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征稅收糧
從土匪開始的軍閥之路 作者:暗香襲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劉文秀他們雖然沒有抓到馮景同,但是卻也意外得知了馮國勝又派了第二師過來增援洪縣了。
說起這個第二師,劉文秀他們一點也不陌生,一個個都不由得對其恨之入骨。
想當初鬆縣一戰,就屬這個第二師打得最狠,永昌軍好幾千的弟兄都是犧牲在了那一戰。
這也是永昌軍成軍有史以來,最為慘烈,也最為屈辱的一戰。不僅整個部隊的建製都被打殘了不說,差點整個隊伍都煙消雲散不說,就連部隊的最高長官羅永昌幾乎都險些因為此戰而飲恨西北。
永昌軍培訓班的教材上也將這一戰列為重點戰例,供學員學習分析之餘,也讓他們不忘軍恥。
所以說第四軍馮國勝和第五軍秦光遠這兩個軍閥勢力和永昌軍那是仇,那可是大了去了。自羅永昌以下,眾人無不在想著有朝一日大仇得報,以洗刷永昌軍的恥辱。
隻要一提起鬆縣一戰,永昌軍中但凡是經曆過那一戰而活下來的弟兄,無不是心中悲痛,引以為恨。
“吳長明,他狗日的要是敢來,老子定然也要讓他嚐嚐全軍覆沒的下場。”柱子咬牙切齒的說道。
劉文秀雖然也對二師恨意頗深,不過,作為指揮官,他也知道自己萬不能被仇恨蒙蔽了雙眼而意氣用事。
“我軍如今雖然暫時打敗了馮景同,然而卻也是損失巨大,說是強弩之末也不為過。這個第二師的人員,裝備,戰力更甚於第四師,咱們萬萬不能大意輕敵!”
“這事必須馬上上報司令,咱們也要趕緊準備起來,要不然,這一次,咱們恐怕未必還能擋得住啊!”
要知道之前一個四師幾乎就讓劉文秀他們吃了大虧。那一百來門火炮可不是蓋的,幾乎是打得二旅毫無還手之力。
要不是馮景同高傲自大,經驗不足,隻怕安山陣地早就易手了。
而接踵而來的第二師實力更加強大,這一點,劉文秀他們幾個,之前在鬆縣的時候就已經領教過了。
吳長明作為馮國勝手下為數不多的老將,不僅作戰經驗豐富,為人也是老謀深算,頗有些能力,遠不是馮景同這個紈絝子弟所能夠相提並論的。
三人都知道事關重大,一麵趕緊向羅永昌匯報情況,一麵利用繳獲的四師物資,武裝部隊,加緊布防。
而此時的永中縣城,羅永昌卻正在為部隊的後勤物資發愁。
這段時間部隊的擴充速度極快,再加上前線戰事補給,幾乎消耗了之前進入永中縣時攢下的大部分錢糧。
一個成年士兵因為訓練運動量大,每日消耗的糧食幾乎是普通人的兩倍,而且作戰的時候消耗更大。
而永昌軍目前光永中縣這邊就有四個旅一個炮團,目前劉文秀帶領的二旅,黃誌誠的炮團,柱子的三旅都在前線作戰。
而趙信一旅防備第五軍的那個團,也將迎來秦光遠派來的數千敵軍。為此,羅永昌也不得不將一旅之前留下的兩個團派了過去支援。
這樣一來,永昌軍總共五個旅,除了駐守雲陽縣孟夏的四旅和永中縣新成立的張明浩五旅之外,其他的基本上都在打仗。
這麽多部隊在打仗,先不說其他物資,光是每天消耗掉的糧食就是一個天文數字。
“司令,倘若戰事再繼續僵持下去,軍餉方麵還好說,糧食怕是就有些供應不上了!”
羅永昌知道養兵費錢費糧,錢他不缺,有著龍王嶺金礦以及之前雲陽縣搜刮的家底,就是再養一個旅,也能應付得過去。
隻是這糧食就不好辦了,戰事一起,夏國明的雲陽商會的商業活動也就停了。怕引起不必要的麻煩,永澤州那邊羅永昌也沒讓他們再去。
亂世中最稀缺的就是糧食了,隨著利州大戰再起,各地都加緊的糧食的儲備。現在你就是有錢,哪怕出高價也不一定能買來糧食。
“按照咱們現在的消耗速度,我們的糧食大概還能支持多久?”
有了戴文彥這個幕僚,羅永昌確實省心了不少,以往這些事情都必須他自己親力親為,親自安排人統計,如今卻隻需問上一句就行了。
戴文彥小心翼翼的說道:“按照現在的消耗速度,最多再有一個月,我們恐怕就會有斷糧之虞了!”
一個月,也就是說一個月後,永昌軍的弟兄們就得餓肚子了?這怎麽能行!羅永昌現在正是充滿信心,向著利州新一代軍閥穩步邁進的關鍵時刻,怎麽能養不起軍隊呢!
見羅永昌默不作聲,戴彥文又繼續說道:“司令!恕在下直言,我軍這樣一直不收稅,靠繳獲養軍,時間長了怕是難以為繼。因此屬下建議,在我軍治下地方,恢複稅收,隻有有了穩定的錢糧來源,方為長久之計啊!”
戴彥文所說,羅永昌當然知道,之前永昌軍部隊數量不多,體量小。靠著剿滅的地主惡霸搜刮而來的錢糧,再加上有著金礦支持,四處購糧,支撐部隊所需倒也綽綽有餘。
而如今永昌軍不僅有了軍餉,其它配置補給也逐漸按照正規軍的標準配備。而且部隊也一擴再擴,數量逐漸增多,再靠這些臨時收入想要養活部隊就根本不可能了。
羅永昌自問也不是什麽佛祖菩薩,沒有那什麽割肉喂鷹的大無畏精神。更何況就算是佛祖菩薩,他不也還要人家供奉香火麽?
作為土匪出身的羅永昌對於收稅的事情自然沒有什麽抵觸。說實話,之前之所以不收稅,這一嘛!因為龍王嶺眾人也都是窮苦出身,明白底層老百姓的不容易,而利州的老百姓也卻確實窮困不堪。
人家活都活不下去了,你還要收稅,那不是雪上加霜,敗壞永昌軍的名聲麽!
哪怕就是之前化身保安旅,替馮國勝收稅,羅永昌也是故意借機針對地主劣紳。對於貧民百姓,永昌軍不僅沒收稅,甚至有時候還會倒貼了幾個。
這也是為什麽永昌軍每到一地,總是能很快贏得民心的一個重要原因。
第二就是那時候的永昌軍剿滅了不少地主豪強,自己本身就不太缺錢糧。況且有著龍王嶺金礦源源不斷的產出,即便沒有糧食了,也可以去其他地方采買。
老百姓手中那三瓜兩棗的保命糧,說實話,羅永昌還真心有些看不上。
然而如今的情況卻不同了,這一年來,雲陽縣因為永昌軍的存在。吏治清明,百姓也沒再遭受戰亂,基本都能安居樂業。
再加上羅永昌將一些作惡多端,為富不仁的地主抄家,引得不少地主豪強舉家逃離。而他們留下的大量田地,羅永昌也免費分給了一些無地可種的百姓。
這樣一來,百姓們家中有了餘糧,日子也比從前好過多了。如今永昌軍有了難處,征糧收稅也在情理之中了。
弟兄們浴血拚殺,守護一方安定,總不能連個後勤保障都沒有,連個飯都吃不上吧!收個稅完全就不過分嘛!
羅永昌點點頭,說道:“嗯,彥文你說得對,我記得之前利州的糧稅是十稅六吧!咱們減一半,就定在十稅三,你看怎麽樣?”
“司令仁義,乃是萬民之福啊!”
戴彥文此時才知道永昌軍為什麽能這麽快發展起來了。先不說之前的政策了,就憑人家現在這遠比利州其他地方低得多的稅收,老百姓們還能不擁護麽?
誰知羅永昌思慮了一下之後,又石破天驚的說道:“永中剛平定不久,暫時就先不收了,先在雲陽施行吧!另外,讓張明浩的五旅組織人手,想辦法買糧。老百姓手裏雖然沒有,那些富戶商賈家裏肯定還是有不少的嘛!”
“司令英明!”
說起這個第二師,劉文秀他們一點也不陌生,一個個都不由得對其恨之入骨。
想當初鬆縣一戰,就屬這個第二師打得最狠,永昌軍好幾千的弟兄都是犧牲在了那一戰。
這也是永昌軍成軍有史以來,最為慘烈,也最為屈辱的一戰。不僅整個部隊的建製都被打殘了不說,差點整個隊伍都煙消雲散不說,就連部隊的最高長官羅永昌幾乎都險些因為此戰而飲恨西北。
永昌軍培訓班的教材上也將這一戰列為重點戰例,供學員學習分析之餘,也讓他們不忘軍恥。
所以說第四軍馮國勝和第五軍秦光遠這兩個軍閥勢力和永昌軍那是仇,那可是大了去了。自羅永昌以下,眾人無不在想著有朝一日大仇得報,以洗刷永昌軍的恥辱。
隻要一提起鬆縣一戰,永昌軍中但凡是經曆過那一戰而活下來的弟兄,無不是心中悲痛,引以為恨。
“吳長明,他狗日的要是敢來,老子定然也要讓他嚐嚐全軍覆沒的下場。”柱子咬牙切齒的說道。
劉文秀雖然也對二師恨意頗深,不過,作為指揮官,他也知道自己萬不能被仇恨蒙蔽了雙眼而意氣用事。
“我軍如今雖然暫時打敗了馮景同,然而卻也是損失巨大,說是強弩之末也不為過。這個第二師的人員,裝備,戰力更甚於第四師,咱們萬萬不能大意輕敵!”
“這事必須馬上上報司令,咱們也要趕緊準備起來,要不然,這一次,咱們恐怕未必還能擋得住啊!”
要知道之前一個四師幾乎就讓劉文秀他們吃了大虧。那一百來門火炮可不是蓋的,幾乎是打得二旅毫無還手之力。
要不是馮景同高傲自大,經驗不足,隻怕安山陣地早就易手了。
而接踵而來的第二師實力更加強大,這一點,劉文秀他們幾個,之前在鬆縣的時候就已經領教過了。
吳長明作為馮國勝手下為數不多的老將,不僅作戰經驗豐富,為人也是老謀深算,頗有些能力,遠不是馮景同這個紈絝子弟所能夠相提並論的。
三人都知道事關重大,一麵趕緊向羅永昌匯報情況,一麵利用繳獲的四師物資,武裝部隊,加緊布防。
而此時的永中縣城,羅永昌卻正在為部隊的後勤物資發愁。
這段時間部隊的擴充速度極快,再加上前線戰事補給,幾乎消耗了之前進入永中縣時攢下的大部分錢糧。
一個成年士兵因為訓練運動量大,每日消耗的糧食幾乎是普通人的兩倍,而且作戰的時候消耗更大。
而永昌軍目前光永中縣這邊就有四個旅一個炮團,目前劉文秀帶領的二旅,黃誌誠的炮團,柱子的三旅都在前線作戰。
而趙信一旅防備第五軍的那個團,也將迎來秦光遠派來的數千敵軍。為此,羅永昌也不得不將一旅之前留下的兩個團派了過去支援。
這樣一來,永昌軍總共五個旅,除了駐守雲陽縣孟夏的四旅和永中縣新成立的張明浩五旅之外,其他的基本上都在打仗。
這麽多部隊在打仗,先不說其他物資,光是每天消耗掉的糧食就是一個天文數字。
“司令,倘若戰事再繼續僵持下去,軍餉方麵還好說,糧食怕是就有些供應不上了!”
羅永昌知道養兵費錢費糧,錢他不缺,有著龍王嶺金礦以及之前雲陽縣搜刮的家底,就是再養一個旅,也能應付得過去。
隻是這糧食就不好辦了,戰事一起,夏國明的雲陽商會的商業活動也就停了。怕引起不必要的麻煩,永澤州那邊羅永昌也沒讓他們再去。
亂世中最稀缺的就是糧食了,隨著利州大戰再起,各地都加緊的糧食的儲備。現在你就是有錢,哪怕出高價也不一定能買來糧食。
“按照咱們現在的消耗速度,我們的糧食大概還能支持多久?”
有了戴文彥這個幕僚,羅永昌確實省心了不少,以往這些事情都必須他自己親力親為,親自安排人統計,如今卻隻需問上一句就行了。
戴文彥小心翼翼的說道:“按照現在的消耗速度,最多再有一個月,我們恐怕就會有斷糧之虞了!”
一個月,也就是說一個月後,永昌軍的弟兄們就得餓肚子了?這怎麽能行!羅永昌現在正是充滿信心,向著利州新一代軍閥穩步邁進的關鍵時刻,怎麽能養不起軍隊呢!
見羅永昌默不作聲,戴彥文又繼續說道:“司令!恕在下直言,我軍這樣一直不收稅,靠繳獲養軍,時間長了怕是難以為繼。因此屬下建議,在我軍治下地方,恢複稅收,隻有有了穩定的錢糧來源,方為長久之計啊!”
戴彥文所說,羅永昌當然知道,之前永昌軍部隊數量不多,體量小。靠著剿滅的地主惡霸搜刮而來的錢糧,再加上有著金礦支持,四處購糧,支撐部隊所需倒也綽綽有餘。
而如今永昌軍不僅有了軍餉,其它配置補給也逐漸按照正規軍的標準配備。而且部隊也一擴再擴,數量逐漸增多,再靠這些臨時收入想要養活部隊就根本不可能了。
羅永昌自問也不是什麽佛祖菩薩,沒有那什麽割肉喂鷹的大無畏精神。更何況就算是佛祖菩薩,他不也還要人家供奉香火麽?
作為土匪出身的羅永昌對於收稅的事情自然沒有什麽抵觸。說實話,之前之所以不收稅,這一嘛!因為龍王嶺眾人也都是窮苦出身,明白底層老百姓的不容易,而利州的老百姓也卻確實窮困不堪。
人家活都活不下去了,你還要收稅,那不是雪上加霜,敗壞永昌軍的名聲麽!
哪怕就是之前化身保安旅,替馮國勝收稅,羅永昌也是故意借機針對地主劣紳。對於貧民百姓,永昌軍不僅沒收稅,甚至有時候還會倒貼了幾個。
這也是為什麽永昌軍每到一地,總是能很快贏得民心的一個重要原因。
第二就是那時候的永昌軍剿滅了不少地主豪強,自己本身就不太缺錢糧。況且有著龍王嶺金礦源源不斷的產出,即便沒有糧食了,也可以去其他地方采買。
老百姓手中那三瓜兩棗的保命糧,說實話,羅永昌還真心有些看不上。
然而如今的情況卻不同了,這一年來,雲陽縣因為永昌軍的存在。吏治清明,百姓也沒再遭受戰亂,基本都能安居樂業。
再加上羅永昌將一些作惡多端,為富不仁的地主抄家,引得不少地主豪強舉家逃離。而他們留下的大量田地,羅永昌也免費分給了一些無地可種的百姓。
這樣一來,百姓們家中有了餘糧,日子也比從前好過多了。如今永昌軍有了難處,征糧收稅也在情理之中了。
弟兄們浴血拚殺,守護一方安定,總不能連個後勤保障都沒有,連個飯都吃不上吧!收個稅完全就不過分嘛!
羅永昌點點頭,說道:“嗯,彥文你說得對,我記得之前利州的糧稅是十稅六吧!咱們減一半,就定在十稅三,你看怎麽樣?”
“司令仁義,乃是萬民之福啊!”
戴彥文此時才知道永昌軍為什麽能這麽快發展起來了。先不說之前的政策了,就憑人家現在這遠比利州其他地方低得多的稅收,老百姓們還能不擁護麽?
誰知羅永昌思慮了一下之後,又石破天驚的說道:“永中剛平定不久,暫時就先不收了,先在雲陽施行吧!另外,讓張明浩的五旅組織人手,想辦法買糧。老百姓手裏雖然沒有,那些富戶商賈家裏肯定還是有不少的嘛!”
“司令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