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宋城瀕臨天然優良港灣呂宋灣的東岸,沿呂宋河北岸而建。


    瀕海臨江,得天獨厚。


    呂宋河五十裏長,連接呂宋灣和東湖。


    東湖是呂宋島上最大的湖泊,長約八十餘裏,寬約七十多裏,湖岸線長達兩千多裏,湖麵積達到一百多萬畝。


    呂宋河雖不長,可河麵卻很寬,


    “呂宋現在有兩個港口,一個是南港,也稱外港,一個是北港,也叫內港,呂宋城現在建在呂宋河北岸,有一座堡壘,以及一座市鎮,一座碼頭。南岸現在也在建一座城堡,和小碼頭。”


    在兩岸城郊,是我們陸續建起的農莊,開墾了不少農田。”


    呂宋城堡裏,管事向武懷玉匯報。


    這座城堡不大,卻是武家在呂宋最重要的據點,這裏現駐有五百名武家護衛,城堡裏儲備有許多武器裝備和糧食,且城堡裏也還有水井等,可以長久堅守。


    城堡選在一處高地上,而市鎮則建在城堡西麵。


    城堡主要負責軍事防禦駐守,市鎮則是居民區、市場、作坊區、學校、倉庫等。


    市鎮較大,但目前僅修有木柵和幾道木寨門。


    “呂宋堡裏的護衛隊,正式升格為呂宋州兵,呂宋各地州兵,按駐防級別,分為城、鎮、戍,大城曰軍,小城曰守捉、其次堡曰鎮、柵曰戍,”


    武懷玉要在呂宋建立統治,肯定得有一支正規軍,光靠弓箭社這樣的民兵是不行的,民兵隻是為呂宋訓練儲備預備兵員,並加強百姓的自衛能力。


    真正要鎮住呂宋,不管是征服島夷,還是鎮懾移民,都得有支強力的正規軍。


    武懷玉直接把朝廷的鎮戍體係拿來使用,


    建立起軍、守捉、鎮、戍的鎮戍軍體係,大唐建國初,邊疆的鎮戍防人是大唐常備邊軍,大約有六七萬人輪調戍邊。


    呂宋屬於羈縻州,朝廷當然不會派兵來鎮戍,武家更不願意朝廷派兵來,沒有兵,武家可以自己招募。


    現成的鎮戍體係拿來使用倒也方便,


    呂宋州將暫時下設金山縣、新金山縣、呂宋縣和小呂宋縣,這四個縣,新金山縣和呂宋縣,在呂宋平原的南北兩端,都選在優良的港處和大河入海口,呂宋平原高達兩萬平方公裏。


    而小呂宋縣是在呂宋島東南半島,那裏平原麵積多達四千平方公裏,土壤卻是呂宋最肥沃的地區,盛產稻米。


    金山縣則在呂宋島東北部,在黃金江入河口,那裏也是呂宋三大平原之一黃金江平原,麵積有一萬三千平方公裏,也是肥沃的糧食產區。


    圍繞三大平原,設立四個縣。


    每個縣下,再統轄一些據點城鎮,建立起呂宋行政體係。


    而呂宋的軍隊,也大致按此區劃來劃防。


    呂宋城,這裏設最高級別的呂宋軍,設鎮守使、副使等,暫定呂宋軍編製三千人。


    然後是其餘三個縣,各置一個守捉,為金山守捉,新金山守捉,小呂宋守捉,每守捉設守捉使、守捉副使等,守捉暫定編千人。


    在縣以下的各個港口鎮,則設鎮,上鎮五百人,中鎮三百,不及三百的為下鎮,各設鎮將、鎮副將等。


    而在鎮下一級的鄉鎮、據點,則設立戍,上戍五十人,中戍三十人,不及者為下戍。


    這個軍隊編製計劃還是很大的,


    一軍三守捉,然後還有諸多鎮戍。


    如果滿編,那得上萬人。


    而現在呂宋總共漢人才幾萬人,所以這個編製暫時也隻是計劃,先按此把架子搭起來,呂宋軍滿編三千,那就先編滿一千。三個守捉營定編千人,可以先編滿三到五百人。


    至於再下麵的鎮戍,可以先隻在一些重要地方置鎮戍,先以下戍、下鎮,以後再升級。


    製度是根本。


    綱舉目張,執本末從。


    在座的都是武家核心管理層的人員,也都是參與了呂宋開拓的,都是有功之人,如今呂宋迅猛發展到這個階段,確實也需要全麵整理,


    呂宋要正式有自己的軍隊,這無疑是讓人很振奮的,以前各地也有一些武裝人員,但基本上是以商隊護衛、民壯等形式存在。


    而現在滿編萬人的呂宋鎮戍兵,再搭配呂宋弓箭社這一鄉兵民團,那無疑呂宋的戰鬥力將大幅提升,


    “這些鎮戍兵是從民壯中挑選輪值,不是招募雇傭?”


    有管事問出很關鍵的問題,有一支自己的武裝部隊,當然是好事,呂宋如今擴張迅速,對土地的需求擴大,甚至也開始伐木采礦淘金,這些不可避免的開始跟土著利益衝突加劇,矛盾衝突也在升級,


    武家當來的時候,是以貿易開路,甚至向土著部落買地或租地,但這隻是前期的一個策略,


    不可能一直這樣,


    而且許多土著部落胃口也越來越大,他們要漲租,也有些部落甚至直接視武家為威脅,不許他們築城建港,要他們駕船離開。


    衝突愈演愈烈,早晚會有大戰,


    畢竟許多矛盾不可調和,武家不可能一直給他們付租金,反過來,武家還要向他們宣示主權,要他們納稅臣服,


    不打一仗,誰也不會服誰。


    可養兵打仗都很耗錢,有些管事認為可以搞民兵製,閑時集訓,輪流上番當值,有戰事則征召,這樣可以大大節省軍費開支,不需要養一支常備兵。


    這類似於大唐的府兵製度,點選庶族地主子弟,自備衣糧,輪流上番當值,遇戰征召,戰罷歸農,朝廷免除他們的租調課役。


    現在呂宋有這條件,比較適合實行這種政策,


    呂宋最不缺的就是田地,點選年輕健康者為兵,可授給他們大量田地,還可免其田賦徭役,讓他們自備衣糧武器,還能節省很多裝備的開支。


    武懷玉端起茶杯喝了兩口。


    管事們提到的這些,他也考慮了許久。


    府兵製有其一定的先進性,但也有其局限性,就眼下呂宋的情況,接下來肯定是一場很漫長的征服戰爭,要征收呂宋島,還要征服其它島,甚至要向南進軍征服香料群島。


    這就意味著長期的戰爭,


    而府兵適合國境防禦,平時到長安番上宿衛,或是到邊疆輪值戍邊,偶爾有戰爭,但也隻需要動員部分士兵。


    府兵們基本上還是能夠顧及自家農耕生產,能夠較好的休養,可以達到一個不錯的平衡。


    或者說直白點,這種情況,能夠讓府兵比較劃算,不會被長期的戰爭拖累垮家庭和身體。


    但長期的戰爭,府兵製是有些跟不上的。


    府兵說到底是不脫產的民兵,隻不過挑選的都是家庭條件好,身體素質高的那些人,他們裝備好,也有很高的積極性,想要戰爭立功,得賞賜或得官爵,


    相比府兵,募兵製,是職業軍人,他們是脫產的常備兵,可以承擔更重的軍事任務,


    當然,相比之下,募兵製需要給士兵軍餉,招兵的安家費,傷殘的撫恤,年節的賞賜,加上訓練、裝備的花費,會讓軍費開支很高。


    對於呂宋來說,


    要是現在就養一支常備募兵,壓力還是會很大的。


    武懷玉放下茶杯,


    “接下來呂宋會走向何方,大家應當心裏都有數,我們即將跟呂宋島上土著部落們全麵開戰,這場戰爭肯定要打很久,


    府兵、民兵,都不能適應這種持續的戰爭,反而會影響呂宋的建設開拓節奏和進度,”


    募兵。


    呂宋第一階段募兵計劃,呂宋軍招兵一千,三守捉各五百,然後下麵初設九鎮,十八戍,每鎮各二百,每戍各三十,


    合計四千八百四十人。


    武懷玉拿起筆,又添了個編製,呂宋牙兵,暫編一百六十人,


    這樣就剛好湊夠五千人。


    那一百六十牙兵,就充做內牙,給刺史武三郎做衛隊,呂宋軍,也可稱為外牙。


    因呂宋州現在各據點,都是設在沿海港口,因此呂宋諸軍城鎮戍都要水陸發展。


    “擬定呂宋州鎮兵後,接下來就是擬定武器裝備、衣甲糧食,還有打造戰船、運輸船隻,以及軍鎮城堡等修建,”


    這些都是要花很多錢的,


    但也是必須的開支,


    武懷玉是拿大方向的人,為呂宋擬定大政方針,具體的事務,則交給下麵的人。


    武三郎是刺史,可畢竟年少,不可能親自管理呂宋,而武懷玉自己也不可能留在呂宋管理,


    最好的辦法,就是為武承誌開府,以其幕府來協助管理呂宋軍政等,但武懷玉又還得防著不能讓這幕府權柄太大,否則尾大不掉。


    “呂宋侯開幕府,幕府設東西二閣,東閣主文,負責行政。西閣主武,負責軍事,另設三院,鹽鐵、度支、稅務,分別管理鹽鐵轉運、財政收支、稅賦征收事務。”


    行政、軍政、財政,分權。


    東閣有祭酒二人,學士四人,西閣則有谘議二人,參議四人。


    三院則是各一正二副。


    兩閣三院,都是屬於呂宋侯武承誌的私人幕府機構,協助他管理呂宋州事務。


    武懷玉在考慮,要不要再設個錦衣衛,明朝的錦衣衛雖然後來名聲不好,但對於大明皇帝來說,卻是極好用的工具。哪怕當今聖天子李世民在位,不也有百騎司等。


    如果呂宋要搞錦衣衛,那最好把東廠一並搞了,他們可以擔當部份軍事情報工作,也可以充當呂宋侯的耳目,監督呂宋官員軍將,搞兩個,主要還是要互相製衡,兼聽則明,偏聽則暗嘛。


    兩閣三院,再來個廠衛,好像有點像大明朝了,不過大明朝那也是統治天下二百七十六年的大一統王朝,比大唐的二百八十九年,也才少了十三年,說明還是很有可取之處的,


    大明皇帝幾十年不上朝,朝廷照樣運轉,就說明那套體係還可以。


    借鑒成熟的體係,總好過自己發明創造一套更好。


    武懷玉現在需要的,就是把這個框架立起來,然後往裏填充就行了。


    東閣左右祭酒,四位學士,西閣左右谘議,四位參議,還有三院的度支、鹽鐵、稅務三使、六副使,光這三套班子,武懷玉就得選出七個主官,十四個副手。


    而一州四縣,州長司、司馬、六曹參軍,縣令、縣丞、主簿、縣尉等這些官也要一一配齊,


    加上鎮守使、守捉使、鎮將、戍主等武官,


    還有各地的商會的會長、各行業的行業,弓箭社的社頭等,這些都是參與協助呂宋官方管理工商界和地方鄉壯民兵的人,也很重要。


    呂宋這攤子一下子升級,任務極重。


    “奉孝,你來擔任東閣左祭酒,”


    武懷玉選中了昆侖奴,這位武懷玉八大白手套之一,經商本事很了得,而且他在前期一直參與呂宋的開拓建設,對這邊也熟悉。


    右祭酒,武懷玉思慮良久,選了千金堂原大掌櫃趙義,他如今也是武家高級管事,現在就是呂宋港的主事之一。


    左祭酒唐奉孝,右祭酒趙義,四位學士則選的是金山等四座港口據點現在的主管,他們表現都還是不錯的,值得提拔重用。


    “以後呂宋行政這塊,我就交給你們六人了,我以後也不能常來呂宋,承誌又還小,就全拜托你們輔佐三郎。”


    被選中的這六位,都是有資格參與這會會議的,他們也沒料到自己能受此重任,一個個既激動又自豪。


    六人基本都是商人出身,雖說做到了武家高級管事地位,可畢竟還是商賈賤類,但現在武懷玉卻授他們呂宋侯幕府要職。


    東西閣的左右祭酒和左右谘議,視正五品,東閣學士和西閣參議,視從五品。


    雖是幕職,非朝廷正官,但比較也能享有一些特權,地位大大提升,甚至幕職,也可以有機會得到舉薦而到朝廷為官。


    幾人倒沒想過要去做朝廷的官,在呂宋做武家的幕職就很滿意了。


    雖然武懷玉設了兩閣三院,還要設立兩廠,東閣既不能管轄軍事,甚至還少了財權,可幾人卻並不在意。


    唐奉孝向武懷玉和武承誌恭敬行禮,“唐某本是婢生子,淪為商賈賤籍,操持工商賤業,卻承蒙武公不棄,一直信任,如今更是授此重任,唐某無以為報,唯有鞠躬盡悴,死而後已,”


    趙義激動的麵色通紅,心中有千言萬語要說,最後卻隻吐出四個字,“俺也一樣!”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木子藍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木子藍色並收藏唐朝好地主:天子元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