時,城門口聚集了許多燕國的百姓,他們聽聞樂毅要離開,紛紛趕來送行。


    “樂將軍,您不能走啊!燕國不能沒有您!”一位老者拉著樂毅的手,泣不成聲。


    樂毅安撫著老者:“鄉親們,樂毅辜負了大家的期望。但我相信,燕國的未來會更好。”


    人群中傳來陣陣哭聲和呼喊聲,大家都對樂毅的離開感到無比悲憤。


    樂毅翻身上馬,最後看了一眼燕國的都城,毅然轉身離去。馬蹄揚起的塵土中,他的身影漸行漸遠。


    一路上,樂毅的心情沉重如鉛。


    他想起了自己初到燕國時,燕昭王對他的禮遇和信任,想起了他們一起謀劃的宏偉藍圖。


    “燕昭王啊,您若在天有靈,看到今日之局麵,不知會作何感想。”樂毅喃喃自語道。


    風在耳邊呼嘯,樂毅的思緒也隨風飄蕩。


    公元前279年,樂毅懷著滿心的失落和悲憤離開了燕國。他一路奔波,最終來到了趙國。


    趙國的都城邯鄲,一片熱鬧繁榮的景象。當得知樂毅到來的消息,趙惠文王親自率領群臣出城迎接。


    在城門外,趙惠文王遠遠地望見了樂毅的身影,他快步走上前去,拱手說道:“樂將軍,久聞您的大名,今日能來我趙國,實乃趙國之幸!”


    樂毅連忙回禮:“多謝趙王厚愛,樂毅如今落魄而來,還望趙王收留。”


    趙惠文王笑著說道:“樂將軍言重了,您乃當世名將,能來趙國,是我趙國百姓之福。”


    隨後,趙惠文王設宴為樂毅接風洗塵。宴會上,趙國的大臣們紛紛對樂毅表示敬意和歡迎。


    “樂將軍在燕國的功績,天下皆知。如今能來趙國,定能助我趙國更加強大。”一位大臣說道。


    樂毅感激地說道:“樂毅願為趙國盡綿薄之力。”


    趙惠文王當場宣布,封樂毅為望諸君,給予他極高的禮遇和權力。


    “望諸君,從今往後,您便是我趙國的重臣,我趙國的大門永遠為您敞開。”趙惠文王說道。


    樂毅起身謝恩:“多謝趙王,樂毅定當不辱使命。”


    在趙國,樂毅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和信任。


    【後世評價】


    樂毅是戰國後期傑出的軍事家,他的軍事才能和品德備受後世推崇:


    - 評價:


    - 陳子昂:“王道已淪昧,戰國競貪兵。樂生何感激,仗義下齊城。雄圖竟中夭,遺歎寄阿衡”。


    - 邵雍:“樂毅事燕時,其心有深旨。破齊七十城,迎刃不遺矢。豈留即墨莒,卻與燕有二。欲使燕遂王,天下自齊始。豈意誌未申,昭王一旦死。惠王固不知,使人代其位。強燕自此衰,何複能振起。自古君與臣,濟會非容易。重惜千萬年,英雄為流涕”。


    - 劉克莊:“忿懟及韓駟,荒唐入郢鞭。樂生端可拜,寧死不謀燕”。


    - 王夫之:“有良將而不用,趙黜廉頗而亡,燕疑樂毅而僨”。


    - 唐甄:“白起、趙奢、樂毅之屬,神於用兵,所向無敵”。


    - 稱號:


    - 望諸君:樂毅因受燕惠王的猜忌,無奈投奔趙國,被封於觀津,號為望諸君。


    - 昌國君:樂毅統帥燕國等五國聯軍攻打齊國,連下七十餘城,創造了古代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報了強齊伐燕之仇,受封昌國君。


    - 武廟十哲:唐朝開元十九年,唐玄宗為表彰並祭祀曆代名將所設置武廟,以周朝開國丞相、軍師呂尚(即薑子牙)為主祭,以漢朝留侯張良為配享,並以曆代名將十人從之。


    上元元年,唐肅宗將吳起等曆史上十位武功卓著的名將供奉於武成王廟內,被稱為武廟十哲,“燕王國昌國君樂毅”便是其中之一,同時代被列入“十哲”的隻有吳起、白起而已。


    - 七十二名將:及至宋代宣和五年,宋室依照唐代慣例,為古代名將設廟,七十二位名將中亦包括樂毅。


    - 影響:


    - 軍事思想:樂毅的軍事思想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他的戰略和戰術被後世軍事家所借鑒和研究。


    - 出將入相:樂毅是出將入相之才,既能領軍打仗,又能治理國家,他的成功經驗為後世樹立了榜樣。


    - 合縱連橫:樂毅通過合縱策略,聯合其他國家攻打齊國,展示了合縱連橫的智慧和策略,對後世的外交和軍事戰略產生了影響。


    - 精神品質:樂毅忠誠、勇敢、智慧的精神品質,深受後世敬仰和推崇。


    【功績】


    - 輔佐燕昭王振興燕國。當時齊國強大,燕國弱小。


    樂毅建議燕昭王聯合趙、楚、魏等國共同對付齊國,並被任命為使臣前往各國施行合縱之事。


    - 統帥燕國等五國聯軍攻打齊國,創造了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


    公元前284年,他率領五國聯軍在濟西大敗齊軍,攻破齊軍主力,此後乘勝追擊,一舉攻破臨淄,因功受封昌國君。


    隨後他繼續攻占齊國城池,在短短半年時間裏連下齊國70餘城,幾近使齊國亡國,為燕國報了強齊伐燕之仇。


    在攻打齊國的過程中,他還展現出了優秀的軍事才能,如總攬全局、把握戰爭主動權、製定適宜的戰略決策和作戰指導方針,並根據戰場情勢變化隨時調整戰略戰術等。


    他深知奪取初戰勝利的重要性,善於先發製人;在齊軍主力被消滅後,能果斷遣返部分他國軍隊,避免勝利果實被過多分享。


    在攻克臨淄後,進一步製定作戰計劃,及時分兵五路攻取,使燕軍的戰略目標基本達成。


    【過錯】


    例如在攻打齊國時,樂毅圍困莒城和即墨兩座城池,采取了圍而不打的策略,試圖從心理上征服齊國民眾,但這也給了齊國一定的喘息和反攻機會。


    後來燕惠王即位,中了田單的反間計,用騎劫代替樂毅,最終導致齊國成功複國,燕國此前的努力功虧一簣。


    不過,也有人認為這並非樂毅的過錯,他圍而不打的策略有其合理性,隻是因為燕惠王的猜忌和用人不當才導致了最終的結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新書開局盤點十大武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a李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a李明並收藏新書開局盤點十大武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