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嶺南羅竇洞獠反,臣請回嶺南。”


    太極宮北海,武懷玉陪皇帝泛舟海上,武懷玉再次提出回嶺南。


    “羅竇洞獠蠻複反,究竟為何?”太子問。


    兵部尚書豆盧寬在旁邊道,“臣倒是接到職方司一些奏報,此次羅竇洞獠反,皆因廣州都督黨仁弘而起,”


    這位兵部尚書有備而來,今天就是要把黨仁弘拉下馬。


    他早就搜集了不少黨仁弘貪汙的證據,結果黨仁弘作死,在嶺南還搞出來獠蠻叛亂,這次叛亂規模還不小,逼的羅竇洞蠻幾乎都反了。


    這羅竇洞本就是嶺南比較難統治的獠蠻,向來桀驁不馴,各方勢力在此角逐一直很亂。


    此前經曆入籍和反入籍之戰,陳龍樹和馮盎、李光度等人都沒能擺平,後來還是武懷玉強力鎮壓下去的。


    可如今又反了。


    這次羅竇洞反確實跟黨仁弘脫不開關係,他到任廣州都督後,到處伸手撈錢,伸到了羅竇洞。


    去年,武懷玉在嶺南並撤州縣,竇州、潘州、高州並為高州,辯州、羅州並為化州。


    雲開山兩大獠蠻所在的竇州、辯州,都被並撤了。


    原來這幾州都隸屬馮家所掌握的高州都督府,但去年高州都督府也罷撤了,雲開山以東諸州,皆隸於廣州都督府。


    黨仁弘立馬派人向羅竇洞等諸獠蠻部落要錢,


    諸部給這位都督上貢了一筆,但黨仁弘不滿意,於是他以打擊走私、圍剿賊匪為名,開始派兵進山,


    黨仁弘抓了不少獠蠻部落的人,其中不乏一些首領子弟。


    他向獠蠻獅子大開口,不交錢就要處死這些‘走私犯、賊匪’。部落趕緊送了筆錢,


    可黨仁弘胃口很大,他要更多錢,甚至還要那些部落的土地,要他們擁有的礦山等,


    總之,黨仁弘沒把獠蠻們當成人,


    獠蠻們實在拿不出太多錢,也不願意把自己部落最肥沃的田地送給黨仁弘,那些礦山更不甘交出去,黨仁弘見這些人不老實,便公開處死了一批獠蠻俘虜,這激起了獠蠻們的憤怒,


    幾大部落聯合起來,殺進信義城,把被關押的部落子弟救出來,最後還順便搶劫了縣城,殺了官吏,最後還放了把火。


    黨弘仁立馬率兵征討,連破了幾個寨子,俘虜老少七千餘獠蠻,他直接把這些獠蠻全賣給奴隸商人了。他攻破的寨子中,有兩個根本沒參與這次的叛亂,可黨仁弘不管這些,照樣襲擊攻破,然後老少皆發賣為奴。


    這下獠蠻們誰也坐不住了,紛紛反叛,


    黨仁弘還給朝廷報捷請功呢,說羅竇洞蠻叛,他親率兵馬討伐,大捷,破七寨,俘七千餘,斬首千餘。


    豆盧寬早就要搞黨仁弘了,


    這不是送上門來的把柄,趁著今天機會,直接禦前告發。


    “陛下,黨仁弘到廣州後,貪婪無比,到處索賄受禮,貪汙何止百萬,這次羅竇洞蠻反,完全就是被他的貪婪逼反的。”豆盧寬招招凶狠。


    李世民眉頭緊鎖。


    “請陛下召回黨仁弘,黨仁弘不走,嶺南隻怕難太平。”這話說的,讓李世民都無法接話,黨仁弘原是隋將,李淵進軍長安時,他率兩千兵馬歸附,為攻下長安立下大功。


    後來一直在秦王府,隨李世民東征西討,立下不少功勞。此後鎮守西南,也是勞苦功高,雖一直有人反映,說黨仁弘為人粗暴且貪婪,但西南情形特殊,所以朝廷也隻是幾次口頭申斥他。


    李世民把他從戎州都督調任廣州都督,那還是很看重他能力的,二來也是因他跟武懷玉沒有什麽私交,


    卻不料黨仁弘在廣州這麽短時間,就惹出那麽大亂子來。


    尤其是武懷玉這半年一直在京,羅竇洞叛亂,黨仁弘必須負全責。


    “黨仁弘其罪當誅,不殺黨仁弘,不足以平嶺南民憤。”豆盧寬又道。


    李世民看了看他,然後望向武懷玉,“懷玉啊,黨仁弘這事,你怎麽看?”


    “陛下,臣以為黨仁弘這人有才略,但為人性貪,如今最好還是能夠立即派有司調查清楚,”


    “太子?”


    “陛下,臣也讚成派有司立即調查,最好是先停職,召回長安。”


    李世民心裏清楚黨仁弘貪的性格,如今被豆盧寬直接當麵捅出來,那這事八九不離十了。


    原本想重用黨仁弘,在嶺南平衡一下武懷玉,可現在看來還是失策了。


    前有侯君集後有黨仁弘,


    他們在廣州都站不住腳,可他們也是咎由自取,皇帝都沒辦法保他們。


    “召黨仁弘回長安,接受三司調查,三司聯合派人去廣州嚴查。”


    皇帝歎了聲氣,


    “懷玉,朕本來想讓你在長安多隨侍朕前,可現在看來,嶺南還得你去收拾亂攤子。”


    “你暫代廣州都督吧,”


    “陛下,恕臣不能代廣州都督,還請陛下欽選一位新都督。”


    武懷玉這話,既是堵死黨仁弘再回廣州的路,也是向皇帝表明態度他並不想當這都督,


    廣州都督武懷玉肯定是不適合當的,皇帝也肯定不想讓他當。


    他這個嶺南觀察、四府經略,得順應皇帝的心思。皇帝都把福建、交州兩府劃出去了,又調走了四萬兵,武懷玉還能不明白皇帝心思嗎?


    “你舉薦一個合適人選。”皇帝順勢道。


    “臣舉薦韶州刺史豆盧懷讓檢校廣州都督,他在韶州任上表現出色、政績、聲望著著,也熟悉嶺南風土人情,能夠馬上到任,


    陛下可以讓先讓其檢校一年半載,視表現再看是否正任。”


    皇帝望著北海湖水,


    “走,去臨湖殿。”


    龍舟上的漿手便劃動船漿,把龍舟從北海往南劃,經西海到南海,依靠岸邊,皇帝帶著太子、懷玉等下了龍舟,來到岸邊的臨湖殿。


    踏進臨湖殿,李世民不由的想起武德九年六月,發動宮變那天,他就是在臨湖殿坐鎮指揮。


    “豆盧懷讓在韶州任上確實表現不錯,不過他刺史一任未滿,而且現在羅竇洞反,不管什麽原因反的,但必須迅速平定叛亂。


    廣州都督,不僅需要有治理地方的能力,更還需要有統兵指揮的經驗,這方麵,豆盧駙馬是有些不足的。”


    豆盧懷讓是李世民的妹夫,他對這個妹夫是很了解的,沒有統打仗的經驗,更沒那個能力,搞搞民政財稅這些是可以的。


    “彭城縣公刑部尚書檢校雍州別駕劉德威,以廉潔平直聞名,也是員老將了,讓劉德威下廣州如何?”


    皇帝這句話看似問詢意見,實際上那就是已經決定了。


    武懷玉對這位劉公倒也挺熟,當初武懷玉還曾任過刑部侍郎,那時劉德威是左侍郎,他是右侍郎。


    要說劉德威的履曆是很豐富的,徐州彭城人,曾是隋將,跟隨裴仁基鎮奪江淮義軍,跟秦瓊羅士信共過事,後來一起歸附李密,之後又隨李密入關投唐。


    他曾奉旨出任並州總管府司馬,輔佐元吉。


    李淵很賞識信任劉德威,還把宗室女平壽縣主賜婚給劉德威做續弦,跟秦瓊一樣待遇。


    劉德威曆任大理少卿、刑部侍郎、大理卿、太仆卿、綿州刺史、益州大都督府長史、大理卿、刑部尚書、兼檢校雍州別駕。


    雖然他爵僅彭城縣公,那也是他在武德四年後,基本上就轉任文官,沒帶立過軍功。


    可這位前妻滎陽鄭氏,續弦平壽縣主,能得李淵、李世民爺倆的信任,那本事絕對不凡。


    何況武懷玉可是知道,劉德威這個刑部尚書,之前還一直檢校六扇門。


    皇帝說劉德威廉潔平直,倒不如說這次選劉德威,一是去查前任黨仁弘的老底,二來也必然負有平衡監督武懷玉的使命的。


    “陛下慧眼如炬,劉公這員老將出馬,必然能立馬安穩廣府。”武懷玉立馬表示支持,雖然他曾答應豆盧寬,一起搞黨仁弘,然後扶豆盧懷讓升廣州都督。


    可現在皇帝不同意,那就沒必要再勉強。


    他跟劉德威沒啥私交,但武懷玉也不擔心他做廣州都督對自己有啥威脅。


    豆盧寬明顯有些失望,可也還是隻能附和幾句。


    “懷玉,”


    “你和劉德威一起南下,路上熟悉一下,也商議出一個安穩嶺南的策略來,朕希望嶺南能夠早點安穩太平。


    這次朝廷從嶺南抽調走了不少兵馬,但也是形勢所需,朕不希望嶺南因此就又亂起來,”


    “請陛下放心,嶺南還有兩萬戍軍,一萬府兵,足夠穩定局勢。”


    李世民點頭,“海貿市舶這塊,每年得利不少,希望不要因此受到影響。鬆州之戰起,調動步騎五萬兵,這拖到八九月,軍費耗費可不小一筆。”


    “陛下,嶺南這次調走了幾萬兵馬,以後軍費開支減少許多,地方財政應當也能多些節餘,


    臣回嶺南,便立馬先從府州抽出四萬貫錢進貢,以充軍費。”


    四萬貫。


    這是在嶺南財稅上繳國庫的那份之外,


    豆盧寬聽了都很驚訝。


    武懷玉還真是大手筆,如今匹絹才二百錢,這能換二十萬匹絹。長安米鬥才五錢,這筆錢能買八十萬石米。


    李世民聽了都有些興奮,“嶺南真能再抽出這麽大筆錢來?”


    “大家勒緊褲腰帶,盡量節省一點,總要先緊著朝廷。況且朝廷這次從嶺南調走了幾萬兵,這一兵一年糧十二石、絹七匹,加上年節賞賜等,一年每兵起碼是十二石糧十二匹絹的錢糧,另外軍械等開支也不少,


    一萬兵一年就是十二萬石糧加十二萬匹絹,、營柵城堡、軍械、訓練、養馬騾等開支也很大,”


    四萬鎮戍兵一年軍費開支,最基本的就是五十萬石糧五十萬匹絹,加上養馬、器械、訓練、營寨等等,一年那就得上百萬。


    李世民哈哈大笑,“要是滿朝臣子都似武懷玉,那朕何愁盛世興。”


    說實話,武懷玉其實也並不反對皇帝從嶺南抽調走幾萬大軍,對於此前朝廷要嶺南自己留存的財稅供養鎮戍兵馬,其實這是極大的一項開支負擔。


    現在嶺南四府,就留兩萬兵馬,真正大減負。


    現如今嶺南的局勢,比貞觀初好多了,確實也用不著那麽多軍隊鎮戍了,調走四萬軍隊,皇帝對嶺南放心許多,而嶺南這邊負擔也減輕許多,


    可以說這是朝廷和地方的雙重利好,


    先前黨仁弘帶著幾千人馬征討羅竇洞,照樣打的他們丟盔棄甲,輕鬆就破了幾寨俘獲七千人。


    嶺南道現在四府三十七州,就算是朝廷再抽調走一萬,僅保留一萬戍兵,加上一萬府兵,其實也是足夠維持太平的。


    四萬貫錢,對現在的嶺南道來說,哪怕剛被劃出去二十州了,但嶺南如今可是挺富裕的,四萬貫錢,掏的很輕鬆。


    何況這錢又不是自己的,心疼啥,與其讓皇帝開口索要,不如主動上貢,餘地還大點。


    武懷玉回到家沒一會,劉德威就上門來拜訪來了。


    “武公打算哪天南下?”


    “劉公什麽時候方便動身?”


    “隨時可以。”


    “那就明天?”


    “好。”


    “武公,某有個請求。”


    “劉公有事但說無妨。”


    “我長男名審禮,如今在左驍衛當職,這次我想帶他去嶺南,希望武公能夠同意。”


    “我早聽聞劉公子的名字,有名的孝順而且還很勇猛。”


    劉審禮是劉德威與前妻滎陽鄭氏所生,但鄭氏早亡,他由祖母元氏養大,隋末時劉德威隨裴仁基討賊,劉審禮年未弱冠,從老家背著祖母,渡江避亂,直到天下大定才帶著祖母到長安。


    他對繼母平壽縣主也很孝順,繼母生的弟弟們他也是十分友愛。劉德威雖然這些年官做的不低,可這人跟李大亮一樣,不置產業,俸祿賞賜又總是拿去救濟族人,幫扶貧困。


    長安劉家,一家二百餘口人,大多都是老家的親戚族人。


    劉德威哪怕官至尚書,日子也過的比較清貧,劉審禮現在左驍衛當差,俸祿也是全都交給了繼母幫襯家用。


    要說劉德威這樣的人,當今還真是不多。


    而劉審禮這樣的年輕人,也是很不多見的。


    雖然武懷玉不太待見滎陽鄭氏,但他還挺欣賞劉審禮的,“如果劉公子願意,可以到我的經略軍任職,或是在廣州清海軍任職都可以。”


    “我任廣州都督,我兒在清海軍不太方便,若是能進武公的經略軍最好,還能得到武公的親自訓導。”


    武懷玉一口應承了下來,


    他並不在意這位劉公子,是不是劉德威安插在他身邊的眼線,又或可能是六扇門的人。


    他是不怕皇帝安插人在身邊的。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木子藍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木子藍色並收藏唐朝好地主:天子元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