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觀自在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從 作者:木子藍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463章觀自在
2023-07-18作者:木子藍色
第463章觀自在
“觀音菩薩真會顯現救法琳大師嗎?”
朝廷特意放出了風,現在整個長安人盡皆知了法琳的事。
所有人都在等著七天後的結果。
但除了那些虔誠的善男信女,絕大多數人其實都認為法琳死定了。誰讓這個和尚向來放蕩不羈,不僅娶妻生子飲酒食肉,偏偏還喜歡酗酒。
經常能看到有個和尚醉倒大街。
甚至這家夥還經常醉後裸奔天街。
很難相信有時法琳是個瘋狂酗酒的酒鬼和尚,經常醉臥大街,嘔吐物弄一身,甚至睡在嘔吐物裏,有時還會酒醉發狂脫衣裸奔長安。
而有時這位法琳卻又是紫金袈裟法相莊嚴,是位能夠憑三寸不爛之舌把所有道家反佛者都戰退的佛家衛士,護法菩薩。
但現在,他不該說那些褻瀆皇帝祖先和褻瀆皇帝的話。
“傳說觀音菩薩為大慈大悲的菩薩,遇難眾生隻要誦念其名號,菩薩既時觀其聲音,前往拯救解脫,法琳大師可是護法菩薩,觀音菩薩肯定會來解救的。”
觀音,以前稱觀世音,也有叫觀自在,不過如今避皇帝名諱,去世字,隻稱觀音。
菩薩之名,都要為人間帝王避諱改名,很明顯,人間帝王威能更勝菩薩。
法琳關在六扇門的詔獄,每天隻能喝點水,加半塊餅子,這七天的地底牢獄、光都見不到一點。
但卻有人一直守著,鎖鏈木枷在身,他想自殺都做不到。
武懷玉對法琳這種人沒有半點同情,他也許通曉佛經,也許有很高辯論之才,但又如何,他這些年一直跟傅奕等滅佛派道士們鬥爭,哪怕贏得衛士稱號,這對國家來說,又有何益?連清規戒律都不能守的和尚,更加是危險的。
這樣的人要是能得君王信任,影響朝政,那才是可怕的。
法雅關在監獄,來營救他的人很多。
蕭瑀、蕭德言、陳子良等許多貴族官員都來為他求情,包括楊師道。
長安的那些和尚也都在為他奔走,許多大和尚求見懷玉,包括三階教的邕禪師、慧了,還有剛請來做香積寺住持的淨土宗的教主西河禪師道綽。
跟法琳向來關係很好的道宣律師還特地帶了法琳的妻妾兒女過來,希望武懷玉能看在他們的麵上饒法琳一次。
武懷玉聽過道宣律師的名頭,他不是幫人打官司的訟師,這是位很有名氣的高僧。
乃是武德十大德之一,佛家律宗教主,這一派的和尚都叫律師。
雖然法琳很喜歡喝醉了跑到宣律師的禪院,甚至吐到他的床上,酒醒了又直接去功德箱裏拿錢買酒買肉,但宣律師一直善待他。
坊間傳說,宣律師在終南山修習佛法嚴守戒律,感天動地,天上的韋將軍等十二人自天而降,衛護身旁,南天王子更是經常侍立身側。
似乎每一個高僧都有這種江湖傳說。
比如信行的大弟子,慧了的師兄慧如,這位在隋大業中,有次坐禪修定,一坐七天,巍然不動,大家認為他入了三昧,結果他不久後睜開眼睛,淚流滿麵,說火燒的我腳好痛。
大家好奇,他說他被閻羅王請去,修道七天圓滿之日,問我是否想見先前亡故熟人,他說了兩個想見之人。
閻王派人傳喚第一人,卻隻見一隻烏龜爬來舔了他腳流著淚離開。第二個人則罪重無法傳喚,閻王讓他前去見麵,使者領到他地獄門前。
當他站在門前喚人,裏麵人讓他趕緊讓開,不要對門站立,他剛站開,大門打開,裏麵像煉鐵一樣的猛火從門中噴出,一粒火星迸落他腳上,他把火星擦掉,門就已經關上,還是沒見上麵。
閻王送他三十匹絹,他不收,閻王卻說已經送到後房。
僧人趕去後房,果然三十匹絹在床上。
慧如雖然早已圓寂多年,但江湖上一直還流傳他這個故事,甚至有傳說他是去地府給閻王講經七日,回來時被地獄之火燙傷了腳底,疼的流眼淚,閻王賠了他三十匹絹。
反正這種東西,武懷玉是一點都不會信的。
炒作,全是炒全。
宣律師身邊一直跟著個黑乎乎的青年,坊間都說這就是南天王子,但武懷玉覺得他更像是來自中南半島上的南蠻子,有可能是交趾來的,也可能是林邑來的,甚至可能是馬來半島來的,
或許是某個部落酋長之子,也有可能是某個什麽小蠻國王子,但說南天王子,那就扯蛋了。
隨便幾句,送發走了宣律師,武懷玉回到民部的度支使衙,這是民部劃了一部份辦公場地,度支使下的二十四案,官吏們皆在此辦公。
懷玉叫來康婆。
這位檢校員外郎,如今是二十四案中商稅案的副貳,主管的就是商稅。
唐開國以來,商稅有名無實,基本上沒有商稅,現在武懷玉主管財政,工商稅收肯定得恢複。
商稅主要的稅種就是關稅、市稅、住稅和車船稅等,商稅屬於間接稅,沒有固定稅額、征收對象不明確、標準也比較模糊,如今主要不是要先製訂出統一的標準,然後各地逐步推行。
康婆做為以前的巨商,由他來協助管理商稅案,負責商稅的征收標準等製訂,還是比較用人得宜的。
這家夥也比較賣力。
聽到懷玉傳喚,立馬趕來。
一身雜綾的綠袍,倒是很不起眼的。
要不是太胖,他現在這身,可能還真跟京司諸衙裏那些下層小京官一樣不起眼。
“相公喚我,有何吩咐。”
“康員外,這裏可還習慣?”
“有相公關照,大家對屬下很好。”
“龍田寺你可知道?”
康婆回答道,“貞觀元年,陛下為太上皇立龍田寺,於南山大和宮舊宅置龍田寺,以法琳為寺主。”
“太和宮是武德八年所建,造於終南山,乃太上皇當年所建避暑行宮,去年太上皇身體抱恙,陛下特舍太和宮為寺祈福,立龍田寺,撥地十頃供養,命法琳主持。”
龍田寺是由避暑行宮改成,規模倒不是大,僧人也不多。
“你帶人去一趟龍田寺,把情況調查清楚,等過幾日法琳案結,到時朝廷就要廢龍田寺。”
龍田寺將改名翠微宮,仍為天子行宮。
而龍田寺的僧人,將安排去香積寺。
“香積寺不是淨土宗的寺廟嗎?”
武懷玉微微一笑,“得有變革。”
其實在隋開皇年間,信行禪師和邕禪師他們入京傳道,弘揚三階教的時候,開始是在真寂寺,後來改名化度寺。
此後信三階教的僧眾漸多。
三階教於是開啟了一個很特別的模式,他們當時在隋朝皇帝和朝廷的支持下,在長安許多寺廟裏建立三階別院。
信三階的僧人獨在一院,後來隨著他們勢力興起,甚至有些寺直接整個被三階教都吞了,另外一些也都把別院跟本寺用圍牆隔開。
到唐初,有些寺取消了三階別院,但仍有四十餘寺裏有三階別院。
隻不過三階僧跟別派僧人是完全分開。
武懷玉打算借此機會,把三階教的獨立性打破,先把龍田寺廢了,僧人安排到新建的香積寺,但不再設三階別院,而是直接跟香積寺的淨土宗僧人一起修行。
其它有三階別院的寺廟,也拆掉圍牆隔擋,取消別院,讓他們同寺修行。
也不強迫他們不修三階,仍有修行自由,但跟其它教派的,以後得一起同寺居住修行,甚至接受住持、首座等執事的統一管理。
這樣做,明顯會加大不同教派間的矛盾,但這不正是朝廷想要的,讓和尚們內鬥爭起來。
而且取消三階別院後,也可以迅速的開始對其它教派著手,到時考試、僧牒、僧官,甚至取消他們放貸收息、兼並田地等等。
七天時間到。
法琳被帶走地下監獄,這七天餓的頭暈眼花,尤其是長時間不見光,眼睛乍見光明,被刺的直流眼淚。
他被帶到殿上。
“僧人法琳,你著《辯正論》訕毀皇帝祖先,有罔上之罪,我中原古來就有尊祖重親之傳統,你為何敢詆毀陛下祖先,如此輕篾皇族?”
法琳淚流滿麵,眼睛刺痛不已,外人看著好像滿心懺悔。
刑部尚書李道宗斥問,“你所著辯正論一書裏曾說,有念觀音者,臨刀不傷,今七日已至,一會推至刑場,看看是否真能臨刀不傷,要是不傷,陛下便特赦你一死。”
李世民也問,“今期限已至,馬上要動刑,朕沒見到觀音為你求情,不知一會還能靈驗臨刀不傷否。”
法琳哪裏不知道刀落下是要人頭落地的。
這個時候也不敢嘴硬了。
不過此人最擅辯論,這個時候也還沒死心。
“陛下,自從隋末之後,四海沸騰,疫毒流行,幹戈不息,列強爭雄,各擅兵威。
後來李唐平定海內,天下遂得安寧,此實仰仗觀音之力,勢王之恩。
此功此德,堪與上聖媲比。
臣七日以來,不曾稱念觀音,唯稱念陛下。”
李道宗問,“陛下讓你稱念觀音,因何不念,而說隻念陛下?”
武懷玉在旁邊看的心裏直搖頭,任城王你也太老實了,他說什麽你就跟著轉,完全落入他的陷阱裏啊。
法琳卻一臉正色道:“觀音聖鑒六道,天上地下,皆為師範,而大唐一統天下,四海清平,內外和睦,陛下子育萬品,皇恩浩蕩,如經上所說,正是觀音。
因此,隻念陛下。
另外,法琳所著辯正論,史料全都出自典籍,若有一句偏差,願受刀斧之罰。
陛下若順忠順正,法琳則可不損一毛。
陛下若欲濫殺無辜,法琳則難逃此劫。”
聽了他這番話,李世民怒意上升,不過看到武懷玉麵帶微笑站在那,立馬又恢複了幾分清醒。
法琳不過是狡辯,還故意說什麽順忠順正他就不損一毛,而殺了他就是濫殺無辜,倒是會綁架。
好在法琳白會算計,又豈知李世民本沒打算殺他。
當然也不會就此便宜他,堂堂人間至尊,還會被一個酒肉和尚三兩句話拿捏?“朕非觀音,朕乃天子,
法琳你不守戒律、欺君罔上,罪當誅,不過上蒼有好生之德,朕恕你一死。”
法琳心中閃過一絲得意。
可皇帝的聲音繼續響起,“不能遵守清規戒律,又如何修行,朕現在敕令你還俗,
死罪可免,活罪難逃。
流放嶺南交趾,鹽場曬場,你要用餘生為你前半生之放蕩贖罪懺悔。”
“龍田寺廢,仍複為行宮,改名翠微宮,原寺中僧人,皆遷入香積寺中,一同由道綽住持管理。”
皇帝沒再理會呆若木雞的法琳,以往法琳靠著這張嘴能言善辯,可謂是所向無敵,但今天,他慘敗。
皇帝擺擺手,厭惡的冷哼了一聲。
千牛備身上來,將他拖出殿外。
以後,長安將不會再有那個放蕩不羈的酒肉和尚法琳,此去嶺南,他永遠沒機會再回來了。
而長安的沙門,少了這位護法菩薩,誰又能衛佛護道。
(本章完)
2023-07-18作者:木子藍色
第463章觀自在
“觀音菩薩真會顯現救法琳大師嗎?”
朝廷特意放出了風,現在整個長安人盡皆知了法琳的事。
所有人都在等著七天後的結果。
但除了那些虔誠的善男信女,絕大多數人其實都認為法琳死定了。誰讓這個和尚向來放蕩不羈,不僅娶妻生子飲酒食肉,偏偏還喜歡酗酒。
經常能看到有個和尚醉倒大街。
甚至這家夥還經常醉後裸奔天街。
很難相信有時法琳是個瘋狂酗酒的酒鬼和尚,經常醉臥大街,嘔吐物弄一身,甚至睡在嘔吐物裏,有時還會酒醉發狂脫衣裸奔長安。
而有時這位法琳卻又是紫金袈裟法相莊嚴,是位能夠憑三寸不爛之舌把所有道家反佛者都戰退的佛家衛士,護法菩薩。
但現在,他不該說那些褻瀆皇帝祖先和褻瀆皇帝的話。
“傳說觀音菩薩為大慈大悲的菩薩,遇難眾生隻要誦念其名號,菩薩既時觀其聲音,前往拯救解脫,法琳大師可是護法菩薩,觀音菩薩肯定會來解救的。”
觀音,以前稱觀世音,也有叫觀自在,不過如今避皇帝名諱,去世字,隻稱觀音。
菩薩之名,都要為人間帝王避諱改名,很明顯,人間帝王威能更勝菩薩。
法琳關在六扇門的詔獄,每天隻能喝點水,加半塊餅子,這七天的地底牢獄、光都見不到一點。
但卻有人一直守著,鎖鏈木枷在身,他想自殺都做不到。
武懷玉對法琳這種人沒有半點同情,他也許通曉佛經,也許有很高辯論之才,但又如何,他這些年一直跟傅奕等滅佛派道士們鬥爭,哪怕贏得衛士稱號,這對國家來說,又有何益?連清規戒律都不能守的和尚,更加是危險的。
這樣的人要是能得君王信任,影響朝政,那才是可怕的。
法雅關在監獄,來營救他的人很多。
蕭瑀、蕭德言、陳子良等許多貴族官員都來為他求情,包括楊師道。
長安的那些和尚也都在為他奔走,許多大和尚求見懷玉,包括三階教的邕禪師、慧了,還有剛請來做香積寺住持的淨土宗的教主西河禪師道綽。
跟法琳向來關係很好的道宣律師還特地帶了法琳的妻妾兒女過來,希望武懷玉能看在他們的麵上饒法琳一次。
武懷玉聽過道宣律師的名頭,他不是幫人打官司的訟師,這是位很有名氣的高僧。
乃是武德十大德之一,佛家律宗教主,這一派的和尚都叫律師。
雖然法琳很喜歡喝醉了跑到宣律師的禪院,甚至吐到他的床上,酒醒了又直接去功德箱裏拿錢買酒買肉,但宣律師一直善待他。
坊間傳說,宣律師在終南山修習佛法嚴守戒律,感天動地,天上的韋將軍等十二人自天而降,衛護身旁,南天王子更是經常侍立身側。
似乎每一個高僧都有這種江湖傳說。
比如信行的大弟子,慧了的師兄慧如,這位在隋大業中,有次坐禪修定,一坐七天,巍然不動,大家認為他入了三昧,結果他不久後睜開眼睛,淚流滿麵,說火燒的我腳好痛。
大家好奇,他說他被閻羅王請去,修道七天圓滿之日,問我是否想見先前亡故熟人,他說了兩個想見之人。
閻王派人傳喚第一人,卻隻見一隻烏龜爬來舔了他腳流著淚離開。第二個人則罪重無法傳喚,閻王讓他前去見麵,使者領到他地獄門前。
當他站在門前喚人,裏麵人讓他趕緊讓開,不要對門站立,他剛站開,大門打開,裏麵像煉鐵一樣的猛火從門中噴出,一粒火星迸落他腳上,他把火星擦掉,門就已經關上,還是沒見上麵。
閻王送他三十匹絹,他不收,閻王卻說已經送到後房。
僧人趕去後房,果然三十匹絹在床上。
慧如雖然早已圓寂多年,但江湖上一直還流傳他這個故事,甚至有傳說他是去地府給閻王講經七日,回來時被地獄之火燙傷了腳底,疼的流眼淚,閻王賠了他三十匹絹。
反正這種東西,武懷玉是一點都不會信的。
炒作,全是炒全。
宣律師身邊一直跟著個黑乎乎的青年,坊間都說這就是南天王子,但武懷玉覺得他更像是來自中南半島上的南蠻子,有可能是交趾來的,也可能是林邑來的,甚至可能是馬來半島來的,
或許是某個部落酋長之子,也有可能是某個什麽小蠻國王子,但說南天王子,那就扯蛋了。
隨便幾句,送發走了宣律師,武懷玉回到民部的度支使衙,這是民部劃了一部份辦公場地,度支使下的二十四案,官吏們皆在此辦公。
懷玉叫來康婆。
這位檢校員外郎,如今是二十四案中商稅案的副貳,主管的就是商稅。
唐開國以來,商稅有名無實,基本上沒有商稅,現在武懷玉主管財政,工商稅收肯定得恢複。
商稅主要的稅種就是關稅、市稅、住稅和車船稅等,商稅屬於間接稅,沒有固定稅額、征收對象不明確、標準也比較模糊,如今主要不是要先製訂出統一的標準,然後各地逐步推行。
康婆做為以前的巨商,由他來協助管理商稅案,負責商稅的征收標準等製訂,還是比較用人得宜的。
這家夥也比較賣力。
聽到懷玉傳喚,立馬趕來。
一身雜綾的綠袍,倒是很不起眼的。
要不是太胖,他現在這身,可能還真跟京司諸衙裏那些下層小京官一樣不起眼。
“相公喚我,有何吩咐。”
“康員外,這裏可還習慣?”
“有相公關照,大家對屬下很好。”
“龍田寺你可知道?”
康婆回答道,“貞觀元年,陛下為太上皇立龍田寺,於南山大和宮舊宅置龍田寺,以法琳為寺主。”
“太和宮是武德八年所建,造於終南山,乃太上皇當年所建避暑行宮,去年太上皇身體抱恙,陛下特舍太和宮為寺祈福,立龍田寺,撥地十頃供養,命法琳主持。”
龍田寺是由避暑行宮改成,規模倒不是大,僧人也不多。
“你帶人去一趟龍田寺,把情況調查清楚,等過幾日法琳案結,到時朝廷就要廢龍田寺。”
龍田寺將改名翠微宮,仍為天子行宮。
而龍田寺的僧人,將安排去香積寺。
“香積寺不是淨土宗的寺廟嗎?”
武懷玉微微一笑,“得有變革。”
其實在隋開皇年間,信行禪師和邕禪師他們入京傳道,弘揚三階教的時候,開始是在真寂寺,後來改名化度寺。
此後信三階教的僧眾漸多。
三階教於是開啟了一個很特別的模式,他們當時在隋朝皇帝和朝廷的支持下,在長安許多寺廟裏建立三階別院。
信三階的僧人獨在一院,後來隨著他們勢力興起,甚至有些寺直接整個被三階教都吞了,另外一些也都把別院跟本寺用圍牆隔開。
到唐初,有些寺取消了三階別院,但仍有四十餘寺裏有三階別院。
隻不過三階僧跟別派僧人是完全分開。
武懷玉打算借此機會,把三階教的獨立性打破,先把龍田寺廢了,僧人安排到新建的香積寺,但不再設三階別院,而是直接跟香積寺的淨土宗僧人一起修行。
其它有三階別院的寺廟,也拆掉圍牆隔擋,取消別院,讓他們同寺修行。
也不強迫他們不修三階,仍有修行自由,但跟其它教派的,以後得一起同寺居住修行,甚至接受住持、首座等執事的統一管理。
這樣做,明顯會加大不同教派間的矛盾,但這不正是朝廷想要的,讓和尚們內鬥爭起來。
而且取消三階別院後,也可以迅速的開始對其它教派著手,到時考試、僧牒、僧官,甚至取消他們放貸收息、兼並田地等等。
七天時間到。
法琳被帶走地下監獄,這七天餓的頭暈眼花,尤其是長時間不見光,眼睛乍見光明,被刺的直流眼淚。
他被帶到殿上。
“僧人法琳,你著《辯正論》訕毀皇帝祖先,有罔上之罪,我中原古來就有尊祖重親之傳統,你為何敢詆毀陛下祖先,如此輕篾皇族?”
法琳淚流滿麵,眼睛刺痛不已,外人看著好像滿心懺悔。
刑部尚書李道宗斥問,“你所著辯正論一書裏曾說,有念觀音者,臨刀不傷,今七日已至,一會推至刑場,看看是否真能臨刀不傷,要是不傷,陛下便特赦你一死。”
李世民也問,“今期限已至,馬上要動刑,朕沒見到觀音為你求情,不知一會還能靈驗臨刀不傷否。”
法琳哪裏不知道刀落下是要人頭落地的。
這個時候也不敢嘴硬了。
不過此人最擅辯論,這個時候也還沒死心。
“陛下,自從隋末之後,四海沸騰,疫毒流行,幹戈不息,列強爭雄,各擅兵威。
後來李唐平定海內,天下遂得安寧,此實仰仗觀音之力,勢王之恩。
此功此德,堪與上聖媲比。
臣七日以來,不曾稱念觀音,唯稱念陛下。”
李道宗問,“陛下讓你稱念觀音,因何不念,而說隻念陛下?”
武懷玉在旁邊看的心裏直搖頭,任城王你也太老實了,他說什麽你就跟著轉,完全落入他的陷阱裏啊。
法琳卻一臉正色道:“觀音聖鑒六道,天上地下,皆為師範,而大唐一統天下,四海清平,內外和睦,陛下子育萬品,皇恩浩蕩,如經上所說,正是觀音。
因此,隻念陛下。
另外,法琳所著辯正論,史料全都出自典籍,若有一句偏差,願受刀斧之罰。
陛下若順忠順正,法琳則可不損一毛。
陛下若欲濫殺無辜,法琳則難逃此劫。”
聽了他這番話,李世民怒意上升,不過看到武懷玉麵帶微笑站在那,立馬又恢複了幾分清醒。
法琳不過是狡辯,還故意說什麽順忠順正他就不損一毛,而殺了他就是濫殺無辜,倒是會綁架。
好在法琳白會算計,又豈知李世民本沒打算殺他。
當然也不會就此便宜他,堂堂人間至尊,還會被一個酒肉和尚三兩句話拿捏?“朕非觀音,朕乃天子,
法琳你不守戒律、欺君罔上,罪當誅,不過上蒼有好生之德,朕恕你一死。”
法琳心中閃過一絲得意。
可皇帝的聲音繼續響起,“不能遵守清規戒律,又如何修行,朕現在敕令你還俗,
死罪可免,活罪難逃。
流放嶺南交趾,鹽場曬場,你要用餘生為你前半生之放蕩贖罪懺悔。”
“龍田寺廢,仍複為行宮,改名翠微宮,原寺中僧人,皆遷入香積寺中,一同由道綽住持管理。”
皇帝沒再理會呆若木雞的法琳,以往法琳靠著這張嘴能言善辯,可謂是所向無敵,但今天,他慘敗。
皇帝擺擺手,厭惡的冷哼了一聲。
千牛備身上來,將他拖出殿外。
以後,長安將不會再有那個放蕩不羈的酒肉和尚法琳,此去嶺南,他永遠沒機會再回來了。
而長安的沙門,少了這位護法菩薩,誰又能衛佛護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