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宮。


    顯德殿中,皇太子李承乾沏了壺茶,


    “這是產自淮南壽州騶虞城外盛唐山的龍芽,今年的雨前新茶。”


    太子恭敬的把茶杯雙手遞到老師麵前。


    武懷玉看著如今越發高大的太子,他長的越來越像李世民了,十九歲,風華正茂,他的眼神裏充滿著自信。


    他早走出了曾經因稱心而誤入的迷途,而父親不再過份恩寵魏王,也讓他們父子間關係越來越好。


    “老師,我真希望你能夠留下來,天氣漸熱,陛下馬上又要陪母後去九成宮避暑,”


    這幾年皇帝每年都有大半時間在岐州九成宮,承乾負責留守監國,皇帝給他的權限也越來越大,軍國庶政也漸上手。


    “最近太忙,隻能偶爾寫一寫。”


    實際上朝廷等於是在廢除了租庸調稅製,取消了人丁稅後,通過鹽專賣,利用鹽這種人人需要的特殊商品,對百姓重收了人頭稅。


    那片茶場不小,還附帶有製茶的茶莊作坊,一年產量不少。”


    甚至連武家的養豬產業,都捎上了東宮。


    一年六百萬貫的鹽利,以後人口增加,還會繼續上升。


    這幾年,其實懷玉也經常有幫這位太子學生,不少產業,也會捎東宮這邊,不管是鹽糖茶酒還是邊市、海貿,都捎上他。


    當然朝廷每年也會大量采購茶葉,或運至邊疆與蕃部交換牛馬,或是再賣給胡商等,每年朝廷的茶葉買賣,也能獲利百萬。也有宮廷專門采購茶葉供給宮廷,或者賞賜官員軍中的。


    不過倒也不全是壞處,比如朝廷統籌調度後,各地設有常平鹽倉,以前一些偏遠內陸缺鹽的地方,雖不行專賣,但鹽價也極高,許多百姓甚至經常隻能淡食。但現在哪裏缺鹽,朝廷在哪裏建常平鹽倉,調撥運輸鹽過去保證供應,比以前卻好多了。


    當然霍山茶產地很大,茶產量也不止這點。


    “看來殿下也已經是茶葉愛好者了,”懷玉看著杯中那一片片隻有一槍一葉的碧綠茶葉,“既然殿下喜好此茶,不如臣把鄒虞城外盛唐山的茶場送給殿下,


    可看來還是不夠。


    霍山茶可以說是武家茶葉產業裏重要的一環,一隻源源不斷下金蛋的金雞。


    而茶稅現在一年都能征到二百萬貫了,也確實是夠驚人了,一來是大唐這些年對外無敵,使的茶葉出口量激增,二來就是海貿的通暢,通過廣州等港大量出口,再就是大唐這些年內部興起的飲茶熱,外需內需都增長起來了。


    “老師,陛下把福建七州,安南十三州從嶺南道劃出,又從嶺南調走四萬戍兵,這事我需要為老師擔心嗎?”承乾壓低聲音,終於說出今天請懷玉來喝茶的關鍵。


    雖比不過他父皇的內庫,也沒涉及到高級絲織品的織造等暴利產業,但太子手裏也是握著一大筆驚人財富的,


    太子手裏有錢,每年也往邊疆開屯建莊,招募雇人,耕種牧羊。


    太子這幾年置辦的莊子,大多都在邊關,其實也是有這方麵的考慮,要是在京畿大量兼並田地置辦莊園,一來這種行為容易引起貴族豪強們的不滿,認為是從他們碗裏搶食,二來京畿置辦許多莊園,


    那麽就會讓皇帝敏感,畢竟莊園裏不僅有種地的莊丁佃戶,有野心的話,死士、私兵也可以偽裝成莊丁佃戶,


    京畿之地,


    現在武家在霍山茶場數十處,而其它家的茶場也很多。


    他心裏打算,以後武家每年產出的茶,多拿出一成賣給朝廷,讓他們轉手賺一筆。


    朝廷現在一年能從茶葉中拿到二百萬的茶稅,和一百萬搏買的利錢,武懷玉從中更沒少賺,何況整個茶葉的迅速發展,帶動了多少百姓種茶而增加收入,多少商販們收茶販茶而賺錢。


    “茶葉不是鹽,鹽雖說有海鹽井鹽池鹽等,但也就粗細之分,而且鹽是必須品,朝廷要控製也不難,


    武懷玉喝了口龍芽,


    東宮明麵上,朝廷還是一年給四萬段物,折萬來貫錢。


    太子年紀漸大,兵馬這方麵,皇帝就越發小心謹慎起來,太子自己也是清楚的。


    原本鹽價十文一鬥,專賣後,市場指導價每鬥一百一十文。


    “老師果然不愧天下人尊崇的茶聖,老師編寫的茶經,京報上的連載我每期都有好好拜讀。”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之前朝廷曾實行過一段時間的茶專賣,但後來發現茶專賣製度對茶產業的限製很大,在武懷玉等的建議下,朝廷取消了茶專賣製,放開自由買賣,


    當初皇帝給魏王李泰在長安和洛陽郊外,都各賞賜了三百畝地豬沼養豬,武懷玉手筆更大,現在長安洛陽兩地,養豬規模最大的是武家,然後是韋家,接著就是東宮了,魏王雖有幾個豬沼,但跟東宮相比,不值一提。


    武家建茶區主打紅茶,蜀茶區主打磚茶,江浙淮南主打的是綠茶,這個產業現在每年還在不斷擴大,帶來巨大的收益。


    他這兩年雖然地位穩固,但武懷玉是他最有力的支持者,他須得提防任何風吹草動。


    武懷玉聽到這話,隻是笑了笑。


    銷售給誰都一樣,給朝廷頂多價格低一點,少賺一點,但起碼也能堵住一些官員的嘴。再則,還是要拉更多的人進來,不管是種植還是加工還是銷售這些環節,都可以有錢一起賺。


    他倒是不介意帶更多人一起,反正把蛋糕做大,分到的蛋糕也多。


    但對茶葉征收特別的茶稅,委各地稅吏,將茶葉三等定價,按十一征稅,朝廷鼓勵民間種茶,也允許商販自由買賣。


    武家還有兩大茶場區,是蜀茶和建茶,山南黔中南中等地茶場產量就相對較小了。


    不過這倒也提醒了武懷玉,武家的茶產業,看來確實讓太多人眼紅了,雖然這些年,他也不斷的拉人入夥,許多勳戚豪門,武懷玉也帶他們一起合作。


    他啜飲龍芽茶,漫不經心的對太子道,“殿下,那些提這種建議的人,不是蠢就是壞。”


    或許正是因為東宮現在能賺,卻更能花,所以皇帝對東宮的那些產業,也並沒有怎麽幹涉。


    甚至武懷玉當初在東宮任職時,為東宮搞的印書坊、生熟紙鋪、筆坊、墨坊、書店等,後來他雖離開東宮,但也還一直幫著擴大經營,到如今不僅東宮的新京報銷量高影響力大,還成了一頭奶牛,這報紙就挺賺錢的。


    一一一.二五三.二零七.二五二


    僅武家今年春,霍山各處就有製茶匠千餘人,雇傭了兩萬多人采茶。武家在霍山最主要的五個縣茶場,每個茶場產量都突破了十萬斤。武家在江浙淮南有十三大茶場,年產茶葉一百六十多萬斤,霍山場就占據三分之一。


    說是為老師送別,其實承乾還是很擔憂此事。


    “最近朝廷又有不少聲音,提出要把茶葉專賣,跟鹽一樣實行茶引製度。


    想當初李淵把李世民的兵權盡皆剪除,他就剩下八百護衛,不也照樣殺進玄武門,把太上皇請到海池泛舟嗎。


    “殿下喜歡喝這龍芽皇尖?”


    此時還沒有六安瓜片,


    霍山茶品質最上者稱為銀針,僅取枝頂一槍,次曰雀舌,取枝頂二葉微展者。又次曰梅花片,曰鬆籮,皆人工摘製,俱以雨前為貴。


    但太子這些年跟著懷玉經營的各種產業,自己攢下的小金庫還是很驚人的。


    太子東宮的料物是有數的,朝廷一年給四萬段,付市貨賣,可值一萬一千貫。這筆錢其實不多,當初李泰得寵時,魏王支別封及廩物,一年凡值一萬六千貫。


    “殿下這茶是霍山貢尖啊,據說一年僅進貢二十斤,又稱皇尖,隻取一旗一槍。這是貞觀以來的霍山好茶,比以前霍山小峴春還好喝。”


    而當初建成也從大將羅藝等手上調了兩千精銳駐守長林門,那天要不是張公謹力氣大一人就關上了玄武門,真讓薛萬徹他們率宮府兵殺進玄武門,李世民就算殺了太子,自己隻怕也沒了,這天下還不知道要便宜誰。


    現在朝廷實行的茶政是通商法,向園戶征茶租,向商人征茶稅,允許園戶和茶商自由交易,這既可以精簡榷茶機構,減少國家開支,還能擴大園戶茶商們的積極性,隻要朝廷定的租、稅不是太高,那麽整個茶產業欣欣向榮,朝廷能收到的稅也就自然更多。


    既打擊園戶種植積極性,也會奪取茶商們的利益,


    錢不能都隻讓朝廷賺,


    那樣對整個行業發展,都隻有壞處沒有好處。


    承乾倒是愣了下,趕緊道,“老師誤會了,我可沒想伸手向老師要茶場茶莊。”


    其任枝幹之天然而製成者,最上曰毛尖,有貢尖、蕊尖、雨前尖等名,次曰連枝,有白連、綠連、黑連等數種,皆以老嫩分等次。


    “去年,朝廷全國征收到的茶稅,好像突破了二百萬貫吧。”懷玉笑吟吟道。


    而東宮的文化產業,編書印書賣書、造紙製墨製筆製硯這些現在開的挺大,許多地方都有分號,規模不小,收益也很高。


    “這茶葉不錯,湯色翠綠明亮香氣清高,味甘鮮醇,還挺耐泡。”承乾端著茶杯,


    別看豬肉是貴族們瞧不上的賤肉,但對中下層百姓來說,豬肉其實已經是很不錯的肉食了,所以需求還是非常巨大的。


    承乾點頭,去年朝廷兩稅正稅外最大的稅收來自於鹽稅,收入六百萬貫,朝廷對鹽實行的是民製官收商運商販商賣政策,實行鹽引製度,對鹽控製的越來越嚴格,對私鹽打擊的也非常嚴厲,


    就場專賣、常平鹽、開中鹽等的推出,使得鹽業管理製度越發成熟,扣除製鹽成本,還有鹽商販鹽的運輸成本和利潤,朝廷拿的那份很高,隱含稅率甚至可以說極高。


    這茶味道不錯,壽州騶虞,那便是後來的六安。六安茶,此時還是跟霍山並產地,稱為霍山茶,其產地大致包括六安、霍山、金寨,也包括河南固安,湖北英山等地,也都納入霍山茶之列。


    太子今日挑的這霍山龍芽,其實也是武家茶莊出品,一年進貢宮廷二十斤,號為龍芽皇尖。


    “現在那些喊著要行禁榷製的人,就是要殺雞取卵,非蠢即壞。”


    武懷玉說的很不客氣,因為他現在是大唐最大的茶場主,也是最大的茶葉加工商和銷售商,尤其是出口這塊,他占據的份額很大。


    當然,武懷玉不僅帶著東宮養豬,在朔方隴右等地牧羊,也有捎東宮一份,連每年從突厥奚契丹等地販羊,也帶著東宮。


    這本茶經,分篇在京報連載,其實算是武懷玉給自家茶葉做的軟文廣告。


    不僅供應充足而且價格反比以前便宜,


    販銷這塊,則行禁榷法,朝廷在產茶地設立榷貨坊和山場,除征收園戶茶租十分之一外,同時按朝廷定價收購園戶交租後所剩的全部餘茶,並由朝廷製訂官價向商人售賣,禁止園戶再將茶葉直接賣給商人,從而為朝廷增收。”


    要對茶園征收的茶租提高,認為現在一年一納的實物茶葉課稅太低了,要求十一征課。


    萬一太子一聲令下,那些莊子裏可就能瞬間集合成千上萬人,甚至直入長安。


    “區區一個茶場茶莊而已,咱們既是師徒,又何必這麽客氣。”


    “殿下無須擔心,一切正常。”


    僅今年的鄒虞縣盛唐山茶場,武家的茶莊,就收頂級的芽茶一千斤,頂級細茶六千斤,其餘各等茶產量都十分驚人。


    “陛下這是不信任老師了嗎?”


    除了這些,太子東宮還有一些挺花錢的項目,比如每年要拿出許多錢來救濟孤寡殘疾,收養孤兒棄嬰,還有給貧困百姓免費義診,平價售藥,加上設立的許多給貧困百姓子女讀書的一些社學,


    這些項目每年還是要往裏麵填補不少的,一遇到某地發生較嚴重的水旱災情,或是出現嚴重疫病,東宮也都是要撥錢送藥,


    最重要的一點,太子賺了那麽多錢,並沒有暗中蓄養死士、陰養私兵,不觸碰這些都好。


    隻要不與民爭利,一樣交稅納賦,皇帝也不會幹涉。


    可茶葉不同,茶葉的種植生產加工銷售很複雜,品質也有很多種類,朝廷若是看中眼前的那點壟斷專賣之利,那其實就是與民爭利。


    這些費錢的項目,卻也為東宮贏得許多名望。


    “不至於,若陛下真不信任我了,何必還讓我再回嶺南,直接讓我留在長安就行了。”武懷玉笑著說道,他相信李世民對他,不過是正常操作罷了。


    可以說帶有幾分防範之心而已。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木子藍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木子藍色並收藏唐朝好地主:天子元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