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元璋的令下,孫元良被刑部收監,由於此案重大,經三堂會審,又牽出各部的一大批蛀蟲。
不少官員鋃鐺入獄,而後被判斬立決,而孫元良則被剝皮充草,公開示眾。
趙瑁和侯相白,則被判流放千裏,家中產業一並被朝廷收歸所有,落了個人走茶涼的下場。
經此孫元良一案,不少新的官員補充進各部,朝堂煥然一新。
楊思義由於馭下不嚴,被朱元璋狠狠的訓斥了一頓。
不過在罵了他後,又賞賜了他一副眼鏡,楊思義笑得合不攏嘴,總算不用看著李敏賣弄眼鏡瞎炫耀了。
不過朝堂的大清洗,並未在民間掀起多大的波瀾,但工廠的興起,卻對老百姓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變化。
現在進廠做工已經成為新的風尚了,雖然苦點累點,但工錢高啊,隻要肯幹活,那就有錢掙。
哪家小夥子,要是進了工廠呀,那可得把街坊鄰居羨慕死,說媒結親的,得把家裏的門檻都踩扁了。
百姓們所期望的國泰民安,不就是這般景象麽。
進廠的風潮甚至吹到了北方,在北方百姓的嘴中,都流行一個新穎的詞語,叫南下打工。
一開始大家並不願意背井離鄉,離開老婆孩子,隻不過當看到幾個膽大的在南方掙到錢後,一個個心思也活絡開了。
由於朱元璋放開了一些戶籍的限製,各地衙門也隨即開始放開路引了,百姓們隻要持有衙門的路引,便能南下進廠。
不少原本麵朝黃土背朝天,在地裏刨食的百姓,現在紛紛背井離鄉,前往南方掙錢。
不過如今最風靡的,也是在整個大明傳得沸沸揚揚的,便是朝廷開辦的匠人官學了。
朱元璋特意為這大明第一所技術學校賜名,名字很響亮,甚至蓋過了國子監——
京師匠造書院。
一石激起千層浪,報名的人絡繹不絕,隻不過報名的條件就攔住了許多人,要會讀書寫字。
但這依然阻攔不了百姓們的熱情,不少上過幾年私學,卻考不上秀才的學子,便紛紛報名這技術官學。
要說這讀書人啊,也不盡是迂腐之輩,非得在科考這一條路上走到黑。
人家心裏也會琢磨,這京師匠造書院,那也是官學,皇帝背書,學成進了廠子,那也是吃皇糧的,算半個官身了。
這不比一輩子死磕那秀才舉子強多了?
至於束脩的話,當然現在他們學會了個新鮮詞兒,叫學費,那是全免,隻需自備夥食費就行,
不過學成後是要考核的,考核通過,即刻被分配到各個廠子,要是通不過的話嘛,那就得交兩貫寶鈔的補考費,重新來過了。
這個點子當然是李晗出給朱元璋的,當朱元璋看到這個有點損的方案後,也是哭笑不得。
不過仔細一想,這確實是一記妙招。
免費招學,那些家裏條件不好的學子,也能上得起學。
而兩貫的補考費,卻能激勵大家努力上進,即便真有那爛泥扶不上牆的家夥,兩貫學費也能補貼官學財政。
總之,學生學成了進廠,朝廷獲得優秀的工人,學不成,也有錢進賬,反正兩頭不吃虧。
李敏和楊思義也紛紛為這個法子叫絕,都說陛下英明睿智,朱元璋笑著接受了兩人的馬屁。
反正老李給咱出的點子,那和自己的點子有什麽區別麽?
不過報名的人還是太多,在勸退了眾多報名人後,在萬眾矚目中,京師匠造書院開學了。
首批學生,大約兩千餘人,此時,他們在書院內,好奇的打量著一切。
他們還未想過,自己將在未來為大明帶來多大的影響,如今他們最興奮的,還是有了一條新出路,未來可期。
不少人熱烈討論著自己的將來,憧憬著進了廠子後,也能生產不用劃槳、不用風帆的大船了。
“沒想到咱們匠人,也能和那些士子一樣,進到這官學來讀書啊,就像是做夢一般。”
說話的學子,以前是個工匠,因為會讀書寫字,便被招了進來。
另一個農家出身的孩子立即附和道:
“老哥說得沒錯,進了廠後,隻要肯幹活,還能升段長、主任什麽的,幹得好還能升主事呢,那就和進士一樣了,都是官身了呢!”
“你們可知道,咱們學成了,是去造船呢,還是去造火銃呢?”
“什麽火銃,有點見識沒有了,我可聽街坊二大爺那三孫子說了,那叫針發槍,就和誌怪小說裏的暴雨梨花針一般,威力無窮的!”
“你才沒見識呢,你們可知道,工業司裏,還有那會動、會說話的畫片兒,裏邊還有長腿娘們兒,可白可漂亮了。”
一說到會動的畫片,大家的精神頭更足了,紛紛用自己貧乏的想象力,猜測著那畫片到底有多神奇,裏邊的娘們兒到底有多好看。
恨不得立刻就跑到工業司,去見識見識。
最後,所有學子們一致認為,去問問書院的老師。
他們都聽說了,書院的先生,都是畫片兒裏的漂亮女先生教出來的。
當陸有為跨進教室的一刻,他還有些不敢相信,就像是在做夢一樣。
自己一個末流的匠人,沒想到也有當先生的一天。
這都是托了陛下的洪福啊!
最初和他一起,進工業司的那批工匠,如今已是各行各業的中流砥柱了。
有的繼續留在工業司,做技術研究,大部分則被分配到各個廠子,成為技術指導。
還有的,則像他一樣,來到這京師匠造書院,成為了首批老師。
老師這個詞,在陸有為的印象中,貌似隻有大儒的關門弟子,管大儒叫老師的。
而一般的士子,則稱傳道授業者為先生,在工匠這一行,更多的是叫師傅。
不過京師匠造書院成立後,陛下便統一了稱呼,從今往後,都稱老師了。
比起先生,陸有為更喜歡老師這個詞兒,顯得上檔次,自己也和那些大儒是一個層次的了。
當幻想著,自己也和那些大儒一樣,為學子們傳道受業解惑時,當他一走進教室,沒想到麵對的第一個問題是——
陸老師,工業司真的有會動的畫片兒嗎,那畫片兒裏,真的有漂亮得跟天仙似的女先生嗎?
不少官員鋃鐺入獄,而後被判斬立決,而孫元良則被剝皮充草,公開示眾。
趙瑁和侯相白,則被判流放千裏,家中產業一並被朝廷收歸所有,落了個人走茶涼的下場。
經此孫元良一案,不少新的官員補充進各部,朝堂煥然一新。
楊思義由於馭下不嚴,被朱元璋狠狠的訓斥了一頓。
不過在罵了他後,又賞賜了他一副眼鏡,楊思義笑得合不攏嘴,總算不用看著李敏賣弄眼鏡瞎炫耀了。
不過朝堂的大清洗,並未在民間掀起多大的波瀾,但工廠的興起,卻對老百姓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變化。
現在進廠做工已經成為新的風尚了,雖然苦點累點,但工錢高啊,隻要肯幹活,那就有錢掙。
哪家小夥子,要是進了工廠呀,那可得把街坊鄰居羨慕死,說媒結親的,得把家裏的門檻都踩扁了。
百姓們所期望的國泰民安,不就是這般景象麽。
進廠的風潮甚至吹到了北方,在北方百姓的嘴中,都流行一個新穎的詞語,叫南下打工。
一開始大家並不願意背井離鄉,離開老婆孩子,隻不過當看到幾個膽大的在南方掙到錢後,一個個心思也活絡開了。
由於朱元璋放開了一些戶籍的限製,各地衙門也隨即開始放開路引了,百姓們隻要持有衙門的路引,便能南下進廠。
不少原本麵朝黃土背朝天,在地裏刨食的百姓,現在紛紛背井離鄉,前往南方掙錢。
不過如今最風靡的,也是在整個大明傳得沸沸揚揚的,便是朝廷開辦的匠人官學了。
朱元璋特意為這大明第一所技術學校賜名,名字很響亮,甚至蓋過了國子監——
京師匠造書院。
一石激起千層浪,報名的人絡繹不絕,隻不過報名的條件就攔住了許多人,要會讀書寫字。
但這依然阻攔不了百姓們的熱情,不少上過幾年私學,卻考不上秀才的學子,便紛紛報名這技術官學。
要說這讀書人啊,也不盡是迂腐之輩,非得在科考這一條路上走到黑。
人家心裏也會琢磨,這京師匠造書院,那也是官學,皇帝背書,學成進了廠子,那也是吃皇糧的,算半個官身了。
這不比一輩子死磕那秀才舉子強多了?
至於束脩的話,當然現在他們學會了個新鮮詞兒,叫學費,那是全免,隻需自備夥食費就行,
不過學成後是要考核的,考核通過,即刻被分配到各個廠子,要是通不過的話嘛,那就得交兩貫寶鈔的補考費,重新來過了。
這個點子當然是李晗出給朱元璋的,當朱元璋看到這個有點損的方案後,也是哭笑不得。
不過仔細一想,這確實是一記妙招。
免費招學,那些家裏條件不好的學子,也能上得起學。
而兩貫的補考費,卻能激勵大家努力上進,即便真有那爛泥扶不上牆的家夥,兩貫學費也能補貼官學財政。
總之,學生學成了進廠,朝廷獲得優秀的工人,學不成,也有錢進賬,反正兩頭不吃虧。
李敏和楊思義也紛紛為這個法子叫絕,都說陛下英明睿智,朱元璋笑著接受了兩人的馬屁。
反正老李給咱出的點子,那和自己的點子有什麽區別麽?
不過報名的人還是太多,在勸退了眾多報名人後,在萬眾矚目中,京師匠造書院開學了。
首批學生,大約兩千餘人,此時,他們在書院內,好奇的打量著一切。
他們還未想過,自己將在未來為大明帶來多大的影響,如今他們最興奮的,還是有了一條新出路,未來可期。
不少人熱烈討論著自己的將來,憧憬著進了廠子後,也能生產不用劃槳、不用風帆的大船了。
“沒想到咱們匠人,也能和那些士子一樣,進到這官學來讀書啊,就像是做夢一般。”
說話的學子,以前是個工匠,因為會讀書寫字,便被招了進來。
另一個農家出身的孩子立即附和道:
“老哥說得沒錯,進了廠後,隻要肯幹活,還能升段長、主任什麽的,幹得好還能升主事呢,那就和進士一樣了,都是官身了呢!”
“你們可知道,咱們學成了,是去造船呢,還是去造火銃呢?”
“什麽火銃,有點見識沒有了,我可聽街坊二大爺那三孫子說了,那叫針發槍,就和誌怪小說裏的暴雨梨花針一般,威力無窮的!”
“你才沒見識呢,你們可知道,工業司裏,還有那會動、會說話的畫片兒,裏邊還有長腿娘們兒,可白可漂亮了。”
一說到會動的畫片,大家的精神頭更足了,紛紛用自己貧乏的想象力,猜測著那畫片到底有多神奇,裏邊的娘們兒到底有多好看。
恨不得立刻就跑到工業司,去見識見識。
最後,所有學子們一致認為,去問問書院的老師。
他們都聽說了,書院的先生,都是畫片兒裏的漂亮女先生教出來的。
當陸有為跨進教室的一刻,他還有些不敢相信,就像是在做夢一樣。
自己一個末流的匠人,沒想到也有當先生的一天。
這都是托了陛下的洪福啊!
最初和他一起,進工業司的那批工匠,如今已是各行各業的中流砥柱了。
有的繼續留在工業司,做技術研究,大部分則被分配到各個廠子,成為技術指導。
還有的,則像他一樣,來到這京師匠造書院,成為了首批老師。
老師這個詞,在陸有為的印象中,貌似隻有大儒的關門弟子,管大儒叫老師的。
而一般的士子,則稱傳道授業者為先生,在工匠這一行,更多的是叫師傅。
不過京師匠造書院成立後,陛下便統一了稱呼,從今往後,都稱老師了。
比起先生,陸有為更喜歡老師這個詞兒,顯得上檔次,自己也和那些大儒是一個層次的了。
當幻想著,自己也和那些大儒一樣,為學子們傳道受業解惑時,當他一走進教室,沒想到麵對的第一個問題是——
陸老師,工業司真的有會動的畫片兒嗎,那畫片兒裏,真的有漂亮得跟天仙似的女先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