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經濟的高速發展,撫川市委和市政府的辦公場所,卻顯得落後很多,甚至有些寒酸。


    撫川市委的辦公樓,始建於偽滿時期,三層的磚混悶頂結構,樓門口處的鬥拱式雨搭和兩側的回廊,帶有明顯的近代日式建築風格。


    樓前的大理石台階,早已被時光磨平了棱角,光滑得如同被打磨過一般。機關院裏有一株兩人合抱粗的古槐,更是見證了滄海桑田的變遷。


    樓內沒有電梯,略顯幽暗。


    林海上到三樓,找到了市委組織部幹部一處的辦公室。


    他發現了個很有趣的現象,撫川市委所有辦公室的門都是開著的,很有點一目了然的味道。這與東遼機關的風格明顯不同,在東遼,幾乎所有辦公室的門都是關著的。如果趕上李慧不在家,有的辦公室甚至直接把門反鎖,為的就是免打擾。


    通過這個有趣的現象,可以看的出來,撫川政府機關的管理意識和服務意識明顯要高於東遼。


    幹部一處有四名工作人員,負責接待林海的是一位戴眼鏡的中年人,看過《幹部調動審批表》後,也不說什麽,徑直把林海領到了處長辦公室。


    一處處長楊先民熱情的接待了他。


    楊先民,撫川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兼幹部一處處長,組織部黨組成員。


    握手寒暄之後,楊先民讓林海在對麵坐了,然後沉吟著說道:“你的檔案上周就寄過來了,我和周書記研究了下,打算讓你先熟悉下環境。”


    周書記,指得是周源信,市委副書記,兼市委組織部長,市委常委。


    一個地方一個規矩,到了撫川,林海並沒有什麽講條件的資本,既然人家安排了,他自然無話可說。


    “好的,我服從組織安排。”林海說道。


    楊副部長接著道:“我看過你的檔案,是個能文能武的人才,周書記的意思是,這段時間,你先去武安區和文廣區做個調研,和同誌們接觸下,為期半個月,等回來之後,咱們再研究具體安排。”


    這個工作安排明顯是個有考察意圖的。


    其實,考察幹部最簡單有效的辦法就是做調研,調研期間,能否發現問題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可以直接反映出幹部的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


    林海當然明白其中的含義,於是點頭說道:“好的,那我一會就動身。”


    “不用急,你先安頓下來,對了,你在撫川有住的地方嘛?”


    “沒有,東遼距離撫川也不算遠,四十分鍾左右,我來回開車跑通勤就是了。”


    “哦,這不太方便吧,我覺得,你可以暫時租個房子,咱們撫川沒有周轉房,一律實行貨幣化管理,你可以寫個書麵申請,李書記批了之後,每個月會有租房補貼的。”


    林海連連點頭。


    楊先民又接著介紹道:“文廣區就是市委和市政府所在地,武安區在西邊,與東遼接壤,是撫川麵積最大的行政區。”


    說話之間,走廊裏傳來一陣腳步聲,林海下意識的回頭看了眼,發現正是李光旭。


    李光旭也看到了他,本來已經走過去了,卻又轉了回來,站在門口,冷冷的問道:“什麽時候來的?”


    林海連忙站了起來:“你好李書記,我剛來報到。”


    李光旭嗯了聲:“來我辦公室。”說完,便轉身走了。


    楊先民聽罷,微笑著對林海說道:“你先去李書記那吧,等回來之後咱倆再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官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佚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佚名並收藏官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