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貞觀元年,三月,皇帝下詔,依據山川形勢,將天下劃分為十道,為關內、河南、河東、河北、山南、隴右、淮南、江南、劍南、嶺南十道,遣十使巡省天下、裁並州縣。


    皇帝授左光祿大夫、雍州牧、觀國公楊恭仁為關內道觀風使,巡察采訪關內諸州。


    鹽州。


    武懷玉收到的消息比朝廷公文還要早上一天。


    消息是司經局校書郎兼崇文館直學士來濟送來的,載在京報第一刊上,這份武懷玉籌劃的報紙,一直到如今才終於正式發行,也可謂是十分不易。


    這份京報總共有十來頁,形式是折頁形式,折合起來,兩頭各有個稍厚的冊封,上麵京報兩字用的也是武懷玉當初以顏體所寫,如今在大唐被稱為武體,跟歐體、褚體並稱書家三體。


    總共也就五千來字的創刊號。


    首頁頭條自然就是皇帝劃天下十道,任命楊恭仁、李孝恭、宇文士及、李靖、杜如晦等十人為觀風使,分巡天下的這道詔令,幾乎就是直接抄寫的,也沒有什麽評論員點評等。


    關內道在古雍州地理範圍,另兼治朔方河套地區,整個轄境就是秦嶺以北,隴山、賀蘭山以東,狼山、陰山以南,河東黃河以西諸地。


    “這京報還挺稀奇的,居然比朝廷公文傳遞的都還快,司經局挺厲害啊。”豆盧懷讓這靈州都督府司馬兼宥州刺史,現在卻天天賴在懷玉的鹽州。


    他喝著燕麥粥,看著京報,嘖嘖稱奇。


    來濟一共寄來了一百份京報,沿驛路快馬送來,也算是為了京報的名氣下了本錢的,好在如今司經局經費充足,所以才能如此快速,那是換馬不換人沒停歇。


    長安到鹽州一千多裏路,兩天就到了。


    這百份京報送到,懷玉自然也是要分發給鹽州的這一州兩縣三邊四縣,也要給隔壁的靈州、夏州、慶州、宥州送去些。


    “嘿,這上麵居然還有二郎你的邊塞詩呢,以前沒見過這首呢,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這首涼州詞妙啊。”豆盧懷讓雖然怕死不敢上戰場,但卻又是個喜歡紙上談兵的,尤其還喜歡附庸風雅,甚至還是個邊塞詩迷,武懷玉的邊塞詩作他是一首不落的都能倒背如流的。


    他甚至還自費請人抄寫了許多本武青陽邊塞詩集送人呢。


    這首涼州詞以前沒見過,卻寫的非常好。


    “哇,後麵居然還有兩首,這首從軍行也好,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嘶,就是這個味,絕對正宗的邊塞詩,好詩,好詩啊。”


    “這首,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天啊,武兄,你肚子裏到底有多少墨水啊,怎麽隨便又來了三首經典,寫的太好了,”


    涼州、葡萄酒、將軍、金甲、玉門關、樓蘭、龍城、陰山,這些詞讓豆盧駙馬腦子裏自動就構成了一副絕美的邊塞浪漫景象。


    在真正的沙場老兵們眼裏,打仗其實是殘酷的,雖然大家都爭相上戰場,但也不過是拿命拚前程,是把腦袋掖在褲腰帶上刀口舔血,隻有殘酷,絕無浪漫。


    可偏偏在豆盧懷讓這個每次打仗就縮到後方的人眼裏,卻是充滿血色的浪漫,在後方遐想就能興奮激昂。


    他喜歡這些邊塞詩,就如他喜歡天天掛把寶劍,似乎這樣就很勇武豪邁,這個家夥對懷玉邊塞詩的喜歡,甚至已經癡迷。


    他現在不僅迷武懷玉的詩,甚至還會招募一些士子門賓時,也會要求人家能寫這樣的邊塞詩,可惜又有幾個能寫出這種氣勢的。


    武懷玉隻是笑了笑。


    這都是出京前,當初跟來濟研究首刊時,來濟張承德他們強烈要求懷玉來幾首邊塞詩,因為他現在這詩在長安名氣極大,不僅許多年輕士子們喜歡,讀了後慨然棄筆投戎的,甚至據說長安貴族豪門裏的貴婦、千金們據說也都有不少人極喜歡,武青陽的詩,成了長安流行的一個符號。


    到後來就變成哪怕並不是真正的讀的懂或喜歡,可為了附庸風雅,跟隨時尚,也就當了個假粉絲。


    為了發刊後的名氣影響,來濟強烈要求他做幾首新作。


    還得是能傳世的經典之作。


    這對武懷玉倒不是什麽問題,畢竟這些邊塞詩都是大唐那些有名的詩人大作,當初開始時他也不過是在隴右應景時吟出,讓人認定是他的大作,開始還解釋過,後來也就不再解釋,有一個浪漫的邊塞詩人身份也不是壞事,尤其是當有了足夠的身份地位後,這種雅名,是大有好處的。


    至於說武懷玉其實不會寫詩,但那又有什麽關係,堂堂縣公,哪個文士敢來搞他。


    作不出命題詩又有何妨,可以說不屑於作,必須得有好靈感時,才會寫那些真正的好詩。


    反正不時有佳作出爐,誰又能否了他這詩人身份。.


    隻會自取其辱。


    連豆盧懷讓這種終究邊塞詩迷都對這三首詩如此著迷,可以想象這次京報創刊號,能一炮而響。


    除了懷玉的三首邊塞詩新作,後麵還有傳奇小說故事。


    刊載的傳奇小說叫古鏡傳奇,是武家親家王績學士的兄長王度所寫,王度隋朝時做過禦史、著作郎、芮城縣令,還奉詔撰修過隋朝國史,大業末持節出使河東、運河賑濟,結果不知所蹤,估計是沒於流賊之中。


    他留下的古鏡記是一篇不錯的小說,甚至堪稱唐傳奇小說的開端,不過大抵還是沿續了六朝誌怪小說。


    這故事以王度自敘形式展開,主人公王度從天下奇士汾陰侯生處得到一麵古鏡後,與兄弟王績攜古鏡出遊而降妖伏魔的故事,全篇大約五千來字,有十幾則小故事相連,篇幅較長,描寫細膩,尤其是加強細節描寫和人物對話,使整個故事很有可談性。


    這也被後人稱作是從六朝誌怪小說,向唐傳奇小說發展的一個重要標誌代表。


    武懷玉跟王績結親後,兩人關係不錯,王績兄弟還經常到武家家學講課,武懷玉為東宮收集圖書的時候,王績把兄長的這本遺作抄本贈給他一本。


    武懷玉讀了後挺喜歡,這書要是放後世起點網,估計隻能算老套,但放在唐朝,還是挺炸裂的,很有幾分網文的無敵爽文感覺,比起此時多數簡單的筆記、誌怪類故事小說,可就豐富細膩的多。


    武懷玉特意選了古鏡記作為京報小說版塊,版塊名就叫傳奇,不過因為總共有五千多字,所以采用的是連載方式,這古鏡記有十幾個小故事,於是分成十幾篇連載,一篇也就幾百字。


    為了能夠打響名氣,武懷玉甚至以青蓮居士為筆名,寫了一個虯髯客傳的故事,以隋宰相楊素府上歌妓紅拂大膽私奔李靖的愛情故事為線索,描寫隋末有誌圖王的虯髯客張仲堅在真命天子李世民麵前折服並出海自立的故事,塑造了風塵三傑這一形像。


    這個故事懷玉拿給來濟看的時候,他一眼就看中了,雖然懷玉並沒說這個青蓮居士是誰,但來濟也不在乎。


    雖說這故事裏的張出塵李靖還在,李靖還是勳臣,但民間百姓可不就喜歡這種關於大人物的隱私故事麽,尤其還是這種桃色的風流傳奇。


    這故事裏把當今天子塑造成真命天子,有這點就足夠他們大膽的發行了。


    雖然說關於李靖的部份,可能有不少虛構成份,但紅拂夜奔這事,坊間那可都是一直津津樂道的。


    所以這個故事絕對比古鏡記更能爆。


    恰好也彌補古鏡記一次隻邊載幾百字的不足,虯髯客傳也分期連載,這到時大家看了開頭,誰還能不等著看後續?


    反正駙馬豆盧懷讓在驚歎了一番邊塞詩三新作後,看了古鏡記後覺得挺有意思,可當他看了虯髯客傳開頭後,已經有點抓耳撓腮了。


    “下麵呢?”


    “下麵沒了。”


    “怎麽就沒了,這看的正過癮的時候啊,怎麽就沒了?”


    豆盧駙馬很急,“二郎啊,趕緊把後麵的給阿兄看,”


    他還以為這京報也是書,隻是分冊的書,急著想看後麵的。


    “豆盧兄,這京報每旬一刊,十日才發一份新報,下一份得等十天後了,”


    “什麽,看個故事,還得等十天才能看到後續。”


    “這是連載,十天後書接上回,但整個故事連載完,估計也得十來刊,大約就是三四個月就連載完了。”


    “豈有此理,”豆盧懷讓急的啊,“能不能現在就把這後麵的故事告訴我?”


    “這是連載,寫這故事的叫青蓮居士。”


    “青蓮居士在哪,我現在就去找他。”


    “青蓮居士是給京報投的稿,大概可能是住在長安的某個士子甚至是官吏,但是誰我們也不知道。”


    李靖是他師父,他可不敢暴露自己就是青蓮居士的身份,要不弟子這般編排師父師娘,豈不讓人扣個欺師滅祖的帽子。


    其實真正的虯髯客傳是唐末人所寫,總共才兩千來字,太過簡陋,武懷玉可是經過了深度二創的,按網文模式來寫,這風塵三俠之間的愛恨糾葛,加上家國天下,明明才兩千字的原創,他給加工成了十萬字。


    早就想好了要以連載模式,為京報吸引人力,一期連載個千字,連載個百期,若是有必要,到時還可以發行合訂本,單行本啥的。


    其實這些傳奇故事最吸引時人的還是其腦洞,基本上沒太多細節,但相比起幹巴的經史子集,還是有市場的。


    豆盧懷讓聽的直拍腿,他當即決定給京報的主辦方東宮司經局、崇文館去信,強烈表達他這個讀者的不滿,甚至要作者青蓮居士的名字和地址,線下真實,隻要能夠拿到書稿,搶先閱讀,就算花筆錢買斷也行。


    看他那樣,武懷玉嗬嗬一笑,太猴急了,他要放後世,看一本喜歡的書連載十年八年不完結,還不得原地爆炸。


    讀書得有耐心!


    想當年他追更紫川,那可是季更,十幾年都挺過來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木子藍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木子藍色並收藏唐朝好地主:天子元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