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師匠造書院,以半年為一期培養工廠需要的技術工人,到目前為止,也向各大工廠輸送了上千名工人了。
而這些工人到了工廠後,也迅速成為中堅力量,為工廠的順利生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但是隨著工廠的日益增多,而且對工人技術的要求越來越高,工人的缺口也越來越大。
而且匠造書院的學子們自行造出來的改良型蒸汽機,也讓李敏意識到,以書院模式培養工人,是一條行之有效的道路。
唯一的缺憾是,培養工人數量還是太少了。
一開始他想的是,那就再建幾所技術類型的書院,先把規模擴上去再說,不過在某次無意和太醫院院正樓英閑聊後,他改變了主意。
自從獲得《赤腳醫生手冊》後,樓英也在不遺餘力的推廣該本醫書,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他也發現了一個嚴重的問題。
在太醫院還好,但是在地方上,各家醫館大夫的行醫標準,並不能很好的統一起來,因為所謂醫術精湛,其實更多的方麵,還是看大夫的經驗豐富不豐富,這是一個非常主觀的東西,就算是同一種症狀,不同的大夫也能得出不同的結論出來。
倒不是這些大夫醫術不行,而是他們在看病時,根本沒有統一的標準,望聞問切的出發點也各不相同。
而且很多大夫,在傳道受業時,都習慣於留一手,即不會將自己的看家本領傳授出去,敝帚自珍的習氣很嚴重。
因此樓英決定啟奏陛下,開設全新的醫學學校,便以《赤腳醫生手冊》為標準教材,來傳授醫學培養醫生。
通過和樓英的閑聊,徹底啟發了李敏,他瞬間意識到,之所以培養工人的速度慢,便是因為這些工匠在入學之前,完全沒有受過統一的標準教育。
所有的一切關於工業方麵的知識,隻有等到進入匠造書院後,才能重新學習,這樣便大大減緩了培養人才的速度。
在李敏的設想中,應該在匠造書院以下,另設新學,按照工業人才的標準,教授更為基礎的知識,如算術、米、厘米、噸等各單位的應用,力臂、扭矩、馬力等基礎知識的培養等等。
和工業流水線生產一樣,也將新學傳授的知識統一標準,全國推廣。
而京師匠造書院,則作為更高一級別的學府,專為大明培養高級精銳技工或是研究型人才,專攻新型機械的改進和革新,或是其他工業品如鋼鐵、炸藥、白糖等的研究和改進。
而匠造書院這樣的高級學府,還可以多建幾所,甚至在富裕的地方省份,也可以各建一所。
而學子們從低一等級的工匠學校畢業後,便已接受了完整的工業知識培訓,想要更進一步,便可以考取匠造書院這樣的高級學府,即便考不上,也可以直接進入工廠,成為產業工人。
還可以……
李敏還有一個大膽的想法,便是在地方各書院中,加入工業培訓的課程,這樣即便學子們考不上秀才舉子,也可以去工匠學校進學嘛。
甚至是,在娃娃啟蒙時,便可以加入基礎的工業知識,予以培養。
當然,這一舉措要開展實行的話,無異於撬動了文人文壇的基石,必定會麵臨來自文壇的巨大壓力,他李敏,甚至有可能會被文壇罵成是千古罪人。
因此這事兒,必須得征得陛下的同意,沒有陛下肯首,此事絕對成不了。
就在他奮筆疾書時,突然間,門外傳來一個熟悉的聲音,“李尚書,李尚書在嗎?”
這不是宮裏的掌印太監王景弘嗎,他來家裏,那必然是陛下要宣自己覲見了。
放下筆,李敏清理了一下衣服,然後走了出去,行了一禮道:“王公公,請恕李某一直在書房,不知王公公前來,未能親自迎接,還請公公原諒則個。”
王景弘陰柔一笑,他雖然貴為司禮監掌印太監,在那皇宮也是說一不二的人物,不過還沒狂妄到給李敏上眼色的地步。
對於他們太監而言,最重要的便是眼力見,如今工部尚書李敏和戶部尚書楊思義,都是陛下跟前的大紅人,說是陛下的左膀右臂都不為過,他可不會傻到在李敏麵前自討沒趣。
“李尚書言重了,咱家也是剛剛才來,還是陛下看中李大人呢,這不,遣咱家來宣李大人進宮麵聖呢。”
“有勞李公公了。”李敏笑道。
“除了你,陛下還宣了工部侍郎魏左謙和戶部尚書楊思義,咱家想著,這便是陛下又有啥大工程,想要交由幾位大人辦理呢,李大人可謂是陛下的肱股之臣啊!”
王景弘提前給李敏透露了一點消息,對於李敏這般二品大員,又深受陛下器重,他不介意用一點消息來博得李敏的好感。
“那就多謝王公公了。”
送走了王景弘,李敏換上官服,便馬不停蹄的向皇宮趕去。
李敏的夫人看著他匆匆離去的背影,輕輕歎了口氣,眼中有些心疼,自從陛下將工業發展的重任交給他後,自家相公就沒好好休息過了,哪怕是過大年,也都是在家寫著發展規劃。
看看朝廷六部,又有哪家尚書像自己相公一樣,忙起來便不知天昏地暗。
來到皇宮,正巧在午門前遇到了楊思義和魏左謙,寒暄一番後,三人便結伴向內殿寢宮走去。
來到寢宮,三人便看見朱元璋手中拿著一張紙全神貫注的看著,臉上的表情甚是嚴肅。
三人走進寢宮,向朱元璋行禮道:“微臣叩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元璋見三人來了,頓時露出了笑容,“三位愛卿快快平身,都說了多少次了,在這內殿寢宮內,沒那麽多規矩。”
不等三人詢問,他直接說道:“朕尋你們來,便是有些東西想給你們看。”
說完,他命人給三人賜座,然後將一疊厚厚的紙塞到了李敏的手上,而楊思義也忍不住好奇,湊了過去看了起來。
雖然魏左謙身為工部侍郎,比李敏低了整整一個品階,不過身為李敏的下官,也是他的得力助手,既然陛下說是給三人看的,他便也湊了過去看了起來。
三人起初看到鐵路二字時,還有些迷茫,心中的想法和朱元璋一樣,鐵路,用鋼鐵修路,這匪夷所思了一點吧。
然而隨著三人不斷翻看,臉上的表情,也是異常的精彩。
先是恍然大悟,緊接著便是嚴肅,再是釋然醒悟,朱元璋在一旁觀察著三人的表情,也是忍俊不禁。
和自己起初看到的時候簡直是一模一樣的,現在,是時候也讓他們震撼一把了。
好一會兒後,李敏抬起了頭,滿臉的震驚,然後顫抖著聲音道:“陛下,如果這真的能實現,那便將徹底改變大明甚至是整個世界的格局,此乃千古第一工程啊!”
而這些工人到了工廠後,也迅速成為中堅力量,為工廠的順利生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但是隨著工廠的日益增多,而且對工人技術的要求越來越高,工人的缺口也越來越大。
而且匠造書院的學子們自行造出來的改良型蒸汽機,也讓李敏意識到,以書院模式培養工人,是一條行之有效的道路。
唯一的缺憾是,培養工人數量還是太少了。
一開始他想的是,那就再建幾所技術類型的書院,先把規模擴上去再說,不過在某次無意和太醫院院正樓英閑聊後,他改變了主意。
自從獲得《赤腳醫生手冊》後,樓英也在不遺餘力的推廣該本醫書,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他也發現了一個嚴重的問題。
在太醫院還好,但是在地方上,各家醫館大夫的行醫標準,並不能很好的統一起來,因為所謂醫術精湛,其實更多的方麵,還是看大夫的經驗豐富不豐富,這是一個非常主觀的東西,就算是同一種症狀,不同的大夫也能得出不同的結論出來。
倒不是這些大夫醫術不行,而是他們在看病時,根本沒有統一的標準,望聞問切的出發點也各不相同。
而且很多大夫,在傳道受業時,都習慣於留一手,即不會將自己的看家本領傳授出去,敝帚自珍的習氣很嚴重。
因此樓英決定啟奏陛下,開設全新的醫學學校,便以《赤腳醫生手冊》為標準教材,來傳授醫學培養醫生。
通過和樓英的閑聊,徹底啟發了李敏,他瞬間意識到,之所以培養工人的速度慢,便是因為這些工匠在入學之前,完全沒有受過統一的標準教育。
所有的一切關於工業方麵的知識,隻有等到進入匠造書院後,才能重新學習,這樣便大大減緩了培養人才的速度。
在李敏的設想中,應該在匠造書院以下,另設新學,按照工業人才的標準,教授更為基礎的知識,如算術、米、厘米、噸等各單位的應用,力臂、扭矩、馬力等基礎知識的培養等等。
和工業流水線生產一樣,也將新學傳授的知識統一標準,全國推廣。
而京師匠造書院,則作為更高一級別的學府,專為大明培養高級精銳技工或是研究型人才,專攻新型機械的改進和革新,或是其他工業品如鋼鐵、炸藥、白糖等的研究和改進。
而匠造書院這樣的高級學府,還可以多建幾所,甚至在富裕的地方省份,也可以各建一所。
而學子們從低一等級的工匠學校畢業後,便已接受了完整的工業知識培訓,想要更進一步,便可以考取匠造書院這樣的高級學府,即便考不上,也可以直接進入工廠,成為產業工人。
還可以……
李敏還有一個大膽的想法,便是在地方各書院中,加入工業培訓的課程,這樣即便學子們考不上秀才舉子,也可以去工匠學校進學嘛。
甚至是,在娃娃啟蒙時,便可以加入基礎的工業知識,予以培養。
當然,這一舉措要開展實行的話,無異於撬動了文人文壇的基石,必定會麵臨來自文壇的巨大壓力,他李敏,甚至有可能會被文壇罵成是千古罪人。
因此這事兒,必須得征得陛下的同意,沒有陛下肯首,此事絕對成不了。
就在他奮筆疾書時,突然間,門外傳來一個熟悉的聲音,“李尚書,李尚書在嗎?”
這不是宮裏的掌印太監王景弘嗎,他來家裏,那必然是陛下要宣自己覲見了。
放下筆,李敏清理了一下衣服,然後走了出去,行了一禮道:“王公公,請恕李某一直在書房,不知王公公前來,未能親自迎接,還請公公原諒則個。”
王景弘陰柔一笑,他雖然貴為司禮監掌印太監,在那皇宮也是說一不二的人物,不過還沒狂妄到給李敏上眼色的地步。
對於他們太監而言,最重要的便是眼力見,如今工部尚書李敏和戶部尚書楊思義,都是陛下跟前的大紅人,說是陛下的左膀右臂都不為過,他可不會傻到在李敏麵前自討沒趣。
“李尚書言重了,咱家也是剛剛才來,還是陛下看中李大人呢,這不,遣咱家來宣李大人進宮麵聖呢。”
“有勞李公公了。”李敏笑道。
“除了你,陛下還宣了工部侍郎魏左謙和戶部尚書楊思義,咱家想著,這便是陛下又有啥大工程,想要交由幾位大人辦理呢,李大人可謂是陛下的肱股之臣啊!”
王景弘提前給李敏透露了一點消息,對於李敏這般二品大員,又深受陛下器重,他不介意用一點消息來博得李敏的好感。
“那就多謝王公公了。”
送走了王景弘,李敏換上官服,便馬不停蹄的向皇宮趕去。
李敏的夫人看著他匆匆離去的背影,輕輕歎了口氣,眼中有些心疼,自從陛下將工業發展的重任交給他後,自家相公就沒好好休息過了,哪怕是過大年,也都是在家寫著發展規劃。
看看朝廷六部,又有哪家尚書像自己相公一樣,忙起來便不知天昏地暗。
來到皇宮,正巧在午門前遇到了楊思義和魏左謙,寒暄一番後,三人便結伴向內殿寢宮走去。
來到寢宮,三人便看見朱元璋手中拿著一張紙全神貫注的看著,臉上的表情甚是嚴肅。
三人走進寢宮,向朱元璋行禮道:“微臣叩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元璋見三人來了,頓時露出了笑容,“三位愛卿快快平身,都說了多少次了,在這內殿寢宮內,沒那麽多規矩。”
不等三人詢問,他直接說道:“朕尋你們來,便是有些東西想給你們看。”
說完,他命人給三人賜座,然後將一疊厚厚的紙塞到了李敏的手上,而楊思義也忍不住好奇,湊了過去看了起來。
雖然魏左謙身為工部侍郎,比李敏低了整整一個品階,不過身為李敏的下官,也是他的得力助手,既然陛下說是給三人看的,他便也湊了過去看了起來。
三人起初看到鐵路二字時,還有些迷茫,心中的想法和朱元璋一樣,鐵路,用鋼鐵修路,這匪夷所思了一點吧。
然而隨著三人不斷翻看,臉上的表情,也是異常的精彩。
先是恍然大悟,緊接著便是嚴肅,再是釋然醒悟,朱元璋在一旁觀察著三人的表情,也是忍俊不禁。
和自己起初看到的時候簡直是一模一樣的,現在,是時候也讓他們震撼一把了。
好一會兒後,李敏抬起了頭,滿臉的震驚,然後顫抖著聲音道:“陛下,如果這真的能實現,那便將徹底改變大明甚至是整個世界的格局,此乃千古第一工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