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是上好的二毛皮,鹽灘上的白羊羔,出生三十天左右,宰殺後獲取的皮子,最好的輕裘!”


    鹽州,鹽池縣白城外。


    烏白鹽池再次開始產鹽,通往靈州、慶州的鹽路也再次通暢,隨著鹽州漸漸恢複,也開始有胡人前來交易。


    他們趕著牛羊,背著皮裘氈毯、藥材,甚至鎖著奴隸,前來交換唐人的鹽糧布匹鍋碗茶酒等。


    一名剃光頭頂的黨項羌老頭,手裏提著一塊二毛皮,在向市場上的漢商展示著。


    那二毛皮薄如厚紙,質地堅韌,卻又柔軟豐勻,十分輕便,更為可貴的是色潤晶瑩的二毛毛穗,呈現特有的彎曲柔折狀,如起伏的波浪。


    趙信拿起一塊仔細的看過,對懷玉道,“這是上等的二毛皮,號稱九道彎,你看將皮板縱橫倒提,能看到潔白毛穗,順次自然下垂,宛如冰錐疊撞傾倒,若是輕抖,更仿佛玉簮繽落,梨花紛飛,輕盈動人。”


    “用這二毛皮製成的皮衣,穿著舒適,極為保暖,也可以用來製作高檔衣服的鑲邊,典雅素致。”


    懷玉也拿起一塊觀看抖落著。


    “你這張嘴倒一如繼往的伶俐,長安兩市做牙的本事倒沒忘記半點啊。”


    “打小學的技術,二十多年了,哪能這麽容易忘記。”趙信笑笑,然後問那黨項老頭,“你這二毛皮不錯,啥價?”


    老頭穿著羊皮襖著,眼睛裏透著精明。


    做為唐軍占領鹽州後,第一波來的羌胡,膽子還是挺大的,之前梁師都強遷走鹽州百姓,也把那些羌胡也遷走。


    但這些羌胡並不願意,被梁軍遷到夏州後,很快發現日子難過,放牧養牛羊的發現草場不夠,種地的又沒地可種,到了夏州後許多人就淪為流民,無人管問。


    於是乎,那些羌胡最先開始偷溜。


    反正他們遊牧為主。


    鹽州衙門四處張榜,派人宣告,招撫百姓。


    羌胡先是小股的跑回來試探,發現這鹽州刺史衙門態度很好,於是乎慢慢的就開始大部隊往回跑,甚至連帶著原本夏州那邊的羌胡,也開始偷偷的過來。


    “兩匹大練。”老頭比劃了兩根手指頭。


    “貴了,”趙信不客氣的道,雖然在長安城,這般上品的二皮毛,是十分值錢的,但這裏是鹽州,這老頭不是一手貨主,也頂多是二手。


    如今一匹絹起碼二百錢,兩匹絹那就是四百錢,這在鹽州太貴了。


    趙信豎起一根手指頭,“一匹大練,你有多少我都收了。”


    黨項羌老頭連忙搖頭,“我這可是上好的二毛皮,不是普通的皮毛,好點的普通羊毛都得二匹練。”


    趙信則道,“我在這買匹敦馬,也就二十匹大練,要是買草馬,還更便宜,你一塊羊毛就要二匹練,哪有這樣的事。”


    兩人討價還價,互不相讓。


    武懷玉饒有興趣的圍觀,白城邊市開起來後,陸續有人來交易,但現在商人貨物都還不多,武懷玉倒不急,畢竟靠鹽吃鹽,每天都有新的鹽場開工,有許多鹽商帶著人來。


    他們要吃要喝,也需要日用商品,這都能促進消費。


    何況,如今這些羌人、山胡們陸續過來,日常百貨,也多要從唐人這買,他們部落可沒有什麽手工製造能力。


    現在的市場上,羌胡還是更倚賴唐人,牛羊皮毛這些都不是很值錢,一匹小馬,甚至便宜到一千錢就能買下。


    白城市場上漢商這邊的貨物主要就是鹽,然後是布匹、糧食,接著是瓷器陶器,鍋碗瓢盆,以及繩索針線這些,再就是藥材等,還有便是茶葉。


    茶葉現在牧民也成了生活必須品,慢慢的離不開了。


    戰爭導致這些蕃胡手裏急需大唐的日用百貨商品,但他們手裏頭又隻有牛羊皮毛,且還都積攢了不少,都急著換東西,自然就會被壓價。


    劉緒帶著一群書手、衙役在那簡單的集市上巡查,進入市場的商貨,要進行登記,到時是要按交易抽分征稅的,而市場裏住商們,也要交稅。


    主要就是過稅、住稅兩種,征稅方式比較簡單,稅率也不算高。


    基本上是按二十抽一這個稅率。


    交易基本上以物易物,這些蕃胡手裏頭也沒有什麽銅錢、絹布,看上什麽就拿牲口或皮毛換。


    也可以賣給貨棧,換了錢再去買,不過一般這些蕃胡都嫌這樣麻煩,都是以物易物。


    “今天比昨天來的人和貨又多了,”參軍劉緒告訴懷玉。


    “隻要他們肯來,以後就會有越來越多的人來的,不過有一點要注意,咱這既然是互市,那就要維護市場交易的公平公正,絕不能有欺瞞詐騙的情況,不得缺斤短兩,缺尺少寸,更不許以次充好。


    自由交易,但也要買賣公平,誰敢破壞這規矩,絕不能容忍客氣。”


    和長安的兩市一樣,武懷玉也在這裏設有市令,和相關管理人員,不僅負責抽分征稅,也負責維持秩序,以及諸如評估價格等,甚至一些貴重、大額的交易,還必須要立官契,以免糾紛。


    真出現了糾紛,也有專門的人員負責審理調解等。


    現在這裏蕃胡們的牲畜藥材等還是比較便宜的,馬分敦馬、草馬、兒馬等,每種又各分三等定價,基本上上等敦馬也就六七千錢,而草馬上等的也不過四千左右。


    這與長安的馬價,不到一半,甚至隻有三分之一,相差很大,但考慮長途販馬,成本也不低。


    至於羊,上好的鹽州灘羊,也叫白羊,也才幾百錢一隻。


    至於皮毛,價格也都較低,馬皮、牛羊、羊皮,也都是從一二百到三四百不等,跟長安的價格,真的是相差幾倍。


    這年頭搞這種貿易,尤其是能夠直接源頭一手交易,確實利潤空間很足。


    牛在這裏隻要兩三貫一頭,駱駝也不過十來貫一匹。


    一匹駱駝大概能換兩三匹馬,一匹馬能換兩頭牛,一頭牛大約能換五六隻羊。


    可內地運來的手工商品,卻都不便宜。


    兩塊茶磚能換一隻羊,一匹馬也就能換二十塊左右的茶磚。


    至於說針線這些小玩意,也很貴,鍋就更貴了。


    至於說武器,刀槍弓箭這些,那是禁售的,鎧甲盾牌弩箭就更別提了。


    連那極貴的鐵鍋,那都是采用的比較特殊的工藝鑄造的,這種鐵鍋的鐵,是不能再回爐打造武器盔甲的。


    防的就是他們收集鐵器打造武器。


    總體來說,武懷玉覺得朔方這邊受戰爭影響,物資比較匱乏,尤其是大唐製造的手工商品,他們的牲畜皮毛則有些嚴重過盛貶值。


    但現狀就如此,他們需要的商貨,基本上也隻有唐朝能供給,但他們的牲畜皮毛這些,大唐卻有許多個交易對象。


    市場轉了一圈,挺熱鬧,還有不少店鋪正在趕工建造和裝修中,其實本來互市也不是天天開,但武懷玉沒理會那老一套,而是把白城城外的這市場,打造成一個常市,每日開放經營,裏麵還有固定的街鋪。


    他有意要把這裏弄成一個鹽州長城外的工商小鎮,貨物集散中心,而不是十天半月才趕一次的大集。


    武家也已經在這開店,千金堂藥鋪、長生堂當鋪,以及寶玉堂的鹽號,還會有雜貨等商鋪陸續開設,近水樓台先得月嘛。


    “蕃坊修的如何了?”


    “還在招募人手,我們開出的工錢是做半個月,合每天一鬥半的粟。”


    這是短期工,一次做半個月,工錢就是穀子,不是錢絹,一天一鬥半,做半個月,有二石多粟。


    可以說這個工價,不算低了。


    劉緒告訴懷玉,定的這個工價,其實是靈州雇人代役上烽的價。靈州處於邊地,有許多烽堡,朝廷都是征召當地百姓當番服役,輪到的一番就是十五天。


    因為守烽較為辛苦,所以一般條件好點的都不願上番,於是出錢請人代役,價格就是一天一鬥半的粟。


    雖說糧價有高有低,但一直都還是這個數。.


    如果按靈州這邊糧價,一鬥粟現在大約值個五六十錢,那麽一鬥半大約能折八十文錢。


    當然這是糧價高的時候,在隋開皇年間,靈州一鬥粟大約也就是二三十錢,則一天工錢相當於四十。


    不過賺的這糧,一般也都是當口糧,價格高低沒啥太大影響,畢竟都吃了沒變現。


    修城築路,跟守烽其實也差不多,都是非常辛苦的活。


    要是做一般工,則可能隻有這一半甚至三分之一的錢糧。


    賺點口糧養家糊口而已。


    懷玉要修的蕃坊,是打算在白城市鎮邊,再修一個專給蕃人聚居的坊區,便於對蕃胡統一管理,來交易的蕃胡可以在此暫住,或是以後也在這裏開店什麽的,也可以居住蕃坊內。


    甚至諸如以後要召些蕃胡做城傍蕃兵,他們的家眷也可住在裏麵。


    分開管理,很有必要。


    武懷玉的野心不小,這白城邊市的規劃布局很遠,邊市在白池旁,旁邊是鹽池縣城白城,北邊不遠是烏城和烏池。


    這鹽州邊市處於這兩池兩城中間,往南還是長城鎮邊堡。


    現在雖然邊市隻是簡單的柵欄圍著,一些草棚,但很快都會一點點升級的,木柵會升級成夯土城牆,草棚也會換成夯土牆的商鋪,


    街道、市署、倉庫這些都會有。


    甚至還會有作坊區,蕃坊區、工商住宅區,鹽、馬、奴隸、糧食、布匹等各種商品在此集散交易,到時這就是個金窩養金雞,會有源源不斷的金蛋。


    “使君,現在開始陸續有些原來的漢人百姓回來了,”劉緒告訴懷玉,這些人中,雖也不少是貧民,但也有些人原也是自耕農或地主的,他們如今跑回來,那已經被衙收收為官有的田土草場林地,還有宅地等,該怎麽處理?


    畢竟好些都直接已經發賣或劃做軍屯官屯公廨田了。


    “這有什麽可擔憂的,我們歡迎他們回來,告訴他們,因為梁朔毫無人道的摧毀了他們的家園,所以現在他們回來後,我們會幫他們重建家園。


    把他們重新安置,重新授分他們田地,隻要回來的,以前就算無地的漢民,我們也每丁授他田百畝,


    至於以前有地的,有多少地,我們再另地安置,重新補給他們田地。”


    “鹽州如今不缺地,缺的是人,隻要能回來,我們就給他們均田授地,記得告訴他們,歡迎多丁之家,能夠應募鹽州團結兵,隻要能夠選上,優先分給他們田地。”


    當選團結兵的家庭,可以按每丁百畝優先授足田地,而如果普通回歸百姓,則每戶先授滿百畝,如果有兩丁以上的家庭,則視情況考慮,比如兩丁之家的先授四十畝永業,加一百畝口分,三丁的先授六十畝永業,加一百畝口分田·······土地充裕的情況下,再按每丁百畝補滿。”


    “告訴他們,先來先授,授完為止。”


    鹽州五萬多頃地,之前賣了萬頃,後來又賣了幾千頃,又有軍屯官屯公廨田等萬頃,衙門現在手裏的地其實還不少,就是優質的減少了許多。


    一丁百畝,萬丁也不過一萬頃,鹽州這樣的邊地,想要短時間接收萬戶,也是非常不易的。


    “那些蕃胡,隻要來投,隻要他們肯登記編戶,咱們也給他們授分草場林地,給他們劃界放牧,


    還是那句話,誰先接受編戶齊民,衙門就先給哪個部落授地劃界。”


    劉緒對武懷玉的這番政策很佩服。


    現在還隻是零星一些遷走的漢民蕃戶回來,但這政策一出台,相信會引來更多人。


    特別是許多窮困邊民,能有機會分田授地,哪能錯過?


    在梁師都那裏,他可不會在意他們過的好不好,隻會想著怎麽壓榨他們,為他的皇帝夢付出。


    梁師都割據朔方這些年,可以說把朔方徹底搞的崩潰了,人口就那麽多,卻要維持好十萬軍隊,動不動就打仗,哪來的錢糧支撐?


    連當兵的都餓肚子,軍屬都吃不飽的時候,普通的百姓,甚至那些佃戶奴隸們還能吃飽?


    “估計很快會有許多流民從夏州湧來。”


    “那也不怕,我們現在手頭有錢有糧,直接以工代賑,把他們拉去鹽池產鹽,或是田莊種地便是,既有飯吃還能賺筆工錢口糧,穩住這波,到時分田劃地,租借給他們耕牛種子,他們就能夠安定下來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木子藍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木子藍色並收藏唐朝好地主:天子元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