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了亂糟糟的早朝,皇帝直接去了大明宮。


    龍首原的大明宮,這幾年已經修建的差不多了,皇帝在這裏特別要求建了一座高高的望台。


    登上望台樓閣,遠眺昭陵,那是長孫皇後安葬之地,轉眼間長孫已經過世四年多了。


    長安的早春,仍然寒冷。


    張阿難默默給皇帝披上一件貂皮大氅,


    “朕哪錯了嗎?”皇帝歎息一聲道。


    “陛下繼位之初,山河破碎,突厥兵臨城下,這些年來,陛下勵精圖治,宵衣旰食,這才有如今的貞觀盛世,


    貞觀元年,關中饑,鬥米直絹一匹,二年,天下蝗,三年,大水,可陛下帶領文臣武將,勤而撫之。


    如今東及於海,南及五嶺,皆外戶不閉,行旅不賚糧,取給於道路焉。


    諸蕃外邦,更是四夷鹹服。


    天下乂安,家給人足,百姓誰不歌功頌德。”


    張阿難是當年李世民剛起兵時就跟著他身邊,二十年的老夥計了。


    “可朕將欲東封,為何星孛於太微?”


    涉及上天、星象這些東西,李世民也不得不重視。


    在太微位置出現的彗星,就被稱為孛星,是不吉天象。


    漢代所傳《春秋緯》一書說對彗孛犯太微天象的解釋是天子亂。


    “彗孛幹入太微,帝宗後族為亂,亡社稷。”


    “彗星入太微庭中,臣謀主,有兵起,王者災社稷,其國憂。”


    這些古人解釋反而讓李世民深深憂懼,涉及到這些東西,天子也不敢說不信。


    “陛下,馬相公到。”內侍稟報。


    馬周上了樓閣,


    李世民也問起星孛太微一事。


    馬周直言,“陛下撥亂反正,功超前烈,將告成東嶽,天下幸甚。如今彗星輒見,此或有所未允合者也。


    昔漢武優柔數年,始行岱禮,臣愚伏願詳擇。”


    李世民望著西邊,


    旁邊的馬周和張阿難,也不知道皇帝是在看昭陵的文德皇後陵,還是望向如今輿論漩渦中的西域。


    “看來時機未至,那就暫停封禪。”李世民長歎一聲。


    封禪泰山,對於李世民來說,是心中一直期盼的。


    這個封禪,對於他來說,也有格外重要的意義。


    他畢竟本非太子,是發動玄武門宮變,殺兄屠弟,並控製了父親,才得到天下的。


    這些年他一直兢兢業業,其實也是想要用實際表現,來證明他是真命天子,是最適合繼承大唐江山的人。


    為此,哪怕魏征一次次對他臉上噴口水,他都忍了。


    當年太上皇的老臣,建成元吉的宮府人馬,他都盡量留用,為的就是團結各方勢力,做出一番功績來。


    如今,他可以挺自豪的說自己做到了。


    但他也更需要一場封禪大典,來向天下,向所有人證明他的成功。


    他需要這個儀式。


    但這些年來一次次都沒能成行,好不容易文成武德天下豐足可以封禪,現在又出了這樣的事情。


    當所多人都說這是上天警示不可東封時,李世民也隻能無奈放棄。


    年前,有衛士夜間向他的行宮寢殿射箭,還射了五支箭,而他們卻說隻是因為不想吃巡遊之苦。


    李世民當然不會信這個理由。


    事實上,去年秋還有一件比這更嚴重的謀逆事件。


    他在九成宮時,有突厥侍衛軍官,謀劃夜襲寢宮行刺天子。


    這起事件,為首者是東突厥阿史那王族,貞觀四年歸降後,便一直留在長安任禁衛之職,


    行刺失敗後,他交待說是因不滿長期擔任中郎將久不晉升,於是心生不滿,於是有了謀刺天子,然後逃往漠北投薛延陀,以此做為投名狀。


    他暗裏聯合了四十多個突厥侍衛,憑中郎將之便,借夜間宿衛之機,夜伏於宮外,準備趁四鼓時晉王出宮開門辟仗之機,殺入行宮中刺殺皇帝,


    幸虧那晚起大風,晉王李治未按慣例四鼓出宮,叛亂突厥侍衛們沒有機會,又恐天明後敗露,隻得硬闖行宮,引弓亂發,一場混戰,射殺了數十名宿衛禁軍,


    雙方激戰許久,最後突厥叛亂侍衛不敵,馳入禦馬廄,盜走禦馬三十餘匹北逃,不過事後不久,行宮派出百騎千騎追捕,將逃跑的叛亂突厥侍衛全部捕獲,


    事後統統處斬。


    當時這件事情發生後,還是引發了不少的震蕩的,尤其是朝廷對突厥等內附胡人的態度。


    在這件事後不久,就又發生了涼州賀蘭州的八千帳契苾部叛逃漠北之事。


    雖然最後安西軍副大使劉德敏、輪台鎮靜塞軍使宇文成都,還有沙州刺史郭孝恪他們出兵追截,


    並在涼州北麵以一場驚人的勝仗,擊潰契苾部軍,成功將他們又給帶回涼州。


    而兵部尚書李績,率領單於大都護府,幽、並等幾路兵馬北出長城,越過陰山防禦薛延陀南下,還令東突厥汗國的可汗李思摩,以及左右賢王社爾和阿史那忠,率東突厥人馬從征。


    不過他們並沒有打起來。


    薛延陀可汗夷男派其長子率數萬鐵勒軍南下,準備接應契苾部,但契苾部還沒出涼州界,就被安西軍大敗,再次投降內附。


    李績他們又是諸路齊出,


    夷男長子走到半路,見勢不對,便又撤回去了。


    不過去年跟薛延陀雖沒打起來,


    但契苾北逃,和九成宮謀反事件,背後都是薛延陀的影響,經這兩件事,朝廷已經開始在討論要對漠北用兵,用武力教訓薛延陀,最好是滅掉薛延陀,扶持回紇來取代薛延陀,或是分治漠北。


    不過去年這一係列的事,影響不僅於此。


    還有一個很多人沒料到的影響,一是皇帝讓東突厥複國,讓思摩帶著東突厥各部,遷到陰山以北大磧以南之地遊牧,


    這個事雖說也有幾年了,但那些北遷的部落,尤其是之前曾南下內附,遷到河北河東朔方以及河套代北等地安置的突厥部落,


    他們去了陰山北後,諸多不滿,一直想要遷回來,


    甚至每年都有不少突厥部落或是部份突厥人,又偷偷的跑回來,他們越過陰山,越過長城,又回到原來安置之地。


    可問題是,那些地,現在朝廷部份已經重新安置了漢移民。


    就算還沒安置移民的,朝廷也不會再把地給突厥人,因為這涉及的是朝廷國策的轉變。


    地方要求這些突厥人再回去,可許多突厥人耍賴不肯走,這造成矛盾重重,局勢有些緊張。


    在發生了九成宮事件和契苾叛逃事件後,


    朝廷就更不相信這些胡人了,於是態度堅決的要求把這些偷跑南下的突厥人,全都趕回去。


    還下旨讓可汗思摩以及左右賢王,六位都督,好好管束部下。


    李思摩倒挺忠心,兩位賢王也很遵旨,可他們的命令,反而引發了許多突厥部眾的不滿,


    陰山北到大沙磧,雖說東西很廣,從涼州北西至金山,再到幽州北麵東及契丹、奚,


    可問題是,地雖廣,但那麽多東突厥部落全都被遷回去後,設了六都督府,但各部落的草場等都小了,也更差了。


    這就使的許多突厥人開始不滿思摩這大汗,覺得他真就隻是大唐天子的看門狗,從不為突厥人考慮,有人要求朝廷讓他們南遷,有人則要求思摩向天可汗請求把河套地區給他們。


    還有人幹脆說要以長城為界的,說長城外以前都是東突厥故地。


    這些思想就有些危險了。


    前些年,自頡利滅亡,突利可汗等歸附後,整個東突厥是群龍無首,一盤散沙,是被大唐征服了的,大唐的絕強武力,加上後來大唐朝廷的安撫政策,讓這些亡國的東突厥貴族和部眾,都還算安穩。


    有過十年的蜜月期。


    但現在矛盾累積,衝突加劇,雙方的互不信任越來越烈,


    也有些東突厥貴族們早看清楚了,大唐讓他們遷來磧南,讓他們複國,其實就是要把北疆較好的地盤收回,讓他們遷來北邊,抵擋薛延陀的。


    “賓王,


    對於西域如今的局勢,還有懷玉在西域的那些決策,你怎麽看?”


    馬周望向西域方向,他的小舅子還在那征戰鎮守。


    明明立下那麽多功勳,可朝中卻有人借彗星要攻擊他。


    “陛下,武相去年統兵西征,圓滿完成了擒欲穀設、滅高昌的既定任務,而且完成的非常漂亮,功高著著。”


    “陛下也是看中他的能力,才讓他留鎮西域,任安西大都護。”


    “西域距長安萬裏之遙,朝廷實控的僅有伊西庭三州,而西、庭兩州還是去年西征後才設置的,兵也僅有三萬二,還有三千是西域胡兒。”


    “西域的局勢比較複雜,擒欲穀設、滅高昌後,局勢並沒有因此安定,先是有葉護賀魯聯合八部叛亂,後有小可汗步真襲擊北庭叛亂自立,


    再有弩失畢兩強部阿悉結的一而再的作亂,


    武相能夠果斷的處置,是非常不易的,而且事後也證明非常及時和正確。”


    李世民點頭,


    “朕也想不到西域這些可汗葉護俟斤,敢這般反複無常,幸虧是懷玉在西域,要是換個其它人,可能局麵都糜爛了。”


    “隻是,現在有不少官員彈劾武懷玉行事激進,擅啟戰爭。尤其是他發兵攻破石國國都,擒俘石國大小王這事,”


    “陛下,石國大小王也送到長安來了,他們與阿悉結合謀反叛之事也是證據確鑿,臣覺得當時情況,他們先謀反,再包庇阿悉結俟斤,武相既有能力破其都城俘其王,那麽這樣選擇就沒錯,


    如果武相攻不下石國,導致損兵折將,讓朝廷威望大損,這確實有罪,可他打贏了,還贏得漂亮,為朝廷在九姓粟特立起威信,這是有功。”


    “那還有人彈劾,說武懷玉在西域任用親信,不僅讓他的義子們擔任諸鎮鎮守使,甚至還要讓他義子石守信做石國國王、大宛都督,這事你又怎麽看?”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木子藍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木子藍色並收藏唐朝好地主:天子元從最新章節