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生諸君,餘今日方知天工之精妙,技藝之神奇。
吾欲以儒學為體,技術為用,前往匠造書院,既為諸生傳經授道,亦欲虛心向匠人學習,以窺技術之奧秘。
昔日目光狹隘,今始知三人行必有我師。
願諸君共鑒,技藝與儒學並行不悖,相輔相成,方能開創新風,共謀天下大治。”
說完,吳道行深深向朱元璋行了一禮,語氣也異常恭敬和誠懇。
“多謝陛下,今日讓吾深知,學海無涯,學無止境!”
“吳先生快快免禮,有吳先生之加盟,書院之建,必將再攀高峰,展宏圖於未來!”
朱元璋將吳道行攙扶起來,轉頭又對李敏道:“李尚書,朕為你找了個幫手,你意下如何?”
李敏哈哈大笑道:“臣求之不得!”
“吳先生,朕便封你為匠造書院司業,輔佐李敏,一並教書育人,為我大明培養出更多優秀學子!”
“多謝陛下!”
此時台下的學子們,一個個鴉雀無聲!
他們心裏都清楚,吳道行在舉世矚目的論學大會上,當著所有學子的麵,要去匠造書院任司業,這意味著什麽!
而百姓中,卻是漸漸開始騷動起來。
一位還挑著擔子的老頭問道:“那位夫子剛剛說的是啥意思,我見他打從那神仙般的玩意兒下來之後,那臉色咋就變了呢?”
“老爺子,可別瞎說,那可是當世第一大儒吳道行吳先生啊,被匠人打造的熱氣球帶到天上去了,著實震撼了一把,人家現在承認了匠人的技藝也是大學問,還要去匠造書院學技藝呢!”
一旁的一個看著像是念過幾年書的年輕人連忙解釋道。
“啥子?夫子也要去學那打鐵的手藝嗎?”
老頭還是不明所以的樣子,“我們家隔壁就有個打鐵的師傅,手藝可好了,價格還公道童叟無欺的,我可以介紹他去學啊!”
“唉,老爺子,您不懂就別瞎說啦!”
年輕人也是無奈,卻惹得一旁的眾人,發出陣陣善意的笑聲。
百姓的議論聲越來越大,神情也越來越激動。
今日論學大會,來了眾多文壇高人,幾乎所有人都以為陛下毫無勝算了,沒想到陛下卻直接讓他們開了大眼!
陛下帶來了能載著人飛上天的熱氣球,在所有人的注視下,帶著當世第一大儒,飛向了那高高的天空。
這讓所有人仿佛都在做夢一般,能飛天的,那不是神仙麽!
然而,陛下告訴他們,這熱氣球不是神仙造的,而是由像他們一樣的工匠所製造出來!
而那位當世大儒,在見識了熱氣球的神奇後,更是當眾承認,匠人的技藝,和聖賢書一樣,也是有大學問的!
不少人熱淚盈眶,他們心中有種多年媳婦熬成婆的感覺,這種被認可、被承認感覺,真好!
此時不知誰高呼了一聲:“陛下聖明,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一石激起千層浪,所有的百姓學子,一同跪拜下來,齊聲高呼道:
“陛下聖明!”
“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驚天動地般的“萬歲聲”,如山呼海嘯般席卷了全場,似要穿透那蒼穹,直達九霄之上!
朱元璋矗立在擂台之上,身形挺拔,滿麵威嚴,在這一刻,他的威望達到了頂峰!
他的心中,卻是感慨萬千,此時,他想到了一個人。
老李,看到了嗎?
這一切,都是你的功勞!
此時你不知又在哪兒逍遙,如果你在那九霄之上,你定能看到,也能聽到,這是百姓們的心聲!
這,也是老李你的心願啊,那盛世大明,定能如你所願!
從熱氣球騰空而起,到吳道行也自願加入匠造書院,這一切,都被錢鴻銘等人看在眼裏。
錢鴻銘和洪文昌,麵如死灰,百姓的歡呼聲越大,兩人的臉色就越難看。
此時的論學大會,仿佛變成了二人的批判大會一般,百姓的歡呼聲,就是對他們最大的嘲諷!
兩人坐立難安,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
從今往後,無論是朝堂還是文壇,再無二人的立足之地!
兩人的臉色被藍智看在眼裏,他歎了口氣,站了起來,走到二人身旁道:
“錢大人,洪大人,如今,世道已經開始變了,你我皆是讀書人,如若不能看清那滾滾世道洪流,定會被那洪流碾得粉碎!”
錢鴻銘和洪文昌一聽,仿佛是被抽了魂一樣,徹底癱在了椅子上,再也沒有挺直腰杆的氣力了!
……
吳道行加入匠造書院任司業後,也吸引了一批儒生前來匠造書院學習,呈現出一片勃勃生機的景象。
錢鴻銘沒有臉再在國子監繼續待下去了,便向朱元璋起骸骨,而朱元璋也很大度的準允他告老還鄉,並未為難他。
而洪文昌則沒那麽好運了,論學大會後,被查出和其弟江寧織造郎中勾結,貪墨之數令人瞠目結舌,被處以極刑,家產充公。
雖然朱元璋能在江寧織造這一重要官職上任命自己的人了,但江南士族勢力依然龐大,盤根錯節無法根除,盡管在論學大會上贏得極其漂亮,但也堪堪和士族維持了脆弱的平衡。
秋闈即將到來,北伐的日子也越來越近了,朱元璋也沒有過多精力整治士族,他現在最關心的,便是針發槍的產量。
如今李敏忙的是暈頭轉向,恨不得把自己給劈開,一個人當成兩人來用,槍支、彈藥、鋼鐵,以及各種軍需物資,哪一個不是重中之重,整個工部都是連軸轉,但還是忙不過來。
如果要問他現此刻大明最缺乏的是什麽,他一定會大聲呼出:人才!
缺人了怎麽辦,去找陛下要唄,李敏也是豁出去了,反正哪裏缺人就去找陛下要。
弄得朱元璋現在一看到他,也是一個頭兩個大。
“陛下,軍器局人手實在不夠了,要想在秋闈後產出萬隻針發槍,至少還需要五百嫻熟的匠人!”
“否則,您就是把微臣給劈成兩半,微臣也沒辦法弄出那麽多槍來!”
“哎呀,陛下,您別走啊,微臣話還沒說完呢!”
“陛下,陛下!”
看著如今的李敏,也在自己麵前耍起了無賴,朱元璋也是哭笑不得,曾經那個以“溫良恭儉讓”為準則的工部尚書,那個溫文爾雅的翩翩君子,到哪兒去了?
咋成了現在這副模樣,有時候臉皮比徐達都厚了。
從軍器局接手針發槍生產以來,便一直在招熟練的匠人,但匠人們,不僅要生產針發槍,還得製造子彈,管理混亂得很。
經曆了幾次機構的重新改革後,將槍械工人和子彈工人分開,各司其職,這才稍微好一點。
但即便全都是熟練工匠,要產一支槍,從零部件到整槍的製造,最快也得三到四天時間,這還不算造廢了的。
如今所有工匠,加上造子彈的,滿打滿算不過兩千餘人,想在秋闈前造萬支槍,幾乎不可能實現!
吾欲以儒學為體,技術為用,前往匠造書院,既為諸生傳經授道,亦欲虛心向匠人學習,以窺技術之奧秘。
昔日目光狹隘,今始知三人行必有我師。
願諸君共鑒,技藝與儒學並行不悖,相輔相成,方能開創新風,共謀天下大治。”
說完,吳道行深深向朱元璋行了一禮,語氣也異常恭敬和誠懇。
“多謝陛下,今日讓吾深知,學海無涯,學無止境!”
“吳先生快快免禮,有吳先生之加盟,書院之建,必將再攀高峰,展宏圖於未來!”
朱元璋將吳道行攙扶起來,轉頭又對李敏道:“李尚書,朕為你找了個幫手,你意下如何?”
李敏哈哈大笑道:“臣求之不得!”
“吳先生,朕便封你為匠造書院司業,輔佐李敏,一並教書育人,為我大明培養出更多優秀學子!”
“多謝陛下!”
此時台下的學子們,一個個鴉雀無聲!
他們心裏都清楚,吳道行在舉世矚目的論學大會上,當著所有學子的麵,要去匠造書院任司業,這意味著什麽!
而百姓中,卻是漸漸開始騷動起來。
一位還挑著擔子的老頭問道:“那位夫子剛剛說的是啥意思,我見他打從那神仙般的玩意兒下來之後,那臉色咋就變了呢?”
“老爺子,可別瞎說,那可是當世第一大儒吳道行吳先生啊,被匠人打造的熱氣球帶到天上去了,著實震撼了一把,人家現在承認了匠人的技藝也是大學問,還要去匠造書院學技藝呢!”
一旁的一個看著像是念過幾年書的年輕人連忙解釋道。
“啥子?夫子也要去學那打鐵的手藝嗎?”
老頭還是不明所以的樣子,“我們家隔壁就有個打鐵的師傅,手藝可好了,價格還公道童叟無欺的,我可以介紹他去學啊!”
“唉,老爺子,您不懂就別瞎說啦!”
年輕人也是無奈,卻惹得一旁的眾人,發出陣陣善意的笑聲。
百姓的議論聲越來越大,神情也越來越激動。
今日論學大會,來了眾多文壇高人,幾乎所有人都以為陛下毫無勝算了,沒想到陛下卻直接讓他們開了大眼!
陛下帶來了能載著人飛上天的熱氣球,在所有人的注視下,帶著當世第一大儒,飛向了那高高的天空。
這讓所有人仿佛都在做夢一般,能飛天的,那不是神仙麽!
然而,陛下告訴他們,這熱氣球不是神仙造的,而是由像他們一樣的工匠所製造出來!
而那位當世大儒,在見識了熱氣球的神奇後,更是當眾承認,匠人的技藝,和聖賢書一樣,也是有大學問的!
不少人熱淚盈眶,他們心中有種多年媳婦熬成婆的感覺,這種被認可、被承認感覺,真好!
此時不知誰高呼了一聲:“陛下聖明,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一石激起千層浪,所有的百姓學子,一同跪拜下來,齊聲高呼道:
“陛下聖明!”
“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驚天動地般的“萬歲聲”,如山呼海嘯般席卷了全場,似要穿透那蒼穹,直達九霄之上!
朱元璋矗立在擂台之上,身形挺拔,滿麵威嚴,在這一刻,他的威望達到了頂峰!
他的心中,卻是感慨萬千,此時,他想到了一個人。
老李,看到了嗎?
這一切,都是你的功勞!
此時你不知又在哪兒逍遙,如果你在那九霄之上,你定能看到,也能聽到,這是百姓們的心聲!
這,也是老李你的心願啊,那盛世大明,定能如你所願!
從熱氣球騰空而起,到吳道行也自願加入匠造書院,這一切,都被錢鴻銘等人看在眼裏。
錢鴻銘和洪文昌,麵如死灰,百姓的歡呼聲越大,兩人的臉色就越難看。
此時的論學大會,仿佛變成了二人的批判大會一般,百姓的歡呼聲,就是對他們最大的嘲諷!
兩人坐立難安,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
從今往後,無論是朝堂還是文壇,再無二人的立足之地!
兩人的臉色被藍智看在眼裏,他歎了口氣,站了起來,走到二人身旁道:
“錢大人,洪大人,如今,世道已經開始變了,你我皆是讀書人,如若不能看清那滾滾世道洪流,定會被那洪流碾得粉碎!”
錢鴻銘和洪文昌一聽,仿佛是被抽了魂一樣,徹底癱在了椅子上,再也沒有挺直腰杆的氣力了!
……
吳道行加入匠造書院任司業後,也吸引了一批儒生前來匠造書院學習,呈現出一片勃勃生機的景象。
錢鴻銘沒有臉再在國子監繼續待下去了,便向朱元璋起骸骨,而朱元璋也很大度的準允他告老還鄉,並未為難他。
而洪文昌則沒那麽好運了,論學大會後,被查出和其弟江寧織造郎中勾結,貪墨之數令人瞠目結舌,被處以極刑,家產充公。
雖然朱元璋能在江寧織造這一重要官職上任命自己的人了,但江南士族勢力依然龐大,盤根錯節無法根除,盡管在論學大會上贏得極其漂亮,但也堪堪和士族維持了脆弱的平衡。
秋闈即將到來,北伐的日子也越來越近了,朱元璋也沒有過多精力整治士族,他現在最關心的,便是針發槍的產量。
如今李敏忙的是暈頭轉向,恨不得把自己給劈開,一個人當成兩人來用,槍支、彈藥、鋼鐵,以及各種軍需物資,哪一個不是重中之重,整個工部都是連軸轉,但還是忙不過來。
如果要問他現此刻大明最缺乏的是什麽,他一定會大聲呼出:人才!
缺人了怎麽辦,去找陛下要唄,李敏也是豁出去了,反正哪裏缺人就去找陛下要。
弄得朱元璋現在一看到他,也是一個頭兩個大。
“陛下,軍器局人手實在不夠了,要想在秋闈後產出萬隻針發槍,至少還需要五百嫻熟的匠人!”
“否則,您就是把微臣給劈成兩半,微臣也沒辦法弄出那麽多槍來!”
“哎呀,陛下,您別走啊,微臣話還沒說完呢!”
“陛下,陛下!”
看著如今的李敏,也在自己麵前耍起了無賴,朱元璋也是哭笑不得,曾經那個以“溫良恭儉讓”為準則的工部尚書,那個溫文爾雅的翩翩君子,到哪兒去了?
咋成了現在這副模樣,有時候臉皮比徐達都厚了。
從軍器局接手針發槍生產以來,便一直在招熟練的匠人,但匠人們,不僅要生產針發槍,還得製造子彈,管理混亂得很。
經曆了幾次機構的重新改革後,將槍械工人和子彈工人分開,各司其職,這才稍微好一點。
但即便全都是熟練工匠,要產一支槍,從零部件到整槍的製造,最快也得三到四天時間,這還不算造廢了的。
如今所有工匠,加上造子彈的,滿打滿算不過兩千餘人,想在秋闈前造萬支槍,幾乎不可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